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卷口鱼耗氧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卷口鱼(Ptychidio jordani)的耗氧量随着体重的增长而增加,关系式为Y=0.3539X^0.5646。耗氧率却随着体重的增长而减少,关系式为Y=0.3519X^-0.4340。水温和水流量对耗氧率都有影响。在一定水温范围内,耗氧率随着水温的上升而增加,关系式为Y=0.0038X^1.2711,水温24-30℃时耗氧率变幅较小,24℃以下,30℃以上时耗氧率变幅较大。在一定的水流量范围内,耗氧率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增加,关系式为Y=0.0012X0.5086.卷口鱼的呼吸耗氧率存在较明显的昼夜变化,耗氧高峰出现在每日10:00-13:00和20:00-23:00,白天的耗氧率均大于晚上。 相似文献
2.
黄颡鱼人工繁殖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98~1999年对黄颡亲鱼来源选择、雌雄鉴别、催产水温、催情技术、催产接卵技术、孵化技术等进行了比较研究。共催产雌534尾,雄533尾,获卵104.63万粒。下塘黄颡苗21.95万尾(10~29mm),平均获产率61.8%(83.3%~13.3%),受精率64.4%(85%~30%),孵化率57.23%(80%~25%),下塘率21%(60%~4.4%)。适宜黄颡鱼催情孵化的水温为22~28℃,最适水温为23~26℃。 相似文献
3.
4.
5.
黄颡鱼 [Pelteobagrusfulvidraco(Richardaon) ]隶属于鲶形目、鱼危科 ,地方名黄姑、黄腊丁 ,为广布性鱼类 ,在我国江河、湖泊、沟渠、塘堰中都能生存 ,喜栖息于静水缓流水泽 ,营底栖生活 ,是一种淡水小型底栖经济鱼类。该鱼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少肌间刺 ,医学上称有消炎、镇痛等疗效 ,深受消费者欢迎。近年来 ,由于黄颡鱼市场前景广 ,经济价值高 ,养殖效益好 ,不少地区一些养殖户对黄颡鱼养殖的兴趣很大。为此 ,现将黄颡鱼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以供参考。1 人工繁殖1 1 亲鱼池条件黄… 相似文献
6.
7.
以成熟的500尾野生光唇鱼(雌雄比1:1)为亲鱼,以室外水泥池为产卵池及育苗池,通过设置产卵巢及采用微流水措施诱导亲鱼产卵,获得不同批次的受精卵共72 650粒,平均受精率达85.3%。受精卵在水温24±1℃条件下孵育,43 h孵化出仔鱼,共50 756尾,平均孵化率达69.9%。仔鱼经25 d培育,得全长1.5 cm左右的鱼苗45 275尾,成活率达89.2%。对光唇鱼的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经历了胚盘形成、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分化等发育阶段。试验表明:对亲鱼进行强化培育、设置产卵巢及微流水刺激诱导产卵措施是光唇鱼人工繁殖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8.
9.
一、亲鱼 1,来源与选择 可从江河、水库、湖泊中捕捞,也可在人工养殖的商品鱼中挑选。要求个体大,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性腺发育良好。2,成熟年龄与体重 年龄2-3龄,黄颡鱼体重150克以上,江黄颡鱼200克以上,雌、雄鱼比例可1:2搭配。 相似文献
10.
一、亲鱼 1,来源与选择 可从江河、水库、湖泊中捕捞,也可在人工养殖的商品鱼中挑选。要求个体大,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性腺发育良好。2,成熟年龄与体重 年龄2-3龄,黄颡鱼体重150克以上,江黄颡鱼200克以上,雌、雄鱼比例可1:2搭配。 相似文献
12.
13.
珠江水系特有卷口鱼遗传变异的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广西合山、柳州、桂平和广东郁南等4个地理群体43尾卷口鱼线粒体Cytb基因1041bp,结果检测到8个单倍型,7个多态位点。4个地理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248~0.700,核苷酸多样性为0.00022~0.00070,表明所分析的卷口鱼群体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低。在分子系统树上,不同地理来源的卷口鱼混杂分布在一起,没有形成明显的谱系结构和地理聚群;4个群体两两间的Fst值为-0.028~0.116,但均不显著(P0.08);AMOVA分析表明1.70%(P=0.21)的分子差异来自群体间,而98.3%的分子差异位于群体内部;表明4个地理群体间没有显著遗传分化。单倍型网络图呈星状结构,中性检测Tajima’sD和Fu’sFS均为显著负值,核苷酸不对称分布分析呈单峰模式,表明珠江卷口鱼可能曾经历过种群的快速扩张,推测在晚更新世(1.5~3.9万年前)出现种群扩张。 相似文献
14.
