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艳君 《农业展望》2011,7(10):51-54,58
近年中国乳制品进口贸易呈现新的特点,进口量和进口额激增,进口均价大幅升高,奶粉超过乳清成为进口最多的品种,自新西兰进口激增,所占比重显著提高。影响乳制品进口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在于:国内频发乳制品安全事件导致信任危机,消费者对进口乳制品依赖性不断提高;中国原奶供应紧缺,奶粉进口需求明显扩大;国内原奶价格持续攀升,进口成本优势促使奶粉进口大增;新乳品安全国家标准有助于扩大乳制品进口;中新自贸协定优惠税率使乳制品进口更集中于新西兰。展望2011年乳制品进口贸易,国内原奶供应紧张的局面短期难以缓解,乳制品进口将延续上升趋势;国际市场乳制品供求偏紧,进口乳制品价格将继续上扬;特保机制影响有限,新西兰乳制品进口规模可能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肉羊生产、加工发展势头强劲,肉羊品种杂交改良步伐加快,饲养肉羊的效益较高,肉羊、羊肉价格还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预计2005年肉羊养殖业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肉羊和羊肉价格稳中有升。其中,国际羊肉价格走高有利于国内羊肉价格保持稳定,一是欧洲羊肉产量下降,自从英国发生口蹄疫从而大规模屠宰牲畜后,欧洲地区羊肉自给率也随之下降。这将促使欧洲进口更多的羊肉以保证市场供应,拉动羊肉价格上涨;二是美国被迫取消对羊肉进口的限制,羊肉消费量将增加;三是羊肉主要出口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产量下降;四是欧亚地区肉羊…  相似文献   

3.
我国油料市场供求态势分析与短期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启现 《农业展望》2007,3(6):24-27
分析了近年来中国油料市场的供求态势,认为国内油料(不合大豆)产量不断增长,但仍难以满足产能需要:国产食用油供给量不能满足需求增长,产需缺口不断拉大;国际豆油价格低于国内,促进油料食用油大量进口,国内油料市场供给有余。2007年中中国油料种植趋好,油菜籽播面预计增长,产量有望创历史新高,花生播种面积和产量趋于稳定.大豆播面和产量可能继续下滑。  相似文献   

4.
2007年中国牛羊肉市场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是中国牛羊肉市场继续保持发展的一年,国内市场牛羊肉价格直线上涨,羊肉价格涨幅高于牛肉;牛羊肉消费量下降,但消费比重有所提高;牛产品呈现贸易顺差,羊产品贸易逆差.在国际市场上,牛羊肉产量增加,贸易逐步恢复.  相似文献   

