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铅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及肝胰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用200尾全雄吉富罗非鱼,初始体重为(14.44±3.82)g随机分为2个组,每个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分别投喂铅添加水平为0和800 mg/kg的饲料,试验期为28 d。结果:饲料铅显著降低了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P0.05),并显著提高了饲料系数(P0.05);饲料铅胁迫组的丙二醛水平显著升高(P0.05),总抗氧化能力水平与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800 mg/kg的饲料铅胁迫可降低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导致肝胰脏抗氧化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4.
在一种实用饲料配方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5%的鱼油、豆油、菜籽油、亚麻籽油和猪油作为单一脂肪源,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粗蛋白质含量35%,总能15mJ/kg)的试验饲料,通过8周的饲养试验,以研究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鲤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肝胰脏脂质代谢相关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平均初重为(5.83±0.01)g的鲤鱼75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结果表明: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饲料系数(FCR)以鱼油组最好,猪油组最差,且2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SGR、PER和FCR在豆油组、菜籽油组、亚麻籽油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脂肪源对全鱼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全鱼干物质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鱼油组全鱼粗蛋白质含量最高,而粗脂肪含量最低.肝胰脏脂蛋白脂酶(LPL)活性以鱼油组最高,其次是豆油组、菜籽油组、亚麻籽油组,以猪油组最低.肝胰脏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表现为:亚麻籽油组>豆油组>鱼油组>菜籽油组>猪油组.猪油组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而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脂肪源对肝胰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有显著影响(P<0.05),以鱼油组最高,猪油组最低.由此可见,鱼油是鲤鱼较适宜的脂肪源,而猪油不适宜作为鲤鱼的单一脂肪源,会损害肝胰脏健康,进而影响鱼体生长.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观察实用饲料中添加不同锌源和锌水平对罗非鱼生长性能、抗氧化指标和体组成的影响.试验选用初重为(2.98±0.02)g的奥尼罗非鱼1 080尾,随机分为9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饲喂1种实用对照饲料和8种添加不同水平硫酸锌(记作Zn-10、Zn-20、Zn-30和Zn-60)和蛋氨酸锌(记作MZn-10、MZn-20、MZn-30和MZn-60)的试验饲料,2种锌源饲料中的锌添加量分别为10、20、30和60 mg/kg,试验期为8周.结果显示:Zn-60和MZn-60组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罗非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总抗氧化能力水平分别在MZn-20组达到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Zn-10和Zn-60组(P<0.05);过氧化氢酶活性在MZn-20组显著高于Zn-30、Zn-60和MZn-60组(P<0.05).与对照组和硫酸锌组相比,蛋氮酸锌组罗非鱼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Zn-20和Zn-30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Zn-10组肌肉灰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随饲料中锌添加量的增加,罗非鱼肥满度呈现出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在Zn-20和MZn-30组达到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其他各蛋氨酸锌组(P<0.05).添加锌的各试验组罗非鱼肝体比呈升高趋势,Zn-30和MZn-6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罗非鱼脂体比在MZn-6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实用饲料中添加60 mg/kg锌能够提高罗非鱼幼鱼的生长性能,硫酸锌和蛋氨酸锌的促生长作用效果相似;实用饲料中添加10~20 mg/kg锌能够增强罗非鱼抗氧化能力,蛋氨酸锌抗氧化作用明显优于硫酸锌.  相似文献   

6.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脂肪水平日粮添加L-肉碱对鲤鱼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初始体重为(22.60±0.15 g)的鲤鱼180条,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鱼缸,每个鱼缸10条鱼。试验日粮采用6因子[2(5%和10%脂肪水平)×3(0、0.5和1 g/kg L-肉碱)]设计,试验共进行10周,包括2周适应期。结果:各处理组对鲤鱼末重、相对生长速率、生长率、饲料利用率和外形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高脂肪日粮组添加1 g/kg肉碱较其他组显著降低了鲤鱼机体脂肪和灰分含量(P<0.05),同时10%脂肪日粮添加1 g/kg肉碱组鲤鱼蛋白质含量最高(P<0.05)。10%脂肪水平组血浆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5%脂肪水平组(P<0.05);日粮肉碱和脂肪水平对血浆葡萄糖、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具有显著的交互效应(P<0.05)。10%脂肪水平添加1 g/kg肉碱组较其他组显著提高了血浆SOD、CAT和GSH-Px的活力(P<0.05),同时显著降低了血浆MDA含量(P<0.05)。结论:日粮脂肪和肉碱水平对鲤鱼体成分、血液生化指标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具有显著交互效应,其中10%脂肪水平日粮添加1 g/kg L-肉碱可以改善鲤鱼机体体组成,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能及其在低温应激下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在基础饲料(含1.95%脂肪)中添加0、4%、6%、8%豆油,制成4种不同脂肪水平(分别为1.95%、6.19%、8.03%和9.95%)的试验饲料,投喂平均体重为(37.0±1.0)g的吉富罗非鱼8周。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饲养试验结束后,以28℃为对照,水温按1℃/h的速率降至15℃进行低温应激试验。结果表明:1)各组间成活率(SR)、饲料系数(FCR)无显著差异(P>0.05),增重率(WGR)及特定生长率(SGR)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饲料脂肪水平达6.19%后增加不显著(P>0.05)。