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稻粒黑粉病防治主要采取综合防治、预防为主的策略。合理掌控肥水施用和花期调控技术,会减少病菌入侵的机率。稻粒黑粉病的防治关键期在破口前和盛花期,要坚持在割叶前结合治虫用粉锈宁药剂,依据实践,推荐使用爱苗、嘉润代替灭黑一号,既防病又增产。 相似文献
6.
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抽穗扬花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由于7~8月份高温多湿,容易发生稻粒黑粉病.稻粒黑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源以厚垣孢子越冬,主要从带病的种子侵染.近年来,它对我县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危害极为严重.为了有效防治稻粒黑粉病的发生,笔者在实践中对该病的防治探索了一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12.
相对于稻瘟病和稻曲病的研究,稻粒黑粉病并未引起过多关注,但是近两年来,杂交制种水稻稻粒黑粉病持续偏重发生,严重影响了杂交水稻制种高产、优质、高效,对制种产业影响较大。该文对杂交水稻稻粒黑粉病的发生规律、发病因素、药剂筛选进行了探讨,调查结果表明75%肟菌·戊唑醇WG、325 g/L苯甲·嘧菌酯SC、17.5%烯唑·多菌灵WP对稻粒黑粉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15.
水稻制种稻粒黑粉病传染机理及发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菌感染颖花内的花器官 病菌只有侵染母本颖花内的器官才能形成病粒,因而受精部分形成病粒,未受精部分形成空壳。颖花内可供孢子感染的器官有雄蕊、浆片、雌蕊,并非只感染柱头。只是当开花结束(即闭颖后)病菌感染柱头外露部分(闭颖不严的颖花除外)。形成病粒的条件:①母本颖花内的器官被感染,②授粉受精。只有这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黑粉病粒才真正形成。 相似文献
16.
17.
18.
王吉庆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10):27-27
稻粒黑粉病俗称黑粒谷、乌米谷。该病在我国南方稻区发生较多,尤其推广杂交稻以来,有加重的趋势,这在东北地区发生较多。由于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种植年限加长,此病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该病主要危害稻穗,在杂交稻和制种田发病较重, 相似文献
19.
20.
正稻粒黑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稻粒黑粉病对制种田母本产量一般损失3%~5%成,重者80%以上。据调查成都地区一般年份损失产量10%左右,重发病年份一般损失20%以上。该病严重影响水稻制种高产、稳产和种子外观品质。1.发病症状又称黑穗病、稻墨黑穗病、乌米谷等。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主要发生在水稻扬花至乳熟期,只为害谷粒,每穗受害1粒或数粒乃至数十粒,一般在水稻近成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