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三省玉米初霜冻时空分布特征及预报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71~2007年东北三省32个气象站的初霜冻日期和9月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利用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东北三省初霜冻发生规律和时空变化特征,采用积温变率法对东北三省初霜冻进行初步预报。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初霜冻的发生时间不存在规律性,呈波动式变化,辽宁省初霜冻发生日期呈现推迟趋势;初霜冻出现时间在地域上呈由北向南逐渐推迟趋势,黑龙江省出现最早,辽宁省出现最晚,反映了区域热量差异,黑龙江省最易发生初霜冻,粮食生产受初霜冻影响的风险最大;积温变率法预报初霜冻,检验预报准确率在70%以上.预报效果较好,方法可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08—2016年吴忠市逐日最低气温资料,根据霜冻定义统计出现霜冻的日数,并分析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盐池北部是全市霜冻次数最多的地区,次数最少的是青铜峡市东部到利通区北部;统计时段内2016年全市发生霜冻的次数最少;灌区平均霜冻日数比山区少;全市平均初霜冻日数比终霜冻日数少;灌区平均初霜冻日数比山区少,平均终霜冻日数比山区多;灌区最早初霜冻日期比山区晚,最晚终霜冻日期比山区早。  相似文献   

3.
对霜冻形成特点、影响因子及甘肃省主要粮食作物的防霜冻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介绍,总结了甘肃省霜冻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提出防御霜冻灾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利用吉安市11个地面气象观测站2006~2010年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吉安市的大雾时空分布特征;基于2006~2010年吉安市84个区域性大雾(≥3站)过程实况资料,对大气环流背景进行天气学分型,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揭示了地形与大雾的关系。通过普查相关气象因子,筛选出与大雾相关性较好的预报因子,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吉安市大雾能见度预报方程。通过对2013年10月~2014年10月22次区域性大雾(≥3站)过程进行预报效果检验,报对19次,空报0次,漏报3次,预报准确率86.4%,检验效果较理想,体现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宁夏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翠芳  陈楠  张广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074-17078,17081
利用1961~2009年宁夏24个气象站大雾天气观测资料,在对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同期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宁夏雾的环流背景和主要影响系统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归纳出宁夏雾的预报指标,建立了宁夏雾的预报模型及预报业务系统。结果表明:1961—2009年,宁夏雾的发生频数呈逐渐增加趋势,南部固原市和中部干旱带发生频数逐渐减少,北部引黄灌区明显增加;固原市发生频数明显多于中北部地区;一年中,秋冬季是雾的多发季节,春末夏初是雾的少发季节。雾出现时,500~700hPa基本为较稳定的西西北气流,850hPa为偏南气流,地面为均压区;500~700hPa相对湿度较小,850hPa到地面湿度较大,850hPa相对湿度在70%~80%.地面湿度接近饱和,850hPaT—Td≤3℃;地面水平运动微弱,高空风垂直切变较小。大雾出现时,500~850hPa垂直速度场均为下沉气流,且多数大雾前日出现降水,近地面层有逆温存在。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研究内蒙古霜冻发生的演变规律,提高防霜减灾能力,促进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1961—2017年内蒙古107个气象站的逐日最低地温资料为基础,根据霜冻气候指标统计霜冻日数,并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旋转正交经验函数(REOF)分析法及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内蒙古霜冻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和突变情况。结果表明,(1)内蒙古地区平均霜冻日数呈明显下降趋势,且变化程度与海拔高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2)从内蒙古各地区霜冻日数近57年的平均值分布特征来看,东北部地区霜冻日数最多、西部和东南部地区略少。(3)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内蒙古年平均霜冻日数发生突变的时间为1987年。(4)通过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和REOF分析可知,内蒙古霜冻日数空间变化特征受气候因素、地形等因素影响,分为中西部地区、东北部地区和东南部地区等3个区域,中西部地区霜冻日数减少趋势最为明显,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该地区可能成为霜冻脆弱区。  相似文献   