2)低温应激下,饲料脂肪水平对除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外的其他血清生化指标有显著影响(P<0.05)。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血清中GLU、总蛋白(TP)、胆固醇(CHOL)、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逐渐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先升高后降低,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略微下降后再升高。3)低温应激下,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肝脏中饱和脂肪酸(SFA)比例下降,不饱和脂肪酸(UFA)比例上升。饲料脂肪水平对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比例及n-3/n-6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得出,适当的饲料脂肪水平(6.19%)能够促进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提高其抗低温应激的能力;过高的饲料脂肪水平(8.03%及以上)可导致血液转氨酶活性升高,加重低温应激下鱼类代谢负担,不利于鱼体健康及生长。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三种不同组成的酸化剂对罗非鱼生长、抗氧化能力和肝脏代谢酶活性的影响。以空白基础日粮作为对照组,处理组分别为试验1组(主要成分为甲酸、乙酸和丁二酸)、试验2组(主要成分为柠檬酸和富马酸)和试验3组(主要成分为富马酸和丙酸)。酸化剂添加量为0.2%。选用初始体重相近[(67.40±0.93)g]的罗非鱼30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养殖试验期为35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显著提高了末均重(P0.05);与试验3组相比,试验1组显著提高末均重并改善饵料系数(P0.05),试验2组则显著提高相对增重率并显著改善饵料系数(P0.05)。另外,与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3组相比,试验2组的血清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著升高。结果提示,在罗非鱼饲料中添加不同组成酸化剂对血清ACP、AKP酶活性和T-AOC生长性能方面的效果也不同。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生长发育、饲料利用及血液指标的影响,将180尾初始体重为(17.0±0.5)g的奥尼罗非鱼随机分成4组(试验1、2、3、4组),以豆油作为脂肪源,按2.5%、5.5%、8.5%和11.5%的比例添加到基础饲料中,试验期56 d。结果显示: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变化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无显著影响,试验2、3组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试验鱼每日摄食量无显著差别,但试验2、3组的饲料效率显著优于试验4组(P<0.05),试验2组蛋白质效率最高;试验4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三组,而脂肪含量随饲料中脂肪水平的提高而明显上升(P<0.05);随饲料中脂肪水平的提高血清总蛋白质、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均显著提高(P<0.05),试验2组甘油三酯水平最高。综合考虑,饲料中脂肪水平为7.6%~10.7%最有利于饲料利用及鱼体健康。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维生素C源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的影响.将500尾初始平均体重为(21.18±0.24)g的吉富罗非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以基础饲料(不额外添加维生素C)为对照组饲料,3个维生素C添加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00 mg/kg(以维生素C计)普通维生素...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烟酸添加水平对3~5月龄生长獭兔生长性能、毛皮品质、血脂代谢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1 860±144)g的3月龄獭兔16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獭兔。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50、100和200 mg/kg烟酸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53 d。结果表明:饲粮烟酸添加水平对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烟酸添加水平对毛皮重量、毛皮面积、被毛长度无显著影响(P0.05),对毛皮厚度有显著影响(P0.05)。饲粮烟酸添加水平对血浆雌二醇及血清总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对血清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游离脂肪酸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饲粮烟酸添加水平对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本试验结果,3~5月龄生长獭兔饲粮适宜烟酸添加水平为100 mg/kg(饲粮烟酸实测含量为111.54 mg/kg)。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鱼油为主要脂肪源,配制脂肪水平分别为4.07%(L4组)、7.04%(L7组)、10.05%(L10组)和12.97%(L13组)的4种等氮配合饲料,并将1 200尾初始平均体重为(41.7±3.1)g的黄姑鱼幼鱼分成4组,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黄姑鱼幼鱼生长性能、肌肉组成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100尾鱼。结果表明:L4和L7组黄姑鱼幼鱼的终末均重、终末均体长、增重率、成活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肥满度和脏体比均显著高于L10和L13组(P0.05);L7组黄姑鱼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和肝体比显著高于L10和L13组(P0.05),但L7和L4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L4、L7和L10组黄姑鱼幼鱼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L13组(P0.05),L4、L7和L10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L4组黄姑鱼幼鱼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L7、L10和L13组(P0.05),L7、L10和L1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L7组黄姑鱼幼鱼的肌肉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L4、L10和L13组(P0.05),L4、L10和L1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L4和L7组黄姑鱼幼鱼的血浆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高于L10和L13组(P0.05),而葡萄糖和胆固醇含量以及乳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则显著低于L10和L13组(P0.05)。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黄姑鱼幼鱼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为7.04%。