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采用多重PCR方法检测南京部分地区分离的110株犊牛腹泻大肠杆菌中肠细胞脱落位点毒力岛(LEE)和强毒力岛(HPI).对LEE毒力岛检测其核心区的ler和eaeA基因,对HPI毒力岛检测其irp2和fyuA基因.同时对LEE和/或HPI阳性大肠杆菌进行了O血清型的鉴定.在分离的110株犊牛腹泻大肠杆菌中,具有LEE和/或HPI毒力岛的菌株33株,占30%(33/110).LEE毒力岛基因检测结果为9.1%(10/110)的菌株ler和eaeA基因的扩增阳性.HPI毒力岛基因检测结果为25.5%(28/110)的菌株irp2和fyuA基因扩增阳性.0.9%(1/110)的菌株irp2阳性.5.5%(6/110)的菌株irp2、fyuA、ler和eaeA基因扩增都为阳性.在33个LEE和/或HPI毒力岛阳性分离株中,O78和O36血清型菌株分别占定型菌株的34.6%(9/26)和27%(7/26).9.1%的犊牛腹泻大肠杆菌携带LEE,25.5%的菌株携带耶尔森菌HPI,O78和O36为牛源携带LEE和/或HPI毒力岛大肠杆菌常见血清型.  相似文献   

2.
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微生物,在发生传染性疾病时,粪便常常会成为重要的传染源.通过从种猪场、奶牛场和种兔场粪便中分离鉴定致病性大肠杆菌,并对分离到的大肠杆菌进行LEE毒力岛上eaeA基因的PCR检测,鉴定出含有LEE毒力岛大肠杆菌,调查携带LEE毒力岛的大肠杆菌在猪、牛和兔粪便中的存在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猪、牛、兔粪便样品中携带LEE毒力岛的大肠杆菌检出率分别为12.9%、14.0%、22.5%.eaeA阳性的大肠杆菌应是导致仔猪、10日龄以内的初生犊牛和兔场断奶后幼兔发生腹泻症的主要细菌性病原.LEE毒力岛的检测能够作为大肠杆菌的诊断和流行分子病学调查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对吉林地区两家大型乳业集团奶牛乳房炎病牛乳样进行分离鉴定,8份乳样共分离到62株菌,其中含51株4种主要病原菌。4种病原菌不同临床型的比例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6.36%、大肠杆菌占9.09%、无乳链球菌占27.27%、乳房链球菌占9.09%;隐性型中金黄葡萄球菌占38.89%、大肠杆菌占27.28%、无乳链球菌占11.11%、乳房链球菌占11.11%。  相似文献   

4.
将含广东分离株大肠杆菌O157: H7 021210 eaeA基因的克隆质粒双酶切后,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 ),经PCR鉴定、酶切鉴定及核苷酸序列测定,正确构建了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ET-eaeA.再将该重组质粒转化E.coli BL21 (DE3) pLysS, 经IPTG诱导, 进行SDS-PAGE,结果显示,目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94 000,与 eaeA基因蛋白的理论值相符.破菌后电泳证实目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蛋白经初步纯化,3次免疫新西兰兔,获得抗 eaeA蛋白的多克隆血清.经琼脂扩散试验和Western-blotting试验,表明该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PCR方法扩增黏附与脱落性大肠杆菌(AEEC)的紧密素eaeA基因,并对不同来源的样本以增菌培养、选择性培养和PCR方法进行分离鉴定,旨在建立AEEC的PCR快速检测方法体系.结果表明,PCR方法可检测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而其他类型的大肠杆菌和非大肠杆菌均未出现特异性的片段,该PCR体系能检测出12pg的模板DNA.同时基于EHEC和EPEC的eaeA、bfpA、stxl、stx24个基因建立了多重PCR检测方法,可以快速区分出EHEC、典型EPEC和非典型EPEC.本PCR法对于AEEC的鉴定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速度快和易操作的优点,在实践中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FnBPA-A不同遗传多态性重组质粒抗血清对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牛原代乳腺上皮细胞粘附作用的影响。采集奶牛乳腺组织样品,用组织块种植法和胰酶消化法进行纯化和传代培养,并利用对乳腺上皮细胞特异性角蛋白18进行鉴定。将4株不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作用于纯化的乳腺上皮细胞,分析不同菌株粘附牛乳腺上皮细胞的能力。进而比较研究FnBPA-A不同遗传多态性重组质粒免疫后的抗血清对4株不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与牛乳腺上皮细胞粘附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分离纯化获得了牛原代乳腺上皮细胞,分析了该乳腺上皮细胞的培养特性,不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对该细胞粘附的检测结果表明,4株不同分离株粘附牛乳腺上皮细胞的能力明显不同(P0.05),其中GY278菌株粘附乳腺细胞的能力最强。FnBPA-A不同遗传多态重组质粒免疫后的抗血清抑制不同菌株粘附牛乳腺上皮细胞的能力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pV-819、pV-309、pV-20-2免疫组的抗血清对4株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的抑制作用高于其他免疫组。  相似文献   

