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观察干扰素(IFN)的分布与山羊腺垂体内分泌细胞在发情免疫调节中的形态学依据。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对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间情期山羊腺垂体内IFN-α和IFN-γ阳性细胞的分布和变化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种干扰素阳性物质主要分布于腺垂体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和嫌色细胞的细胞质,远侧部和结节部较多;不同发情期IFN-α和IFN-γ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IFN-α相对表达量均高于IFN-γ,但两者在发情周期中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发情前期和间情期相对表达量较高,后期最低,发情期呈中等强度表达。表明IFN-α和IFN-γ各自在发情的不同时期发挥作用或相互协同调节垂体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进而参与动物的生殖调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干扰素γ(IFN-γ)对妊娠早期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中IGF-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妊娠9 d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采用生殖道肌肉注射的方法,对照组大鼠生殖道肌肉注射生理盐水,试验组大鼠注射IFN-γ,其中1组剂量为2.5×104U/只,2组剂量为7.5×104U/只。各试验组均在注射48h后灌注取材、免疫组化SP法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注射2.5×104U/只和7.5×104U/只的IFN-γ均能下调妊娠大鼠下丘脑室周核、视上核、视前大细胞核、视前内侧核、视前外侧核、视前交叉上核、弓状核,腺垂体,卵巢黄体及子宫蜕膜基质细胞和子宫腺中IGF-1的表达。【结论】IFN-γ对妊娠早期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中IGF-1的表达具有下调作用,高剂量IFN-γ的下调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IFN-γ在怀孕早期山羊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γ-干扰素(in terferon-,γIFN-γ)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ypotha lam ic-p itu itary-gonada lax is,HPG轴)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IFN-γ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在怀孕早期山羊HPG轴的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IFN-γ分布于乳头体内侧核、视前内侧核、下丘脑前区、腹内侧核、连接核、室旁核、视上核等20个核团中,各部分核团细胞着色程度深浅不一;在视上核、室旁核分泌部、乳头体内侧核等有大量的阳性神经纤维;同时在室周核、视前外侧核、视前内侧核等13个核团中散布有一些阳性星形胶质细胞,与阳性神经细胞交错共存;腺垂体中腺细胞和神经垂体中神经纤维均有IFN-γ表达;卵泡和黄体中也有IFN-γ存在。表明IFN-γ与动物的神经内分泌活动关系密切,参与了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中的生殖免疫调节。  相似文献   

4.
以猪干扰素γ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ELISA的方法分析在PRRSV感染不同时期猪体内γ干扰素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及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PRRSV感染后5、7、10 d IFN-γ基因相对表达量都有升高表现。而1-3 d没有明显变化;通过ELISA方法对血清中IFN-γ蛋白表达量进行测定,发现接毒试验组的猪血液中IFN-γ蛋白表达量在接毒后的1-3 d内低于正常对照组,5 d后明显升高且高于正常对照组,7 d时达到最高峰。采用荧光定量相对定量方法测定接毒后猪血液中IFN-γ蛋白表达量,发现接毒试验组的猪血液中IFN-γ蛋白表达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1-3 d无显著差异,于5 d后明显升高,10 d时达到最高,14 d时快速下降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明黄芪甲苷和黄芪多糖能否诱导RIMVECs分泌IFN-γ,为黄芪及有效成分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和参考依据。【方法】以体外培养的RIMVECs为模型,用ELISA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黄芪甲苷和黄芪多糖在不同时间诱导RIMVECs分泌IFN-γ的表达量。【结果】25μg/mL和50μg/mL黄芪甲苷能诱导RIMVECs表达IFN-γ,且随着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升高,24h时达到峰值,具有明显的富集效应;25μg/mL和50μg/mL黄芪多糖也能诱导RIMVECs表达IFN-γ,随着时间延长RIMVECs细胞上清液中IFN-γ表达量逐渐增多,25μg/mL组IFN-γ表达量24h达到峰值;50μg/mL组IFN-γ表达量12h达到峰值,随后表达量降低。【结论】结果提示,黄芪甲苷和黄芪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RIMVECs分泌IFN-γ来实现,为黄芪的临床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川芎嗪联合γ-干扰素(IFN-γ)对哮喘大鼠转录因子GATA-3、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5(IL-5)影响。