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茌平县王老乡是省农科院万亩西瓜开发基地,盛产的西瓜以皮薄、味甜、汁多、无污染而闻名,远销天津、北京、河北、江苏、安徽、济南及东北三省,部分西瓜通过边境贸易进入俄罗斯和朝鲜。值此西瓜丰收之际,在平县王老乡和聊城运输机械厂于7月8日联合举办了鲁西第二届“双力杯”西瓜大奖赛,欲以此更进一步地提高农民种瓜积极性,促进流通,繁荣农村经济。 来自聊城、茌平、齐河、禹城、东阿、高唐等地的300多个西瓜参加了角逐。经过察看剖面、糖分测定、称取重量等项目的评比,最后,茌平县王老乡北辛村张士柱种植的新红西瓜,以重达18.75公斤而获得“瓜王”称号;王老乡小杨屯村张维彬种植的金钟冠龙西瓜,以最高甜度12.9度而摘取“瓜后”桂冠。 随后举行了“瓜王”拍卖仪式,茌平县八家单位负责人竞相报价,最后茌平县保险公司以8888元而成交。拍卖的场面热闹非凡,观众欢声雷动,把大奖赛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2.
在黑龙江省格球山农场,有个著名的“西瓜王”王凤金,他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儿,从不懂西瓜种植,到掌握丰富的西瓜种植经验,年年获得好收成。  相似文献   

3.
正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王集镇大棚西瓜种植面积达万亩,但由于连作障碍引起病毒病、真菌性病害及土壤盐渍化,严重制约着西瓜产业健康发展,很多多年种植西瓜的老瓜农对此也束手无策。但当他们邂逅了"洋丰硫"生态级肥料后,大棚西瓜连作障碍终于得到了缓解。  相似文献   

4.
<正>古田县黄田镇于2006年引进西瓜新品种"千岛花皇"进行地膜覆盖栽培,种植面积23亩,亩产量达3675公斤。2007年和2008年黄田镇"千岛花皇"西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5公顷、65公顷,每亩产量均在3650公斤以上。地膜覆盖栽培是西瓜的一种早熟栽培方式,比露地栽培提前7—10天采收上市,产量增加5%—10%,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德州市平原县王打卦镇政府彩旗飘飘,人声鼎沸。近30位来自德州市各地的西瓜种植能手纷纷带着自己成熟的西瓜到达会场,一场平原论"瓜"的大赛即将开始。种了近20年的西瓜,来自德州夏津县的李铁峰对"瓜王"这一荣誉称号看得格外重要,为了这项赛事,李大哥骑着三轮车,满载着七八个自己的精品西瓜天不亮就往平原县赶。"我的瓜今年长势不错,你看这瓜皮色泽亮,摘下瓜王桂冠我有信心。"李铁峰自信地说。  相似文献   

6.
<正>农场积极调整种植布局,实行麦稻连片规模化种植;稳步发展大棚西瓜,年种植一万亩左右;引导职工在路边、渠边及零星隙地栽植油菜等经济作物。每年4月,农场拾边油菜一片黄、大棚西瓜一片白、田间麦子一片绿的"三色生态农业"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观光游览。农场还充分挖掘1.2万亩林地资源效益。加快到期林木的砍伐更新,将完成更新的林地统一收归国有,采取按比例分成的管护模式。加强林带内温光空间等资源的综合利用,在新栽植林带内开展作物套种,在成熟林带内科学布局林下草鸡养殖小区,  相似文献   

7.
新品种开拓市场江苏省灌云县胡圩村村民胡家超从6年前就开始种植西瓜,近几年西瓜种植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自家的西瓜在产量和品质上也没什么优势,想要在竞争中占得先机,就必须在品种上下功夫。从去年开始,胡家超的西瓜田里种上了新品种"美国墨童"西瓜,胡家超兴奋地介绍道:"这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昌乐县素有"西瓜之乡"的美誉,去年该县瓜农种植的1300多公顷秋西瓜平均每公斤卖到了2.5元,价格是普通大田西瓜的8倍左右.这是该县瞄准市场搞种植,巧打上市时间差,大力发展"空当瓜"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通榆县双岗镇绿海村绿海社社员战洪喜,2004年在自家承包田里种植8亩地的小麦套种西瓜,大旱之年喜获丰收。他种植的成功经验总结如下:一、栽培要点(一)地块和品种的选择%、地块的选择:选择了有井灌条件、地势平坦、地力中等的沙性土壤,并多年没有种过西瓜,前茬是玉米的地块。  相似文献   

10.
<正>河南省内黄县种植的经济作物主要是辣椒、茄子和番茄,采用与西瓜和甜瓜轮作的方式种植。为了提升云天化品牌在内黄市场的知名度,让农民真实感受到云天化"四全水溶"复合肥的效果,特做此试验示范。选取农户5亩大棚辣椒作为试验示范地,施用云天化"四全水溶"13-5-27+TE复合肥;对照田施用其它品牌16-6-38+TE大量元素水溶肥。  相似文献   