7.
利用连云港市1971~2010年的逐年最低气温、最低地面、云量、气压、风速等资料以及相关站点探空位势高度、风向、露点、温度等资料,采用探空、地面观测资料相结合,运用数学逐步回归方法,利用SPSS统计软件,建立测站的日最低气温和日最低地温的短期预报方程;根据霜冻与气温和地温的关系,通过当地预报霜冻的标准,用短期预报方程判断连云港市有无霜冻发生.通过天气实时监测、准确及精细预报和预警,建立连云港市霜冻短期客观预报业务系统,并进行全方位传播渠道的有效服务.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2010—2018年辽宁省14个地级城市及县级市和县的酸雨频率、降水酸度、降水化学组分等方面,对辽宁省酸雨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为了解辽宁省酸雨状况提供最新的基础资料,为环境管理提供有效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从大气低频振荡信号强度信号变化入手,分析了季节内振荡强度信号在不同季节的时空变化,定性估计了延伸期预报效果随季节和区域的变化。结果表明:位势高度场11~25 d扰动方差的比重大于30~60 d扰动方差的比重,在2个频段内,中(500 hPa位势高度)、高(200 hPa位势高度)层的方差比大于低层(850 hPa位势高度)的方差比。11~25 d扰动方差百分比在高层的扰动位势方差比重分布具有明显的海陆差异,全年陆地上空对应的比重大于海洋上空的比重,最大值分布区域随季节有明显的西北—东南走向的变化,春季和夏季比重大的地区偏西北,秋冬季节相对偏东南。中层夏季的方差百分比分布与其他季节有明显差异,大值区在春、夏季的分布有一定的相似性。春季和秋季扰动方差百分比在高层和中层大气中的空间分布形态类似。该文的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气候变化原因和估计延伸期天气预报的效果有明显的应用参考价值。鉴于500 hPa等压面上大百分比区域分布为西北—东南向,延伸期预报中对30~60 d的低频系统要多注意较高纬度的系统,而对低纬度地区则多考虑11~25 d的低频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61—2010年抚顺地区共50年的初霜冻当日及前1 d的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抚顺地区初霜冻发生规律进行了时空变化特征的分析和预报方法的研究,得出初霜出现日期与当日最低气温及最低0 cm地温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影响初霜最重要的因子是温度;章党地区的初霜预报指标为首次出现最低气温≤1℃的日期,以该指标进行预报,准确率可达80%。  相似文献   

11.
水旱灾害是清代四川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以10年为一个单位时段,量化分析了清代四川地区268年水旱灾害史料,得出清代四川水旱时空分布特点:水旱灾害发生频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且清朝初期(1644—1670年)和清朝中后期(1811—1910年)是四川水旱灾害的多发期;在空间上,水旱灾害主要集中发生在盆地东部底部,即广元—雅安—叙永—奉节4点连线范围内,水旱灾害具有交替出现的特点,这样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四川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各地开发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何伟芬  唐洁  何华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536-8538
根据肇庆6个站点1988-2007年20年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运用统计学的一些方法,统计和分析出肇庆地区霜冻的气候特征及初、终日期的变化规律。利用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归纳出几种与霜冻发生相关联的高空、地面环流形势,这对霜冻的发生有较好的预示作用。结合日常的霜冻预报经验,对霜冻预报技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临夏州霜冻预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霜冻是指在春、秋季的温暖季节里,当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下降到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或近地面物体上凝华面成白色松脆的冰晶,从而引起农作物植株(茎叫)遭受冻害或死亡的现象。有利于辐射降温的天气条件,便有利于霜冻的形成。研究表明,本州的霜冻人都形成于后半夜,  相似文献   

