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城市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评价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对珠海运用碳氧平衡法、生态阈值法、氧气需求法等城市生态指标的计算方法对珠海市的生态绿化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珠海城市生态规划建议,以不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辽西北半干旱区煤炭资源型城市环境容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中国辽西北地区煤炭资源型城市阜新市为研究对象,对该市生态环境特点进行了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生态环境容量指数法,建立了生态环境容量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权重,计算了生态环境容量现状值,并对该市当前所处的生态环境状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阜新市目前的生态环境容量评价值为0.316 7,属于生态环境容量分级标准中的第4级,说明阜新市当前的生态环境容量处于较低状态,自然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已经接近极限。这与城市多年来的煤炭开采活动密不可分。未来应关注经济开发活动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灾区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汶川地震灾区生态脆弱性等级差异与空间格局特征,对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指导作用。选取资源成因、环境成因和社会经济3大体系的16个指标构建了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DARE法和生态脆弱度对其评价指标进行加权分析计算,建立了4个等级生态脆弱性。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中心带及秦巴山地生态脆弱性最强,西部高原区域的生态脆弱性较强,山前平原地区为中度,东部丘陵地区生态脆弱性次之,并分析了土地利用规划现状和地震次生灾害分布对生态环境影响,证明了评价结果符合汶川地震灾区的生态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4.
城市河流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人类的过度使用以及随意将污染物排放入河流中,造成河流的生态破坏、水体污染,而河流综合治理过程中又经历了水生态环境退化的的误区。针对我国城市河流治理的现状,旨在恢复河流生物多样性生境的基础上,在安全性满足的条件下,尽可能利用生态修复技术恢复河流生态环境。本文主要介绍了河流治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恢复生态河道采用的生态修复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生态屏障建设与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在解释内蒙古生态屏障内涵的基础上,确定了内蒙古生态屏障区,并对各生态屏障内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较为详尽地分析。根据内蒙古生态屏障内的生态环境组成特点,提出了各生态屏障类型的建设与保护意见。  相似文献   

6.
大西沟铁矿生态环境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眼于大西沟矿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一套完善的、规范化且能反映矿山生态特性的矿山生态环境质量综合定量的评价模式,实现矿山生态环境质量定量化,克服以前定性评价的模糊性和概念化,基于自然、环境和人文三方面建立一套具有代表性、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对影响露天矿生态环境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选取地貌、气候、植被、大气、土壤、地下水、人口、采矿8个要素及相关20个指标,构建了露天矿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对露天矿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大西沟铁矿矿山生态环境质量较好,固体废置物堆置率对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影响大,与实地调查相符,该方法对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有效的,对今后矿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快速评价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生态足迹法为基础,阐述了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高速公路宝(宝鸡市)汉(汉中市)线为例,将污染消纳生态足迹考虑其中,计算了高速公路修建前后沿线县域生态足迹与生态容量的变化,预测评价了研究段公路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高速公路建设后,沿线的县域人均生态赤字增加0.016 4hm2,生态压力指数较建设前略有增加,表明高速公路的修建对区域生态环境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介绍某铁矿采选项目的生态环境特征和生态破坏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脆弱区铁矿采矿场和尾矿库的生态恢复布局要求和措施,并对铁矿生态恢复四个问题进行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9.
市域尺度两种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对于规范人类活动、控制人类活动强度、维护生态安全和保护生态系统功能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由于我国地域面积广阔、地形地貌特征多样、区域自然状况复杂多变,因此环境保护部于2015年出台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中有两种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的方法,即NPP定量指标法和模型评价法。本研究基于MODIS遥感影像,利用NPP定量指标法对鹤壁市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评价,并与模型评价法进行比较,为选取更为适合该区域的评价方法,及较小尺度的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市域尺度上,NPP定量指标法和模型评价法的评价结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模型评价法对鹤壁市生态系统服务(水土保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的高评价区域与生态保护现状较好的区域更为一致(面积重叠比例分别为19%和85%),而NPP定量指标法的评价结果与保护现状并不一致。相对于NPP定量指标法,模型评价法更适合对该研究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评价。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应结合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方法进行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本研究的对比分析可为市域尺度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价及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生态足迹是衡量区域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指标。该文运用调整后的生态足迹模型,计算西部9个典型性资源型城市的生态足迹及其生态承载力,并对各城市资源利用程度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西部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生态赤字,表现出较强的不可持续性,而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经济发展对化石能源的高度依赖,使得能源用地的需求量远远大于供给量。最后,文中提出了减少生态足迹需求和增强生态承载力供给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城市生态系统特征及其平衡的调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城市生态系统分析入手,阐述了城市生态系统内涵、特征及其平衡的基本原理,在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基础上探讨城市生态系统的规律,指出城市生态系统是高度人工化的脆弱生态系统.其所需的物质循环、能量循环,乃至粮食供应都需要依赖外地补给,应变能力差。人类应当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并运用科学的理念,防止城市生态系统失调,以至建立新的生态平衡,创造出良好的人居环境。并且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及其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2.