11.
<正>炎炎夏日,榆树市恩育乡西瓜种植基地绿意盎然。看着地里圆滚滚的西瓜,50岁的西瓜种植大户曹万成喜上眉梢:"今年的瓜长得不错!挺甜的!"曹万成告诉记者,他今年投入25万元,共种了10公顷的西瓜。"今年春天以来,雨水比较多,所以西瓜苗在移栽大田时,全部采用先栽苗后覆膜的办法。"曹万成说,针对今年的气候特点,他用了新方法应对降雨较多等不利因素,保证西瓜品质。"这几年大伙种瓜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了。"谈起未来的发展时,曹万成表示,乡里非常支持园艺特产业的发展,种植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8月25日晨曦刚露,宁远县太平镇留佳位村村头,拖西瓜的车辆排成了长龙。时下,多数地方西瓜采收进入"尾声",而该村的西瓜正大量上市。太平镇政协联工委主任王方亮介绍:"依托西瓜产业,留佳位村有95%以上的村民建起了新房。"改进种植技术,西瓜质优价高留佳位村种植西瓜已有30多年。"每年种西瓜时,大家满心希望,到了销售时,却忐忑不安。"村民雷小平回忆,"好几年西瓜价格  相似文献   

13.
<正>在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良庄镇举办的瓜菜评比大赛中,员外庄村52岁的农民贾祥军,以单个西瓜14.5千克的重量获得了"西瓜王"的称号,并得到了一辆机动三轮车的奖励。近日,记者走近贾祥军,记录他种植大棚西瓜的方式方法,也了解到他在西瓜田里套种山药,使经济效益实现翻番的点滴技术。  相似文献   

14.
<正>在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良庄镇举办的瓜菜评比大赛中,员外庄村52岁的农民贾祥军,以单个西瓜14.5千克的重量获得了"西瓜王"的称号,并得到了一辆机动三轮车的奖励。近日,记者走近贾祥军,记录他种植大棚西瓜的方式方法,也了解到他在西瓜田里套种山药,使经济效益实现翻番的点滴技术。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庐江县冶父山镇铺岗村孟庄村民组的杨前义老汉,是个种植西瓜的“老把式”。可是以往无论哪一年,他都没有今年来劲。他家今年种植的4002平方米(6亩)西瓜,获纯收入1.6万元,每667平方米(1亩)平均产值2700元,而且还全部被外地瓜贩直接到他家田头买走。这些都缘于杨老汉今年种的是“标准”西瓜。杨老汉所在的村是个远近闻名的西瓜种植大村。往年种植户们种植西瓜都是各行其是,只追求西瓜的个体大,产量高,而一味地施用化学肥料,导致西瓜的品质低下,在市场上不受消费者的欢迎,常常造成“烂市”。今年杨老汉按照村西瓜协会制订的《绿色西瓜生…  相似文献   

16.
萧山第一农垦场常年种植西瓜1500亩以上,西瓜是当地农业主导产业之一。2010年从韩国引进杂交一代蜜童西瓜,通过大田试种,该品种表现坐果性好、产量高、商品价值高、效益好。试验田西瓜总产13.1万kg,亩产5240kg;实现总销售收入35.2万元,亩收入1.4万元;实现总净利润16.8万元,每亩净利润6723元,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小型西瓜"拿比特"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型西瓜"拿比特"系日本育成,我市于1998年引入,1998~2001年全市种植面积分别为50、200、1500和6000亩,2002年已成为我市小型西瓜生产的主栽品种,种植面积占同类西瓜面积的60%以上."拿比特"西瓜在我市春季作大棚早熟栽培,亩产1500~2000kg.夏秋季大棚遮雨栽培亩产1000~1500kg.其中2001年嘉兴市省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春季种植"拿比特"面积12亩,亩产高达3800kg,亩产值超8000元;秋季种植面积6亩,亩产为1600kg,亩产值超3000元.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河北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唐山市农业开发办公室使用"碧护"在西瓜、玉米上做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收益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1.西瓜田间鉴评:2011年6月24日,唐山市农业开发办公室组织有关人员对"碧护"在滦南县青坨营镇陈虎头村西瓜上的示范推广进行了田间鉴测,现将西瓜密度、亩瓜数、单瓜重、平均产量、西瓜均匀度、叶色、长势、抗病毒能力汇总如下:"碧护"在滦南县青坨营镇西瓜上示范3000亩,核心示范户为张启成、陈顺雷,品种为新抗1号。  相似文献   

19.
小型西瓜果实单瓜重在1.0~2.5kg.由本中心与合肥华夏西瓜甜瓜育种家联谊会联合选育与开发的小型西瓜"春光"新品种,果形美观小巧,肉质细嫩,汁多味鲜甜,品质极佳,深受市民欢迎.近年来,上海地区小型西瓜快速发展,据2002年统计:小型西瓜种植面积达11.2万亩,约占西瓜种植总面积的1/3.而"春光"种植面积达6.1万亩,占小型西瓜种植面积的54.9%.5年来,针对小型西瓜"春光"幼苗弱,前期长势较差;果形小,果实发育周期短;对肥料反应敏感;结果周期性不明显等生育特性,以及上海地区春季栽培过程中往往出现早春低温、潮湿多雨、弱光照等气候条件,围绕安全卫生、标准化生产要求,开展小型西瓜"春光"新品种大(中)棚栽培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20.
<正>在八十六团十连,有这样一位家喻户晓的职工:他是连队承包大户,每年种植收入超过10万元;他又是农机"大亨",农机作业面积上万亩。是谁这么"任性"呢?他就是李超敬。1989年,21岁的他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从安徽阜阳来到八十六团种地。刚开始种地的前三年,由于他缺乏经验,连年亏损,但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事业逐渐有了起色。2002年年底,他迎来了事业的转折点,种植的140多亩棉花,纯收入达到8万元。有了资金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