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章守富 《安徽农业科学》2014,(11):3275+3277-3275,3277
[目的]筛选防治稻蓟马的有效药剂.[方法]开展了40%噻虫嗪·溴氰虫酰胺FS防治稻蓟马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药后15d,40%噻虫嗪·溴氰虫酰胺FS各剂量处理对稻蓟马的防效为98.42%~ 99.20%,药后30 d,40%噻虫嗪·溴氰虫酰胺FS各剂量处理对稻蓟马的防效为93.79% ~ 99.29,药后40d的杀虫防效为32.83% ~ 92.89%.[结论]40%噻虫嗪·溴氰虫酰胺FS的适宜用量为96g/100kg.  相似文献   

2.
噻虫胺是新烟碱类杀虫剂,可用于防治蚜虫、蓟马、飞虱等半翅目、双翅目和某些鳞翅目害虫,该药剂既可用于茎叶喷雾处理,也可用于土壤处理.为测定噻虫胺药剂通过种子处理对花生田蛴螬的防治效果,筛选适宜药剂种子处理用量,使用48%噻虫胺SC分别以1、2、4、8、12 mL/kg种子的用量对花生种子进行拌种处理,以60%吡虫啉FS 3 mL/kg种子和30%毒死蜱CS 20 mL/kg种子拌种处理作为对照,采用大田种植小区试验,在花生荚果膨大期使用不同处理的花生植株室内饲喂蛴螬,并在花生收获期调查各小区花生果的危害情况及其防治效果.结果 表明,48%噻虫胺SC以8、12 mL/kg种子处理对室内2龄蛴螬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7.14%和91.94%,显著优于对照药剂处理;分析花生收获期虫情指数发现,48%噻虫胺SC以8、12 mL/kg种子处理对花生田蛴螬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38%和95.07%,显著优于对照药剂处理.48%噻虫胺SC以8、12 mL/kg种子剂量拌种,对花生田蛴螬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60%吡虫啉FS和30%毒死蜱CS对照药剂.  相似文献   

3.
为科学使用杀虫剂防治小麦蚜虫,采用拌种的方法对4种药剂防治小麦蚜虫的效果进行比较,并对其安全性和小麦千粒质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70%吡虫啉WS 2.1 g/kg、70%噻虫嗪ZF4.2 g/kg和18%噻虫胺FS 4.2 g/kg 3个药剂处理对蚜虫表现出非常好的防控效果和超长持效期,一次拌种均能较好地将小麦全生长季蚜虫种群控制在防治指标之下,防治效果保持在93.18%以上,持效期长达7个月之久,且小麦千粒质量增加19.73%~27.24%,籽粒中无农药残留或远低于国家标准。50%吡蚜酮WP 2.1~8.4 g/kg拌种对全生长季麦蚜的防治效果为54.14%~99.79%,在相同剂量条件下持效期远低于吡虫啉、噻虫嗪和噻虫胺。因此,70%吡虫啉WS 2.1 g/kg、70%噻虫嗪ZF 4.2 g/kg和18%噻虫胺FS 4.2 g/kg是拌种防治小麦蚜虫的较优药剂处理。  相似文献   

4.
江曲  王可  潘求一  谈应才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4):134-135,162
用20%咯菌腈·精甲霜灵·噻虫嗪FS进行水稻拌种,明确其对水稻稻蓟马和恶苗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咯菌腈·精甲霜灵·噻虫嗪FS对水稻稻蓟马、恶苗病具有较好防效,2.50 g/kg(种子)处理对水稻稻蓟马、恶苗病防效均可达91%以上;20%咯菌腈·精甲霜灵·噻虫嗪FS防治水稻稻蓟马适宜用量为2.50~5.00 g/kg(种子).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定50%噻虫胺·异丙威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适宜剂量,以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为对照药剂,选用不同剂量的50%噻虫胺·异丙威可湿性粉剂开展防效试验。结果表明,50%噻虫胺·异丙威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褐飞虱的用量应高于0.36 kg/hm2,防治水稻白背飞虱的适宜用量为0.27~0.36 kg/hm2。  相似文献   

6.
为寻求防治小麦蚜虫的有效药剂,进行了37%联苯·噻虫胺悬浮剂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7%联苯·噻虫胺悬浮剂是防治小麦蚜虫的有效药剂,对小麦生长安全,持续期7 d左右,可作为防治小麦蚜虫的药剂登记使用。其使用量以300 m L/hm~2为宜,施药适期为麦蚜发生始盛期,施药时兑水450 kg/hm~2。  相似文献   