方法5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川芎嗪组、IFN-γ组和川芎嗪 IFN-γ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10只外,余均制作哮喘大鼠模型,哮喘激发前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川芎嗪、IFN-γ和川芎嗪 IFN-γ。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和分类I、L-4I、L-5含量、肺组织中GATA-3的表达情况的变化。结果(1)空白对照组中BALF上清液中细胞总数明显增多,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上升;川芎嗪 IFN组细胞数量下降,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下降明显,与川芎嗪或IFN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空白对照组中IL-4和IL-5明显增多,与健康对照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川芎嗪 IFN-γ组IL-4和IL-5下降明显,与川芎嗪或IFN-γ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空白对照组支气管管壁较健康对照组增厚,川芎嗪 IFN-γ组与川芎嗪组、IFN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 GATA-3免疫组化结果:空白对照组气道和肺组织有GATA-3表达,川芎嗪和IFN-γ组可见部分GATA-3表达,川芎嗪 IFN-γ组基本无表达或仅见很弱的GATA-3表达。结论川芎嗪联合IFN-γ能抑制哮喘大鼠GATA-3表达,降低IL-4和IL-5含量,减轻支气管管壁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开展青鱼γ-干扰素(IFN-γ)基因的克隆、结构特征与表达谱分析研究。【方法】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获得了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IFN-γ基因cDNA的5′和3′末端序列,然后根据其末端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得到青鱼IFN-γ基因cDNA全长序列,对其序列和编码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同源性比较及系统进化树分析,同时对其在青鱼各组织中的表达进行分析。通过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染青鱼鳍条组织细胞进行表达分析。【结果】青鱼IFN-γcDNA全长为895bp,其开放阅读框大小为549bp,编码182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青鱼IFN-γ与人、鸡、鼠IFN-γ的序列相似性仅为1.5%~7.7%,与其他鱼类IFN-γ序列相似性较高,为16.3%~92.9%。青鱼IFN-γ分子N末端包含1个信号肽序列、C末端有IFN-γ特征序列([I/V]-QX-[K/Q]-A-X2-E-[L/F]-X2-[I/V])以及核定位基序(RRRR)。青鱼IFN-γ蛋白二级结构与高等脊椎动物IFN-γ类似,包含7个α螺旋结构。经Poly I:C诱导后发现,IFN-γ在青鱼头肾、肾、脾、皮肤和鳃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最高的为头肾,其次为脾、皮肤、鳃和肾,而在心脏和脑组织中无显著变化。青鱼γ-干扰素真核表达质粒在青鱼鳍条组织细胞中成功表达IFN-γ。【结论】成功克隆了青鱼IFN-γ基因cDNA,经Poly I:C诱导后,该基因在头肾中上调倍数最为显著,青鱼γ-干扰素在体外获得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垂体前叶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CG组)、去卵巢组(OVX组)和去卵巢并用17-β雌二醇治疗组(OVX+E2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不同时程各组大鼠垂体前叶IFN-γ免疫阳性物质含量的变化特点。【结果】去卵巢后不同时程,OVX组大鼠垂体前叶IFN-γ表达较CG组显著减少(P<0.05);OVX+E2组大鼠IFN-γ表达显著回升(P<0.05),且在第4周时回升至CG组水平。【结论】雌激素对大鼠垂体前叶IFN-γ免疫阳性物质的表达有明显影响,提示IFN-γ可能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参与雌激素对垂体前叶调节功能的部分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熊猫秦岭种群和四川种群IFN-γ基因的差异,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秦岭大熊猫重组γ干扰素蛋白。【方法】采集秦岭大熊猫血样,采用RT-nested PCR技术扩增秦岭大熊猫IFN-γ基因,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中,转入DH-5α,进行菌液PCR和双酶切鉴定,经序列测定与分析,构建表达质粒pET32a-IFN-γ,将其转入BL21(DE3)受体菌后,用IPTG诱导表达秦岭大熊猫IFN-γ蛋白。对重组IFN-γ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Western-blot分析后,用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可溶性蛋白。采用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检测重组IFN-γ的活性。【结果】大熊猫秦岭种群和四川种群的IFN-γ基因序列在434位核苷酸处存在差异,秦岭大熊猫的为G,而四川大熊猫的为C;氨基酸序列相同。重组IFN-γ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其分子质量为35.3 ku,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0%;纯化的可溶性蛋白经SDS-PAGE分析,纯度可达90%以上;重组IFN-γ具有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增殖的生物学活性。