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5/06年度我国玉米供求与价格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喜贵 《农业展望》2006,2(3):18-20
2005年中国玉米产量创下历史新高,主要归因于玉米面积增长.2005/06年度国内消费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305亿t,比2004/05年度增加610万t,其中,饲用消费量9100万t,工业消费量2200万t,工业消费增长贡 献率为2/3,饲料消费增长贡献率为1/3;2006年燃料乙醇消费玉米量有望增长到370万t.2005/06年度国内1.34亿t新增产量与1.305亿t消费量相比将有350万t节余量,但如东北地区出口650万t玉米,将出现290万t缺口,而出口将是国内玉米供求关系的关键因素.2006年中国玉米产量如果正常,预计2005/06年度吉林省(长春)粮食部门出库价下限在1080元/t,上限在1260元/t,平均价格将比2004/05年度上涨6.3%;销区广东省(蛇口)玉米价格预测上限1500元/t,下限1300元/t,平均价格将比2004/05年度上涨7.6%.  相似文献   

2.
曹智 《农业展望》2005,(3):26-29
概述了中国食用油脂消费的历史沿革。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动物油的消费越来越少,植物油的消费逐年增长,预计中国2005年食用油消费需求总量在1840万t左右。对2004/05年度中国油脂供需进行了分析。 2004/05年度食用油供给量稳定增长,但同时食用油消费量也继续快速提高,供求缺口近6万t要靠上年库存弥补。 2004/05年度以豆粕为主的蛋白粕产量明显高于去年,这主要源于大豆榨油消费量的提高。对2005/06年度中国油脂供需平衡进行了预测。预计2005/06年度中国大豆榨油数量将达到3250万t,较上年度略增加100万t,增长幅度较上年度明显放慢,增速缓慢的原因主要在于禽流感疫情对豆粕需求的影响。2005/06年度中国豆油新增供给总量预计达到815万t,豆油食用消费量预计将达到740万t,加上工业消费量和出口量的豆油总消费量预计将达到823万t, 同比增加8万t,略高于供给量。  相似文献   

3.
2007/08年度我国大豆供需状况及价格走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伟 《农业展望》2007,3(10):17-20
2007/08年度我国大豆产量预计为1440万t,降至最近10年来的较低水平,在国内大豆需求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大豆进口量将大幅增长至3150万t甚至更高的水平。2007/8年度我国大豆供应将呈现偏紧的局面,国内大豆收购价格将会保持高开高走的态势,预计大豆收购价格将会达到甚至超过4000元/t,创下我国大豆收购价格的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4.
王晓辉 《农业展望》2006,2(4):19-22
对2005/06年度中国粮食市场供需形势作了分析和基本判断:2005/06年度国内粮食产量同比提高,需求刚性增长。但当年产量仍不能满足国内需求,缺口在600万t左右,国内库存水平在继续下降,这种局面将影响未来国内粮食供需关系和价格水平。对2005/06年度中国玉米供需状况作了分析和基本判断:产量同比增长并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国内需求刚性增长,不考虑出口因素,国内玉米产量超过需求。分析了中国玉米的需求现状与未来趋势:中国玉米每年的需求量在1.22亿t左右。并以年均3%的速度增长,2005年的国内消费量预计达到1.325亿t。玉米深加工需求已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提出了中国玉米市场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2008/09年度大豆市场回顾及2009/10年度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丽 《农业展望》2009,5(9):7-8,13
2008/09年度(大豆市场年度指当年10月至下年9月)中国大豆生产恢复性增长,进口将首次超过4000万t,国内新增供给增加,消费继续增长,大豆供给充裕。在国家首次启动的临时收储政策支持下,国产大豆价格基本保持稳定。2008/09年度全球大豆小幅减产,导致供应偏紧,国际大豆价格较上年度回落,但仍处于较高价位。预计2009/10年度中国大豆产量略有下降,进口继续保持高位,总体供给充裕,全球大豆大幅增产,但供给偏紧的态势将持续较长时间。预计2009/10年度上半年国际大豆价格将保持坚挺,国内大豆价格以稳为主。  相似文献   