5.
BOABC分析认为,由于2003年中国养羊增长幅度放缓,羊肉供应增长低于羊肉需求,羊肉供应保持紧张趋势;羊肉出口和进口均保持减少,羊肉价格保持稳中有升高趋势。1.2003年羊肉供应基本平稳,2003年产量332.4万t,比2002年增长6%左右,低于2002年8.12%(316.7万t)的增长速度。主要原因由于国内羊肉的主产区北方牧区连续灾害。2003年春季,西北、东北地区遭受雪灾,大量羊群因天气寒冷和缺少草料而死亡或冻伤。内蒙、新疆由于连续2年冬季和春季雪害灾害,产量增幅较小。上半年内蒙羊肉出栏羊679万只,羊肉产量9.6万t,比2002年同期增长4.64%。2.由于西部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了解中国羊肉及其制品进口产品及市场基础上,针对中国与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羊肉及其制品的贸易发展趋势,分析了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简称中澳自贸区)建立对中国羊肉及其制品进口及相关影响,分析显示中澳自贸区建立有利于降低中国羊肉及其制品进口成本,打压国内羊肉价格,同时有助于牧区生态环境恢复。但是同样存在不利影响,包括对牧区牧民造成冲击,降低其收入,还会进一步降低羊肉及其制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贸易逆差。提出了应当坚持保护国内肉羊产业,逐步放开羊肉市场;进一步加大对国内肉羊产业政策扶持力度;继续推进肉羊产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肉鸡生产与消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茵 《农业展望》2013,(10):68-74
分析了中国肉鸡生产和消费增长的变动特征。生产方面,中国鸡肉产量增长较快,在肉类中比重增加;肉鸡养殖的地理集中和向大企业集中促进生产的规模化发展。消费方面,中国鸡肉消费总量和在肉类中比重不断增加;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和不同收入水平之间的肉鸡产品消费存在较大差距。定量计算了消费者针对收入和价格变动的反应,对鸡肉需求弹性进行估计。结果表明,中国鸡肉需求的收入弹性在城乡都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农村的需求收入弹性高于城镇。价格变动对城镇居民鸡肉消费的影响相对较大,不同地区农村居民肉鸡消费的价格弹性变动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中国肉鸡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增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8.
2012年中国大米进口激增,同比增加近3倍.进口主要来自越南、巴基斯坦的低端籼米.大米进口激增的主要原因在于:2012年全球大米供大于求,国际价格低迷,而国内价格在成本、最低收购价等因素的作用下稳中有升,越南等主要出口国大米价格大幅低于国内.再加上关税配额内大米进口关税税率较低,未能弥补国内外大米价差,进口大米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受利益驱动,一些企业把进口大米用作加工原料或掺兑到国产米中销售,进口动力强劲.尽管2012年大米进口大幅增长,但进口量占国内产量和消费量的比重仍较低,进口对国内大米供需总量平衡格局以及大米总体价格水平的影响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9.
国外进口羊肉对国内肉羊产业的影响主要是价格的冲击,价格形成的关键是肉羊养殖成本的差异。对中国与澳大利亚、新西兰肉羊养殖成本、收益与成本结构进行比较发现,成本收益方面,中国与澳大利亚肉羊养殖总收益差距先缩小后增大,肉羊养殖总成本差距逐渐缩小,中国肉羊养殖成本利润率比澳大利亚先高后低;生产成本方面,中国肉羊养殖直接费用高于澳大利亚,间接费用远低于澳大利亚,人工成本低于澳大利亚;成本结构方面,新西兰、澳大利亚肉羊养殖直接费用结构比中国更为均衡,中国、新西兰、澳大利亚肉羊养殖间接费用占比呈现两种分布,中国、新西兰、澳大利亚肉羊养殖人工成本在总成本中均占较大比重。在此基础上,对差异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中国肉羊产业提质增效的建议,并予以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我国消费者对进口羊肉产品的需求偏好,基于2010—2019年的羊肉进口贸易月度数据,运用区分来源及特征属性的Rotterdam模型估算了我国羊肉产品的进口需求弹性。产品加总性检验结果表明:在我国羊肉进口市场上,不同来源国产品之间、带骨与去骨产品之间以及冷鲜与冷冻产品之间均存在相对独立的偏好,应将不同来源国及不同特征属性的羊肉产品进行区分并归入同一个需求系统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如果未来我国羊肉进口支出保持增长的趋势,那么不同来源国及具备不同特征属性的羊肉产品进口结构将继续发生改变,新西兰鲜或冷带骨绵羊肉进口的增长潜力最大;不同类别羊肉产品之间的替代性较弱,应对不同来源国具备不同特征属性的羊肉产品制定差异化的进口策略,并根据需求偏好调整及优化不同羊肉产品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数量结构。  相似文献   

11.
"十三五"以来,中国牛羊存栏量出现下滑,但产量持续稳步增长;需求刚性增加,消费季节性特征进一步减弱;牛肉进口量大幅增长,羊肉进口量保持高位;牛肉价格稳中上涨,羊肉价格触底反弹。预计"十三五"后期牛羊肉产能继续稳定增加,而且随着进口来源国多元化和贸易条件便利化进一步提高,牛羊肉进口量将不断增加,但供给增速不及需求增速,市场供需依然偏紧,加上养殖成本上涨的推动,牛羊肉价格呈稳中上涨态势。  相似文献   

12.
加入WTO以来中国农产品贸易规模持续快速扩大,地位和影响不断提高。油籽、植物油、棉花等产品进口量持续快速增长;谷物、食糖进口增势强劲;3大谷物产品由净出口转为净进口;乳品、猪肉、羊肉进口量持续攀升;果蔬、水产等优势产品出口增长乏力。从影响因素来看,国内大宗农产品缺乏价格竞争力,价差驱动是农产品进口的主要动力;中国对农业的支持保护非常有限,不足以弥补与出口强国的竞争力差距,也是近年来农产品进口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未来看,谷物中玉米产需将出现缺口,但自给率仍将在90%以上;大豆、食糖产需缺口将继续扩大;棉花增产基本满足国内用棉需求;主要畜产品产需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畜产品生产、市场和成本效益等角度对2016年畜牧业发展进行分析,并对2017年下半年畜牧业发展形势进行了展望.2016年,畜牧业总产值同比增加,肉类、猪肉和生鲜奶产量同比下降,牛肉、羊肉产量略有增长,禽肉产量大幅上升.主要畜产品供求关系有紧有松,猪肉、牛肉价格高位稳定,羊肉价格继续下降,生鲜奶价格触底,复苏迹象显现.2017年下半年,畜产品消费需求增长空间有限,猪肉价格趋于稳定并可能有一定回落,牛肉价格因国内供给与进口共同增加而趋于下降,羊肉价格可能企稳回升,生鲜奶价格继续回升空间不大.  相似文献   

