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不同播期对大豆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油品种垦农19、黑农44、绥农20与常规品种合丰35(CK)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的播期对蛋白质和脂肪的影响。结果如下:播期对大豆籽粒中脂肪和蛋白质影响显著,蛋白质含量随播期变化曲线是:第一播期升高,第二播期下降,第三播期升高,趋势明显,达到显著水平;脂肪含量随播期变化曲线是:随播期的延迟,脂肪含量逐渐下降,呈极显著水平,从播期对大豆籽粒脂肪和蛋白质的影响曲线分析看出,脂肪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二者相关密切。  相似文献   

2.
叶面喷施氮肥对大豆丰收24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大豆品种丰收24号结荚期、鼓粒期进行叶面喷施氮素的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施氮肥对丰收24号产量影响达极显著水平;以2%浓度处理产量为最高.随浓度增大,其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蛋白质含量、蛋脂总量都是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应用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对不同大豆种质材料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低磷处理对大豆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蛋白质与脂肪含量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而蛋白质含量与蛋脂总量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在高磷条件下,蛋脂总量超过63%的“双高”种质占14.09%;在低磷条件下,蛋脂总量超过63%的“双高”种质占15.45%,这些种质是今后选育“双高”新品种的重要亲本来源.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育成大豆品种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吉林省育成的15个大豆品种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脂肪(以下简称蛋脂)总量分析结果表明:脂肪含量平均值为20.44%,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41.26%,蛋脂总量平均值为61.70%。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吉林省育成的大豆品种脂肪含量逐年下降,2000年以后有所上升;蛋白质含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到2000年略有下降;蛋脂总量趋于平稳,变化不大。省内不同单位育成的大豆品种品质性状水平有所不同,吉林号和九农号系列品种脂肪含量较高,通农号系列品种蛋白质含量较高。吉林省的大豆品质性状还具有很大改良潜力。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育成大豆品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遗传改进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建国以来辽宁省育成的46个大豆品种的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和蛋脂总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分别对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及90年代育成的大豆品种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及蛋脂总量的年代间变异情况、省内不同地区]间育成品种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后期各年代之间育成品种的脂肪含量无明显差异,蛋白质含量年代间有较大幅度增长,蛋脂总量也依蛋白质含量的增长而增长;但省内不同地区间育成品种的脂肪含量、蛋白质含理及蛋脂总量的水平却有所不同,铁丰系列品种的平均脂肪含量较高;丹豆系列品种和辽豆系列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和蛋脂总量水平较高。说明年代间品质性状有所改进,蛋白质含量的改进幅度较大,地区间的差异主要是不同的气候、土壤条件,不同的选育目标所致。  相似文献   

6.
不同的施肥水平对大豆产量及品质影响较大,各肥料组合处理对产量、脂肪和蛋白质的影响都达到显著水平;蛋脂总量相对稳定,不同施肥水平间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氮肥对蛋白质的影响较大,磷钾肥对脂肪影响较大,但是每种肥料的影响作用都不是单独作用,而是与其它两种肥料的共同作用。此外,每种肥料都有一个最佳施用量。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施肥组合为:尿素80kg 磷酸二铵180kg 氯化钾20kg/hm2;脂肪含量最高的处理为:尿素60kg 磷酸二铵180kg 氯化钾50kg/hm2;蛋脂总量最高的处理为:尿素60kg 磷酸二铵120kg 氯化钾50kg/hm2;产量最高的处理为:尿素60kg 磷酸二铵120kg 氯化钾50kg/hm2。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大豆品种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给今后大豆品质育种提供依据,分析了黑龙江省大豆品种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322个大豆品种的平均蛋白质含量为40.12%,355个大豆品种的平均脂肪含量为20.61%。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品种为1983年推广的东农36,其蛋白质含量为46.02%;脂肪含量最高的品种为1941年推广的满仓金,其脂肪含量为23.87%。蛋白质含量以20世纪80年代最高,平均为40.76%;脂肪含量以20世纪60年代最高,平均为21.76%。322个大豆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之和平均为60.71%,以20世纪80年代的蛋脂之和最高,为61.18%。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619 5;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与产量、百粒重、生育日数没有显著的相关性。高脂肪含量和高蛋白含量也与产量、百粒重、生育日数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东北地区大豆品种油脂与蛋白质含量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4省近10年来通过审定的183个大豆品种的油脂含量、蛋白质含量及蛋脂总量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大豆品种的油脂平均含量为20.61%,蛋白质平均含量为41.54%,蛋脂总量平均值为62.16%。油脂含量以黑龙江和吉林较高,但省份间差别不大,黑龙江和吉林高油品种所占比例较大。内蒙古和辽宁的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高于吉林和黑龙江,且高蛋白品种所占比例也较大,蛋脂总量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以黑龙江省北部44个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4个播期处理,播期依次间隔10d,研究播期对黑龙江省北部大豆品种生育进程、产量及品质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营养生长阶段与生殖生长阶段均显著缩短,生殖生长提前,生育进程加快,生育日数逐渐缩短;随着播期的推迟,大豆株高、底荚高、有效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小区产量均呈先略有增加后显著降低趋势;播期对品质影响不同,蛋白质含量先显著增加后显著下降,脂肪含量一直呈显著下降趋势,且不同播期品种的品质相关性随着播期的间隔延长,相关性越低,第1期与第4期参试品种的品质无相关性;筛选较稳定的高蛋白品种龙垦310、华疆5,稳定高油品种九研9、黑科58。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春大豆种质资源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89份春大豆的品质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平均含量43.4%,分布在41.1%-47.0%的种质158份,占83.6%;蛋白质含量超过47.0%的种质9份,占4.8%。脂肪平均含量18.8%,分布在17.1%-21.0%的种质176份,占93.1%;脂肪含量超过21.0%的种质7份,占3.7%。蛋脂总量平均62.2%,分布在59.1%-65.0%的种质162份,占85.7%;超过65.0%的种质14份,占7.4%。蛋脂总量与蛋白质含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蛋白质与脂肪含量间存在极显著的机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云南夏播大豆[Glycine max(L.)Merr.]产区的最适宜播期,并从中筛选出适宜不同时期救灾补种的品种及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方法]采用引进和本地的6个大豆品种(冀豆17来自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徐豆18和徐豆14来自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中黄13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滇豆4号和滇豆7号来自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进行分期播种试验(播期分别为5月21、5月31、6月10、6月20日),研究在云南夏播气候条件下,播期对参试品种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云南夏播大豆产区最佳播期是5月21日左右。随着播期的推后,参试品种的生育期逐渐缩短;株高、主茎节数和节间长逐渐降低;产量构成因子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产量下降趋势明显;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脂肪含量反之渐增,蛋脂总量逐渐下降;品种间的差异较大。[结论]该研究可为降低自然灾害对大豆生产的影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持续高温对大豆品种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控温,在大豆萌发期和幼苗生长期,对10个栽培大豆品种和2个野生大豆材料实施38℃持续高温处理,研究了持续高温对大豆品种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持续高温对大豆种子萌发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幼苗生长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且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大豆品种的抗高温特性与籽粒大小、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显著相关。野生大豆的抗高温能力远远高于栽培大豆。  相似文献   

