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比较大额牛和婆罗门牛杂交后代(GBF1牛)和云岭牛肌内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评估大额牛杂交利用潜能,试验选择了年龄相近、性别相同的GBF1牛和云岭牛进行育肥、屠宰,采集110个肉样冻存,以脂肪酸组成较好的云岭牛肉为对照,测定了GBF1牛肉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GBF1牛西冷、尾龙扒、针扒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云岭牛(P0.05),11个部位肉脂肪含量平均值也显著低于云岭牛(P0.05)。GBF1牛肉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十五烷酸(C15∶0)含量显著低于云岭牛(P0.06),总饱和脂肪酸含量比云岭牛低9.30%。GBF1牛肉脂肪棕榈油酸(C16∶1)含量极显著高于云岭牛(P0.01),油酸(C18∶1n9c)含量高于云岭牛,总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云岭牛高7.94%。GBF1牛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云岭牛稍高(0.8%),各多不饱和脂肪酸均比云岭牛稍高,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GBF1牛肌内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云岭牛,脂肪酸组成比例优于云岭牛,杂交牛肉中脂肪含量显著降低,脂肪酸组成明显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试验研究了“平凉红牛”商品群体和秦川牛进行背最长肌、米龙肉样的常规肉品质性状(系水力、蒸煮损失、剪切力和pH值肉质指标)和营养成分(干物质、蛋白质、脂肪肉质指标)指标分析。结果表明,秦川牛胴体不同部位肉样品质均有较大差异且变化趋势相似,背最长肌的系水力、蒸煮损失、剪切力、干物质含量、脂肪含量均优于米龙,符合背最长肌作为高档肉切块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固原地区秦川牛及其利杂群体屠宰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利木赞牛对固原地区秦川牛的改良效果,本实验对固原地区秦川牛及其利杂群体的屠宰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24月龄组利杂牛的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和肉骨比高于固原地区秦川牛(P<0.05或P<0.01),分别提高了4%、4%、3%和0.72;而12月龄组利杂牛和固原地区秦川牛的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和肉骨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利杂牛在眼肌面积、大理石花纹评分、脂肪色泽评分、肌肉附着和pH2 4指标上优于固原地区秦川牛(P<0.05)。利杂牛和固原地区秦川牛肉品中常规成分含量和脂肪酸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通过富硒饲料饲养的富硒鸡不同部位中硒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分别取富硒饲养鸡不同部位,包括皮、褐色脂肪、白色脂肪、胸肌、腿肌、肌胃、心脏、肾脏、肝脏、蛋;各样本采用微波消解法(MD)消解,然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检测硒含量。以正己烷抽提样本中脂肪,经三氯化硼-甲醇甲酯化后,采用GC-MS进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各检测部位中,硒含量依次为:肌胃>白色脂肪>皮>蛋>肾脏>肝脏>腿肌>心脏>褐色脂肪>胸肌。肌胃中硒含量最高为2639.19 ng/g,胸肌中硒含量最低为129.76 ng/g。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显示,白色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为88.07%,胸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为68.44%。本次检测结果显示富硒饲料在母鸡不同部位硒含量不同,不同部位脂肪酸组成也不相同,本实验结果对富硒鸡中营养成分的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试验研究了“平凉红牛”群体中西杂牛(西门塔尔×秦川牛)背最长肌、米龙肉样的品质指标(系水力、蒸煮损失、嫩度、pH值)及常规营养成分(干物质、蛋白质、脂肪),结果表明:西杂牛胴体不同部位肉样品质均有较大差异且各指标变化趋势相似,背最长肌的系水力、蒸煮损失、嫩度(剪切力)和营养成分指标均优于米龙,符合背最长肌作为高档肉切块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功能缺失能促进肌肉发育,提高产肉性能。为了解MSTN人工突变在肉牛杂交改良方面的作用,本试验分析了基因编辑鲁西黄牛F1代杂交牛的屠宰性状和不同部位肌肉的肉质特性。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牛的胴体重分别为392.85±43.90kg和346.50±49.36kg,屠宰率分别为60.07±1.69%和54.63±2.08%,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牛的上脑、眼肌、米龙与腱子4个部位肌肉的pH值、剪切力和系水力没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肌内脂肪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脂肪酸组成没有发生显著改变(P0.05)。