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前列烯醇、孕马血清处理母水牛进行同期发情.结果表明,301头母水牛中,有发情表现的263头,有效率87.4%;第一情期人工授精263头,受胎68头,情期受胎率25.9%;第二情期复配114头,受胎46头,情期受胎率40.4%;总情期受胎率30.2%,总受胎率43.3%.  相似文献   

2.
2003-2004年,桂平市牛品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两年内全市共进行牛杂交改良13 190头,其中冻精人工配种12 295头,本交改良895头.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后备母牛人工授精受胎率较低(一次输精受胎率母水牛15%~20%、母黄牛25%~35%),是影响牛品改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对腾冲县2002~2004年和鹤庆县2004年水牛人工授精受胎率调查分析表明,地理位置、营养体况、季节、气候变化、母水牛类型、母水牛年龄、胎次对受胎率影响差异不明显(P>0.05);输精难易程度、卵泡发育程度、人工授精技术水平对受胎率影响差异明显(P<0.01).  相似文献   

4.
适时输精提高水牛受胎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报道黄牛人工授精情期受胎率一般为42%~65%,高的可达85%。与黄牛相比,水牛人工授精受胎率低,其主要原因除受使役和膘情影响外,还受本身生理特性的制约。如何提高水牛人工授精的受胎率,是水牛繁育中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经过十几年来的实践,就如何掌握适时输精技术,以提高情期受胎率,谈几点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5.
农村饲养的水牛,一般分散饲养,多为每户1头,母水牛发情不明显,农户对母水牛的发情鉴定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很多母牛不能得到及时配种,繁殖率很低。为提高农村母牛的繁殖率,加快农村水牛改良步伐,2003年10月31日,在武宣县禄新乡上堂村,利用同期发情技术,开展水牛人工授精杂交改良的试验。共处理本地母水牛32头,第一情期人工授精29头,受胎8头,情期受胎率27.6%;第二情期复配10头,受胎4头。两情期受胎率41.4%。  相似文献   

6.
提高水牛受胎率的综合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水牛人工授精的受胎率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品种的杂交与改良.为此,从1994年2月起到1997年1 2月止,课题组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牛杂交改良面小、水牛冻精人工授精数量少、受胎率低等实际情况,从种公牛选留、细管冻精的制作、冻精质量的检测、母水牛发情一般规律的探索、输精技术等几个方面,研究了提高水牛受胎率的综合技术措施,经过4年的研究并应用于生产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水牛人工授精受胎率一直不高是牛品种改良工作中的一个难题。在农村,牛的饲养管理粗放,散乱,这给畜牧工作者在农村开展牛品种改良带来一定的困难。笔者从2003年开始从事水牛人工授精工作,现将如何提高水牛人工授精受胎率的技术措施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奶水牛由于其发情期有明显的季节性,发情表现特征没有黄牛明显,且有一部分还处于隐性发情壮态。因此奶水牛的发情鉴定比较困难,适时输精的时机较难于把握。故奶水牛的受胎率偏低。笔者总结多年在基层开展奶水牛人工授精配种的经验,认为提高奶水牛人工授精受胎率的关键技术是:一需要有优质的冷冻精液;二要准确的把握母水牛的适时配种时机;三要有娴熟的人工授精配种技术。  相似文献   