14.
2005年是中国加入WTO的第四年,也是中国牛、羊肉市场继续保持发展的一年.国内牛、羊肉市场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牛、羊生产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势头,养殖效益稳中有升;牛、羊肉价格继续走高,产销区价格差距扩大;牛、羊肉消费水平较低,地区差距较大;牛、羊肉出口大幅增长,牛肉进口减少,羊肉进口增加,两者都保持贸易顺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中国及世界羊肉生产与贸易状况的基础上,利用生产成本、出口价格以及相关国际竞争力指数对我国羊肉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并结合中新FTA签订生效,运用引力模型与Heckman两阶段模型对我国羊肉出口的影响因素展开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羊肉国际竞争力整体水平不高,且国内市场处于供求紧平衡状态;与出口对象国(地区)距离、中国羊肉产量与汇率是影响我国羊肉出口的主要因素;中国与新西兰自由贸易协议抑制了中国羊肉出口。最后,从立足国内生产、引进国际资源、加强农牧产品质量监管、发展周边国家贸易以及借助自由贸易发展推动产业升级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14年第1季度,国内原料奶收购价格逐步企稳,鲜奶零售价格明显高于往年,奶粉零售价格稳中略有提高;乳品进口继续大幅增加,奶粉进口国家仍以新西兰为主,但是从新西兰进口的奶粉比重有所下降,并且1月即对新西兰奶粉进口启动特保措施;国际市场全脂奶粉和黄油价格高位震荡,脱脂奶粉和切达干酪价格上涨,美国牛奶产量同比略增,英国牛奶产量同比有较大幅度上涨,全球原料奶价格涨幅放缓。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国内原料奶收购价格和鲜奶零售价格继续保持高位稳定运行的可能性较大,国际市场主要乳制品批发价格将呈现企稳趋降的态势。  相似文献   

17.
2020年,新冠疫情的暴发和流行对国内外牛肉生产和贸易产生了一定影响。从国内看, 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对牛羊肉生产的影响较大,由于运输受阻,养殖所需的饲草料出现短缺,牛羊出栏明显减少,生产企业人手短缺,开工不足。1季度以后,随着疫情防控逐渐取得成效,牛羊出栏逐渐增加,生产、消费逐步恢复正常。全年牛羊肉产量均小幅增长,牛肉进口大幅增加,羊肉进口略有下降,全年消费仍然较旺,牛羊肉年度平均价格仍较上年继续上涨。从国际看,全球牛肉产量小幅下降,羊肉产量略有增长,新冠疫情对餐饮和物流行业的冲击导致牛羊肉贸易量有所下降。预计2021年,中国牛羊肉生产将保持稳步增长,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仍将带动牛羊肉消费增加,但在国内猪肉产能回升的影响下,牛羊肉替代消费需求有所减弱,牛肉进口增速有所放缓,羊肉进口增速将趋于平稳,全年价格仍将处于高位运行。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长期快速增长,中国畜产品的供求形势也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从生产、消费、国际贸易和供求平衡4个角度对中国畜产品供求变动进行分析发现,中国畜产品产量和出栏量均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生产结构变化明显,规模化养殖程度不断加深;城乡居民人均畜产品需求量均不断增加,但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畜产品消费量仍存在一定差距;中国已经从畜产品的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从贸易顺差国变为贸易逆差国,国内需求的"刚性"增长和国内外畜产品价格差的存在可能是导致中国畜产品进口快速增加的原因。根据中国食物供求模型的模拟结果可知,2030年中国将净进口畜产品622.5万t。  相似文献   

19.
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将促进羊肉的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近年来,我国肉羊生产、加工发展势头强劲,杂交改良步伐加快,饲养肉羊的效益较高,活羊、羊肉价格还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一是欧洲羊肉产量下降。欧洲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羊肉进口地区。自从英国发生口蹄疫而大规模屠宰牲畜后,欧洲的羊肉产量大规模下降,欧洲各国羊肉自给率也随之下降。这将促使欧洲进口更多的羊肉以保证市场供应,从而拉动了国际市场羊肉价格上涨。二是美国被迫取消对羊肉进口的限制,羊肉消费量将增加。三是羊肉主要出口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产量下降。四是欧亚地区…  相似文献   

20.
中国蔬菜市场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蔬菜市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蔬菜生产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供应持续增加;蔬菜消费总量明显增加,尤其是在外就餐的蔬菜消费量增加较为迅速;蔬菜进出口量均持续增加,且出口增长快于进口增长,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受蔬菜生产成本上涨等因素的推动,蔬菜市场价格总体呈上涨趋势;由于季节性波动、灾害性天气和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个别蔬菜品种的价格波动较为频繁。预期未来,中国蔬菜供需将继续保持稳定,但产量增速趋缓,需求继续增长;出口优势有所下降,贸易顺差趋于缩小;价格继续维持高位且波动频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