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稻施肥上常受早稻影响,不少丘块的晚稻沿袭早稻施肥结构和施肥方法,往往钾素用量少了,氮肥和磷肥用量多了.多了造成浪费并增加了施肥成本;少了满足不了需要,晚稻生长不好,不利于提高施肥效果.因为晚稻多以生育期较长的杂交稻为主,品种特性与早稻不同;晚稻生长期间气温由高到低,与早稻气温由低到高完全不同;前作不同,早稻的前作是空田,绿肥或油菜和大小麦等,而晚稻的前作主要是早稻、西瓜、玉米等.相对早稻施肥而言,晚稻施肥要注意"加减".  相似文献   

2.
早稻高产施肥关键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早稻高产施肥的关键技术,包括秧田科学施肥,培育壮秧,采用适宜的大田施肥模式和施肥原则,施足大田基肥,早施分蘖肥,看苗巧施穗粒肥等;并分析了各次施肥对早稻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因素的作用,以期指导早稻的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3.
枞阳县早稻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常规施肥和配方施肥小区,对早稻肥料利用率进行了田间试验,计算早稻在常规施肥和配方施肥下的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不同的施肥方法影响水稻生长发育进程,从而影响到有效穗数、穗实粒数的形成,最终影响水稻产量。因此,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结果为枞阳县早稻生产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15年在江西省丰城市杜市镇南溪村和秀市镇龙田村进行了早稻测土配方施肥田间示范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区早稻长势情况明显强于其他处理,产量和纯收益都是最高的,较习惯施肥区对早稻的增产增收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浮梁县是赣东北山区县,水田面积26.8万亩,早稻面积8万亩,农民早稻盲目施肥现象比较普遍。为探索浮梁县早稻的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间、施肥方法,为全县早稻配方施肥提供依据,2013年开展了早稻“3414”肥效试验。  相似文献   

6.
早稻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早稻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增产增收;对早稻产量影响最大的养分是氮素、其次是钾素、最次是磷素,并且氮磷钾三要素配施产量最佳,其中全素配方施肥处理比习惯施肥增产33kg/hm2、增长0.4%;常规施肥下早稻氮、磷、钾单素肥料利用率分别为34.58%、3.85%和57.8%,而配方施肥分别为40.42%、5.27%、37.1%,比常规施肥分别提高5.84、1.42、-20.7个百分点,即除钾肥减少外,配方施肥的肥料利用率均比习惯施肥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配方施肥对早稻生物产量以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江西省上栗县通过无重复对比试验,研究了配方施肥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对早稻生物产量以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方施肥促进了早稻籽粒和秸秆对N、P、K养分的吸收,提高了养分的当季利用率,从而有利于增加早稻籽粒和秸秆生物产量。各养分对早稻地上部生物产量的增产效果依次表现为N>K>P。  相似文献   

8.
蔬菜经济施肥模式对菜稻轮作土柱渗漏水氮磷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蔬菜和早稻在氮磷营养特性上的差异,探讨菜稻轮作结合蔬菜经济施肥在治理菜田氮磷肥面源污染上的效果。四季豆-胡瓜-早稻轮作制的不同施肥模式田间试验表明,经济施肥模式在1个轮作周期的净增收达145 771元.hm-2,比不施肥增加29.5%,比习惯施肥增加9.3%;菜稻轮作结合经济施肥在早稻收获时的土柱渗漏水硝态氮和总磷浓度分别比基础土壤下降了14.9%和7.4%。氮磷营养特性分析表明,施肥条件下早稻氮磷需肥量较少,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农作物;菜稻轮作结合经济施肥模式使氮磷肥表观利用率分别达到59.2%和34.7%,比两季蔬菜平均提高了6.9和6.4个百分点,比习惯施肥分别提高了20.0和23.2个百分点,促进了氮磷养分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9.
据农业部对9个小麦主产省535个项目县和9个早稻主产省369个项目县统计,今年夏收小麦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2亿亩,早稻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4844万亩。据汇总分析,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核心示范区,亩均增产26.6公斤,亩均减少不合理施肥(折纯)2.5公斤。早稻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推广区与习惯施肥区相比,亩产分别增加38.2公斤、22.6公斤。  相似文献   

10.
以湘早籼45号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分别在湖南益阳、湘阴设置不施氮肥、农民习惯施肥、高产高效施肥、超高产施肥、超高产高效施肥A和超高产高效施肥B共6个处理,研究养分运筹对早稻叶片SPAD值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高产高效施肥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在节氮20%的条件下,通过增施有机肥及调节后期施氮比例,益阳、湘阴灌浆期早稻SPAD值分别提高3.05%、7.12%。益阳超高产高效施肥A和B灌浆期SPAD值比农民习惯施肥分别提高15.58%、16.65%;湘阴超高产高效施肥A和B灌浆期SPAD值比农民习惯施肥分别提高14.96%、15.50%。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地力环境条件下,早稻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养分运筹模式对早稻SPAD值促进作用显著。应用叶绿素计监测早稻叶片最佳测定部位为完全展开叶的中部。  相似文献   