9.
我市从1976年以来引进印度摩拉水牛,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改良本地水牛,使本地水牛的生产性能由役用向役乳兼用的方向转变,本摩杂一代(以下称F1)水牛一个泌乳期的产奶量由本地水牛的600kg增加到1 639.5 kg.但是在人工授精时,大部分发育正常的F1母牛屡配不孕,而本地水牛受胎率均在40%以上.笔者通过对F1母牛发情过程的观察和分析后,采取相应措施,使F1母牛的情期受胎率达到42%,有的配种季节达到58%.现把提高F1母牛受胎率的体会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意大利地中海水牛冻精的授精效果及其在我国生长适应情况。[方法]利用国内首次引进意大利地中海水牛冻精与我国现有的摩拉、尼里——拉菲和本地水牛进行人工授精,试验选取自然发情的摩拉水牛20头,尼里水牛16头,本地水牛32头,年龄在2.5~9岁之间,采用直肠把握子宫角深部输精法,配种后40 d应用B超进行早期妊娠诊断怀孕情况。[结果]:摩拉、尼里——拉菲和本地水牛受胎率分别为50.00%、75.00%、56.25%,平均人工授精配种受胎率为58.82%,品种间人工授精受胎率差异不显著(P〉0.1)。[结论]表明引进地中海水牛冻精开展杂交组合,改良我国现有的水牛品种,提高其生产性能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随机选择自然发情的母牛900头,其中黄牛450头,水牛450头,采用冷冻精液和新鲜精液进行人工授精,观察不同输精部位对母牛配种受胎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冷冻精液组:采用子宫颈内输精,配种受胎率黄牛和水牛均为0;采用子宫颈与子宫体交界处输精,配种受胎率黄牛达86.67%,水牛达66.67%;采用子宫体前1/3处输精,配种受胎率黄牛为60.0%,水牛为40.0%;采用子宫颈内5~6 cm处输精,配种受胎率黄牛为26.67%,水牛为6.67%;在子宫体与子宫角交界处输精,配种受胎率黄牛达13.33%,水牛达6.67%;采用子宫颈与子宫体交界处输精,配种受胎率显著高于其他输精部位(P0.01);②新鲜精液组:采用子宫颈内输精,配种受胎率黄牛为46.67%,水牛为13.33%;采用子宫颈与子宫体交界处输精,配种受胎率黄牛为80.0%,水牛为60.0%;采用子宫体前1/3处输精,配种受胎率黄牛为66.67%,水牛为33.33%;采用子宫颈内5~6 cm处输精,配种受胎率黄牛为33.33%,水牛为20.0%;采用子宫体与子宫角交界处输精,配种受胎率黄牛和水牛均为13.33%。同样表明采用子宫颈与子宫体交界处输精,配种受胎率显著高于其他输精部位(P0.01),为母牛输精的最佳输精部位。  相似文献   