7.
桂阳龙  黄震  胡章涛 《安徽农学通报》2022,28(1):99-100,111
采用18%噻虫胺种子处理悬浮剂对水稻种子进行播种前拌种处理,研究其对水稻田稻蓟马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8%噻虫胺悬浮种衣剂在700~900mL/100kg拌种处理时对稻蓟马的整体防治效果较好,且对水稻秧苗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8.
用30%噻虫嗪FS对晚稻种子进行拌种处理,检验其对稻蓟马的防治效果,以及对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用30%噻虫嗪FS 1~3mL/kg拌种处理对防治稻蓟马的效果明显,且持效性好,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秧苗的出苗率、成苗率,并且处理后的秧苗株高、茎基宽及地上部分鲜重有明显增加。药后20 d,1~3 mL/kg的制剂用量对稻蓟马的防治效果在90%以上,药后30 d防治效果仍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9.
为减少甘蔗螟虫防治药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研究了6种不同杀虫剂一次性施药对甘蔗螟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对甘蔗产量和锤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植蔗一次性施用10%噻虫胺·杀虫单颗粒剂75 kg/hm~2、30%氯虫·噻虫嗪悬浮剂600 mL/hm~2、2%吡虫啉颗粒剂75 kg/hm~2、3.6%杀虫双颗粒剂75 kg/hm~2和60%呋虫胺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150 g/hm~2对苗期螟虫均有较好的防效,其中10%噻虫胺·杀虫单颗粒剂75 kg/hm~2和30%氯虫·噻虫嗪悬浮剂600 mL/hm~2药后第45天和第60天的防效均超过70%;宿根蔗也以10%噻虫胺·杀虫单颗粒剂75 kg/hm~2和30%氯虫·噻虫嗪悬浮剂600 mL/hm~2对苗期螟虫的防治效果较好;新植蔗中6种药剂处理甘蔗锤度、有效茎和蔗茎产量与不施任何农药对照差异均不显著;宿根蔗6种药剂处理甘蔗锤度和有效茎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但产量差异显著,以10%噻虫胺·杀虫单颗粒剂75 kg/hm~2蔗茎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17.5%。综合来看,生产上一次性施用10%噻虫胺·杀虫单颗粒剂75 kg/hm~2对甘蔗螟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摘要:通过用27%苯醚?咯?噻虫种子处理悬浮剂对水稻种子进行播种前拌种处理,检验其对水稻田稻蓟马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7%苯醚?咯?噻虫种子处理悬浮剂在制剂剂量为400~500mL/100kg种子处理时,对稻蓟马的整体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13~2014年用29%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100 m L、150 m L、200 m L包衣蒜种120 kg、62.5 g/L咯菌·精甲霜悬浮种衣剂100 m L+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30 g包衣蒜种120 kg等几种药剂包衣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结果,2015年推广应用29%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200 m L包衣蒜种120 kg处理技术。结果表明,29%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200 m L包衣蒜种120 kg既可减轻大蒜根蛆和基腐病,又可提高大蒜产量。  相似文献   

12.
对25%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172.5、345、517.5 g/100 kg种子3个处理浓度,对照药剂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及350 g/L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防治棉花立枯病和猝倒病防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5%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517.5 g/100 kg种子对立枯病和猝倒病防效分别为93.3%和92.7%,与对照药剂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用药量20 g/100 kg种子的防效相当,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明30%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种子处理悬浮剂对谷子白发病和粟叶甲的防治效果及拌种适宜用量,为春谷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30%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种子处理悬浮剂FS 1.30g、2.65g和5.30g拌1kg谷子种子,以甲霜灵WS 2.00g和60%吡虫啉FS 4.00g拌种为药剂对照,以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调查各处理粟叶甲卵和幼虫的数量,计算虫口密度和虫口减退率;调查谷子白发病的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比较各处理谷子的产量。【结果】30%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FS拌种处理后粟叶甲防效在80%以上,谷子白发病防效在97%以上,产量在410.3~423.3kg/667m~2。【结论】30%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FS对谷子白发病和粟叶甲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适宜剂量为1.30~2.65g拌1kg谷子种子。  相似文献   

