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北朝本土文人诗研究概况、“北地三才”研究、其他北朝本土诗人的研究、北朝本土文人诗艺术风貌的研究等方面,回顾了20世纪北朝本土文人诗研究状况。在20世纪前期和中期学界对于这一领域关注程度不足,而且存在一定偏见。20世纪后期一批有影响的专著论文陆续出版,标志着这一领域由冷趋热。学界的研究态度趋于客观和理性,研究对象更加丰富,研究角度也多种多样,但这一领域仍有待开掘。 相似文献
2.
3.
从茶诗看唐代文人的隐逸情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它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展现出来以往封建王朝所没有的繁荣和强盛。生活在这一时代的封建文人们也将他们的目光和诗的笔触伸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他们的诗歌中我们能体会到诗潮大国的雄浑和开阔 ,也能窥见处于那个时代的诗人们复杂的内心世界。虽身处泱泱盛世之朝 ,唐代诗人依然无法逃匿现世与理想的巨大差距给他们带来的失落感。其天生的悲剧意识 ,包括盛世之悲无时不在解说着中国“诗可以怨”的古老命题。这种源于社会的失落感迫使他们不得不在生活中寻求解脱之道 ,于是他们将视野转向了自然山林之中。… 相似文献
4.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环境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环境史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从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气候、水与生态环境;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区域生态环境史和生态环境保护思想等6个方面,对生态环境史的研究状况进行回顾与梳理,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古典园林活动的茶文化研究不仅是对茶文化和中国古典园林研究的丰富和重新诠释,更是从茶和茶文化这一角度深层次挖掘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是文人园林生活的精神内核。通过分析茶文化与茶类植物、园林泉水、园林建筑、园林活动等的密切关系,结合种茶、采茶、制茶、泉水、煮茶、品茶、茶诗、茶画、茶联、茶类景题等文人园林活动,发掘茶文化对古典园林、文人气质、文人生活的影响,来延续园林精神和茶文化传统,彰显园林文化和茶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性,创造出富有禅意的园林茶景观。进而提升园林意境,提炼文人气质,扩大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传播效应,以达到名茶与名泉、名园互相影响、共同发展、互相促进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8.
关于明清长江流域自然灾害史研究,学术界从各种历史文献中辑录整理了大量灾害史料,对历代灾害的发生频次进行了初步统计,探讨了历史灾害的成因、灾情特征、发生规律、社会效应、古代防灾抗灾措施、历代荒政制度演替、救荒书和救荒思想等问题,取得丰硕成果.但由于各种原因,研究还存在对资料挖掘和利用不足,对社会因素与灾害发生之间关系研究不够,理论与方法有待创新,学术交流较少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党和政府的号召下,由中央到地方兴起了一场旨在抵制美军“细菌战”,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全国各地在这场运动开展后陆续建立起了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这一运动也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逐渐转向常态。进入21世纪以来,学界对20世纪50年代这场爱国卫生运动的关注日益提升,2010年之前多以传统历史叙事下的宏观叙述为主。近十年来,伴随着研究者对各地档案资料、口述史料的挖掘与解读,20世纪50年代爱国卫生运动的研究开始关注微观环境,出现“自上而下”的贯彻落实和“自下而上”的效果反馈两种范式,从而更好地还原这段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1.
禹建湘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84-88
乡土想像在20世纪以来成为作家最热衷表现的对象之一,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与现代性的历史机遇而形成的文化机制造成的。是乡土无意识与现代性历史机缘之下重新激发出来的一种文化心理,是知识分子在现代化进程中对于传统文化的补偿与救赎心理使然,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冲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文化艺术和庄园经济两大因素对魏晋南北朝园林的影响,并在介绍魏晋南北朝园林典型实例的基础上,分析了文化艺术和庄园经济对后代园林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汉晋至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大豆种植面积发生一定的变化。西汉时期,黄河流域大豆种植面积相对战国时期大为下降,由主食逐渐变成副食;东汉时期,黄河流域大豆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到了北朝时期,又出现禾菽并重的地步。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气候变冷,导致饥荒时常发生,而大豆比较耐旱耐寒,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有利于老百姓渡过饥荒。 相似文献
14.
15.
牛香兰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7,26(4):97-102
南朝初期的刘宋时代,是我国诗歌发展创作的又一个新台阶。刘宋诗风弃东晋淡乎寡味玄雅诗风而去,寄兴遥思、吟咏性情之风扑面而来,即使是典型的四言赠答诗也踏过东晋以来衰退的风气,呈现出一番新气象。当玄言诗长期统治东晋诗坛,谢氏家族以山水摹状为主要内容的四言体无论以哪种形式出现,都为沉寂的诗坛增添清新之气。南朝后期四言诗四言体居多,实属三言、四言、五言、六言的杂骚体,极具南朝修辞艺术之美而不失汉魏风骨。 相似文献
16.
先秦时期的典籍中就已经出现了大量有关果品的记载。果品不仅具备食用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持续提升,魏晋南北朝时期果品种植的面积持续扩大,种植技术不断成熟,种植品类日益繁多,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能力增强。果品在饥馑灾荒年代可以充当主食饱腹,可以调节味道增添层次,果树既具备观赏价值,又可以作为经济作物提供经济效益。此外,果品还可以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促进社会交往与文化交流。果品可用以彰显社会地位,可用以交际交流,可用以表达观点抒发情感,可用以下酒醒酒以避世。果品丰富的生活和社会功用使它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更广泛的开发和利用,并持续发展至今。 相似文献
17.
侯迎忠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
20世纪初我国民族新闻业者的杰出代表,受西方新闻观念特别是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影响,在社会动荡、历史变革的现实语境中,改变传统的政争至上、政党为本的新闻运作模式,以新闻为本位,以受众为中心,以业界发展为目标,在新闻观念的引进、记者地位的提高、新闻学教育的兴办、新闻思想的形成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有益的尝试。综观这一时期新闻学者的观念、言行及新闻业界的发展轨迹,无不显现出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如影随行的境象,西方新闻专业主义成为20世纪初民族新闻业得以勃兴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动荡时期;同时,大动荡中也孕育着新的发展契机。这一时期,南北各地农业科技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交流与传播。南北农业科技文化的交流在微观上表现为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作物品种的交流、北方旱田作物的南移、传统水利思想的继承以及精耕细作思想的传播等;在宏观上则表现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封建化。 相似文献
19.
北周隋唐官兽医规模不断扩大,可窥当时畜牧业之强盛。然几百年间兽医地位逐步下降,从北周流内官末梢、隋代流外官,至唐代无流外品秩。北周隋唐兽医地位整体不高与医者不被重视的社会环境有关,其地位降低则与南北朝隋唐官职改革进程相一致。另外,北周兽医设在掌管军事的夏官之中,具有特殊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