【结论】获得的重组IFN-γ蛋白表达量高且具有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转分化(EMT),以不同浓度的IFN-γ为阻断剂,探讨干扰素-γ(IFN-γ)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表型重塑的作用。[方法]将原代培养的BMEC分为对照组、诱导组(TGF-β_110ng/m L)、药物组(IFN-γ20 ng/m L)及阻断组(TGF-β_110 ng/m L+IFN-γ10、20、50、100 ng/m L)。培养72 h后,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胶原Ⅰ(COLⅠα1)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诱导组α-SMA、CTGF和胶原Ⅰ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药物组CTGF的mRNA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α-SMA和COLⅠα1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阻断组IFN-γ明显抑制了TGF-βl诱导的转分化。[结论]IFN-γ能够负性调控TGF-β_1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转分化(EMT),减少COLⅠα1分泌。  相似文献   

11.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在不同生殖周期奶山羊卵巢中的表达情况,探讨IFN-γ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生殖的关系。结果显示,在间情期三级卵泡颗粒细胞胞膜、发情期三级卵泡和成熟卵泡颗粒细胞、妊娠期卵泡颗粒细胞、妊娠7周粒黄体细胞、妊娠12,16和20周膜黄体细胞胞核中均有IFN-γ的表达;在三级卵泡和成熟卵泡的卵泡液中也有IFN-γ的表达;妊娠12,16和20周粒黄体细胞上IFN-γ表达量很低。IFN-γ可能在不同类型的细胞上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瑶山亚种树鼩IFN-β和IFN-γ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制备IFN-β和IFN-γ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树鼩病毒感染动物模型打下基础。【方法】以瑶山亚种树鼩外周淋巴细胞为原材料,提取总RNA后经RT-PCR扩增瑶山亚种树鼩IFN-β和IFN-γ基因,亚克隆至质粒pcDNA3.1(+)上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并瞬...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γ-干扰素(IFN-γ)与鸵鸟小肠发育及小肠黏膜免疫的关系,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对3日龄、3周龄和11月龄鸵鸟小肠中IFN-γ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IFN-γ免疫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肠上皮间淋巴细胞,在绒毛和肠腺的上皮细胞及杯状细胞内也有阳性产物表达,黏膜固有层的IFN-γ阳性细胞集群分布或沿血管周围密集排布,肌层和肌间存在大量梭形的阳性细胞和串珠状的阳性纤维;IFN-γ阳性产物的相对表达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3日龄和3周龄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11月龄与3周龄鸵鸟表达差异显著(P0.05);不同肠段IFN-γ阳性产物的相对表达量均表现为自十二指肠至空肠的递减趋势,其中3日龄、3周龄鸵鸟各段小肠中差异不显著(P0.05),11月龄鸵鸟空肠中IFN-γ阳性产物的相对表达量较十二指肠显著降低(P0.05),回肠与空肠相比亦显著降低(P0.05)。表明IFN-γ通过多种途径参与鸵鸟小肠的发育和黏膜免疫。  相似文献   

14.
连翘酯苷对IFN-α和Mx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连翘酯苷作用于感染PCV2的小鼠模型后,对IFN-α和Mx1表达的影响,以评价连翘酯苷的抗病毒作用。【方法】复制PCV2感染小鼠模型。以(2、4、10 mg?mL-1)连翘酯苷分为高、中、低 3个剂量组,并设空白对照组和病毒对照组。给药12、24、36 h后,分别提取小鼠肺组织总RNA和总蛋白,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FN-α、Mx1 mRNA含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Mx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空白对照组小鼠肺组织中Mx1和IFN-α无表达,病毒对照组少量表达。随着连翘酯苷浓度的升高,IFN-α和Mx1 mRNA水平逐步升高,两者的表达量呈现平行相关;高剂量组中IFN-α和Mx1表达量最高(P<0.001);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降低,12 h时达到最高(P<0.001),其后逐渐下降。【结论】昆明小鼠适于PCV2感染模型的建立。中药连翘酯苷能显著上调IFN-α和Mx1的表达,并在给予高剂量药物后12 h发挥显著的抗病毒作用。Mx1蛋白与病毒的感染密切相关,可用于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雌激素与γ-干扰素(IFN-γ)对下丘脑的协同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去卵巢(OVX)模型大鼠,然后将其分为摘除卵巢(OVX)组、假手术(SHAM)组、OVX+17-β雌二醇(E2)组、OVX+E2+50IU IFN-γ组、OVX+E2+200IU IFN-γ组和OVX+E2+800IU IFN-γ组共6组,分别在处理后的0,2,4,6,8周,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各组大鼠下丘脑中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OVX组大鼠下丘脑中Bcl-2的相对表达量随时程逐渐减少,4周后最低,6周后又逐渐上升,随后维持在一定的水平,Bax表达量的变化趋势则与之相反;OVX组Bcl-2和Bax的表达量与SHAM组差异极显著(P<0.01)。