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新中国改革始于农村,农村改革从调整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开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到人民公社体制消解前,中国"三农"问题主要表现在土地制度方面,其焦点是人民公社体制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此消彼长,涉及"三农"领域生产关系调整和生产力改变.在农村改革实践与邓小平的双重推动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主要形式,以...  相似文献   

2.
于晓丽 《现代农业》2011,(12):71-72
我国的基本经营制度是以农民家庭承包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以农民家庭承包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的一种土地占有和使用方式,它随着农民家庭承包经营的出现而出现,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而发展。在这种体制下,要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必须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引导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联合与合作是家庭农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此后,农民家庭承包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比例逐年递增。  相似文献   

4.
<正> 农村改革二十年的实践证明,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仅适用于农业上的土地承包经营,在农村可以拓展到许多新的领域,充分调动集体和家庭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1 兴办农村经济实体。党的十五大以后,农村兴办经济实体,主要采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个体私营等形式。过去那种集体办企业、找人承包的形式,因其  相似文献   

5.
在稳定基础上推动流转 推动土地流转,有一个基本前提——坚持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经营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这是因为,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业生产特点。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甘肃垦区各农业企业落实中央和国家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及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的一系列精神,不断推进农场内部改革,在稳定土地承包政策、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完善双层经营体制、推行租赁经营和试行股份制、实行“两费”自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职工家庭农场和国有农场以至整个垦区经济的发展。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农垦经济的发展变化,国有农场体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的矛盾日益突出。就如何适应集团公司体制变化,以大力推进产业化、集团化、股份化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垦区农业企业改革,笔者提出下述器考意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总结了20年来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制定了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的目标和方针,明确提出了要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关键是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这是党...  相似文献   

8.
胡兆辉 《中国农垦》2007,(12):11-13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农垦加大改革力度,调整农业生产关系,先后三次创新土地经营机制,大大解放了垦区农业的生产力,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为农垦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一次创新:推行土地租赁经营,调动职工积极性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江苏农垦建立了家庭农场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大包干。但农业大包干存在"负盈不负亏"的弊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农业效率低下和农民增收缓慢的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农业经营体制不利于土地的适度集中和规模经营,因此只有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进行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吉林省才有望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取胜。为此,应适时采取加大政府帮扶力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农村投融资机制等多种对策。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土地流转指的是土地使用权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家庭承包制开始的。家庭承包制对于整个的改革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但是农村家庭承包制实行了二十多年后。它的局限性就暴露出来了。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较低,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低下,已不适应现代化的要求。农业现代化仍然要走规模经营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tyhsz163@163.com     
 中国农地使用制度效用分析标准应立足国情,考虑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现状、就业情况、社会稳定要求、规模效应等因素。农地股份合作制优化了农业劳动力资源配置,发挥了社保机制功用,有利于小城镇建设的推行,并保留了家庭经营的内核,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但也存在着推广难度大,忽视产权制度建设等缺陷。完善农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应稳定家庭承包制,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尊重农民意愿,并改革户籍管理制度,积极创建农村社保体制。  相似文献   

12.
王士海  曹硕 《世界农业》2023,(12):101-111
基于对山东省和安徽省农业家庭调查的784份数据,本文采用Probit模型、最小二乘法和工具变量法,从生产要素配置角度研究土地互换对家庭农业内生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互换能够在总体上促进家庭农业生产要素投入,促进家庭农业内生式发展。具体表现为:参与土地互换能够显著扩张农业家庭经营面积,促进土地流入并抑制土地流出;同时,促使农业家庭劳动力转移到农业生产中,并增加农业家庭农业资本投入。异质性分析发现,土地互换会吸收部分缺乏就业机会的闲置劳动力参与农业并促进其进行土地规模扩张,但对高龄农民生产要素投入的效果不明显。据此,本文认为出台完善的农村家庭承包土地自主互换制度和高龄农民市场化有偿退出制度是缓解土地细碎化问题和实现家庭农业内生式发展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家庭承包制前提下,逐步推进土地流转,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村经济第二次飞跃的客观要求和关键环节。本文比较分析了当前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主要形式.认为推进土地流转、完善家庭承包制的关键在于改变以往农户对承包地的实物占有为价值占有,因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是土地流转的最优形式。  相似文献   

14.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97年,中国农村在集体经济组织的统筹安排下,由农户或小组承包集体所有的土地或其他的生产资料,并具备土地的使用权和剩余农产品的分配权,形成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也由此形成了我国农村现行的土地制度,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1997年到今天,中国农村的改革进入了体制转型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完善,中央领导人提出土地承包期“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30年不变”。  相似文献   

15.
农业产业化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出现的新生事物,它的实现涉及到诸多问题,就目前而言,应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土地所有制形式。农业产业化要求实行土地规模经营,而土地承包30年不变是党的基本政策,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处理好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呢?笔者认为,一是应坚持家庭经营体制不变,在农业内部实行区域化种植、专业化生产。二是深化土地所有制改革,建立比较  相似文献   

16.
一、新农村运动的兴起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20世纪末期,我国农村发生过四次重大的变革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改革运动、1952年开始的农村合作化及随后的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导下的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运动和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农业产业化运动。这四次农村变革运动都具有划时代意义,影响深远。笔者认为,土地改革是农村单项内容的改革,即土地产权改革,不可能启动农村其它方面的改革(这是受当时历史条件限制的)。农村合作化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初期改革重点在于农业劳动形式和农产品的经营形式,后期改革的重点是农业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一种产权制度的改革,不是综合性改革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农业所有制和经营制度的改革,实则是农业生产资料的产权改革。虽然其影响深远,但也不是农村综合改革。农业产业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为克服家庭小规模经营的局限性而进行的农产品经营制度创新,目的是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而,农业产业化同样不是农村综合改革运动。当前,正在全国兴起的城乡一体化运动,与前四次农村变革运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前四次农村变革运动的内容主要侧重于某一方面,城乡一体化却是一项农村综合变革,其内容涉及农村发展的所有领域(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家庭农场"成为热词。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起,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就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首次在一号文件中出现的"家庭农场",丰富了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形式,也是对业已出现在各地的这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模式的肯定。作为涉农部门,农资行业将会从中得到哪些"红利"?面对这种机遇,农资企业又该如何"动作"呢?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农业现状与改革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经所许国雄自1991年起,俄罗斯联邦政府决定加速农业改革,并且把改革重点放在实施以土地私有化为基础的土地改革,改组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全面建立家庭农场。但由于缺乏有力的配套措施和必要的宏观经济环境,农业改革遇到种种...  相似文献   

19.
杨曦 《云南农业》2023,(5):18-20
<正>建设现代农业必须创新农业经营模式,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和农业综合效益,这就需要集中土地,发展规模经营。如何在坚持家庭承包基本政策不变和保障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前提下,创新现有的土地流转机制,以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形式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文章通过在沾益区龙华街道各村(社区)的调研,提出一些粗浅观点,为土地股份合作制顺利推行助力。  相似文献   

20.
家庭农场发育的内在机理、政策演化与推进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俏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2):196-199
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仅在形式上体现了对传统家庭经营形式的继承与转化,对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的适应与调整,更在内容上反映了农业现代化和社会化的发展需求,是对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创新与发展.国内有关这一经营形式的相关政策在历经一系列的发展变化后开始逐渐明晰,但当前家庭农场在融资、保险、竞争、政策、培训等领域还面临诸多问题.对此,提出了推进家庭农场发育的具体策略,包括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加强对家庭农场的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