以上结果说明MSTN基因编辑牛的杂交F1代的产肉性显著提高,MSTN基因突变没有影响牛肉的pH值、嫩度和脂肪酸组成,但减少了F1代牛肌内脂肪的沉积。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品种牛肌肉的抗氧化特性,为优质牛肉的生产提供试验数据。选用5个品种牛(利木赞牛、中国西门塔尔牛、鲁西牛、秦川牛、晋南牛)的背最长肌,测定肌内脂肪含量、24小时的滴水损失以及在0~4℃下肉色、过氧化物值(PV)及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在72h内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背最长肌的肌内脂肪含量与24小时滴水损失率在不同品种牛肌肉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整个储存时期(0~72h),5个品种牛肌肉的a*、b*值均呈下降趋势;4~72h内,利木赞牛肌肉的a*值均是最高的,且在冷藏8、12h时,利木赞牛肌肉的a*值显著大于鲁西牛肉和秦川牛(P<0.05),24h后利木赞牛的a*值显著大于西门塔尔牛(P<0.05);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5个品种牛背最长肌的PV和TBARS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利木赞牛肌肉的PV和TBARS值增加最慢,秦川牛和鲁西牛肌肉的PV和TBARS值增加较快。结果表明,5个品种牛的肌内脂肪含量和滴水损失差异不显著,利木赞牛肌肉能够较长时间保持肉色和抗氧化特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秦川牛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生长发育及肉用生产性能的比较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秦川牛在陕西关中、陕北、陕南、西北、西南、东北6个地区的繁殖和发病情况无大的差异,说明秦川牛在这些地区有良好的适应性,秦川牛的生长性能(体尺指标)在原产地陕西关中地区明显优于其它非原产地地区。陕西关中地区30月龄秦川牛的宰前活重、胴体重、肌肉重,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分别迭到481.67kg、250.83kg、227.31kg、54.159,6、48.61%和8.51:1,均极显著高于其它地区,大理石花纹等级仍以陕西关中地区秦川牛肉为最优,评分等级为3级,其它地区为5-6级;秦川牛公牛屠宰性能指标优于母牛,陕西关中地区秦川牛眼肌面积达到74.33cm2,极显著的高于其它地区;秦川牛牛肉的干将质含量在30.039,6~32.69%之间,陕西关中地区显著高于其它地区,粗蛋白含量在21.66%~24.25%之间,陕西关中和辽宁显著高于其它地区;粗脂肪含量在5.689,6~6.42%之间,陕西关中、贵州和甘肃秦川牛肌肉间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地区。各地之间的粗灰分和钾、钠、钙、锌、铁、锰等矿物元素含量基本一致(P〉0.05);不同地区秦川牛胴体脂肪酸含量不尽相同。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陕西关中和甘肃的秦川牛肉极显著地高于陕北、贵州和辽宁地区(P〈0.01);而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变化正好相反;不同地方的秦川牛的各种氨基酸含量基本一致,同种氨基酸在不同地区秦川牛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滩羊和小尾寒羊不同部位脂肪酸组成的差异,试验对滩羊和小尾寒羊股二头肌、背最长肌和臂三头肌3个部位31种脂肪酸的停留时间和浓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1种脂肪酸在滩羊和小尾寒羊不同部位羊肉中的停留时间均为差异不显著(P>0.05),但脂肪酸停留时间随着脂肪酸中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脂肪酸C16:0、C18:0、C18:2n6c在滩羊和小尾寒羊不同部位羊肉中的浓度均高于其他脂肪酸,脂肪酸C17:0在滩羊和小尾寒羊不同部位羊肉中的浓度呈现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秦川牛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生长发育及肉用生产性能的比较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秦川牛在陕西关中、陕北、陕南、西北、西南、东北6个地区的繁殖和发病情况无大的差异,说明秦川牛在这些地区有良好的适应性;秦川牛的生长性能(体尺指标)在原产地陕西关中地区明显优于其它非原产地地区。陕西关中地区30月龄秦川牛的宰前活重、胴体重、肌肉重,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分别达到481.67kg、250.83kg、227.31kg、54.15%、48.61%和8.51:1,均极显著高于其它地区,大理石花纹等级仍以陕西关中地区秦川牛肉为最优,评分等级为3级,其它地区为5~6级;秦川牛公牛屠宰性能指标优于母牛,陕西关中地区秦川牛眼肌面积达到74.33 cm2,极显著的高于其它地区;秦川牛牛肉的干物质含量在30.03%~32.69%之间,陕西关中地区显著高于其它地区;粗蛋白含量在21.66%~24.25%之间,陕西关中和辽宁显著高于其它地区;粗脂肪含量在5.68%~6.42%之间,陕西关中、贵州和甘肃秦川牛肌肉间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地区。