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离脂肪酸组成在绿茶贮藏中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游离脂肪酸是构成茶叶香气的重要化学基础,但长期以来由于分析检测技术等问题,对茶叶加工和贮藏中游离脂肪酸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试图就绿茶贮藏中游离脂肪酸组成的变化与茶叶品质的关系以及贮藏条件的影响作用,进行一些探讨。一、游离脂肪酸组成与绿茶品质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谈茶叶香气制备与保存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叶香气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历来在茶叶生产及科研工作中被人们所重视,但对香气大量而系统的研究工作 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微量分析技术日臻完善以及茶叶香气物质提取分离技术得到发展以后才开始的,茶叶香气提取分离是茶叶香气分析检测的基础,对分析检测结果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由于茶叶中的香气物质含量低、不稳定、易发挥、而且在制备过程中易发生氧化反应,所以不得不采用一些特殊的制备技术,李名君和王华夫曾分别对茶叶香气的几种制备方法(同时蒸馏萃取法、顶空分析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等)的原理、特点及应用进行了论述,这些方法对促进我国茶叶香气的研究起了积极作用,笔者近年来对茶叶香气进行了一些研究,现就其中茶叶香气制备及保存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冲泡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叶的化学品质是茶叶中的化学成分通过冲泡而在茶叶的色、香、味上体现出来的,已有不少研究探讨了冲泡条件对茶叶化学成分如氨基酸、茶多酚等的浸出效应,上述成分大多反映茶叶的滋味,而有关冲泡对茶叶香气的影响目前还很少见报道。本试验模拟日常饮茶方式,用气相色谱法着重探讨冲泡次数对茶叶香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茶叶香气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气的分析测定一直是茶叶科研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内外的茶叶工作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迄今为止,已从各种茶叶中分离出700多种香气物质[1],包括醇、醛、酮、酯、酸、氮等十余大类化合物。对香气的研究第一步就是对其进行提取分离,它直接关系到对香气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茶叶中的香气物质含量低微、组分复杂、易挥发、不稳  相似文献   

5.
茶叶香气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茶叶香气的分析测定是茶叶科学领域里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迄今为止,人们业已发现了300多种香气成分,日本、苏联等国科学工作者还就这些香气成分在茶叶加工、贮藏等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和合成机制做了大量工作,近来人们对香气与茶叶品质的关系这一问题的兴趣也日益浓厚。不言而喻,香气研究的发展除了与精密仪器及检测手段的发展息息相关外,还与茶叶香气的提取技术,即从茶样中分离香气物质的方  相似文献   

6.
茶叶香气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香气是茶叶最重要的品质之一,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迄今为止,己从各种茶叶中分离出700多种香气物质,包括醇、醛、酮、酯、酸、氮等十余大类化合物。因此茶叶香气成分的研究及有效的提取,是对提高茶叶香气及扩大茶叶精油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GC-MS测定绿茶及速溶绿茶的游离脂肪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绿茶及速溶绿茶为材料 ,采用硫酸_甲醇甲酯化 ,经GC_MS能够较好地分离和分析茶叶中的游离脂肪酸 ,三氟硼酸甲酯化不适合茶叶脂肪酸的分析。速溶绿茶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十分少 ,只有绿茶原料的0 5 %。  相似文献   

8.
茶叶生化在茶叶生产中的实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生化在茶叶科学领域中是属于比较年轻的学科,虽然早在十九世纪就有人应用化学的手段分析茶叶中的某些化学成分,但是,分离茶叶中茶多酚获得儿茶素以及发现茶氨酸却是本世纪二十年代和五十年代的事情,茶叶中香气物质的系统分离鉴定,直到六十年代以后  相似文献   

9.
茶叶中儿茶素的高效薄层色谱分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叶中的儿茶素是茶多酚的主体成分,占茶多酚含量的70%以上,是茶叶中的主要生理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多种药理保健作用,如抗癌、抗辐射、抗病毒、清除自由基、防衰老等,也是茶叶中研究最深入的活性物质之一.儿茶素分离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硅胶薄层色谱法,而采用聚酰胺薄层分离法分离茶叶中儿茶素的报道不多,本文对该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茶叶香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吕连梅  董尚胜 《茶叶》2002,28(4):181-184,190
香气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国内外的科研工作者开展了大量关于茶叶香气的研究工作。迄今为止,已从茶叶中分离出650多种香气物质,包括醇、醛、酮、酯、酸、氮、氧杂化合物等在内的十余个大类的化合物。并提出了香气生成的五大途径[1]。以下,本文将详述茶叶香气物质提取方法、组分鉴定、各类茶的特征香气物质及栽培加工过程中香气动态变化以及香气生成机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茶叶中的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主要是萜烯醇、芳香族醇、脂肪族醇类的β-D-吡喃葡萄糖苷、β-樱草糖苷,通过一定手段的释放,对改善茶叶及其加工制品的整体香气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国内外茶叶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的研究现状,对茶叶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的提取、鉴定,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与茶叶香气的关系,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的水解酶及其性质进行了综述,并对茶叶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重点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玫瑰花茶香气的化学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玫瑰花茶香气挥发油的组分有:芳樟醇、乙酸苯乙酯、苯乙醇、二十烷和植醇等。萜烯类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约占挥发油总量的50%。玫瑰花茶的香气组分与玫瑰花的香气组分基本类似,表明具有玫瑰花香的特征是在窨制过程中充分为茶叶所吸收,并与茶叶固有的香气,但成了香气甜美、滋味爽口的特有品质。  相似文献   