14.
试验研究比较了18%噻虫胺FS种子处理方式组合200g/l氯虫苯甲酰胺SC秧盘用药、1%氯虫苯甲酰胺GR秧盘用药和200g/l氯虫苯甲酰胺SC大田喷雾式药三种方式对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及对水稻安全性影响。结果表明,以上不同药剂及施药方式的组合对水稻生长安全,无不良影响;均可以达到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构成,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尤其是18%噻虫胺FS种子处理和1%氯虫苯甲酰胺GR秧盘用药组合作用效果更明显,持效期更长,药后50天,保苗效果达85.51%、活虫防效达90.9%,水稻增产率达24.8%。  相似文献   

15.
占中师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9):114-114,120
350g/L噻虫嗪FS水稻浸种处理,在水稻苗期对水稻蓟马有很好防治效果。播种后30d,350g/L噻虫嗪FS100 mL、200 mL/100Kg浸种处理,防效分别为71.11%、81.68%,明显高于对照药剂350g/L丁硫克百威DS1000g/100kg拌种处理和10%吡虫啉WP喷雾处理。  相似文献   

16.
30%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悬浮剂对小麦蚜虫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悬浮剂3~4m L/667m2处理区药后1d、3d、7d、14d防效分别为74.78%~85.95%、90.85%~96.78%、98.70%~100.00%、98.14%~99.86%,与对照药剂的防效基本相当,持效期优于对照药剂2.5g/L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处理区。试验剂量对小麦安全。在小麦蚜虫始盛期,以商品量3~4m L/667m2(有效成分13.5~18g/hm2)叶面喷雾为宜对蚜虫有着很好的防效,且持效期长。宜在小麦蚜虫防治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油菜黄条跳甲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为试材,每100kg种子用药量分别为140g、280g、560g、840g(有效成分量),用4个供试剂量防治油菜黄条跳甲,防治效果为74.7%~79.3%,对照药剂60%高巧悬浮种衣剂防效为76.2%。对校正防效进行方差分析后表明,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个供试剂量之间无任何差异,与对照药剂60%高巧悬浮种衣剂之间也无任何差异。考虑防治成本,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油菜田黄条跳甲推荐使用剂量为100kg种子140g。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重点围绕水稻前期主要病虫害恶苗病、稻蓟马和白背飞虱进行种子处理药剂的防效比较。结果表明,咪鲜胺(99.2%)、氟唑菌苯胺(94.6%)和肟菌脂·异噻菌胺(94.0%)对恶苗病防效最好,优于甲基硫菌灵·甲霜灵·嘧菌酯(82.4%)和氰烯菌酯(79.2%);对于稻蓟马而言,噻虫胺(100%)或噻虫嗪(或含)拌种防效最好(77.3%~94.4%),优于丁硫克百威·呋虫胺处理(54.4%~68.5%);对于白背飞虱而言,噻虫嗪(或含)制剂种子处理35 d后对白背飞虱仍具有71.1%~73.0%的防效,优于丁硫克百威·呋虫胺(64.9%)和噻虫胺(45.6%)处理。本试验结果可为水稻苗期病虫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17年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进行了30%噻虫嗪药剂包衣对玉米种子安全性和防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药剂处理后出苗数和保苗率均有所提高;对矮花叶病防效以每100 kg种子用35 g/L咯·精甲150 g+60 g/L戊唑醇50 g+30%噻虫嗪600 g包衣处理效果最优,其次为每100 kg种子用35 g/L咯·精甲150 g+60 g/L戊唑醇50 g+30%噻虫嗪800 g包衣处理;产量统计结果为每100 kg种子用35 g/L咯·精甲150 g+60 g/L戊唑醇50 g+30%噻虫嗪600 g包衣处理每100 kg种子用35 g/L咯·精甲150 g+60 g/L戊唑醇50 g+30%噻虫嗪800 g包衣处理每100 kg种子用35 g/L咯·精甲150 g+60 g/L戊唑醇50 g+30%噻虫嗪400 g包衣处理对照,较对照增加依次为8.68%,6.55%,1.63%。试验综合效果显示,以每100 kg种子用35 g/L咯·精甲150 g+60 g/L戊唑醇50 g+30%噻虫嗪600 g包衣处理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0.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井冈霉素·100亿孢子/g枯草芽孢杆菌WP133g、200g/100kg种子对小麦抽穗期的根部全蚀病防效为44.0%、52.2%,对乳熟期的白穗防效为29.4%、35.9%;虽显著低于化学药剂30g/L苯醚甲环唑FS和125g/L硅噻菌胺SC常规剂量拌种的防效,但它无毒、无污染,与化学杀菌剂的作用机理不同,在防治全蚀病和病害抗药性治理中,可作为替代药剂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