11.
以湘早籼45号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分别在湖南益阳、湘阴设置不施氮肥、农民习惯施肥、高产高效施肥、超高产施肥、超高产高效施肥A和超高产高效施肥B共6个处理,研究养分运筹对早稻干物质累积及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产高效施肥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在节氮20%的条件下,通过增施有机肥及调节后期施氮比例,益阳、湘阴早稻抽穗后干物质累积量分别提高43.55%、18.85%,增产4.20%、4.80%;益阳超高产高效施肥A和B处理早稻抽穗后干物质累积量比农民习惯施肥分别提高80.85%、94.00%,增产16.60%、18.75%;湘阴超高产高效施肥A和B处理早稻抽穗后干物质累积量比农民习惯施肥分别提高23.64%、22.91%,增产10.10%、6.75%;不同地力环境条件下,早稻抽穗后干物质累积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提高抽穗后干物质累积量是促进早稻高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了获得玉山县早稻最佳施肥配方、施肥量、施肥方法,摸清玉山县土壤供肥能力、养分校正系数、化肥利用率,为玉山县早稻配方施肥提供依据,特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系统比较研究化肥、秸秆还田+化肥、习惯施肥和无肥4种施肥模式条件下早稻和晚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主要生育时期,群体根系干重均表现为习惯施肥化肥秸秆还田+化肥无肥;群体地上部干重表现为习惯施肥秸秆还田+化肥化肥无肥。地上部茎群体干重均表现为习惯施肥化肥秸秆还田+化肥无肥;叶群体干物重均以秸秆还田+化肥和习惯施肥水稻最高;穗群体干物重均以习惯施肥水稻最高,秸秆还田+化肥和化肥水稻次之。早稻和晚稻主要生育时期,根系干重占总干物质重的比例均以习惯施肥水稻最高,茎的比例均以无肥水稻最高,叶和穗的比例均以秸秆还田+化肥水稻最大。早稻主要生育时期,各施肥模式水稻叶片SPAD值均显著高于无肥;晚稻主要生育时期,各处理间大小顺序为秸秆还田+化肥习惯施肥化肥无肥。早稻和晚稻主要生育时期,水稻LAI大小顺序均表现为秸秆还田+化肥习惯施肥化肥无肥。各施肥模式早稻和晚稻产量分别比无肥增产3108.2、3592.2、3409.4和1917.7、2797.5、2635.5 kg·hm-2。说明不同施肥模式水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有各自特征,与化肥相比,秸秆还田+化肥和习惯施肥模式水稻干物质总量大而且分配合理,有利于改善产量构成因素,增加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密度,习惯施肥与配方施肥对早稻栽培的影响,提出了早稻增加用种量,合理增加密度,并结合配方施肥及够苗晒田,达到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增加有效穗,从而达到高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东省恩平市早稻种植生产过程中施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早稻平衡施肥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农户抽样调查,对恩平市18户(样本)早稻种植户早稻施肥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广东省恩平市早稻生产中施肥次数为1~3次,施用肥料以颗粒复合肥料(15-15-15)为主,用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补充氮、磷、钾,未施用有机肥。氮(N)、磷(P_2O_5)、钾(K_2O)的平均施用量分别为192.36、62.75、132.92 kg/hm~2,肥料施用比例N∶P_2O_5∶K_2O=1.00∶0.33∶0.69。[结论]广东省恩平市早稻生产中肥料施用量偏高,特别是氮肥投入偏高,忽视有机肥和基肥。  相似文献   

16.
运用小区对比回归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氮、磷、钾肥料施肥量对早稻产量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施肥模型,探讨分析确定了早稻配方施肥养分适宜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比较配方施肥、习惯施肥及不施肥三种水平在早稻上的效应,结果表明配方施肥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18.
测土配方施肥对双季早稻产量构成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济春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7):61-62,138
该文通过9种施肥水平条件下,双季早稻产量构成和肥料利用率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双季早稻在不同施肥用量及肥料情况下,生长发育状况与产量经济效益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合理运筹氮、磷、钾配比,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和方法一般认为,潜育性水稻土的主要特点之一,是还原程度强,含障害物多,对早稻的生长和发育有很大影响。本试验比较潜育性水稻土和非潜育性水稻土对早稻生长和发育为害的程度,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在潜育性水稻土上,防止早稻受害是否可能。试图通过合理施肥,改善植株的营养状况,来克服潜育性水稻土对早稻生产的为害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开展双季早稻机插同步侧深施肥减量增效栽培技术示范,探求该技术在池州市贵池区早稻上减少面源污染、提高氮素利用率、优化群体结构和节本增效等方面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早稻机插同步一次性侧深施肥在总养分减少15%的条件下,基肥侧深比人工施肥增收947.65元/hm2,增效明显.通过示范,说明侧深施肥配施控释肥较常规人工施肥不仅节肥增效,减少了面源污染,有利于建设生态农业,实现绿色发展,达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