OVX+E2组大鼠下丘脑中Bcl-2的相对表达量增加,Bax的相对表达量降低,均与OVX组差异显著(P<0.05)。OVX+E2+200IU IFN-γ组Bcl-2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OVX组,显著高于OVX+E2组,Bax的总体变化趋势与OVX+E2组一致;OVX+E2+50IU IFN-γ组和OVX+E2+800IU IFN-γ组Bcl-2和Bax的相对表达量与OVX+E2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雌激素的缺乏增强了下丘脑神经元对凋亡的敏感性,而外源生理剂量E2与适当剂量的IFN-γ,在一定时期内对这种凋亡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IFN-γ在流产大鼠下丘脑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下丘脑对妊娠的调节作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了妊娠中期,正常妊娠大鼠及流产大鼠下丘脑内IFN-γ阳性神经元的形态与分布,同时利用图像分析软件测定了其灰度值。结果显示,正常妊娠大鼠和流产大鼠IFN-γ主要在下丘脑的视前大细胞核、室旁核、视上核、下丘脑前核等部位分布,而流产大鼠的IFN-γ阳性细胞数多于正常妊娠组且表达强于正常妊娠组。表明IFN-γ在下丘脑的表达对妊娠大鼠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旨在探索山羊颈前神经节是否具备接受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作用的条件,是否有IFN-γ受体(interferon-γreceptor,IFNGR)的存在,进而明确神经调节与免疫调节之间的关系。分别取雌雄成年山羊颈前神经节各5对,用免疫组化SP法和PCR方法检测IFNGR在颈前神经节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山羊颈前神经节的神经元、卫星细胞和神经纤维均有IFNGR免疫阳性产物分布,但主要分布于神经元胞体,IFNGR在神经元胞体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非神经细胞结构(P0.05)。在山羊颈前神经节扩增到IFNGR1基因的cDNA片段全长376bp,与绵羊、牛、野猪、家兔、褐家鼠IFNGR1基因同源性分别为98%、97%、84%、73%、66%。在山羊颈前神经节中IFNGR主要在交感节后神经元表达与分布,具备对IFN-γ刺激做出反应的条件,提示山羊颈前神经节可能作为IFN-γ对靶器官免疫内分泌调节途径和自主神经对靶器官调节的神经途径之间相互协调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寻求能够高效、稳定表达猪α干扰素,且表达产物易于纯化的表达系统。【方法】以含猪α干扰素(IFN-α)基因的重组质粒pGEM-T-IFN-α为模板,PCR扩增猪α干扰素基因。将IFN-α片段定向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IFN-α,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在IPTG诱导下表达可溶性的融合蛋白(GST-IFN-α)。【结果】SDS-PAGE可检测到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5 ku的GST-IFN-α,Westernblot证实GST-IFN-α能与猪IFN-α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重组猪α干扰素经谷胱苷肽Sepharose-4B亲和柱层析纯化后,在Vero细胞上抗水泡性口炎病毒的活性为2.24×103U/mg。【结论】建立的表达系统能够表达重组猪α干扰素,表达的重组猪α干扰素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病变评分痒螨病患兔皮损中细胞因子IFN-γ、IL-4和转录因子T-bet、GATA-3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痒螨病患兔(病变评分为1分、3分和5分)耳部皮损和健康兔(0分)耳部皮肤中IFN-γ/IL-4和T-bet/GATA-3的表达。【结果】与0分组相比,患病组(1分、3分和5分组)皮损处IFN-γ蛋白和IFN-γmRNA均增高,但仅3分组呈显著增高(IFN-γ蛋白:0分组=(0.344 2±0.014 33)pg/mg,3分组=(0.463 6±0.014 95)pg/mg,P<0.05;IFN-γmRNA:3分组/0分组=2.365,P<0.05)。患病组皮损处T-bet和GATA-3蛋白的阳性产物均定位于细胞核,但两者较健康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1分组和3分组皮损中的T-bet mRNA较健康组呈显著增高(P<0.05),而3分组和5分组皮损中GATA-3 mRNA呈显著降低(P<0.05)。【结论】随着痒螨病病变评分的增加,宿主的Th2免疫反应受到抑制(GATA-3的表达降低),而Th1免疫反应则有所增强(IFN-γ和T-bet的表达增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重组雌、雄捻转血矛线虫半乳糖结合凝集素(rHco-GAL-f/m)免疫山羊皱胃转录细胞因子。【方法】用rHco-GAL-f/m免疫山羊,通过原位杂交法对阴性对照组(A)、攻虫对照组(B)、免疫攻虫组(C)和免疫不攻虫组(D)山羊皱胃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转录进行定位,并对上述细胞因子阳性反应细胞数量进行分析。【结果】A组山羊皱胃组织中没有检测到细胞因子,其它3组仅在皱胃黏膜下层中检测到了上述细胞因子。B、C和D组间IL-4和IL-6阳性反应细胞数差异显著(P0.05),其中C组明显高于其它两组;B、C和D组间IL-1?、IL-2和TNF-α阳性反应细胞数差异显著(P0.05),其中D组明显高于其它两组;IFN-γ阳性反应细胞数在B组和C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D组与B组和C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且明显高于其它两组。【结论】重组捻转血矛线虫半乳糖结合凝集素能够诱导山羊皱胃局部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