7.
从藏灵菇发酵乳中分离益生乳杆菌,研究其生理生化特性,为功能性乳制品的开发提供优良菌种.先用乳酸菌分离培养基MRS从藏灵菇发酵牛乳中分离得到乳酸菌,再分离纯化出乳杆菌,并对分离的乳杆菌进行生理、生化鉴定,研究其生长特性.结果表明,用MRS培养基从藏灵菇发酵牛乳中共分离出乳杆菌菌株6株,通过生理生化试验确定这6抹分别为:2株发酵乳杆菌、2株嗜酸乳杆菌和2株短乳杆菌.将分离出的菌发酵鲜牛乳,在品尝过程中发现口感较酸,推断其有很强的产酸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江苏省大丰地区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情况及耐药情况。[方法]对来自江苏省大丰区不同鸡场疑患大肠杆菌病的237只病鸡,通过病理剖检、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和生化试验等对致病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然后对鉴定的大肠杆菌进行血清型定型,并对定型的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到218株大肠杆菌;通过血清学鉴定,获得11个血清型,其中52株为O_(88),44株为O_(18),32株为O_1,21株为O_2,12株为O_(35),9株为O_(81),8株为O_(115),5株为O_(78),O_(11)、O_(26)、O_(114)各1株,另有32株没有定型。对定型的186株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发现其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但硫酸黏菌素、头孢噻呋、头孢噻肟、卡那霉素、氧氟沙星和新霉素高度敏感。[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制备大肠杆菌自家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将PCR方法扩增出的犊牛腹泻大肠杆菌Ler、eaeA、irp2和fyuA基因片段产物进行胶回收,连接到pMD18-T Vector上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后送TaKaRa公司测序。结果表明犊牛腹泻大肠杆菌Ler、eaeA、irp2和fyuA基因片段的PCR扩增产物分别是196 bp、552 bp、301 bp、953 bp。用DNAStar软件对犊牛腹泻大肠杆菌Ler、eaeA、irp2和fyuA基因片段序列与GenBank中报道的相应参考菌株各基因片段进行核苷酸同源性比较分析,同源性高达88.3%~100%,说明上述4个基因片段具有较高的同源保守性。  相似文献   

10.
刘静  贺生中  陈祥  高崧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1):230-231
1995-2011年对中国18个省(市、区)临诊上有典型大肠杆菌病病变的病、死鸡中分离到的243株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了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受试的243个禽源性大肠杆菌分离株均有致病性,其中,80%以上的分离株属高致病株,其他为中度致病株或低致病株.  相似文献   

11.
市售消毒纯牛奶中抗菌药物残留的检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为了解北京市售消毒纯牛奶中抗菌药物残留情况,随机采购此牛奶50份,分别采用TTC法、微生物检测法和酶标免疫分析法对样品进行抗生素残留检测,以农业部2001年发布的"无公害食品"牛奶中不得检出抗生素为判定标准.TTC法检测出4份阳性,3份可疑,阳性率为8%,可疑率为6%;微生物法检测出青霉素类残留阳性5份,阳性率为10%.酶标免疫分析法检测出四环素类阳性4份,阳性率为8%;链霉素残留阳性11份,阳性率为22%;磺胺二甲嘧啶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调查结果显示市售消毒纯牛奶中有部分存在抗菌药物残留.  相似文献   

12.
对采自安徽、河南两省淮北地区的黄犊牛腹泻粪样进行电镜观察,轮状病毒检出率48.33%;用RIHA检测粪样,阳性率37.1%;PAGE法检查,出现典型轮状病毒核酸电泳图谱,检出率62.5%;用RIHI检测母牛血清中轮状病毒抗体,阳性率86.7%。用牛轮状病毒细胞适应毒进行人工复制疾病试验,获得成功。据此,该病鉴定为轮状病毒病。用牛丙种球蛋白和牛血干扰素试验性治疗,治愈率分别为95.27%和91.89%,疗程均在2天以内。本文还比较了该病病原检测方法,认为RIHA法快速、灵敏、特异、简便。  相似文献   

