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褐化现象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郭艳  杨海玲 《山西农业科学》2009,37(7):14-16,31
外植体褐化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已成为影响组培成功的主要障碍。结合近几年的研究,对导致植物组织培养中外植体发生褐化的形式和发生机理、影响褐化的内外因素以及防止和减少褐化的基本途径等进行了阐述,并对解决组织培养中褐化这一难题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从外植体选择及分化途径、影响增殖的主要因素、影响生根的主要因素3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牡丹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概述了组织培养过程中污染、褐化、玻璃化3大难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并就传统组织培养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光自养、开放组培等新型组培技术,以期为今后牡丹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草莓组织培养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培养技术是解决植株快速繁殖的常用技术之一,目前我国草莓组织培养技术主要有茎段、叶片、叶柄、花药组织培养等方法,本文重点对草莓的组织培养方法进行了叙述,并对褐化、污染和玻璃化现象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褐化现象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广泛存在,是组织培养成功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从植物组织培养的褐化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外植体褐化防止技术措施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期为以后的植物组织培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褐化现象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广泛存在,是组织培养成功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从植物组织培养的褐化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外植体褐化防止技术措施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期为以后的植物组织培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核桃组织培养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影响核桃组培的主要因子,不同的核桃品种、培养基、激素和培养条件等都会影响核桃的组织培养。并对组织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褐化、污染、适宜培养基选择和外植体选择等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了讨论,对核桃组织培养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褐化现象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广泛存在,是组织培养成功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从植物组织培养的褐化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外植体褐化防止技术措施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期为以后的植物组织培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利用金丝小枣的主芽、不定芽、茎段、胚等进行组织培养,已经有很多成功的报道.但对金丝小枣组织培养中褐化问题的研究,还鲜见报道.金丝小枣是落叶木本植物,组织中含有较高的酚类化合物,组织培养中褐化现象严重,对诱导外植体的脱分化和再分化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导致组培苗的褐化死亡.本文以乐陵无核金丝小枣为材料,研究了影响外植体褐化的有关因素,旨在探索控制褐化现象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植物组培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当前植物组织培养中存在的外植体污染、褐化和玻璃化现象进行了阐述,同时对相应的解决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几年,广东和广西民间大量使用牛大力做药膳,导致牛大力野生资源渐渐枯竭。而可以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解决此问题,组织培养技术可以使牛大力大量繁殖。已有相关报道显示,利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牛大力已成为现实。在对茎段进行诱导组织培养中,褐化现象十分常见,而阻碍研究进展进程的另一大因素则是高污染率。针对该问题,对牛大力茎段组织培养污染率控制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褐变、玻璃化和污染是植物离体微繁中常常出现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外植体的生长与分化,导致生产中损失,是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植物茎段培养中存在的原因,并对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变、玻璃化和污染治理措施展开探讨,旨在为今后研究植物组织培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褐化是植物组织培养中一种常见的不利现象,直接影响到组织培养能否取得成功.重点介绍牡丹组织培养中褐化现象,并对其产生的机理和影响褐化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以评述,同时提出了防止褐化的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蓝莓组培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污染、褐变、玻璃化等现象,这些都直接限制了蓝莓规模化生产。本文总结了蓝莓组织培养过程中污染、褐变、玻璃化现象的主要防止措施,以期为蓝莓组织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不同抗氧化剂对中国李茎段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前国内外对桃[1]、杏[2]、樱桃[3]等核果类果树的组织培养研究进展很快,但对李(PrunusLinn)研究甚少。因为中国李在茎段培养中,外植体一般在接种24 h后就开始出现褐变,最后导致外植体死亡,因此难以建立无性繁殖体系。李组织中酚类物质含量较高,易出现外植体或培养物的褐化、枯死现象,这种褐化现象又称为酚污染,会对外植体的脱分化和营养物质的再分化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对李培养能否成功起决定作用。本试验以中国李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抗氧化剂对李茎段培养中组织褐变和器官增殖与生长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较好的防褐化、促进增殖和生长的抗氧…  相似文献   

15.
木本观赏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马燕  韩瑞超  臧德奎  郝日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1956-1958,2036
对木本观赏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总结了外植体类型、基本培养基种类、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环境条件等因素对木本观赏植物组织培养的影响,并分析讨论了组织培养过程中常见污染、褐化和玻璃化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植物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朱文祥  王金荣  李珺  赵秀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399-17401,17415
对导致植物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变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总结并简述了防止和减少褐化的相应途径以及非酶促因素对组培中外植体褐变的影响,旨在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系统的理论基础。最后对褐变研究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产业化构想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臭马比木(Nothapodytes nimmonian)组织培养过程中的防污染和防褐化问题。结果表明:在3~4月份取1 年生嫩茎进行诱导,外植体的污染率最低、为17.5%,褐化枯死率为39.2%,诱导率为43.3%,诱导效果最佳;在4个茎段部位中,半木质化茎段的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为51.7%;低温预处理外植体对污染的控制效果不明显;0.1% HgCl2 8 min+50 mg/L 噻孢霉素30min 的消毒效果最好;在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1.2 g/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2.0 g/L对外植体的防褐化效果最好,褐化率由对照的48.3%下降到25.0%。  相似文献   

18.
茶树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茶树组织培养技术在茶树种苗快速繁殖、辅助育种、次生代谢产物生产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阐述了以茶树根、茎、花、种子等为外植体开展的组织培养的培养基研究,并提出组织培养过程中产生褐化、污染的原因及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9.
杨梅组织培养防污染与防褐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杨梅(Myrica rubraSieb et Zucc.)组织培养过程中防污染和防褐化问题。[方法]以东魁杨梅品种茎段作为离体培养材料,研究不同消毒灭菌方法、不同茎段部位和不同防褐化措施对外植体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以75%乙醇1min+0.1%HgCl27min对外植体的灭菌效果最好,污染率为30.00%,褐化枯死率为30.00%,茎段诱导成功率为40.00%;在3个茎段部位中,以半木质化茎段诱导效果最好,污染率为30.00%,褐化枯死率为33.33%,诱导成功率为36.67%;在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1.5g/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2.5g/L对外植体防褐化效果最好,褐化率由对照的60.93%下降到21.88%。[结论]该研究可为杨梅优良品种的扩繁推广和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玉米幼胚组织培养褐化发生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5个不同基因型玉米为材料,对影响玉米幼胚组织培养褐化发生的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型不同的材料发生褐化的程度不同。参试材料以沈农糯玉米和白糯1号褐化率较低;培养基添加20 g/L甘露醇后褐化率由高于30%降到10%以下;培养温度为24~25℃时,幼胚褐化率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