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云南石漠化的生态特征及其危机表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云南是我国岩溶石漠化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63个县分布有石漠化土地2.149万km^2。论述了石漠化的生态特点及其脆弱生态结构的表现。石漠化治理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对石林县石漠化土地分布现状、石漠化成因及危害等进行了分析,从意识宣传、技术支持、资金监管等方面提出了土地石漠化治理措施和模式。  相似文献   

3.
石林县石漠化土地现状及治理模式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石林县石漠化土地分布现状、石漠化成因及危害等进行了分析,从意识宣传、技术支持、资金监管等方面提出了土地石漠化治理措施和模式。  相似文献   

4.
为提升石漠化调查成果数据共享应用水平,通过深度挖掘第四次石漠化调查数据,分析了截至2021年底我国石漠化土地现状及分布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石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南方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岩溶地区,涉及10个省(市)的508个县(市、区),该区域是长江和珠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珠江发源地和我国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石漠化程度以中度、轻度为主;(3)石漠化区林草植被中灌草覆盖占比高,林草植被质量不高,巩固治理成果压力大;(4)石漠化分布区的人地矛盾突出,巩固脱贫成果压力大;(5)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大,潜在风险高。以上分析结果可为石漠化防治政策制定与科学推进石漠化综合工程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水城县是西部地区石漠化极为严重的一个县。据2004年调查,全县潜在石漠化土地61763.1h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19.1%;非石漠化土地147076.3h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45.4%;石漠化土地114876h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35.5%。在石漠化土地中,轻度石漠化27043hm2,中度石漠化68958.4hm^2,强度石漠化11706.8hm^2,极强度石漠化7167.8hm^2。石漠化的产生,制约了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治理石漠化势在必行。本文根据石漠化的成因、特点,结合水城县治理石漠化的经验,提出水城县人工恢复植被的首选树种,并同时提出了多项技术措施,采用人工造林与封山育林相结合,是石漠化植被恢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文山州岩溶极其发育,岩溶土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43.06%,石漠化土地面积占岩溶土地面积的47.84%,州辖8个县(市)均已纳入石漠化土地监测,2009—2016年全州累计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104 773 hm^2,在多年的石漠化防治过程中总结出了符合本地实际的科技支撑、思路引领、分类施策、整合资源、制度保障等石漠化治理经验。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森林植被恢复模式、草地植被恢复与合理利用模式、经济利用类工程防治模式、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生态移民治理模式等7个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会泽县石漠化土地治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会泽县石漠化土地面积及其分布。根据2008年以来进行治理的情况,提出加强多部门协调,宏观统筹,综合治理,整治坡耕地,恢复植被,依靠科技提高治理成效,针对不同的石漠化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理模式,加大资金投入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威宁县石漠化现状和分布特点,提出威宁县石漠化治理防治措施、治理对策和模式。  相似文献   

9.
<正>湖南省岩溶地区较多,属石漠化较严重的省份。全省有岩溶面积549.46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25.94%。有83个县(市、区)分布有成规模的石漠化土地,累计面积125.8万公顷,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达到163.37万公顷,石漠化土地面积居全国第四位。湖南自2008年开始启动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试点工作,到2014年,共有桑植、慈利、永顺、新邵、安化等32个县(市、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南宁市2011年和2016年2次石漠化监测数据进行空间和叠加对比分析,研究其石漠化动态变化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结果表明:南宁市石漠化土地分布相对集中,以重度石漠化土地为主,石漠化程度较高,2016年石漠化土地面积84 309.58 hm~2,比2011年减少25 566.03 hm~2,土地演变以顺向演替为主,总体保持稳定,稍有改善,局部发生恶化,引起转变的主要原因分别是林草措施和人为破坏。  相似文献   