《广东农村实用技术》2006,(11):42-42
我国是四大家鱼养殖最悠久、经验最丰富、产量最高的国家。但是四大家鱼是由江河驯化成池塘养殖的鱼类,习惯在江河中特定的生态条件下,才能使亲鱼成熟、产卵、孵化。而池塘养殖的生态条件与江河大不一样,因而过去不能在池塘养殖中获得种苗,一定要到江河去捕捞四大家鱼的水花,通过很复杂的技术操作,才将水花培育成种苗,再养殖成商品鱼。种苗是淡水养殖业的基础,依赖江河捕捞水花,其数量有限,因此,实施人工繁殖家色的高产方案,对科技兴渔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丁鱥鱼人工繁殖及鱼苗培育技术,满足广大水产养殖户对丁鱥鱼苗的需求,为加快丁鱥鱼在广西的推广养殖奠定基础。【方法】2004年11月和2005年3月,两次引进丁鱥1龄鱼进行培育,2005年春挑选成熟鱼进行人工繁育。【结果】亲鱼经过半年强化培育,平均体重600 g/尾以上,雌雄鱼性腺发育到第IV~V期;以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和地欧酮(DOM)混合物催产,经11~13 h的发情效应,均出现产卵行为;经人工孵化和鱼苗培育,第1批的人工孵化率最高,为85.0%,但由于采用池塘孵化,仔鱼遭受池塘敌害生物残食,培育失败;第2、3批的人工孵化率分别为59.3%和63.0%,采用小水泥池孵化,两批共孵化出仔鱼约93.9万尾,培育获得规格为3.0~5.0 cm鱼苗64.8万尾。【结论】通过科学合理的亲鱼强化培育、药物催产、人工孵化及鱼苗培育,可以成功繁育获得丁鱥鱼苗,但繁育过程中要注意水温调控,当水温上升到20℃以上、最好稳定在23~27℃时,应及时安排生产,以利于提高丁鱥鱼苗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丁鱥鱼人工繁殖及鱼苗培育技术,满足广大水产养殖户对丁鱥鱼苗的需求,为加快丁鱥鱼在广西的推广养殖奠定基础。【方法】2004年11月和2005年3月,两次引进丁鱥1龄鱼进行培育,2005年春挑选成熟鱼进行人工繁育。【结果】亲鱼经过半年强化培育,平均体重600g/尾以上,雌雄鱼性腺发育到第Ⅳ-Ⅴ期;以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和地欧酮(DOM)混合物催产,经11~13h的发情效应,均出现产卵行为;经人工孵化和鱼苗培育,第1批的人工孵化率最高,为85.0%,但由于采用池塘孵化,仔鱼遭受池塘敌害生物残食,培育失败;第2、3批的人工孵化率分别为59.3%和63.0%,采用小水泥池孵化,两批共孵化出仔鱼约93.9万尾,培育获得规格为3.0—5.0cm鱼苗64.8万尾。【结论】通过科学合理的亲鱼强化培育、药物催产、人工孵化及鱼苗培育,可以成功繁育获得丁鱥鱼苗,但繁育过程中要注意水温调控,当水温上升到20℃以上、最好稳定在23~27℃时,应及时安排生产,以利于提高丁鱥鱼苗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须叶须鱼人工繁殖技术。[方法]试验采用2次胸鳍基部注射法,开展双须叶须鱼人工繁殖及鱼苗培育技术研究。[结果]第1针注射剂量为LRH-A24μg/kg、PG 2 mg/kg,间隔48 h注射第2针,剂量为LRH-A210μg/kg、PG 6 mg/kg,催产率可达86.7%;利用人工干法授精方式,2批次共获得受精卵149 288粒,平均受精率为80.1%;在水温12~13℃条件下,经过微流水孵化,共获得初孵仔鱼120 327尾;在水泥池经过30 d培育,获得平均体长为(1.95±0.24)cm以上鱼苗80 138尾,鱼苗成活率可达66.5%。[结论]研究结果可为雅鲁藏布江中游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和开展增殖放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介绍黄颡鱼的生活习性,并从亲鱼培育、催产、孵化、鱼苗种集约化培育等方面总结黄颡鱼的人工繁殖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嘉陵江野生瓦氏黄颡鱼进行了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5月中旬水温达到24℃左右时为开展人工繁殖的最佳时间;催产药物种类和剂量以HCG(400IU)+LHRH-A2(3μg)+DOM(0.25mg)/尾效果最好;使用编织袋做成的鱼巢孵化率最高;用蛋黄、浮游动物和水蚯蚓作为饵料培养仔鱼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正> 随着渔业生产迅猛发展,特别是池塘养鱼的普及,鲢、鳙、青、草四大家鱼鱼种一直供不应求。如不抓紧解决,将成为一大障碍。现将其人工繁殖高产诀窍介绍如下: 1 严格选留亲鱼。秋季至初冬到江、湖、库等水域中收集大规格家鱼作后备亲鱼。要求体表完好、无病无伤、性腺发育良好,个体重鲢鱼6kg以上、鳙鱼10kg以上、青鱼15kg以上、草鱼8kg以上。为达到来年高产,第二年特高产的目的,必须采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