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干旱区研究》2012,29(4)
利用乌鲁木齐大气成分站观测的黑碳(BC)气溶胶质量浓度、主要污染物浓度以及相关气象资料,对该地区冬季BC类气溶胶的日变化、小时变化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冬季BC质量浓度平均为6.55μg/m3,日较差较大,与API、PM10、PM2.5、PM1.0、NOx的日变化具有较好的相关性;BC质量浓度的小时变化具有明显的双峰特征,这与机动车排放污染、居民活动和冬季采暖燃煤等相关联;BC质量浓度出现频率主要在2~9μg/m3,占所有观测的60%;乌鲁木齐冬季BC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国外某些城市,与国内同类大城市的观测结果比较,其浓度相对较低;冬季从北、西北方向过来的气团易造成BC高污染;风速大于1.0 m/s时,BC质量浓度开始下降,下降幅度接近50%,当风速超过2 m/s时,风速与BC质量浓度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工作日BC质量浓度略高于周末,周末BC质量浓度曲线比工作日推迟1 h左右。 相似文献
2.
3.
乌鲁木齐气象要素对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利用2002年4月~2003年3月CE 318太阳光度计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不同气象条件下,乌鲁木齐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冬季高湿的条件下,各时次相对湿度和AOD的相关系数较高,为0.335.春夏季比较干燥时,相对湿度的影响不大;风速和AOD的变化趋势总体呈现负相关关系,即风速越大,AOD则越小,在发生东南大风或山谷风时,这种趋势更为明显;全年中偏北风和偏南风对乌鲁木齐气溶胶光学厚度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4.
采用积分式浑浊度仪于2008年5月-6月在乌鲁木齐市中区和市北区对气溶胶的散射和吸收系数进行连续观测,分析了市中区与市北区气溶胶散射和吸收系数的变化特征,结合同期的气象资料对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市中区和市北区气溶胶的散射吸收系数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日变化特征总体上呈现出"W"型;峰值分别出现在0时和8时前后,谷值则出现在4时和19时前后。散射系数远大于吸收系数,说明大气气溶胶的消光作用主要是散射作用完成。相对湿度与散射吸收系数不具有显著相关性,而风速对散射吸收系数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乌鲁木齐冬春季气溶胶散射吸收特性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积分式浑浊度仪,于2012年1月和5月在乌鲁木齐对气溶胶的散射和吸收系数进行了连续观测,分析冬、春季气溶胶散射和吸收系数的变化趋势,同时,结合同期的相关气象资料和污染物浓度,对变化特征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冬、春季气溶胶的散射、吸收系数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总体上呈现出“W”型;冬季散射、吸收系数分别是春季的10~20倍和5~10倍,说明大气气溶胶的消光作用主要以散射为主。相对湿度(RH)和风速与散射、吸收系数具有显著相关性,污染物浓度和散射吸收系数同样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PM10和NO2对散射系数的影响大于吸收系数,而SO2则对吸收系数的影响较大,反映出不同污染物对气溶胶的散射吸收系数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乌鲁木齐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离子化学组分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9年乌鲁木齐4个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观测站点资料,采用离子色谱仪分析了TSP中水溶性离子成分。结果表明:① 2009年乌鲁木齐市区3站总离子浓度为151.28 μg/m3,白杨沟为40.83 μg/m3。4站NO3-/SO42-比值较小,表明乌鲁木齐大气污染主要来自于固定污染源。② 2009年乌鲁木齐4站TSP中SO42-、Ca2+、NO3-和NH4+的浓度高于其他各离子,各站离子浓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采暖期各离子浓度明显增加,SO42-、NO3-增幅最大。③ 对各主要离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NH4+与SO42-的相关系数为0.828,与NO3-的相关系数为0.659,说明铵盐化合物主要以硫酸铵和硝酸铵的形式存在;SO42-与NO3-的相关性很大,相关系数为0.973,表明二者主要来自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方式与在大气中的传输途径较一致;地壳元素Ca2+和Mg2+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是0.914,表明二者来源相似,可能主要来自风沙土壤尘、道路尘和建筑尘。 相似文献
7.
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物浓度空间格局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魏疆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1):67-70
通过对2004-2009年乌鲁木齐市三个大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点位的数据分析,得出在城市布局不断调整的条件下,各区域的污染因子年均浓度变化较大。表现为市南片区整体污染物质浓度较高、市中区SO2和NO2增加速度较快、市北片区PM10增长速率较大浓度已接近污染最严重的市南片区。从监测数据分析来看,城市空间污染物质浓度变化相当明显,市中区的主要污染物以SO2为主,市南、北区则以PM10为主。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西安市冬季PAHs(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多环芳烃)沉降污染,采集各功能区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的大气降尘,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16种PAHs含量,分析PAHs组成特征、污染水平、生态和健康暴露风险并估算其沉降通量。结果显示:西安市冬季大气降尘中PAHs含量范围为10.22~63.90μg/g,平均值为30.11μg/g,大气降尘中∑PAHs含量在灞桥热电厂最高。不同功能区样点的大气降尘中PAHs的组分构成存在差异,工业区样点的高分子量PAHs占比较高,文教区和旅游区样点的低分子量PAHs占比相对较高。冬季各月份大气降尘通量、∑PAHs沉降通量和∑_7CPAHs沉降通量均在工业区样点中最高。大气降尘通量与∑PAHs沉降通量之间存在较强相关性。基于BaP的毒性当量浓度和生态效应区间法对PAHs的潜在风险评价结果显示,西安冬季大气降尘中PAHs处于中等或较高生态风险。PAHs暴露的健康风险ILCR模型结果显示,西安市冬季大气降尘中PAHs在三种暴露途径下对儿童和成人的ILCR_总值除个别样点低于10~(-6),其余均在10~(-6)~10~(-4)之间,表示存在人体可耐受的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9.