13.
茶叶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中的香气物质大多是以香气前驱体的形式存在,而其中又以葡萄糖苷为主。这些以葡萄糖苷形式存在的香气物质在β-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酶解释放出挥发性的香气物质,各种香气物质以不同的浓度组合就构成了茶叶所特有的香气品质。本文着重阐述茶叶中β-葡萄糖苷酶生化特性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相关的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14.
提高炒青名优绿茶香气加工技术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香气是反映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一般鲜叶中芳香物质的含量不多,但由于组成各类茶叶香气的芳香物质复杂,茶叶香气主要是通过这些物质的不同组合,形成了各种类型的香气。本文联系自己在名优茶生产实践中对提高名优绿茶香气的加工技术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茶叶中的香气,主要是初制过程中形成的,但精制工艺中的复火,可使茶叶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同样的原料往往由于精制“火功”程度不同,其香气有明显的差别。茶叶的“火功”香主要是热处理过程中,美拉德反应部分生成吡嗪类化合物所产生的。本文通过对茶叶吡嗪类化合物含量测定,探讨茶叶复火过程中,美拉德反应产生吡嗪类化合物的最佳条件和形成机理,及与“火功”香程度的关系,并从香气的角度提出了茶叶复火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6.
茶叶的芳香成分与茶叶的品质的关系极为密切.国内外对茶叶香气及其成分的研究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随着GC、GC/MS等类新技术的应用,香气的研究有了飞跃的发展,人们已相继从绿茶中分离,鉴定了130多种香气成分.红茶则更多,香气成分已鉴定了300多种,广东大叶青是微发酵茶,属黄茶类,由大叶种芽叶制成.其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索肥壮紧结,身骨重实,芽  相似文献   

17.
对影响茶叶香气的关键因子——香气前体物研究以及指纹图谱技术在茶叶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提出以糖苷类前体物为目标,构建茶树香气前体物指纹图谱,建立茶树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辉锅温度对炒青绿茶香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气相色谱(GC)、气相色谱(GC)/质谱(MS)法分析了炒青绿茶不同温度辉锅过程中茶叶香气的变化,结果表明,提高辉锅温度能明显增加芳香醇和花烯醇类含量,而具青气的脂肪醇、醛保留较少,有利于茶叶香气的发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辉锅过程氨基酸、可溶性糖的变化,结果表明,提高辉锅温度有利于2类物质向香气成分转化。根据茶叶外形和香气品质要求,提出了前期低温长炒,后期逐渐升温干燥的分段干燥技术。辉锅温度对炒青绿茶香气的影响@倪德江@陈玉琼@胡建程  相似文献   

19.
王文杰 《茶叶科学》2003,23(2):151-158
对名优茶杀青叶进行冷冻存贮,研究其贮藏中主要生化成份、香气等的变化。结果表明:杀青叶在冻贮期间,其氨基酸总量、茶多酚含量的变化均达显著、极显著水平,与存贮的成品茶生化成份的变化基本一致,但其主要生化成份特别是茶多酚含量的变化滞后于成品茶,这说明杀青叶冻贮期间,其内部生化反应速度低于成品茶存贮。杀青叶冻贮6个月后,其香气成份的保留量高于成品茶26.86%,特别有利于香气成份的保存,这可能与杀青叶存贮中保存了大量的香气前体物有关。冷冻杀青叶的解冻等后加工过程对茶叶生化成份、香气等有较大影响,以微波方式快速解冻对茶叶品质最有利。  相似文献   

20.
茶叶中嘌呤碱的薄层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中含有多种嘌呤碱,以咖啡碱含量最高,约占茶叶干重的1—5%;其次是可可碱和茶碱,分别约占茶叶干重的0.05%和0.002%。由于这几种嘌呤碱在化学结构上极为相似,而其含量却差异悬殊,就使得它们的同时分离测定难度较大。近年来,随着色层分离技术的发展,相继出现了茶叶中嘌呤碱分离测定的柱层析法、液相色谱法等。作者采用薄层扫描法分离测定绿茶中的嘌呤碱,也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