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榆林是我国小杂粮主产区之一,种植历史悠久,主要以南部陵沟壑区为主,杂粮也是这些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小杂粮生育期短,适应性强,抗逆性强,既能作为抗灾、补种作物,又可以在风沙草滩和丘陵沟壑山区种植,是榆林种植业当中重要的经济作物。本文对榆林小杂粮目前的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出路进行了探讨分析。对现榆林地区小杂粮产业发展优势及未来小杂粮产业发展进行归纳分析,为今后的农技推广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给榆林未来发展小杂粮产业作为农村新型产业链提供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2.
榆林北部6县(市、区)适宜发展小杂粮生产,种植面积和产量在榆林全市占比分别为66.8%和55.2%。本文作者从生产规模、布局、主推品种、品质、市场销售、品牌情况等方面介绍了榆林北部小杂粮产业现状,分析了发展小杂粮产业的自然气候、土地资源、经济条件、种植基础等优势和品种混杂严重、生产规模分散、研发能力不足、缺乏精深加工、营销渠道不畅等问题,明确了今后发展小杂粮产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并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品种改良、加强基地建设、加强市场营销和加强精深加工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3.
小杂粮品种与技术的生产应用是提升榆林市小杂粮的生产能力的关键,通过建立小杂粮产业基地,利用小杂粮的优良品种,推广小杂粮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技术,总结榆林小杂粮发展的措施和技术关键,为榆林市小杂粮产量水平和生产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榆林市是我国小杂粮传统优势产区,谷子、绿豆等小杂粮多产自该区,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榆林小杂粮想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利用先进技术进行产业升级,促进生产规模化。本文结合当前榆林小杂粮产业发展现状对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榆林市小杂粮产业现状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升陕西省榆林市小杂粮的生产能力及产业化程度,研究了榆林市小杂粮生产发展的现状、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并讨论了小杂粮发展的思路和措施。结果表明,榆林市小杂粮必须以科技为支撑,以优化小杂粮产品结构、发展传统名牌产品、龙头企业为重点,以品种为核心,建立小杂粮产业基地,推广小杂粮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技术,发展小杂粮加工以促进小杂粮主食化,从而实现小杂粮产业化发展。指出了榆林小杂粮发展的措施和技术关键,为持续增进榆林市小杂粮生产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6.
小杂粮种植分散、栽培面积小、种植地区机械化作业差,再加上当前推广的小杂粮品种不适合机械化,农业合作社和农机户对小杂粮生产机械经济积极性差等原因,小杂粮的很多生产环节(种植、田间管理、收获等)依然处于手工或传统农具作业阶段。小杂粮生产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的状况,农村劳动力匮乏难以支持人工种植、人工收获的小杂粮生产方法,昂贵的人工费用和繁重的体力劳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民对小杂粮实施人工种植的积极性,对机械化生产技术的需求也日益增大。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是否能够实现对小杂粮的机械化生产,即是小杂粮产业能否得到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重点对小杂粮机械化生产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针对小杂粮的机械化生产技术,旨在促进小杂粮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黑豆在榆林地区种植历史悠久,也是榆林丘陵区旱地主要栽培作物,特别是榆林小粒肾型黑豆,因其高蛋白,低脂低热量的特性和抗病抗衰老的作用在豆类中脱颖而出,成为"豆中之王",深受人们的青眯,欧美等国家食品界因此刮起了一股"黑旋风",因此,发展黑色农业成为我区依据资源优势,促进产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项目。近年来,榆林小黑豆的种植面积、产量、出口量不断增大,在榆林小杂粮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白银半干旱地区绿色小杂粮种植加工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以地膜谷子种植加工机械化为龙头 ,辐射带动荞麦、糜子、豆类等小杂粮种植加工机械化 ,为绿色商品小杂粮种植提供更多有机肥料 ,形成种、养、加一体化的绿色小杂粮生产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榆林是我国小杂粮主产区之一,食用绿豆种植历史悠久,绿豆属豆科植物,也是榆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绿豆生育期短,抗逆性强,适应性强,可以在多种环境中栽培种植,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本文作者从种植栽培、田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几方面对目前榆林地区食用绿豆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为榆林地区食用绿豆产业发展及农业生产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0.
