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宜宾高县5个林龄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对林地土壤持水性、团聚体水稳定性及抗蚀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容重随林龄增长先增加后减小,中龄林最大,表层和亚表层分别为1.293g/cm3,1.448g/cm3,与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林龄对土壤肥力作用显著,中龄林及近熟林养分低于其他林龄;林地以DR0.5、DR0.25为主,含量为51.910%-85.770%,63.334%-86.780%;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土壤侵蚀是世界性的环境问题,通过对近年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详细论述了这类地区土壤水力侵蚀的类型与机理、土壤侵蚀的营力机制、主要影响因素及流域产沙的预报与防治。指出,实现土壤形成与流失、输运与沉积、“利”与“害”、侵蚀和保持的动态平衡,是土壤水力侵蚀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欧李人工林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柳林县联盛农场布设径流观测小区,进行了欧李人工林的水土保持效益研究。结果表明:种植欧李的第二年和第三年,可以将撂荒地的土壤侵蚀强度由中度降低到轻度,保水效益可分别达到17.11%和23.92%,保土效益可分别达到53.19%和75.44%;种植欧李可以明显降低浅层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持水能力,与传统的水土保持植物相比,欧李样地0-20 cm、20-40 cm土层的平均含水率分别高出2.1和2.3个百分点。同时,种植欧李可以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4.
西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以禾谷类作物单播为主的传统农业生产系统和过度耕作是引致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紫花苜蓿作为优良豆科牧草,在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通过设置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长期定位试验,以苜蓿草地(3 a、10 a、12 a)和农田(马铃薯地)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了土壤物理性质对于苜蓿种植年限的响应,为黄土高原雨养农业系统紫花苜蓿适宜种植年限的选择及苜蓿草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紫花苜蓿种植年限的加长,土壤表层呈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的变化趋势,而下部土层变化不明显。苜蓿种植可以提高耕层0~30 cm土壤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同时降低团聚体破坏率(PAD),且随种植年限的延长效果愈加明显。苜蓿种植一定年限后土壤总有机碳(TOC)和易氧化有机碳(ROOC)与农田差异明显,其中种植苜蓿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为44%~57%,农田土壤易氧化有机碳比例占52%~68%,表明种植苜蓿不仅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且改变了土壤有机碳的组成比例。与农田相比,苜蓿种植可改善土壤水分入渗性能,表现为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黄土高原沟壑区种植苜蓿可以改善土壤有机质形态和物理结构,提高土壤渗透能力,但苜蓿种植年限以10 a为宜,10 a之后应该进行轮作换茬以维持雨养农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混交林土壤抗蚀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 在同一条件下, 0~100cm土层内, 有机质和水稳性团粒抗蚀性指标, 混交林较纯林分别高38%和23%; 分散率和分散系数抗蚀性指标, 混交构较纯林分别低3.5%和3.9%。经差异显著性检验, 有机质和水稳性团粒抗蚀性指标, 以99%概率保证, 差异极显著, 分散率和分散系数抗蚀指标, 以95%概率保证, 差异显著。但分层指标不规律。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复垦土地在不同利用方式下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以陕西延安南泥湾沟壑区退化耕地整治复垦后,5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分别为林地(F处理),水稻(R处理),玉米(M处理)、蔬菜(V处理)及荒地(CK处理)。测定分析干筛法和湿筛法0—40cm土层土壤0.25mm团聚体分布、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团聚体破坏率(PAD)和分形维数(D)。结果表明:(1)各处理在0—40cm各土层土壤团聚体数量及大小均显著优于CK处理,各处理干筛下0—40cm土层0.25mm团聚体含量(DR0.25)和湿筛下该团聚体含量(WR0.25)随着土壤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相反的趋势;(2)干筛法和湿筛法0—40cm土层各处理土壤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的平均值大小顺序均呈现F处理R处理M处理V处理CK处理,F处理和R处理对增加土壤团聚体较其它处理效果显著;(3)湿筛法分析表明,各处理土壤团聚体破坏率(PAD)在0—40cm土层内均表现出近似Z字形趋势,各处理显著低于CK;(4)各处理的分形维数(D)在0—40cm土层平均值大小顺序为F处理R处理M处理V处理CK处理。土壤分形维数(D)与干筛法和湿筛法下0—40cm土层0.25mm团聚体含量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分别为R2=0.73和R2=0.80。林地和水稻田利用方式可有效提高土壤团聚体数量和质量,增加土壤稳定性和改善土壤结构。  相似文献   

7.