6.
孟丽 《农业展望》2006,2(3):24-26
初步估计,2005年全国油料(不含大豆)种植面积2.18亿亩,比2004年增长0.9%;全年油料(不舍大豆)总产量3106万t,比2004年增长1.3%,创历史新高.2005年中国油料进口大幅增长,出口增加;食用植物油进 口减少,出口增加.2005/06年度国内食油消费总量1800万t左右,比2004/05年度增长5.9%,虽然2005/06年度食油新增供给1786万t,略低于当年消费,但由于期初库存较大,2005/06年度国内食油供给有余.2005年国内油料价格明显低于2004年,食用油价格持续低迷.2005年国际市场大豆供给和需求较为稳定,相对于2004年价格水平较低,波动幅度明显减小.预计2006年油料与食油的进口量仍将保持较高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内的供给状况及价格水平;预计大豆进口量仍将保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全球油子产量将增长   据预测, 2000/2001年度全球 10种主要油子产量将由上一年度的 2 98亿 t增长到 3亿 t。   2000/2001年度美国大豆产量将增长 360万 t。世界油菜子、向日葵子及亚麻子产量比 1999/2000年度减少 660万 t。预计这种现象将会增加对大豆的需求。由于南美供应减少,美国大豆、豆油和豆粕出口在 2001年 2月份前将保持活跃。   尽管欧盟的产量将略有增长,但 2000年全球向日葵子产量将降至 3年来最低点,为 2 440万 t,比 1999年减少 230万 t。   2000/2001年度全球 8种主要的植物油消费量将达 8 787 6万 t,比 19…  相似文献   

8.
<正>世界农化网2017年4月17日报道,据巴西国家商品供应公司(Conab)估计,2016/2017年度巴西大豆和玉米产量将双上升。其中大豆产量将达到破纪录的1.101亿t,比2015/2016年度的0.954亿t增长15.4%。2016/2017年度巴西大豆种植面积预计为3 371  相似文献   

9.
<正>美国农业部发布报告称,未来10年里中国大豆需求将持续攀升,几乎占到世界贸易量预期增幅的全部。中国将在2014~2015市场年度进口创纪录的7280万吨大豆,高于2013~2014年度的进口量6900万吨。从2015~2016年度往后,中国大豆需求预计将年年增长,在2023~2024年度将达到1.12亿吨,这一进口量要比2013~2014年度全球大豆进口总量都要高。  相似文献   

10.
据美国农业部8月份预测,2004/05年度全球玉米总产量达到7.09亿t,比上年度增产 13.7%。其中美国产量为3.0亿t,创历史最高纪录, 占全球总产量的42.3%;中国占全球总产量的18.3%, 居世界第二位。全球玉米消费将达到6.81亿t,增长 5.3%。其中饲料消费4.68亿t,增长5.3%,占总消费的68.7%。全球玉米期末库存为1.28亿t。多年来首次出现增长,比上年度增加27.7%,库存消费比提高到18.8%。  相似文献   

11.
由于2004年国内小麦价格上涨和棉花价格下跌,加之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实施,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预测2005/06年度中国全年小麦播种面积3.4亿亩,增幅5.2%。2005/06年度因气候和灾情因素预测全年小麦单产 280kg/亩,比去年略减。预测2005/06年度冬小麦产量9030万t,比上年增产约5%,全年小麦总产9580万t,比去年增产4.89%。预测2005/06年度国内小麦消费总量为1.0335亿t。食用消费约9100万t,其中城市居民1900万t,占 20.9%,农村居民7200万t,占79.1%;工业用粮约300万t;饲料用粮有较大减少,估计200万t左右;种子用量因播种面积增加,预测比上年度有所增加,约435万t。损耗量稳定在300万t。预测2005/06年度中国小麦进口量为 250万t,小麦出口量为50万t。2005/06年度国内小麦产量依然产不足需,生产和消费缺口为755万t,仍需消耗库存555万t。  相似文献   

12.
2011年国内外大豆市场回顾及2012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孟丽 《农业展望》2011,7(11):10-13,33
预计2011年中国大豆种植面积连续第二年下降,生产成本明显增加,种植比较效益低,全年大豆进口量将超过5000万t。预计2011/12年度全球大豆产量比上年度创纪录的产量有所减少,但库存消费比仍高于近5年的平均水平,全球大豆供给还是比较充裕的。从全年价格变化特点来看,国产大豆价格保持相对高位平稳运行.国际大豆价格前3季度高位运行,10月有较大幅度下降。预计后期国内外大豆价格走势将以高位震荡运行为主。最后提出了促进中国大豆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锐  杜珉 《农业展望》2013,9(1):26-29
2011/12年度全球棉花收获面积增长,产量再次超过2700万t。受经济恢复迟缓等影响,同期棉花消费不足2300万t。国际棉花市场供过于求,期末库存继续增加,库存消费比达到67.4%的历史高点。受全球棉花供求关系和中国棉花临时收储政策等因素影响,国际棉花价格持续下跌,国内棉价相对稳定,国内外价差拉大。全球棉花进出口贸易加大,中国棉花进口激增。展望2012/13年度,预计全球棉花植棉面积产量下降,消费状况有所好转,但仍产大于需,库存持续增加,在基本面不变的情况下,未来国际棉价仍将保持弱势震荡格局。  相似文献   