针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现实情况,立足于小杂粮的资源特点和生产现状,构建的小杂粮生产可持续发展技术体系注重建设基本农田,改善耕地质量;强调保护性耕作和种植,加快小杂粮优良品种选育、繁殖和推广进程,辅以合理的轮作倒茬技术。同时应突出绿色产品产出,持续提高降水利用效率,促进加工增值增效,从而确保小杂粮生产实现高产、优质、高效,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小杂粮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靖边县是小杂粮的优生区和陕北苦荞集中产区,我县农民自古就有种植谷黍、豆类、小米、苦荞等小杂粮的习惯,我县在全县推广苦荞高产集成技术15万亩,其中在小杂粮种植区东坑镇、席麻湾乡、乔沟湾乡实施苦荞高产创建示范田1万亩,白于山区天然状态下生产的"榆荞—4"、"苦荞"等是远近闻名的绿色食品。目前,全县小杂粮种植面积达15.2万亩,拉动了周边县乡的小杂粮产业发展,使靖边县日益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特色小杂粮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2.
<正>前言:佳县是陕西省主要的优质小杂粮生产基地及外销基地。近年来,佳县持续推进优质小杂粮生产及其产业化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小杂粮生产加工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发展壮大,但在生产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和制约了优质小杂粮生产效益的提升和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1优质小杂粮生产现状小杂粮是佳县传统种植的粮食作物,栽培历史十分悠久,全县范围均有分布。常年种植面积在35万亩左右,主要有谷子、糜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杂粮产业已成为全县支柱产业,显著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推动进一步发展兴县特色农业产业,当地政府十分重视绿色小杂粮的生产工作。绿豆是绿色小杂粮的重要豆类作物,栽培面积持续扩大。该文介绍了绿豆的植株特性,从种子选择、整地施肥、科学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绿色小杂粮绿豆高产种植技术,以期提高绿豆种植效益,加快绿色小杂粮产业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4.
小杂粮已成为一种国际消费时尚,新兴的特色产业,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广西小杂粮种植历史悠久,种类多,发展小杂粮生产,对发展生态农业,助农增收,扶贫攻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切实掌握广西小杂粮的生产情况,挖掘广西小杂粮生产潜力,促进广西小杂粮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通过文献资料与实地调查、座谈访问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小杂粮生产历史、品种分布、种植方式等情况进行系统深入的调查,以期为研究小杂粮科学发展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切实加强庆阳市小杂粮的种植技术推广,精简种植流程,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对小杂粮应用种子带播种种植技术进行分析,总结了小杂粮种子带播种操作技术规程,为从根本上增强小杂粮产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刘文霞 《河南农业》2016,(25):57-57
正小杂粮是小宗粮豆作物的俗称,泛指生育期较短,种植面积小,种植地域分散,种植方式特殊,有特种用途的禾谷类和豆类作物。豫北地区种植的小杂粮主要有谷子、高粱、绿豆、红小豆、豇豆等。一、豫北地区小杂粮生产情况据调查,豫北地区近年来小杂粮种植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以安阳县为例,安阳县是河南省产粮大县,粮食种植面积在11.33万hm~2,  相似文献   

17.
荞麦、大麦、蚕豆、豌豆、大豆等小杂粮是保山市常年种植的主要杂粮种类,他们具有生育期短、抗旱、耐瘠薄、适应性强、易栽培等特点,特别是大麦、蚕豆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在保山具有发展潜力,本文作者通过调研2016年保山市小杂粮生产情况,分析保山市小杂粮生产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生产实际情况提出保山市小杂粮发展的设想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广西小杂粮的生产现状,为挖掘广西小杂粮生产潜力及促进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调查、座谈访问等方法调查收集广西小杂粮生产情况、种植结构、生产分布及种植方式等数据资料,并针对广西小杂粮生产现状及产业发展瓶颈提出对策建议.[结果]广西小杂粮种类较多,分布广,广西各地均有种植,但不同地区种植的小杂粮种类存在较大差异,且不同小杂粮作物的种植方式也不同.2001~2013年种植面积及总产量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以2012年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最高,种植面积最大(11.880万ha);在广西主要小杂粮中,饭豆的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最高(20.31),规模优势最强.制约广西小杂粮产业发展的瓶颈主要是观念认识不够,生产规模小;科技支撑不够,产业效益低;社会化服务不够,产业化水平低;政策支持不够,发展后劲不足.[建议]提高观念认识,确立发展地位;强化科技支撑,提高产量和品质;科学规划,发展规模化种植;培育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健全服务体系,促进产业持续发展;加大扶持力度,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结合丽江市建设生态产业基地的目标要求,在调研全市农业气候生态条件、生态林果及小杂粮(豆)生产的基础上,总结得出全市林果间套种小杂粮(豆)的模式及种植技术,以期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20.
忻州市小杂粮生产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忻州市种植杂粮历史悠久,全市小杂粮种植面积占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一半以上.今后发展小杂粮生产需强化"六大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