13.
为了调查我国新疆地区流产奶牛新孢子虫病和布氏杆菌病的感染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新疆15个地区419份奶牛血清样本(有流产史奶牛)进行了牛新孢子虫病和布氏杆菌病的检测.结果显示新疆地区流产奶牛新孢子虫感染率为10.3;,布氏杆菌病抗体阳性率为2.7;,同时检测到既有新孢子虫抗体又有布氏杆菌抗体的奶牛血清,占总数的0.95;,各牛场所检流产奶牛血清新孢子虫抗体阳性率在0~50;,各个年龄段奶牛血清的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 0.05).不同妊娠胎次的奶牛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异显著(P< 0.05).调查结果表明,新疆部分地区奶牛存在新孢子虫的感染且是导致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此次调查研究为今后新疆地区有效预防和治疗新孢子虫病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新疆部分地区生鲜肉、奶李氏杆菌的带菌情况及掌握其在畜产品中的生态学分布.[方法]从石河子、奎屯、额敏等地区采集牛、羊、猪、禽等生鲜肉和鲜牛奶检样共680份,参考国标两步增菌法分离李氏杆菌,采用细菌生化鉴定和PCR法鉴定分离株,并通过小鼠感染试验测定致病力.[结果]从680份样品中分离获得8株李氏杆菌,带菌率为1.14;,4株为单核细胞李氏杆菌(LM)带菌率为0 6;,4株LM可导致小鼠发病死亡.[结论]新疆地区新鲜肉奶中李氏杆菌的带菌率较低,但食源性LM分离株都有致病性.调查结果为该地区动物性食品安全评估及李氏杆菌的监测提供参考和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5.
应用牛结核变态反应、PCR和分离培养3种方法,对奶水牛进行牛结核病检测,比较3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结果表明,1850头奶水牛中有78头奶水牛的皮内变态反应结果为阳性,而对变态反应阳性的牛样品进行PCR检测和分离鉴定,分别鉴定出4份和2份牛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率以变态反应为最高(4.22%),PCR和分离鉴定的较低,分别为0.21%和0.11%。变态反应与PCR检测、分离鉴定的符合率较差,而PCR检测与分离鉴定的符合率相对较接近。因此建议,在对奶水牛群进行结核病检测时,应先以变态反应检疫牛群,再结合PCR检测进行综合诊断,更有利于奶水牛结核病的检测与净化。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娟姗牛泌乳曲线的特征及其305 d产奶量的影响因素,并重点比较娟姗牛和荷斯坦牛两品种泌乳曲线间的差异,本研究收集了河北地区某规模化牧场2017年1月—2021年1月共1 721头娟姗牛和6 093头荷斯坦牛的日产奶量连续监测记录,利用Wood模型对奶牛的个体泌乳曲线进行拟合,并根据曲线特征确定了高峰奶、高峰日、日产奶量变化速率、各泌乳阶段产奶总量等指标对泌乳曲线进行剖析。利用SAS 9.4软件的GLM过程分析了胎次、产犊季节等因素对娟姗牛305 d产奶量的影响及两群体泌乳曲线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Wood模型对娟姗牛泌乳曲线的拟合效果较好,泌乳曲线拟合度(R2)可达0.86;2)娟姗牛305 d产奶量受胎次、产犊季节等因素影响显著(P<0.05),较高胎次及春季产犊的娟姗牛305 d产奶量更高;3)娟姗牛和荷斯坦牛的泌乳曲线在高峰奶、高峰日及日产奶量变化速率等方面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娟姗牛的高峰日较荷斯坦牛提前了39.84天,而高峰奶占总产奶量的比例较荷斯坦牛高0.036%,且娟姗牛的泌乳主要集中于泌乳前期(1~99 d),在泌乳后期(200~305 d)产奶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本研究利用连续测定的日产奶量记录全面揭示了娟姗牛的泌乳特征,同时通过与荷斯坦牛泌乳曲线的比较为研究娟姗牛与荷斯坦牛的种间差异提供了有用信息,为今后利用连续监测的日产奶量记录进行奶牛产奶性能的遗传选育和牛群的精准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婕  李增奎 《安徽农业科学》2014,(9):2548-2549,2553
[目的]对猪伪狂犬病毒野毒进行检测.[方法]根据已发表的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扩增片段长度为276 bp,优化PCR反应条件,建立检测PRV野毒的PCR方法.[结果]利用建立的PCR方法检测疑似PRV野毒感染的临床送检组织病料34份,阳性样品18份,阳性率达52.94%(18/34),选取6份阳性病料PCR产物送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序列鉴定,测序结果表明均为PRV gE基因特异性序列.[结论]该方法敏感、特异、可靠,可用于PRV野毒感染的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利用琼脂扩散试验,对湖南省境内21个牛场的奶牛、黄牛和水牛以及一个县农户的水牛进行的牛白血病检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收集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资料,了解最高日产和早期泌乳性状与305d产奶量的关系.[方法]利用天山畜牧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奶牛场2004~2009年泌乳奶牛生产性能资料进行了最高日产和早期泌乳性状与305d产奶量的相关分析.[结果]最高日产和早期泌乳性状与305d产奶量均呈强正相关,且相关系数极显著(P<0.01);最高日产与305d产奶量的相关系数最高,确定最高日产对305d产奶量的回归方程为预测305d产奶量的最优回归方程,方程式Y=1521.1+177.2X.[结论]用最高日产奶量预测305d产奶量较实测305d产奶量提00d左右,为牛场早期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传统分离鉴定技术调查上海地区某奶牛场隐性乳房炎奶样真菌感染情况,并利用DGGE技术对真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真菌在隐性乳房炎奶样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奶样病原菌阳性率为90.80%,其中混合感染率为22.78%,霉菌感染率8.05%,酵母菌感染率2.30%.对真菌感染奶样中真菌群落结构的分析显示,病原真菌包括曲霉属、酵母菌以及青霉属3大类,每份奶样含有2~8种真菌不等,烟曲霉、黑曲霉和斜卧青霉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