14.
《现代农业》2005,(2):35-35
1.全球大豆产量创纪录,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从美国农业部2004年12月份的农产品供需报告看,2004/2005年度美国和中国的大豆产量创纪录已成事实,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产量也有望创纪录。2.全球大豆需求并未同步增长。3.中国国内大豆市场供求基本平衡,价格难以出现大的上涨势头。4.几个不确定因素。(1)亚洲锈病的影响。目前美国已有9个州发现亚洲锈病,一方面将影响其单产水平,只一方面由于使用除菌剂,可能会大幅增加种植成本。从目前看,亚洲锈病的影响尚难预计,但必将成为2004/2005年度的重要题材。(2)南美大豆产量。从目前情况看,南美大豆播种顺…  相似文献   

15.
徐伟平 《农业展望》2006,2(2):21-22
2005年中国玉米播种面积、单产双增长,预计全国玉米单产比2004年增长1%以上,总产量将达到1,3亿t以上.比2004年增产4%左右。再创历史最高水平。2005年国内玉米出口形势好转,出口量大幅增加,截至11月份总量超过800万t。2004/05年度全球玉米大丰收,国内、国际玉米库存多年来首次增加。2005年国内玉米价格缓慢攀升,总体上没有出现大起大落。全国玉米平均价格虽比2004年下降6.5%,但比2003年上升11.0%。新玉米上市以来产区价格坚挺.加上春节带来玉米需求高峰,玉米消费将逐步增加。后市价格将长期保持稳中攀升态势。由于2004年全球玉米大丰收,受其影响2005年国际价格在低位徘徊。  相似文献   

16.
魏斌  高笑天 《农业展望》2013,(8):11-15,21
2012年中国玉米产量创下20561万t的历史新高,201213年度进口玉米到货预计达到280万t,而国内玉米市场采购需求不旺,市场供应增幅超过采购需求增幅,尽管国家收购近3100万t临储玉米,但市场价格依旧呈现高位走低局面。2013年国内玉米播种面积增加,产量有望再获丰收,进口玉米预计同比大幅提高,而市场采购需求预计难有明显起色,预计201314年度国内玉米市场延续供过于求局面。国家明确2013年继续实施临储玉米收购政策,并将临储玉米收购价格提高120元t,这奠定了未来市场价格的底部区间。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美国农业部海外农业局发布年度报告:中国2015至2016年大豆进口量将达到7750万吨,中国仍是全球头号大豆进口国。因为国内产量下滑,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中国压榨行业的大豆需求依然强劲。行业人士称沿海地区许多食品加工厂开始使用进口大豆生产豆腐、豆奶和其他食品。2015至2016年度中国大豆产量预计为1170万吨,中国大豆产量继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  相似文献   

18.
农业分析人士认为,2013年中国动物饲料用小麦的用量将达到1240万吨,同比增长6%.此外由于国内生产无法满足需求,小麦进口量也将增长. 预计2013年中国小麦产量将略有增长,达1.183亿吨.同时,小麦消费也将由1.191亿吨增加至1.196亿吨.消费量增加了,但种植面积却有所缩减,因此产量上没有多少增长的空间,在产量与消费量之间已经产生了100万吨的缺口,因此预计未来几年小麦进口将继续增长.  相似文献   

19.
2014年中国玉米丰收,产量为2.156 7亿t,国家在东北地区执行临储玉米收购政策,收购总量达8 400万t,同比增加1 400万t以上,市场看涨预期较强。然而,受进口高粱、大麦等谷物大量替代玉米、市场对收购政策预期发生改变、国家调低临储收购价格等因素影响,2015年8月玉米价格大幅下跌。2015年东北地区玉米单产因干旱降低,但全国玉米产量因种植面积扩大而继续增加。尽管估计2014/15年度玉米饲用和工业消费增加,但市场依然供过于求。预计2015/16年度,玉米价格受到临储收购政策支撑有望出现"阶段性"上涨,但因国内玉米供给能力庞大,市场价格面临下行压力,价格上涨应是阶段性的反弹。  相似文献   

20.
孟丽 《农业展望》2006,2(5):21-23
2005/06年度国内新增油料压榨量6460万t左右,比上年度增加4.5%,食用油新增供给1855万t,比上年度增1.0%。食油消费继续增加,2005/06年度食油新增供给大于当年消费,库存增加,国内食油供给有余。一季度国内市场油菜籽价格呈季节性小幅上涨,花生价格季节性上涨;豆油价格较坚挺,菜油价格平稳,花生油价格平稳略降.棕榈油价格上升。2005/06年度全球油料产量为3.91亿t,比上年度增2.7%;全球油料产量大于压榨量,期末库存6302万t.达历史最高水平。全球食油产量1.15亿t,比上年度增3.6%。食油消费量1.15亿t,比上年度增5.2%。受全球大豆供给压力较大及禽流感影响,一季度国际大豆价格低位震荡。预计后期食用油价格将维持在当前的较低价位,国内油料和食用油仍将供给充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