13.
对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上不同基因来源的大豆品种产量和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因来源于美国的大豆品种其产量水平显著的高于基因来自国内的大豆品种,与基因来源于日本的大豆品种产量差异不显著,基因来源于国内的大豆品种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基因来源于美国和黑龙江的品种脂肪含量相对较高,而基因来源于日本和辽宁的品种蛋脂总量相对较高;含有美国或黑龙江基因来源的亲本易育成高油品种,含有日本或辽宁基因的亲本易育成高蛋白品种。  相似文献   

14.
以2017年审定的油春1204大豆(Glycine max)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播期与种植密度(播期5月18日、5月25日和6月1日,密度40万、25万和20万株/hm~2)的裂区试验。结果表明,主区处理间(不同播种时间)油春1204大豆产量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副区处理间(不同保苗密度)大豆产量差异也达到极显著水平,但播期与密度间的互作对油春1204大豆产量差异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荆门市种植油春1204大豆的最佳播期与密度组合为5月18日播种、保苗密度为2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5.
以天津市2007年审定的大豆品种中黄39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不同播期与密度的试验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主区处理间(不同播种时间)中黄39的大豆产量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F=13.75**);而副区处理间(不同保苗密度)大豆产量未达到显著差异,但播期与密度间的互作对中黄39的大豆产量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F=4.34**).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夏大豆育成品种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河北省近年审定的18个夏大豆品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品种产量与各农艺性状的关联顺序为生育期〉脂肪含量〉株高〉倒伏〉病毒级〉单株荚数〉百粒重〉分枝数〉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2005-2008年4年间的降雨量、日照时数、积温3个主要气象要素与大豆品种北丰9号的蛋白质、脂肪含量的相关性及不同月份间主要气象要素与试验品种品质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降雨量与大豆蛋脂总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9587;蛋白质含量与降雨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9334;脂肪含量与降雨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9586。脂肪含量与日照时数呈负相关与活动积温呈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与活动积温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农艺措施对神东矿区采煤塌陷区蓖麻产量的效应。[方法]采用L18(6×36)正交表安排正交试验,研究神东矿区采煤塌陷区不同播期、播深、种植密度、种子处理方法与蓖麻品种产量的关系。[结果]播期、播深、种植密度、种子处理方法对6个蓖麻品种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极差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蓖麻产量因子的主次顺序为:蓖麻品种〉株行距〉播期〉种子处理〉播深。经综合对比,确定神东矿区采煤沉陷区蓖麻最佳栽培技术方案是:法国杂交种CSR24.181;播期为5月2日;种子处理为冷水浸种;播深8cm;株行距60cm×60cm。在该农艺措施下,蓖麻植株生产情况较佳,产量较高。[结论]为神东矿区采煤塌陷区大面积推广种植蓖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吉林农业科学》2016,(3):95-98
以13个小粒大豆品种(品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实验室恒温培养技术,系统研究了不同小粒大豆品种对豆芽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发芽后游离氨基酸含量呈显著增长趋势,蛋白质也呈增长趋势,而脂肪含量变化不大,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大豆籽粒脂肪含量与豆芽的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豆芽的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籽粒蛋白质含量与豆芽的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豆芽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豆芽产出率与豆芽平均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豆芽蛋白质含量与豆芽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收获期对湖南省主栽的4个春大豆品种产量、品质及抗劣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完熟期收获的大豆百粒重和单株粒重均最高;过早收获时种子蛋白质含量、蛋脂总含量低,过迟收获时则脂肪含量低;在成熟期至完熟期收获能获得具有较高发芽势和发芽率的种子;收获期适当提前有利于增强大豆种子的抗劣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