14.
刘蕾  李仕安  彭量 《农技服务》2009,26(10):101-102
选取1984~2007年24年内梅县气象站的霜冻发生日前一天14:00的本站气压、14:00的气温、日最低气温、14:00的相对湿度、14:00的风速、14:00的风向等资料作为预报因子。运用合成分析方法,从梅县全区整体角度出发,探讨梅县霜冻发生次数的规律。运用气象统计分析方法,结合SPSS软件确定预报量,并选取恰当的预报因子。根据预报因子计算回归系数标准方程组所包含的有关统计量(因子交叉积、矩阵协方差阵或相关阵,以及因子与预报量交叉积向量等)。通过解线性方程组定出的回归系数,建立梅县低温霜冻回归方程并进行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15.
为开展旱区果园晚霜冻预报工作,果园内晚霜冻日的温湿度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非常关键。利用宁夏果园2012-2015年期间4-5月发生霜冻日的气温、湿度监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果园不同冠层的温度及湿度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和速度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霜冻当日温湿度呈反方向单峰曲线状,二者显著负相关。不同冠层出现最高、最低温度和湿度的时间分别同步。1.5 m高处比3 m高处更易遭受霜冻害,且A点和D点比B、C点更易遭受霜冻害。果园内不论哪个冠层,温度的变化速度一般小于湿度,且温湿度变化速度越大,越容易发生霜冻,其空间分布特征与温、湿度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16.
庆阳市苹果花期霜冻灾害气象风险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对当地苹果生产的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有必要对苹果花期霜冻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对西峰农试站苹果开花日期观测资料及结合灾情调查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庆阳市苹果花期霜冻危害的致灾因子主要是西峰区4月中旬至5月上旬极端最低气温和正宁县4月极端最低气温,两因子的影响权重分别达24%和76%;进而建立了庆阳市苹果花期霜冻危害风险模型并计算了灾情指数。使用该模型对1990—2012年苹果花期霜冻灾害风险评估结果与相对气象产量进行对照分析,表明灾情趋势完全一致,且灾情等级有差异,即发生霜冻危害程度与苹果所处的开花时期有关:苹果开花初期遇低温霜冻时危害较轻,开花末期或坐果期遇低温霜冻则危害较重。评估结果与实际吻合,所得模型具有客观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霜冻是在植物生长季节,地面和植株表面的温度突然下降到足以使植物遭受冻害或死亡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利用江苏省35个气象站1961—2008年的观测资料,分析春霜冻发生日期的气候变化特征;利用镇江市早生中熟桑树品种育2号和晚生晚熟桑树品种湖桑32号鹊口盛期实际观测资料,建立了由积温推算桑树鹊口期的模型,分析全省不同地区桑树鹊口期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近48年来,江苏省平均终霜冻日期呈显著提早、春霜天数呈显著减少的变化趋势;特晚霜冻均出现在1981年之前,偏晚霜冻均出现在1995年以前;终霜期和春霜天数均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生气候突变;气候变暖虽然使桑芽萌发提前且萌发速度加快,但桑树鹊口期提早的速度不及终霜期,所以,桑树鹊口期遭受霜冻的可能性逐渐减小,江苏桑树的春霜危害呈减轻趋势。  相似文献   

19.
利用江苏省35个观测站1961-2008年逐日最低温度资料,计算苏北西部、苏北沿海、宁镇扬和苏南地区初霜期、秋霜日数的年代际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江苏初霜由北向南逐渐出现,同纬度地区内陆略早于沿海;秋霜日数北部明显多于南部.初霜发生日期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各区特早初霜期均出现在1991年之前,20世纪90年代之后,初霜期偏晚年份逐渐增多,各区特晚初霜期均出现在1994年之后.48年中,各区平均初霜期均呈现明显推迟的变化趋势,各区初霜期在1998年发生突变,突变后的平均初霜期比突变前延迟了6~10 d.各区秋霜日数均呈现明显减少变化趋势,苏南地区在1996年、其他3个区在1998年发生突变,突变后的平均秋霜日数比突变前减少了2~5d.  相似文献   

20.
油菜的生长发育受很多气象要素影响,但霜冻对油菜的影响最重要。通过统计与分析历年高空与地面形势场的特征,得到预报霜冻出现的天气特征,为提前作好霜冻预报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