12.
家畜人工授精技术就是利用器械采集公畜的精液,再利用器械把经过检查和处理的精液输送到发情母畜生殖道内适当部位,使之妊娠,以此来代替公母畜自然交配的一种科学配种方法,人工授精是家畜繁殖技术的重大突破和革新,己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使用。水牛人工授精与猪人工授精不同,且难度比猪大得多,由于人工授精技术掌握不好,技术员责任心不强,导致水牛人工授精受胎率低。为解决水牛人工授精受胎率低的"瓶颈"问题,必须加强技术员业务培训,提高水牛品改技术员综合素质,加快水牛品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从水牛的生理特点分析了水牛人工授精受胎率低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认为造成水牛人工授精受胎率低的原因主要有:水牛发情的持续时间比较长,发情外部表现、卵泡发育不明显,以及适时配种的判断不正确和人工授精输精部位不正确等因素。提出解决的措施主要有:正确判断母牛的发情、排卵和适时的配种时间,选择最佳的输精部位和增加输精次数(情期内进行2-3次输精)等,可有效地提高水牛的配种受胎率。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云南水牛同期发情的效果,于2007~2009年在云南大理、德宏对摩本杂水牛和尼本杂水牛共260头采用CIDR+PG、两次PG法进行了同期发情处理,以期提高云南水牛的同期发情率和冷冻精液人工授精配种受胎率。结果表明:摩本杂和尼本杂水牛经同期发情处理后发情率分别为86.54%和86.81%,冷冻精液配种后受胎率分别为48.89%和49.37%。两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采用CIDR+PG同期发情处理法的效果无论在同期发情率还是受胎率上都明显好于两次PG法。两者间差异显著(P0.05)。在秋季进行同期发情处理,水牛的同期发情率最高,可达88.71%,明显高于春季的73.17%。在受胎率方面,也是秋季效果要好于春季,两者间差异显著(P0.05)。同期发情和自然发情受胎率方面,同期发情处理的受胎率为45.09%,自然发情受胎率为34.5%,两者间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5.
利用巴基斯坦尼里水牛冻精与212头温州水牛进行不同发情时段的人工授精试验,观察其情期受胎率.结果发现,温州水牛在发情结束至结束后12 h内进行输精,其情期受胎率高达到54.38%,较发情持续期内2次输精的受胎率高10.34%,差异极显著(P<0.01);同时检验发情结束后至12 h内的组间情期受胎率无明显差异(P>0.05).通过不同年龄不同时段的输精试验结果进一步证明温州水牛的冷配适宜时间亦符合"老配早、少配晚、不老不少配中间"的家畜繁殖配种规律.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1997-2005年人工授精技术、2002年胚胎移植技术、同期发情技术在盈江县水牛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结果1997-2005年盈江县应用水牛人工授精改良德宏水牛11 431头/次,受胎率50.81%;改良二品种杂交水牛660头/次,受胎率40.16%,德宏水牛的受胎率高于(P>0.05)二品种杂交水牛,但差异不显著(P>0.05);用国产氯前列烯醇(PG)0.6mg/头·次处理后,水牛的同期发情率经产水牛高于青年水牛,(P>0.05),杂交水牛高于德宏水牛(P>0.05),体重401~530kg水牛高于体重300~400 kg水牛(P<0.05);发情明显水牛的可用率极显著高于发情不明显的水牛(P<0.01).经超排所获4枚可用鲜胚分别移植3头受体,90 d检查时的妊娠率为33.33%,但最终未产犊.  相似文献   

17.
为加快我国南方河流型水牛品种改良,提高我国河流型水牛的乳用和肉用性能,从意大利引进1~2岁高产意大利地中海奶水牛59头,其中公水牛10头,母水牛49头,进行近3年的适应性观察和生产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引进地中海奶水牛成年公牛体重平均为814.1 kg,母水牛体重平均为601.8 kg。公牛采精平均精子密度为12.25亿/m L,平均精子活力为0.54;母牛人工授精平均情期受胎率35.16%,平均初产日龄为1 299.8 d,平均怀孕天数为310.44 d;泌乳期平均产奶量为2 011.3 kg,优秀个体第1胎泌乳300 d,产奶量达到2 818.3 kg。由此表明,引进的地中海水牛很好地适应了我国南方的亚热带气侯环境,各项生产性能和指标与引进地基本相同,应加快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每头次 2枚体外胚胎 (鲜胚或冻胚 )移植受体母牛 4 5头计 84头次 ,试验结果表明 ,鲜胚移植受胎率为 3 6 .2 % ( 2 5 / 6 9) ,平均每头受体移胚 1 .82次 ,产下 2 1头试管水牛 ,繁殖率为 5 5 .3 % ( 2 1 / 3 8) ;冻胚移植受胎率为2 0 .0 % ( 3 / 1 5 ) ,平均每头受体移胚 2 .1 4次 ,产下 3头冻胚试管水牛 ,繁殖率为 4 2 .9% ( 3 / 7) ,共生产 2 4头试管水牛 ,全部成活。其中 3头冻胚试管水牛 ,2例试管双胞胎和 1例采用人工授精与胚胎移植共生的双胞胎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奶水牛人工授精的受胎率,准确把握发情症状和适时的输精是技术的关键。本文就奶水牛发情表现、发情观察、适时输精技术要点及应注意的关键性技术措施等作了分析,为奶水牛产业化发展、提高人工授精受胎率提供参考及指导。  相似文献   

20.
提高水牛的人工授精受胎率,是加快南方地区奶水牛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工作实践将有关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