各地之间的粗灰分和钾、钠、钙、锌、铁、锰等矿物元素含量基本一致(P>0.05);不同地区秦川牛胴体脂肪酸含量不尽相同。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陕西关中和甘肃的秦川牛肉极显著地高于陕北、贵州和辽宁地区(P<0.01);而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变化正好相反;不同地方的秦川牛的各种氨基酸含量基本一致,同种氨基酸在不同地区秦川牛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旨在分析安秦、和秦、和安秦三种杂交肉牛的产肉性能。[方法]选择和秦、安秦和安秦杂、秦川肉牛各5头作为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测定三种杂交肉牛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胴体净肉率、高档肉产率等指标,并进行分析和差异比较。[结果]表明:三种杂交组合各分析指标均高于秦川牛,且达到极显著水平(P〈0....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加快秦川肉牛肉用新品种的选育进程。[方法]根据秦川牛育种目标性状,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21个基因的多态性,找到了4个与秦川肉牛肉用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初步确定了影响秦川肉牛肉用性状的主要功能基因,并进一步将分子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紧密结合,应用于秦川肉牛早期选种。[结果]通过育种核心群多育种目标性状相比,生长发育性状的遗传进展最快,其次为繁殖性状和胴体性状,[结论]明显提高了育种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延边黄牛不同部位牛肉营养成分、重金属及抗生素残留、风味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选用100头健康且体重相近的27月龄延边黄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5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预试期10 d,正试期90 d。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择10头牛进行屠宰,取胸肉、眼肉、西冷、上脑和里脊5个部位肌肉样,测定牛肉中常规营养成分、剪切力、肉色、氨基酸、脂肪酸、重金属、抗生素、风味物质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牛肉常规营养成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钙和磷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可以增加牛肉中总氨基酸含量及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和苦味氨基酸的总含量,并提高牛肉中棕榈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组延边黄牛胸肉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眼肉和里脊部位的红度值显著提高(P<0.05),西冷、眼肉和胸肉中氮氧化合物和无机硫化物类等芳香化合物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牛肉中均未检测到重金属和抗生素残留。【...  相似文献   

14.
奶公牛犊屠宰试验及肉品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肉牛屠宰企业开发犊牛肉市场提供技术参数.[方法]选取育肥后2~6月龄奶公牛犊25头进行屠宰测定和牛肉品质指标测定以及营养成分分析.[结果]犊牛平均屠宰率为55.33%,净肉率39.9%,胴体出肉率73.28%;高档部位肉、后腿部位肉、小腿肉占胴体比率分别为19.08%、11.28%、5.31;犊牛肉水分含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蛋白质水平对肉牛屠宰指标的影响。[方法]选用5个营养水平的精料补充料配方,分别饲喂5个试验组肉牛,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饲喂粗蛋白水平较高的精料补充料有利于胴体脂肪的沉积和眼肌面积的增大,有利于肉牛的胴体测量指标的提高。蛋白质水平对脏器重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头、皮、肝、肾、胆囊、膀胱和横膈膜,对消化器官重、心重、肺重、脾重的影响没有发现规律性。[结论]提高肉牛屠宰指标可以通过补充蛋白质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分析宁夏地区各品种改良牛群的改良情况,本研究对宁夏中卫山羊场、夏华育肥场、王强养殖场等6个养殖场的杂交肉牛群体的152头成年公牛进行了体尺、背膘厚及眼肌面积的测量。[方法]利用肉牛选择指数(Beef Purpose Index,BPI)分析了牛群的经济类型。[结果]显示,50头秦川牛成年公牛的平均背膘厚及其眼肌面积分别为1.98 mm和28.25cm2,平均BPI为4.04,属役肉兼用用型;102头各品种杂交成年公牛的平均背膘厚及其眼肌面积分别为2.67 mm~4.09 mm和35.44 cm2~55.16 cm2,平均BPI为5.33~6.21,属肉役兼用型。[结论]各品种改良牛群在经济类型上有别于秦川牛,且在体尺、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等方面也比秦川牛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7.