11.
蔡凡隆  蒋勇  张军 《四川林业科技》2007,28(1):103-105,114
本文从四川岩溶区石漠化土地的现状入手,在分析石漠化土地成因和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石漠化土地的治理途径。石漠化土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归根结底是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所致。石漠化土地治理应以恢复森林植被为核心,注重配套措施建设,强化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云南自然保护区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至2001年6月,云南省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120个,总面积254.9万h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47%。目前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存在着严格依法行政不足、经费短缺、保护区基础设施薄弱等5大问题,提出了依法行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滇西北区域林地变更成果、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等数据,采用影像判读确定滇西北区域的重要生态系统类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初步成果进行实地验证。结果表明:滇西北重要生态系统总面积为4 494 278.26 hm2,占滇西北土地总面积的76.96%,其中暖温性针叶林生态系统占比最大为23.10%,在滇西北各县均有分布;香格里拉市分布的重要生态系统面积最大,寒温性针叶林、温凉性针叶林和高寒山地硬叶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香格里拉市;纳入保护地的重要生态系统面积占滇西北重要生态系统面积的77.32%。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退耕还林工程县 (区 )的现场调研 ,充分肯定了湖北省退耕还林工作 ,同时对退耕还林工程中“年度计划”、“生态林比例”、“项目管理费”、“幼林抚育和退耕地套种”及“生态移民”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根据模糊数学择近原则,选择秃杉中心产区贡山、福贡、腾冲、龙陵等4个县的年降水量,11~4月降水量、相对湿度、年总辐射等5个气候因子均值为评判样本,与丽江、勐海等92个县的气候因子计算贴近度,对云南省秃杉适生区进行气候区划,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不适宜区等3个区域。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滇中岩溶区石漠化在不同影响因子上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对影响因子定量归因,基于Landsat、DEM等遥感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结合RS-GIS技术和地理探测器模型(Geodetector)获取石漠化信息和各影响因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滇中岩溶区石漠化总面积为3015.04 km2,占研究区总土地面积的5%,占岩...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是全国岩溶分布最广、石漠化危害程度最深、治理难度最大的省区之一。自2008年以来,云南省在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区域陆续开展了石漠化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文章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各治理县多年来石漠化防治方面的资料,结合石漠化土地分区,从中提炼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成功的、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典型石漠化治理模式,希望对今后的石漠化防治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个生态系统在最优良条件下的生产力被称作生产潜力。文章采用现实森林生产力级数和期望森林生产力级数评价广东省林地生产力。广东省约6成县(市、区)的现实森林生产力级数低于25,期望森林生产力级数高于25。韶关市始兴县现实森林生产力级数和期望森林生产力级数都是最高的,分别为41和45;广州市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和佛山市禅城区现实森林生产力级数和期望森林生产力级数都为0。频数分析表明,现实森林生产力级数在[5,10)区间的县(市、区)最多,共27个;期望森林生产力级数在[40,45)区间的县(市、区)最多,共36个。通过林地生产潜力聚类分析,全省可分为5个类型的区域。重点描述各个类型的主要特征,为区域性林业生产力布局调整和森林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石漠化土地面积212.85万hm2,占岩溶土地面积的19.81%,其中石漠化耕地面积46.36万hm2,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21.78%,石漠化耕地以轻度石漠化和中度石漠化土地为主,集中分布在人口稠密、经济欠发达地区。目前云南省石漠化治理存在着投资标准低,投入不足,治理需求大,成果巩固压力大,管理体制不顺,地方配套资金筹措困难等问题。藉此,提出遵循水土保持原则,因地制宜,改善农业条件,大力发展林禽林下经济模式,持续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节约集约用地,严把耕地红线关,降低石漠化区域耕地承载压力,遏制石漠化耕地发生等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20.
2001—2003年,在建水县半干旱暖热岩溶区具有代表性的石漠化和非石漠化2种立地类型上,采用云南松、湿地松、加勒比松和马尾松4个针叶树种造林,通过10余年的生长量观On,0,研究其对滇东南岩溶区的生长适应性。结果表明,4个树种对滇东南非石漠化土地和石漠化土地均有较强的适应性,其中以马尾松和湿地松的总体表现较优;云南松前3年生长较慢,其后生长加快,总体表现较好;加勒比松表现最差,不适宜滇东南半干旱暖热岩溶区作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