干湿交替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受气候格局变化的影响,干湿交替频繁,对土壤水分、结构及其稳定性和抗蚀性产生深刻影响。土壤水分是干湿交替的直观表现,土壤水分因干湿交替的变化会经历落干和复湿两个过程。重点论述了干湿交替对土壤结构及其稳定性和抗蚀性的影响机制,并结合目前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指出了未来研究中值得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8.
应用Le Bissonnais法测定富铁土中团聚体的稳定性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团聚体的数量和稳定性是衡量土壤抗蚀性和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应用LeBissonnais法对富铁土团聚体的稳定性和物理学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eBissonnais法测定的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与常规湿筛法测定的>0.25mm团聚体含量、MWD和>2mm团聚体破坏率(PAD)呈极显著正相关。富铁土中5~2,2~1,1~0.5mm团聚体经快速湿润(FW)、慢速湿润(SW)和预湿后扰动(WS)处理后,稳定性团聚体的粒级分布随处理方式和初始团聚体大小的不同而不同;经FW处理后,大多数团聚体崩解;团聚体崩解产物的MWD表现为FW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国特有经济作物欧李对坡面土壤性质的影响,为其在黄土丘陵沟壑区推广种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布设5块立地条件不同的试验样地,在汛期前后,分别对各样地土壤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利用PSD分形模型及EPIC土壤抗侵蚀模型,定量分析欧李对坡面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及抗侵蚀能力的影响。[结果](1)在汛期,欧李人工林对坡面土壤黏粒具有显著的拦截作用,鱼鳞坑式欧李林可有效保护坡顶处土壤,水平阶式欧李林在坡中、坡底位置可有效拦截径流中的土壤细颗粒并富集黏粒;(2)坡面土壤分形维数与土壤砂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11;与土壤黏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关系为0.770;(3)欧李林的种植可降低研究区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不同整地方式下欧李林对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的影响效果总体表现为:水平阶鱼鳞坑自然坡;(4)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与土壤的有机质和黏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7,-0.928;与土壤容重、砂粒含量和粉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04,0.667,0.512。[结论]种植欧李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控制坡耕地黏粒流失,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优化土壤结构,增强土壤抗蚀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林地的土壤抗蚀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延安、安塞、吴旗的人工刺槐林、柠条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同一地区的自然恢复草地和坡耕地为对照,通过对5个表征土壤抗蚀性的指标即>0.25 mm水稳性团粒含量、>0.5 mm水稳性团粒含量、平均重量直径、团聚状况和团聚度的比较分析,对人工刺槐林、人工柠条林相对于自然恢复草地和坡耕地改善土壤抗蚀性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同时分析了不同林龄人工林土壤抗蚀性的变化.研究表明,人工林地相对于坡耕地,显著提高了土壤抗蚀性,但不及自然恢复草地,尤其在安塞和吴旗表现更明显;随着林龄的增长,人工林地土壤抗蚀性能增强,并趋于稳定.并通过对样地的聚类分析,也得出与上述相似的结果.综合分析表明,封禁条件下的植被自然恢复是黄土丘陵沟壑区比较适宜的植被恢复方式和控制土壤侵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不同林龄欧李在生长季(4-9月)对坡面土壤水分动态及时间稳定性的影响,为欧李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基于对欧李不同坡度标准径流小区土壤水分长期定位观测,利用Origin Pro软件对土壤水分进行计算分析。 [结果] ①欧李栽植后,土壤储水量有所下降,但不明显,有逐渐恢复的态势,不同坡度土壤储水量差异不明显。 ②在生长季,5°和10°小区0-40 cm和100 cm以下土层土壤含水量较低,表现为弱变异,40-100 cm土层土壤储水量较高,表现为中等变异;15°小区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年际之间相差较大,120 cm以下土层的土壤含水量较高,均处于中等变异区间。 ③随着欧李林龄增加,不同坡度坡面土壤水分的时间稳定性逐步增强,其中15°小区最明显。 [结论] 结合欧李在坡面的生长状况,研究认为“欧李+水平阶”的坡面治理模式在黄土高原沟壑区10°以下坡面上配置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效唑(PP333)和生根粉(GGR6)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欧李(Cerasus humilis)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为欧李幼苗的壮苗栽培技术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法,以1年生欧李幼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0,50,100,150和200mg/L 5个浓度梯度的PP333和GGR6溶液对欧李幼苗进行蘸根处理,采用PMA2500叶绿素荧光仪对荧光参数进行测定。[结果]电子传递效率(ETR)、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qP)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PP333和GGR6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非光化学猝灭(qN)随着PP333和GGR6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结论]欧李幼苗生长发育促进效果最佳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为GGR6,最佳浓度为200mg/L,且同浓度GGR6对欧李幼苗荧光参数促进作用优于PP333。  相似文献   

13.