赣州生态城市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赣州生态市建设的优势及面临的问题:水土流失严重、山洪灾害突出、“三废”排放量大、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等。提出了建设赣州生态城市的对策:加大环保知识宣传力度,提高赣州公众生态意识;充分发挥赣州市政府的主导作用;做好赣州生态市建设的总体规划;调整三次产业结构,发展生态产业;搞好赣州城市地理建设;突出城市个性,树立生态城市风尚。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生态服务价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Costanza的生态服务价值理论为基础.结合重庆市区30 a土地利用变化特征,重点分析了其对生态价值的影响.通过对1975,1987,1995,2000和2005年遥感影像的解译获得研究区5期土地利用图,引入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程度指数来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规律.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不同研究期不同地类生态的服务价值,重点分析了生态价值的总体变化规律;针对山地型城市分析了生态价值结构的变化规律;进而从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价值影响力的角度,引入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效应指数和生态效应度,从定量分析的角度明确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价值的影响程度及绝对影响力.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区要有效控制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速度,提高山地型城市建设用地的集约度;在经济增长的可控范围内,减慢土地利用程度增加的速度;加强生态水域与生态林的规划,可以有效地提高山地型城市的生态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14.
金沙江攀枝花河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市场价值法、旅行费用法和替代工程法等方法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对金沙江攀枝花河段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计算。计算得出金沙江攀枝花河段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总量为280.62亿元/a,相当于攀枝花市2003年GDP的1.11倍,其中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约为河流生态系统产品功能价值的28.45倍。各项功能的价值量中。贮水功能的价值量最大,为268.27亿元/a;提供生境的功能价值量最小。为0.02亿元/a。经过分析。所研究河段的贮水功能是其核心服务功能。因此,在河流管理中既要考虑到核心功能的发挥,又要兼顾其他功能的支持作用得以实现,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是一种高度人工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其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从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论述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及其相关特性,并分析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因子,在遵循评价指标原则的基础上,选择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人群健康状况作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5个要素,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为促进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实施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管理提供某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探讨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为该市生态、经济、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今后进行城市开发建设和农业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运用GIS软件,分析淮南市2000和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并计算淮南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2000—2010年淮南市土地利用变化较大,主要土地类型以耕地、居民地及工矿用地和水域为主。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出现耕地、林地减少,水域、居民地及工矿用地、草地增加的现象。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呈减少的趋势,从2000年的11.72亿元减少到2010年的11.33亿元,减幅达3.33%。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分布变化也与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紧密相关,居民地及工矿用地的增加是造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的最主要原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生态价值系数的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说明研究区内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缺乏弹性,研究结果是可信的。[结论]淮南市应高度重视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优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注重增加生态用地,稳步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系统服务流动是目前生态学、经济学和地理学综合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水供给服务流动特征明显,且在众多生态系统服务中占据中心位,是连接生态系统(供给区)与人类生产生活(需求区或受益区)的桥梁,是调节水流量、水循环、水质的重要途径。从供需角度分析水供给服务流动(输送区),模拟流动路径,对于实现水供给服务效益起到关键纽带作用,与此同时,它更强调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配合,为建立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联系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因此,针对国内水供给服务空间流动的研究亟待开展。试图构建生态系统水供给服务分析思路框架,识别供给和受益范围,确定服务流动方式、流量及流动路径,探索水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因果关系。采用文献分析方法系统梳理水供给服务空间流研究进展,分别进行纵向和横向对比。结果表明:(1)按照时间顺序可以分为基础萌芽期、理论发展期、空间关联研究期3个时期;(2)按功能区域可划分为水流供给区、需求区和输送区3个部分,并对比分析各区域定量分析的方法;(3)综合分析结果,国外研究发展快,主要以模型模拟为主。国内水供给服务的研究整体处于起步阶段,停留在生态系统供给与需求的各自时空格局研究层面,水供需服务和空间路径之间的关联缺乏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运用景观生态学中的结构分析定量方法以及威弗-托马斯组合类型分析法对南京市1997-2007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区位进行分析,计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土地利用结构指数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97-2007年土地利用结构呈现多样化和均匀化,土地利用区位组合数由3增加到4,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结构呈线性关系。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保证和前提条件。限制因素的识别是评价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制订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实施综合措施的关键步骤。以南京市江浦县为例,分析了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及其调控对策。研究表明,耕地资源持续减少、生态灾害频繁发生、系统抗干扰能力不强等是该区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耕地资源、增强系统抗性、控制生态灾害”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江浦县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