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乳化剂与L-肉碱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血脂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2×2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选用960只1日龄科宝白羽肉公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鸡。试验分为前期(1~21日龄)、后期(22~49日龄)和全期(1~49日龄)。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乳化剂极显著或显著降低了1~21和1~49日龄料重比(P<0.01,P<0.05),提高了21、49日龄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P<0.01);添加L-肉碱或乳化剂与L-肉碱合用均极显著或显著降低了各期料重比(P<0.01,P<0.05),显著降低了21日龄血清甘油三酯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P<0.05);添加L-肉碱极显著提高了49日龄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P<0.01)。2)主效应分析表明,添加乳化剂显著提高了21日龄血清总胆汁酸、游离脂肪酸含量(P<0.05);添加L-肉碱极显著降低了各期料重比(P<0.01),提高了胸肌率(P<0.01),降低了21、49日龄血清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P<0.01,P<0.05),降低了21日龄血清总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含量(P<0.05);乳化剂与L-肉碱的交互作用显著或极显著影响1~21和1~49日龄料重比、21和49日龄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P<0.01,P<0.05)。结果提示,饲粮单独添加乳化剂、L-肉碱或二者合用均可改善肉鸡的饲料利用率,提高胸肌率,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单独添加乳化剂或L-肉碱均可提高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二者合用较单独添加降低了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高温(30~35℃)饲养环境下,建议在肉鸡饲粮中单独添加乳化剂或L-肉碱。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大鳞副泥鳅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0.15±0.01)g的大鳞副泥鳅幼鱼1 62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90尾鱼,分别投喂脂肪水平为2.50%、4.49%、6.48%、8.47%、10.46%和12.45%的试验饲料,养殖时间为60 d。结果表明:大鳞副泥鳅幼鱼的特定生长率(SGR)在饲料脂肪水平为8.47%时最高,为4.99%/d,除与10.46%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显著高于其余各试验组(P0.05);饲料系数(FCR)在饲料脂肪水平为8.47%时最低,为1.09,除与10.46%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显著低于其余各试验组(P0.05)。通过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可知,大鳞副泥鳅幼鱼SGR、FCR最优时饲料脂肪水平分别为9.18%、9.00%。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大鳞副泥鳅幼鱼肝胰脏及前肠蛋白酶、脂肪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均在8.47%组达到最高值,除与10.46%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显著高于其余各试验组(P0.05);肝胰脏和前肠淀粉酶的活性则呈先下降后逐渐趋于稳定的趋势。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均在8.47%组达到最高值,除与10.46%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显著高于其余各试验组(P0.05)。由此得出,适宜的饲料脂肪水平可促进大鳞副泥鳅幼鱼的生长,提高其蛋白酶与脂肪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大鳞副泥鳅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其饲料的适宜脂肪水平为8.47%~10.46%。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锌水平对育成期水貂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60日龄健康雄性水貂7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为1只水貂,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Ⅰ组)、50(Ⅱ组)、100(Ⅲ组)、300(Ⅳ组)、600 mg/kg(Ⅴ组)锌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60、75、90、105和120日龄时各组之间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76~90日龄时Ⅲ、Ⅳ和Ⅴ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5);106~120日龄时Ⅲ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Ⅰ、Ⅱ和Ⅴ组(P<0.05)。2)Ⅳ组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5);Ⅳ组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Ⅰ、Ⅱ和Ⅴ组(P<0.05);Ⅳ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含量显著高于Ⅰ、Ⅱ和Ⅲ组(P<0.05);Ⅳ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显著高于Ⅴ组(P<0.05);各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Ⅰ和Ⅱ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Ⅲ、Ⅳ和Ⅴ组(P<0.05);Ⅲ和Ⅳ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显著高于Ⅰ和Ⅴ组(P<0.05)。4)Ⅲ、Ⅳ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Ⅰ和Ⅴ组(P<0.05);各组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5)Ⅴ组血清锌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Ⅴ组血清磷含量显著低于Ⅰ和Ⅱ组(P<0.05);各组血清钙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100 mg/kg的锌能够有效提高育成期水貂的生长性能,而饲粮中添加300 mg/kg的锌血清中蛋白质相关指标含量及锌相关酶活性最高,有利于提高水貂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锰水平对育成期水貂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75只60日龄的健康雄性水貂,随机分为5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水貂,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Ⅰ组,作为对照组)、50(Ⅱ组)、100(Ⅲ组)、300(Ⅳ组)和600 mg/kg(Ⅴ组)锰的试验饲粮,基础饲粮中锰水平为43.69 mg/kg。