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武夷岩茶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栽培历史。然而多年来茶叶单产上不去,与其地位和优势极不相称。多年来,我市茶叶科技工作者,狠抓科学种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高产优质栽掊技术经验。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将主要措施归纳如下:1园地的开垦定植茶园建设是发展茶叶生产的基础工作,茶行畦面宽度不少于1.5m土层深lm以上,土层须全面深翻40cm以上,种植沟宽度25~30cm,深度35-40cm;666.7施有机肥2t,饼肥100~150kg,磷肥25kg,作为基肥施入种植沟;666.7植合格苗3000-3500株。2科学施肥,重施秋冬…  相似文献   

2.
保持武夷大红袍茶树无性系后代成茶品质优异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夷山乃我国著名茶区,也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之一,历史悠久,唐代武夷岩茶已是上层社会馈赠之珍品,宋代列为贡品,元代于武夷山之九曲溪之四曲溪畔设置御茶园专事贡茶采制,明末清初开始研制乌龙茶。  相似文献   

3.
2008年11月中旬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将在武夷山召开年会。武夷岩茶享誉古今中外,本刊特地为大家制作了武夷岩茶的小专题,一探岩茶神韵。  相似文献   

4.
2009年武夷岩茶品质特点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荣 《中国茶叶》2010,32(9):34-34
一、2009年武夷岩茶品质总的来说,2009年的武夷岩茶外形上大多不如往年的紧结壮实,香气方面大部分都有所提高,但顶级的香气有所减弱、持久性也有所下降。滋味方面大部分的鲜爽度皆有了提高,但顶级的显然滋味不够醇厚,岩韵有所下降。叶底方面,叶肉稍薄、柔软度不够。  相似文献   

5.
张堂恒 《茶叶科学》1966,3(1):18-23
制造武夷岩茶的鲜叶以水仙品种的品质最好,主要是水仙鲜叶中水浸出物和水溶性茶鞣质的含量较多,同时水仙又是一个无性繁殖系,嫩梢生长较整齐,使鲜叶的机械组成较合适。岩茶特别重视香气和滋味,因此要求鲜叶中含有丰富的醚浸出物和水溶性茶鞣质,并成一定比例(约为1∶2)。以各种儿茶素含量而论,要求非酯型的多,酯型的少,两者的比例(参数)愈小愈好。根据化学成分分析资料,都说明第二、三叶嫩梢最适于岩茶制造。从不同季节和不同日期采摘的鲜叶品质而论,也可用上述两种比例来说明。不同季节和 不同嫩度鲜叶品质的好坏,又可用单糖和双糖  相似文献   

6.
武夷岩茶当家品种——水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史料记载,最早发现水仙茶树品种是在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水仙原产于建阳小湖乡大湖村,无从考证何时辗转来到武夷。因武夷山环境优美,移居后的水仙非但没有落到“桔逾淮而化枳”的悲局,反而更能发挥其天赋,胜过乃祖乃宗;  相似文献   

7.
林小荣 《福建茶叶》2015,37(2):21-23
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武夷岩茶肉桂的制作工艺,结合肉桂茶树品种特性从鲜叶采摘时间与标准、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烘干、复焙等主要工序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采集武夷山市岩茶名岩产区和丹岩产区内10个茶园的土壤、温度、湿度数据,并对这10个茶园内的肉桂茶树鲜叶及其加工制作的武夷岩茶成品茶进行理化成分检测,探讨武夷岩茶的品质与土壤等微域环境因子关系。结果表明,名岩区的微域环境优于丹岩区,名岩区所制茶叶品质更优。  相似文献   

9.
姚老月明在论文集中认为“土壤中微量元素(分化不久的岩层微量元素理应较丰富)的多少,都应该影响茶树内含物的成长,需值得近一步去探讨”。基于此论述,本文选取慧苑坑,曹墩山场的2009年春茶内质浓厚者分析茶叶中铜、铁、锰、锌、钙、镁、钾、铝、磷等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袁茵 《福建茶叶》2009,31(2):54
中国仅有的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十二位传人之一,大红袍祖庭天心永乐禅寺泽道法师的近身家修弟子,黄氏嫡传第十二代制茶师,这一串闪光的头衔下,是一个说话斯文,一脸帅气,周身透着淡定的年轻人,他就是黄圣亮.……  相似文献   

11.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研究武夷岩茶传统做青工艺创新的理论基础与科学根据.文章从武夷岩茶传统做青工艺的基本元素分析入手,在探寻作用原理、组合方式、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揭示做青工艺创新与形成的科学根据.作者研究发现,武夷岩茶传统做青工艺创新,是理论指导下的创新,有理论的创立者,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有理论的传播方式.武夷山茶叶制作先人,接受并运用朱升创立的做青理论,结合当地制茶实践,自主创新出武夷岩茶传统做青工艺.  相似文献   

12.
谢荣 《福建茶叶》2010,(3):50-51
2009年是武夷岩茶收获颇丰的一年,举国上下的武夷岩茶热使得产品供不应求。为了迎接这个大好形势,生产企业不断添置高新加工设备、不断提高茶叶加工工艺以提高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造技艺的工艺元素,工艺元素组合和工艺链条构建方面的研究,探索得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造技艺有半数的工艺元素传承于武夷小种红茶制造工艺,做青工艺元素是前贤理论指导下的自主创新,足火和炖火工艺元素是焙火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工艺元素组合与工艺链条构建是武夷山茶叶制作先人的杰出创造、智慧结晶。从而探明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是传承与创新精妙结合的产物。此外,论文还揭示了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造技艺的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中茶603是从四川中小叶种群体后代中经单株选拔—扦插扩繁—品比试验系统选育而成的红绿兼制型茶树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中茶603属早生种,产量较高;适制绿茶、红茶,春季制烘青绿茶,外形肥嫩披毫嫩绿鲜润,汤色嫩绿明亮,香气清高鲜爽有花香,滋味醇和甘鲜,叶底嫩、匀齐、多芽、嫩绿明亮.夏秋季制工夫红茶,外形较紧结、显金毫、乌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