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8——1979年,我国农业、教育和科技界就农业现代化问题进行了一场讨论。讨论针对我国农业的若干基本层面问题,破除了极"左"思想的束缚,为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思想资源,对今天中国的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仍然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土壤活性严重下降,不利于推动我国农业进程的发展。近些年来,在环保理念的影响之下,研究人员积极地研发了基于环保理念的农业发展新模式,有效地改善了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然而该模式还是处于初级应用的阶段,仍旧存在着一些发展问题,需要工作人员予以及时解决。本文主要立足环保理念的视角,对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展开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节本增效十分明显的农业生产技术,具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增加粮食产量之功效。为普及推厂这一新技术,嵩县农业科学试验站、洛阳市农技站联合嵩县农技站于2012—2013年度在嵩县闫庄镇县农业科学试验站试验地进行了小麦免耕播种技术与传统播种技术效果对比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研究效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天人合一"哲学思维是我国农业文化条件下的精粹,它提倡的人与自然统一思想影响深远,至今我国农业结构仍然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治理理念。探究了"天人合一"思想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论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对促进农业发展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农业生态模式的发展道路为核心,探究"天人合一"思想对农业经济效益、农业社会效益、农业生态效益的促进作用,阐明农业生态建设要秉承"天人合一"的理念,以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目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立健全农业生态模式,进而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正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经济体制改革注重供给侧的新形势下,十八届五中全会和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均提出了"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方向。同时,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路径是多种多样的。1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功效表现1.1能更好的推进农业发展模式创新、促进科技成果产业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废弃物沼气生产现状· 模式· 主要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我国农业废弃物主要利用模式,分析了我国沼气利用现状,结果表明,2000—2015年我国的沼气生产主要以农业废弃物沼气为主,主要包括户用沼气和农业工程沼气,工业工程沼气在我国沼气产业中的比重极低。介绍了与沼气生产结合的循环农业利用模式,包括户用模式(包括"三合一"模式、"四位一体"模式和"五配套"模式)和大中型工程模式,其中大中型工程模式着重介绍了"德青源模式"。最后分析了我国农业废弃物沼气化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农业废弃物资源量巨大,但资源浪费严重;沼气池废弃率高;农业废弃物利用模式多样化,但产业化水平低;农业废弃物处理的相关政策亟待完善;低碳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相似文献   

8.
积极推广和应用免耕种播种技术,能够有效减少对土壤的翻耕次数,减少土壤压实程度,进一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结构,提高播种质量。发展免耕播种技术,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业经济效益有着很大帮助。该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推广应用免耕播种技术的意义和内容,论述了该项技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简要分析了我国农科高校环境类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在介绍"新工科理念"核心概念及其界定的基础上,基于"新工科理念",适应新时代"三新"经济的要求,以环境—农学—生态多学科交叉为特色,贯穿CDIO工程教育模式理念、方法论主线,聚焦农业和农村源的生态环境问题,构建融合"课程设置、实践环境、项目载体、导师团队和PDCA质量评价改进体系"于一体的"五位一体"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并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进行实践。  相似文献   

10.
伍小东  姚远 《农业考古》2020,(1):189-194
章文才是我国柑桔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在实践基础上形成一整套独特的农业教育思想。他十分重视教学、研究与推广工作,认为农业教学"当教以学生实用知识""教课与实习并重,以养成刻苦耐劳之意志",而加强研究工作,则"教学始可日新月异,推广始有实际材料",同时要积极向农村推广最新的教学研究成果,"要用科技让农民富起来"。对于战后的整个农业建设,他认为"农业企业化是农业建设的首选途径",而且农业建设必须与农业教育密切联系起来。他的这些教育思想和理念极大地推动了战时和战后我国农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推广"畜—沼—果"生态农业技术模式,对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及耕作性能有着积极的意义。不仅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而且减少了农产品、土壤和水质的污染,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带动养殖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再生能源利用,达到了节能减排,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将"绿色"发展作为一个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要理念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对绿色生态文明的重视。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必须要紧随时代发展步伐,打好发展基础。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推动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形成现代化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必须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导引,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协调推进生态和经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我国农业面临资源短缺、经营粗放、污染加重、科技创新不足等问题。要破解这些难题,必须依靠新方法、新技术,创新发展理念。以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应用为代表的‘智慧农业’理念,是解决当前难题的一条有效途径。"赵永志向记者阐述了发展智慧土肥对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他说,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资  相似文献   

14.
<正>农机化保护性耕作是依靠机械化作业手段,通过免耕、少耕达到减少土壤的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完全颠覆了传统的耕作模式,是一种机械化程度要求较高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朝阳县在大田农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中,按照"免耕播种、秸秆还田、杂草及病虫害防治和土壤深松"的技术要求,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的作用,保护性耕作不仅能够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可以"有效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周口市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市,农业生产仍然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模式为主,极大地制约了农业生产结构布局调整和农产品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这一新的理念,指明了我国农业生产经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周口市作为粮食生产大市,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很大成效,涌现出扶沟平  相似文献   

16.
段淑涛 《农技服务》2015,32(5):210-211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进步,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也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这就需要以农业技术与"以人为本"的理念双向结合,农业技术推广更需要多元化、产业化发展,各站农技工作人员更需具有更新的推广理念和创新推广的思路,为农技推广提供更佳的发展空间。本文根据新时期农业发展的要求,对农技推广的现状和在农技推广工作中的具体的措施与对策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新的发展时期下,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和理念。针对以往粗犷式农业发展模式下所带来的环境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并且切实有效地落实在环境保护工作上,为我国农业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生态保障。  相似文献   

18.
以喀斯特地区的古周村为例,比较了当地"草—畜"生产模式与传统生产模式固碳能力、土壤水分含量和土壤养分情况,并介绍了古周村养殖业及沼气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桂牧一号人工草地的净初级生产力和碳固定量均高于玉米,呈极显著差异;2种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SOC无显著影响;牧草地TP、TK含量显著低于玉米地,牧草对养分需求远高于玉米;古周村的沼气利用情况说明该地的农业生产模式正初步向"草—畜—沼"循环农业模式转变,但利用方式和效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9.
稻鱼共生生态农业文明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随着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稻田养鱼的技术体系、方法模式和管理水平都取得了显著进步。在生态农业成为农业发展主导模式的今天,国家农业政策的支持和市场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为"稻—渔"产业的新一轮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运用好现代农业科技,促进稻田养鱼方法改革与技术创新,对实现农业绿色高效可持续生产、保障农副产品安全、拓宽精准扶贫渠道和完善"稻—渔"产业技术体系有着深远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农业虽为传统产业,但其依然是保障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的必不可少之基础产业,要在发挥农业农村发展既有优势的同时,更要以现代产业的理念来审视农业,以新思路与新举措,抓好农村经营体制的改革创新,发展生态绿色农业的理念,建造合理的融资平台模式,设计出产销一体化的方式,将成为我国农业的一种新的经营模式,为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