平凉红牛杂交类群生长发育测定及肉用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本地黄牛杂交改良效果,为平凉红牛新类群的选育和扩繁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秦川牛、本地黄牛、平凉红牛3个群体进行生长发育测定及屠宰试验。[结果]各测定月龄体重,平凉红牛都显著高于秦川牛和本地黄牛(P〈0.05),增重速度快;各测定月龄体尺,以平凉红牛较高,体格增大、胸部变宽、管围变粗、体躯紧凑,较好的继承了其父本的肉用体型;平凉红牛宰前活重、屠宰率、净肉率、眼肌面积分别为590.00 kg、62.76%、52.90%、85.84 cm^2,高档优质牛肉比例增加,均优于本地黄牛。[结论]利用秦川牛、利木赞牛、南德温牛与本地黄牛杂交,改良效果较好,可以明显提高本地黄牛的生产性能和肉用性能。  相似文献   

18.
秦川肉牛新品系公牛肉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发育正常、健康无病、经标准化育肥、年龄为24月龄的秦川肉牛新品系公牛5头进行屠宰及胴体分割,测定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肉骨比等产肉性能指标,并对里脊、西冷、眼肉、上脑、臀肉、胸肉、黄瓜条、牛腩、肋条肉、牛前10个部位取样进行水分、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剪切力、失水率、系水力和熟肉率8项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秦川肉牛新品系公牛日增重、屠宰率、产肉率、胴体产肉率、肉骨比等生产性能较传统秦川牛均有较大幅度提高,经过标准化育肥,24月龄时已具备良好的肉用生产性能,达到国际优质肉牛品种标准;秦川肉牛新品系公牛胴体不同部位间肉品质差别较大,通过对其10个部位牛肉品质评定,西冷、上脑、里脊、眼肉为高档肉,肋条肉、臀肉、黄瓜条为中档肉,牛腩、胸肉、牛前为低档肉。  相似文献   

19.
PLIN基因多态性与秦川牛胴体、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旨在研究PLIN基因第3、4外显子多态性与秦川牛部分产肉性状的关系。以相同饲养条件下18~24月龄的405头秦川牛为研究对象,利用PCR-SSCP方法和测序技术,对PLIN基因第3、4外显子进行SNPs位点检测,并将发现的SNPs位点与部分产肉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在第3外显子的156 bp处发生T→C突变,第4外显子的14 bp处发生C→T突变。方差分析表明:AB基因型个体的宰前活体质量、胴体质量、背膘厚和眼肌面积显著高于AA和BB基因型个体(P0.05),而且相对于AA基因型个体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DE基因型个体的胴体长、胴体胸深和背膘厚显著高于DD和EE基因型个体(P0.05),DD基因型个体的肌肉嫩度极显著高于EE和DE基因型个体(P0.01)。研究显示,PLI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对秦川牛脂肪沉积有一定的影响,可作为影响胴体和肉质的候选基因,指导肉牛的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豫西黑猪营养成分及肉质性状在不同体重阶段的发育性变化规律。【方法】选取平均体重约为60、75、90、105、120 kg 5个体重阶段的豫西黑猪,每组5头,共25头,每组随机选取3头进行屠宰,公母随机。屠宰后取背最长肌测定眼肌面积、背膘厚、脂肪率、失水率、脂肪酸、氨基酸和胆固醇等指标,测定肌内脂肪含量、脂滴直径和脂滴数目,采集100 g腰大肌测定熟肉率。【结果】豫西黑猪在体重达到120 kg之前,随着屠宰活重的增加,眼肌面积、背膘厚、脂肪率、熟肉率、肌内脂肪含量、肉色、剪切力、脂滴数目和脂滴直径均随之增加。眼肌面积在105、120 kg时均极显著高于60、75 kg(P<0.01),显著高于90 kg(P<0.05);背膘厚在90、105、120 kg时均极显著高于60 kg(P<0.01);肌内脂肪含量在90、105、120 kg时均显著高于60、75 kg(P<0.05);脂滴直径和脂滴数目在75、90、105、120 kg时均显著高于60 kg(P<0.05);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以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等为主,不饱和脂肪酸以棕榈油酸、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