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盐城市不同稻作方式产量水平和效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盐城市不同稻作方式生产比较试验和大面积生产调查,对比分析了不同栽培方式产量水平、经济效益及其优缺点,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水稻适宜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机插秧和手插秧的产量性状和种植效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机插秧穗数低于传统手插秧,总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三项指标均比手插秧偏高,产量高于手插秧;从产出情况来看,以机插秧稻作方式较高,为1 353元/667 m2比手插秧方式增43.6元/667 m2,增幅为3.3%。介绍了机插秧生产优势及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3.
淮北地区几种稻作方式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淮北地区是江苏省重要的优质粳稻高产区域,该地区主产中熟中粳稻,并形成了人工插秧为主、机械插秧、塑盘育秧抛栽、麦后直播等多种稻作方式。从提高水稻生产能力、改善稻米品质、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规避自然风险等多重目标综合分析,认为应着力推广以塑盘育秧抛栽、机械化插秧为主的前景广阔的稻作方式,谨慎推广直播稻。  相似文献   

4.
高邮市不同稻作方式产量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机插、抛秧及直播三种稻作方式的产量及成本、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抛秧产量最高,机插秧次之,直播稻最低。从效益来看,抛秧最高,机插秧次之,直播稻最低,机插与抛秧产量与效益均明显高于直播稻。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了淮安市稻作方式发展现状,分析了现阶段制约该市现代化稻作方式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了更新种植观念、完善稻作布局、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等加快推进该市现代化稻作方式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苏北沿海地区稻作方式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当前苏北沿海地区水稻种植方式多元化、轻简化、粗放化发展的特点,综合评价了手栽稻、抛秧稻、机插稻、直播稻等主要稻作方式的技术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快推广机插秧、切实控制直播稻、巩固提高抛秧稻 、补充应用手栽稻"的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7.
江苏稻作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系统调查分析了江苏省机插稻、手插稻、抛秧稻、直播稻、套播稻五种不同稻作技术方式的应用面积、成本、产量、效益等综合表现,对不同稻作技术方式理论研究与技术体系发展以及演变进程进行了综合评价。从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要求出发,提出稳定发展江苏水稻生产的稻作技术方式发展思路、措施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稻作方式对优质稻品种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稻作方式实收单产由高到低依次为钵苗机插、毯苗机插、稻鸭共作和稻虾共作;整精米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稻鸭共作、稻虾共作、钵苗机插和毯苗机插,垩白粒率及垩白度表现为钵苗机插最高、稻鸭共作最低,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稻米的外观品质表现较好。稻田综合种养模式降低了南粳9108稻米的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适当提高了稻米的胶稠度,稻米RVA特征谱表现出消减值降低和崩解值提高,改善了蒸煮食味品质。经济效益由高到低依次为稻虾共作、稻鸭共作、钵苗机插、毯苗机插,综合种养模式的效益明显高于单一种稻模式。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主要稻作方式的应用评价与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江苏省的水稻栽培方式正在由传统的手栽方式向直播稻、机插秧、抛秧、麦套稻等轻简栽培方式过渡。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不同的轻简稻作方式都具有省工、省力、工作效率高等优点,但在生产应用上也相应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如:直播稻在增产潜力、耕整要求等方面,机插稻在缓苗等方面,麦套稻在后期杂草防除等方面。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具体分析,提出了加强研究、加大宣传力度及投入但不能盲目扩大推广的思考,以此提高认识,确保水稻生产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胡安徽 《中国稻米》2006,12(1):56-59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关于唐代稻作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无论是栽培技术、种植区域,或是品种类型、区域稻作,均有一定数量的论文或论著,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加以论述,既丰富了研究的内容,又拓宽了研究的视野。同时,展望唐代稻作研究的未来,仍有不少的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4种栽培模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向大垄产量明显高于其他三种栽培模式。改向大垄有效地改善了群体通风透光条件,使个体生长更有利于收受光照,从而延长下位叶功能期,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增加。改向大垄分蘖成穗率、结实率、穗粒数分别比正常栽培高18.1%、5.1%、9.6。  相似文献   

12.
水稻不同栽培方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3种不同栽培方式的试验研究,经两年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几何图形法和宽窄行插秧的栽培方式比常规栽培增产明显,2006年分别增产21.5 kg/667 m~2和17.8 kg/667 m~2;2007年分蘖多,增产效果更加显著,分别增产60.3 kg/ 667 m~2和19.6 kg/667 m~2。  相似文献   

13.
从秧板载苗量、取秧面积、穴距三因素及其配套角度,研究了机插稻基本苗,提出了机插稻基本苗三因素指标,并通过机插、抛秧、水直播方式的对比分析,明确了机插稻叶面积、茎蘖动态、干物质生产、产量构成等群体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14.
机插稻基本苗及不同种植方式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秧板载苗量、取秧面积、穴距三因素及其配套角度,研究了机插稻基本苗,提出了机插稻基本苗三因素指标,并通过机插、抛秧、水直播方式的对比分析,明确了机插稻叶面积、茎蘖动态、干物质生产、产量构成等群体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不同栽培方式水稻群体的生育规律和生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育苗方式、秧苗的入土深度、秧苗在田间分布三个因素对水稻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钵体育苗、田间秧苗有序分布、浅栽组合的产量最高.钵育秧苗根苗比高,缓苗快,分蘖发生早,低位分蘖多,后期下降缓慢,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和转移.人土浅的秧苗分蘖早生快发.秧苗的有序分布有利于群体的通风和透光,有效茎蘖数高.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在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穗颖花量的变化特征,设置4种不同田间种植方式,研究水稻稻穗颖花特征。试验发现:(1)稻穗颖花由穗基部向穗顶方向在稻穗呈抛物线型分布,穗中部颖花量最大;(2)随着单株水稻稻田生态空间增加,稻穗颖花总量及穗上、中、下部颖花量分别增加;稻穗一次枝梗数及其颖花量无明显增加;稻穗二次枝梗数及其颖花量和稻穗中、下部二次枝梗数增加及稻穗上、中、下部二次枝梗颖花量显著增加,其中杂交稻表现穗中、下部二次枝梗数增加,常规稻仅为穗中部二次枝梗数增加;(3)单株水稻颖花量与其籽粒重显著正相关(R~2=0.804)。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颖花穗部分布影响主要表现在二次枝梗数总数及分布在穗中、下部位的二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的颖花量及其在穗的下、中、上部位的分布数量。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水稻中晚熟种植区域品种类型选择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宁省2007年中晚熟水稻区域试验参试品种为分析材料,分析了不同试验点产量水平、不同产量水平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差异,不同试验点高产品种产量及产量结构差异。结果表明,选择适宜的高产品种对各生态区水稻产量有重要影响,在不同生态区水稻增产途径有一定的差异,辽阳、鞍山、海城、沈阳农大试区更适宜种植穗数、穗粒兼顾型高产品种,大石桥、辽宁省盐碱地所、西海试区更适宜种植穗数型高产品种,辽宁省稻作所试区更适宜种植穗重型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18.
牡丹江地区水稻优质米生产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牡丹江地区水稻品种多、乱、杂,越区种植现象普遍的现状,分析了优质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优质品种少且缺乏规划、栽培技术不配套、产业化经营困难多、大米加工企业规模小等。提出生产规划及原则、围绕市场发展优质米产业化体系、推广配套技术、做好品种搭配与布局等一系列对策,从而更好地推进水稻品种的区域化、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9.
单季稻为绍兴市主要的粮食作物。通过对近年来绍兴市单季稻种植现状的分析,针对限制因素提出了相应对策,总结了一套高产栽培技术,为当地单季稻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