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淮杂油3号”属甘蓝型、双低、半冬性三系杂交油菜品种,由淮安市农科所育成,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2004年我市开始引进,以移栽方式在宜城镇设小区品比试验,并在各镇小面积示范种植,每镇种植10亩左右,以当地推广品种“史力丰”作对照,综合性状表现优良。为进一步  相似文献   

2.
“浙双6号”又名“鉴6”,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油菜育种组选育的双低优质油菜品种,我市2000年品试结果表明,“浙双6号”平均亩产为2012kg,比CK“汇油50”增产14.6kg,增幅7.82%;2003年品试结果表明,“浙双6号”平均亩产为194.5kg,比CK“中杂油1号”增产34kg,增幅21.18%;两年增产幅度均达显著水平。2004年在我市马桥街道先锋村连片示范种植8.34万m^2,平均亩产为160,10kg;2006年在我市硖石街道军民村连片示范种植589万m^2,平均亩产达171.92k,其中姚一峰农户种植面积767.05m^2,平均亩产达205.22kg。现将该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淮杂油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杂油 1号”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三系双低杂交油菜新组合 ,具有生长旺盛、高产稳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等优点。该组合于 2 0 0 1年 8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 ,现已投入大面积油菜生产应用。1 生物学特性淮杂油 1号属甘蓝型半冬性  相似文献   

4.
优质杂粳“常优1号”系由常熟市农科所1998年用“武运粳7号”与“R254”配置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品种,2001年12月由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我市1999年引种,已示范试种4年。通过品比试验,米质鉴定,认为“常优1号”稳产性好、增产潜力大、抗性强、米质优、效益高,适合本地大面积种植。该品种将在太湖稻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高产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淮杂油7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杂油7号为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杂交新组合,由不育系淮16A与恢复系R 26配制而成,2009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淮杂油7号综合性状好、品质优、熟期适中。在2006-2008年江苏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3 318.45 kg/hm2,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6.01%;在2008-2009年江苏省油菜新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 680.50 kg/hm2,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8.47%。该品种种子含油率41.39%,芥酸含量为0.23%,硫苷总量19.20μmol/g。  相似文献   

6.
“秦优7号”是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1998年选育的高产、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2002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该品种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株高适中,分枝较多、角多,耐菌核病能力较强,丰产、稳产性好,品质优(低芥酸、低硫苷)、含油量高(40%以上)。本市2003年开始引进试种,2004、2005年参加品比、示范试验,单产均居参试品种第二位,大面积种植表现较好。2005年进行大面积种植,平均单产居应用品种首位,已成为本市油菜的主要品种。  相似文献   

7.
宁杂1号油菜是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选育而成的第一个宁杂系列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品种,我市于1992年引进试验种植,结果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浙双72"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双72"系由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用"宁油七号"与"马努"杂交育成的优质双低油菜新品种,2000年已通过品种审定.平湖市1995年冬种引进,经4年品比、3年大田对比试验,于1998年冬大面积生产示范,表现高产、稳产、品质优,获得种植户一致好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1999年示范面积2.29万亩,2000年扩大到9.1万亩,2001年全市达11.5万亩,已成为我市油菜主栽品种,也是目前生产上唯一大面积推广的优质油菜品种.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适应我市大面积种植的优质双低油菜新品种,在大量引种的基础上设计本试验. 1参试品种 "宁杂3号"、"油研9号"、"杂选1号"、"陕油6号"、"两优586"、"蓉油6号"、"沪油15"、"史力丰"、"扬油4号",其中前6个是杂交双低,后3个是常规双低,对照为我市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沪油15".  相似文献   

10.
直播油菜不同品种抗寒性分析及防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镇油菜种植面积近年来稳定在1.5万亩左右,为夏熟的主要作物。特别是直播油菜因其省工、省力,暖冬年份产量较高,深受种植户欢迎。直播油菜种植面积约占油菜总面积的70%,常年种植1万亩左右。最近几年本地以暖冬天气为主,极有利直播油菜生长,但如冷空气来临早、持续时间长,迟播的直播油菜常常冻害严重,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为进一步稳定油菜种植面积,推广优质、高产、抗逆,特别是抗寒性强的油菜新品种,我镇2005年从省内外引进“沪油16”、“沪油15”、“宁油16”、“宁油12”、“淮杂油3号”等5个油菜双低新品种,进行了直播油菜抗寒性试验,对直播油菜预防或减轻冻害措施进行了积极探讨,为大面积直播油菜的品种更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红壤丘陵区不同油菜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15个油菜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初步筛选出适宜江西省红壤丘陵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其中产量、品质、抗性等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为绵油11号、赣杂油1号、4—1、赣杂油2号、S2,这5个品种产量较对照中油821增产30%以上,可以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淮杂油3号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选育的三系双低杂交油菜,杂交组合为(淮16A×h16b)×P67-3,于2000~2003年参加江苏省杂交油菜中间试验,在两年区试和一年生产试验中均表现优秀,在淮安、扬州、无锡等市大面积试验示范中,表现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好等优点.2004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
苏种 《当代农业》2011,(13):24-25
一、淮油18号 审定编号:苏审油201001。来源与类型:原名“H0783”,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中油821/荣选为母本,以淮油16号为父本,通过杂交选育,于2007年育成,属半冬性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种。适宜江苏省油菜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淮安市农科所(邮编:223001,电话:0517—3762200)选育的甘蓝型、双低、半冬性、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淮杂油3号”。前不久通过了江苏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5.
“扬油4号”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杂交选育而成的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于2001年7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抗性强、品质优、产量高,一般亩产可达175~200k,具有亩产220kg以上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6.
宁杂9号属甘蓝型半冬性早中熟杂交油菜新品种,母本是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430AB,父本是双低品系P65,2002年育成,2005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该品种产量高、熟期早、品质优,在江苏省杂交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871.90 kg/hm2,比对照宁杂1号增产12.61%;成熟期比对照早1.8 d;芥酸含量0.69%,饼粉硫苷含量23.05μmol/g,含油率41.06%。宁杂9号适宜于江苏省及长江下游邻近省市种植。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以民乐县当地油菜品种青杂5号为对照,对比了汇丰1号、青杂7号、圣光401、冠油杂303、汇丰2号、冠油杂701、益油杂1号、冠油杂702、冠油杂812、南海油1号、绵油309与对照青杂5号间农艺性状和产量差异,筛选出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丰产优质的油菜品种,为当地油菜新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汇丰2号、冠油杂701、汇丰1号增产效果最佳,可在民乐县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农家致富》2006,(13):25-25
中油杂2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培育出的双低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2000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中油杂2号适宜在长江流域地区种植,是农业部推荐的长江流域主推油菜品种之一,由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引进推广。  相似文献   

19.
曾利琴 《农技服务》2013,(9):922-923
为促进余庆县敖溪镇的油菜生产发展,优化油菜品种种植结构调整的需要,筛选适宜余庆县敖溪镇种植的优质、高产油菜品种,对4个油菜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4个参考油菜品种中,遵油1号的综合表现好,产量最高,为174 kg/667 m2;杂选1号其次,为152 kg/667 m2;油研7号最低,为133 kg/667 m2。因此,遵油1号可在余庆县敖溪镇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农家致富》2005,(15):25-25
淮杂油1号油菜新品种由江苏淮阴地区农科所以(HO52AXH016)和MR杂交育成。1998-2000年参加江苏省区试,2000-2001年参加江苏省生产试验.200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