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各组平均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水貂在60、75、90和105日龄时的平均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120日龄时Ⅳ组水貂平均体重最高,显著高于Ⅰ组(P0.05);60~75日龄、91~105日龄和106~120日龄时Ⅳ组水貂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饲粮锰水平显著影响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上述指标最高值均出现在Ⅳ组;Ⅳ组水貂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血清乳酸脱氢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锰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免疫球蛋白G含量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当饲粮中添加300 mg/kg的锰,饲粮中锰水平为343.69 mg/kg时,可提高育成期水貂的生长性能,同时可提高血清蛋白质代谢相关指标含量和锰相关酶活性及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核黄素添加水平对3~5月龄生长獭兔生长性能、毛皮质量、血液指标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3月龄獭兔16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6和12 mg/kg核黄素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53 d。结果表明:饲粮核黄素添加水平对生长獭兔料重比、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毛皮厚度、被毛长度无显著影响(P0.05),但是对毛皮面积、毛皮重量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饲粮核黄素添加水平对血清胆固醇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甘油三酯、尿素氮、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6 mg/kg添加组血清和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饲粮核黄素添加水平对血清和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以及肝脏总抗氧化能力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生长獭兔的饲粮核黄素添加水平为6 mg/kg(饲粮核黄素实测含量为8.35 mg/kg)时能显著提高毛皮品质和机体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与饲用抗生素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性能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500只1日龄雌性健康黄羽肉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试验预试期3d,正试期35d.I组为对照组,饲喂不合抗生素的基础饲粮,V组为抗生素组,Ⅱ、Ⅲ、Ⅳ组为复合微生态制剂组,复合微生态制剂添加量分别为1.0%、2.0%、4.0%.试验结束后,测定各组试鸡生长性能、免疫性能和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1)在每个试验阶段,Ⅲ组肉鸡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且除4~10日龄和32~38日龄料重比外,Ⅲ组肉鸡料重比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2)24日龄时,Ⅲ组的脾脏指数、法氏囊指数分别高出V组40.6%、47.7%,差异显著(P<0.05);17日龄和24日龄时,Ⅲ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分别高出V组24.3%、16.2%,差异显著(P<0.05);24日龄和31日龄时,Ⅲ组盲肠内容物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含量分别高出V组11.4%、39.3%,差异显著(P<0.05);10日龄和38日龄时,Ⅲ组新城疫抗体效价分别高出V组37.0%、32.4%,差异显著(P<0.05).3)10日龄和38日龄时,Ⅲ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最高,分别高出V组45.2%、56.7%,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知,添加2.0‰复合微生态制剂能够提高肉鸡生长性能,提高其抗氧化能力.同时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添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肉鸡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探索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台湾泥鳅生长性能、形体指标及体成分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8.57±0.35)g的台湾泥鳅72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4组台湾泥鳅投喂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5%、30%、35%和40%的试验饲料,养殖时间为60d。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台湾泥鳅末重和增重率均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且均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5%时达到最大。饲料系数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且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0%时最低。饲料蛋白质水平从35%增加到40%,末重、增重率和饲料系数无显著变化(P0.05)。基于增重率和饲料系数的折线模拟结果表明,台湾泥鳅达到最大增重率的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4.57%,饲料系数最低的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5.47%。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和成活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通过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可知,台湾泥鳅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最高时的饲料蛋白质水平分别为33.61%和34.68%。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台湾泥鳅脏体比和肝体比均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鱼体粗蛋白质含量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鱼体粗脂肪含量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结果提示,适量增加饲料蛋白质水平可提高鱼体生长速度,增加鱼体可食用部分比例,提高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但饲料蛋白质水平过高,会降低蛋白质沉积率和蛋白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生长性能指标和蛋白质利用情况,台湾泥鳅适宜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3.61%~35.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