冬季旅游开发相对滞后 ,缺乏深入而具体的研究工作曾是乌鲁木齐旅游经济发展面临的严重缺憾。近几年 ,随着人们对冬季旅游的关注日益升温 ,乌鲁木齐冬季旅游也走上了稳步发展。采取什么战略迎接机遇与挑战是乌鲁木齐冬季旅游开发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从乌鲁木齐旅游经济的大背景出发 ,分析了乌鲁木齐冬季旅游资源的优势、开发现状、特征和影响冬季旅游资源开发的诸多因子。继而 ,依据一定的原则 ,提出了乌鲁木齐冬季旅游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2):94-99
沿太原市冬季主导风向布点,用苏玛罐采样,预浓缩-GC/MS联用技术,调查分析了太原市冬季大气VOCs浓度水平、种类特点及分布特征等。结果表明:太原市冬季大气VOCs平均浓度为207.8ug/m3,污染水平为中等,以苯为首的芳香烃类物质浓度相对较高;城郊结合带为研究区VOCs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下风向区域VOC浓度高于上风向;日间VOCs浓度高于夜间且为双峰特征,受晚交通高峰影响明显;晴朗日VOCs浓度上午高于下午,多云或阴天下午VOCs浓度略高。燃煤是太原市冬季大气VOCs的主要贡献源,其次为机动车尾气排放。 相似文献
11.
乌鲁木齐市能源结构调整对冬季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乌鲁木齐市耗资121亿元对冬季采暖的能源结构进行调整,旨在改善冬季严重大气污染状况,提高大气环境质量。能源结构的调整势必导致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选取通常污染最严重的1月为研究时段,对2009年和2013年相同时段大气污染物的日均浓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能源结构调整后,SO2浓度下降显著,各区域间的降幅也存在差异;NO2浓度呈增加趋势,增加幅度各异;PM10的浓度变化不显著,不同区域间差异较小。从南到北的方向来看,随着城市北扩和开发力度的加强,市北区的污染物浓度呈上升趋势。从城市总体的大气环境质量变化分析,能源结构的改变对大气环境的改善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机动车保有量增加带来的污染也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2.
乌鲁木齐市碳质气溶胶季节变化及其对霾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热光碳分析仪测定乌鲁木齐2013年四季PM_(2.5)样品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质量浓度,并分析其四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OC、EC最高值出现在冬季,分别为(17.7±7.3)μg·m~(-3)和(7.0±2.6)μg·m~(-3),OC、EC在PM_(2.5)中的百分含量最高值也出现在冬季。冬季OC、EC相关性最低,表明冬季污染物来源最复杂。在冬季光化学条件不利的情况下,二次有机碳(SOC)生成量却达到最大值,显示出前提物对SOC生成的巨大影响。另外,通过分析霾日和非霾日OC、EC和无机离子的变化特征,表明:SO_4~(2-)、NH_4~+和SOC对霾形成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3.
14.
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的首府,其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十分突出,今后有着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但是,在其发展中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城市产业结构必须进一步调整、城市功能区与城市工业布局不合理等问题,要达到并实现各个发展阶段的目标,必须走可持续的城市协调发展之路。本文在综合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后,根据乌鲁木齐市未来发展的要求,提出了生态环境治理、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功能区与工业布局的对策与建议。根据国际商贸城市与可持续城市发展要求,初步提出了乌鲁木齐市的发展方略:乌鲁木齐市及以其为核心的城镇群区域,在新疆,尤其是天山北坡经济带中具有最重要的战略地位。以乌鲁木齐国际商贸城市为远景发展目标,通过产业结构、城镇空间布局与功能区结构调整,加速城市及其区域生态环境的治理,不断改善各方面的环境,提高总体的集聚与辐射能力。通过结构与功能调整,在扩大和提高一、二产业的规模与效益基础上,大力发展旅游、金融、保险、商贸、科教、交通、信息等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5.
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总量控制和降低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2004-2008年大气环境质量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乌鲁木齐市的大气污染依然严重,对城市大气污染物实施总量控制将是控制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手段.根据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源调查,通过对环境许可制度、排污权交易、临控体系建设挖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分析,提出了大气污染物治理措施和目标,为环境管理和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