3a定位试验研究表明,Lu草群落不仅是一种优良的牧草资源,也是保土固土能力特别强的水土保持草本植物,是绿化荒山、荒坡、荒沟,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一种理想草被;播种当年地面覆盖度可达80%,第2a可达90%以上;综合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与天然草被相比,Lu草配置简易水保工程措施的蓄水效益为46%,减沙效益为75.9%。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对下垫面抗蚀力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研究水土保持措施对下垫面抗蚀力的影响能够丰富水土保持措施对水土流失治理影响的理论、方法,也能为小流域治理和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在GIS、遥感技术支持下,采用层次分析法和Delphi咨询的方法,建立了水土保持措施对下垫面抗蚀力影响的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岔巴沟流域为例,定量分析了该流域1990年和2004年的水土保持措施对抗蚀力影响程度,得出各项措施对下垫面抗侵蚀能力的增强程度分值,由强到弱依次是:造林种草55、淤地坝45、梯田29.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有效防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加快生态环境建设 ,是当前水土保持工作中的一项十分紧迫、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战略全局的任务。首次提出了水土保持有效性的概念 ,并对此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涉及到水土保持有效性的定义、影响因素、评价指标和实现途径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选取香根草、象草和五节芒3种植物在中国南方红壤丘陵区山坡进行水土保持成效试验。对不同试验小区的土壤理化性状、径流量与水土流失量等指标进行了近3a的观测,结果表明,3种植物均有较好的水土保持效果。与香根草和象草相比,五节芒在增加地表覆盖,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拦蓄径流泥沙,改良微地貌,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分布广,种源多,种植成本低,是一种优良的水土保持草种。在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治理生物措施中,可以优先选用五节芒。  相似文献   

17.
森林的水土保持效益包含水源涵养能力和土壤的侵蚀敏感性,为探讨基于坡面尺度林分因子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进一步揭示森林植被的水土保持效益机制,采用环刀法、EPIC模型等分别计算黄山松林、杉木林的水源涵养能力和土壤侵蚀因子.结果表明:(1)黄山松林的土壤容重在垂直剖面无明显差异,变化范围为0.66~1.10 g/cm3;杉木林...  相似文献   

18.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台湾桤木混交造林水源涵养功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台湾桤木混交造林的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源涵养能力,为台湾桤木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合理经营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熵权法对台湾桤木×马尾松、台湾桤木×巨尾桉、台湾桤木×红锥及台湾桤木纯林的林分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文效应相关因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①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最大是台湾桤木×红锥(2∶1),台湾桤木×马尾松(1∶1)最少;台湾桤木×红锥(1∶2)的枯落物有效拦蓄率最大,台湾桤木×红锥(2∶1)的枯落物有效拦蓄量最大,台湾桤木×巨尾桉(2∶1)的枯落物有效拦蓄率和有效拦蓄量均最小。②台湾桤木混交林土壤容重均明显低于台湾桤木纯林,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自然含水率、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均是台湾桤木混交林大于台湾桤木纯林。③采用熵权法计算权重值占比例最大是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最少是土壤毛管孔隙度;台湾桤木不同混交造林模式水源涵养能力综合评价排序为:台湾桤木×巨尾桉(1∶2)台湾桤木×红锥(2∶1)台湾桤木×马尾松(1∶2)台湾桤木×红锥(1∶1)台湾桤木×巨尾桉(1∶1)台湾桤木×马尾松(2∶1)台湾桤木×红锥(1∶2)台湾桤木×巨尾桉(2∶1)台湾桤木×马尾松(1∶1)台湾桤木纯林。[结论]台湾桤木与马尾松、巨尾桉和红锥混交造林的水源涵养能力均优于台湾桤木纯林。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是加快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生产力,繁荣农村经济的基础,该论述了黄土高原地区广大干群和科技人员,在10多年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狠抓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并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中,进行了多方面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