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树佳话     
植树佳话秦始皇“焚书坑儒”,有几种书他下令不烧,其中就有种树之书。后来秦始皇东登泰山,还专门下令不许砍伐草木。秦时全国修筑“驰道”作为交通干线,从陕西咸阳直通今日河北、山东、浙江等地,这种“驰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树以青松”.可以说是最早贯通...  相似文献   

2.
植树造林,自古以来就是一种美德。我国历史上一些皇帝曾大力提倡植树,被作为政绩载入史册。 秦始皇“焚书坑儒”,但规定有几种书不烧,其中就有种树之书,可见其已认识到树木的作用。 后来秦始皇东临泰山,还专门下令“无伐草木”,不准砍伐森林,并要求人们在街边路旁都种上各种树木,一为护路,二为蔽荫遮凉。贾山《至言》一书载:“秦为驰道于天下,道广五十步,树以青松。”唐代诗人岑参曾有诗云:“青松夹驰道,宫观何玲珑?”便是指秦始皇驰道上夹种了青松的情景。  相似文献   

3.
植树古今谈     
人类离不开树木。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类逐步认识到树木的作用,注重植树护林。 早在西周时期,我国就设立了“林衡”、“山虞”等官职,掌管种植、丈量、护林等事物。当时,为了动员人们种树,曾规定“不种树者,无棺。” 春秋时期,国家设“衡鹿”职守山林。到了秦代,秦始皇“焚书坑儒”,尽人皆知。然而在那全国范围的烧书运动中,只有几种书不烧,其中就有“种树之书。”后来秦始皇东临泰山,还专门下令:“无伐草木”,并要求人们在城镇的路旁植树呢。 到了公元 485年北魏孝文帝时,不仅要求植树,而且连品种、数量都有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4.
历代名人植树记趣我国古代有许多名人热衷于植树,留下了不少动人的趣闻佳话。庆功栽杨西周有位名将沙俊其,他骁勇善战,在多年的军旅生涯中、每打一次胜仗,都下令全军在获胜的战地上每人种好一株杨树,后来就连抓到俘虏也令其种树,作为“同庆”活动。随着沙俊其率兵打...  相似文献   

5.
京城往昔多树木柳树,古代京城宫廷内外,住宅前后,无处不有。金大定四年(1164年),“命都门外夹道重行植柳各百里”。金代宫城之前,也是“驰道两旁植柳”。元代在丽正门内千步廊,“旁近高柳,郁郁万株”,在厚载门外有“垂柳万株”,在琼华岛今北海,是“山下万...  相似文献   

6.
陕西黄陵县东部黄帝陵下的轩辕庙里,古柏成林,内有一株大古柏,树高19.3米,下围10.3米,俗称“轩辕柏”,相传是黄帝亲手所植。 北京安定门内府学胡同有一株大槐树,顶天立地,据传是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亲植。 秦始皇在东巡登泰山时,专门下令不准砍伐草木。秦时全国修筑“驰道”,作为交通干线,从陕西咸阳直通今日河北、山东、浙江等地,这种驰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秦始皇“树以青松”;“焚书坑儒”时,唯独对植树造林的书不准焚毁。  相似文献   

7.
过去有人说:三十不种榆,四十不栽柳。可是杭锦旗阿门其日格公社军图一队社员杨满喜今年七十岁了,不但还种树,而且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在种树上。目前,他个人有林地四十三亩。其中旱柳二十八亩,沙柳十五亩;用材林总株数一万四千八百六十四株。其中椽材以上的二千七百一十六株;活立木蓄积达七十九点二立方米;用材林现价值八千零五元。这些树都是杨满喜用五年的时间种起来的。杨满喜种树,和其它劳动果实一样来之不易。他向来就喜欢种树,可是“文化革命”期间把树当作“私有尾巴”全部割掉了。但他不灰心,七  相似文献   

8.
植树古今谈     
人类离不开树木。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 ,人类逐步认识到树木的作用 ,注重植树护林。早在西周时期 ,国家就设立了“林衡”、“山虞”等官职 ,掌管种植、丈量、护林等事务。当时 ,为了动员人们种树 ,曾规定“不树者 ,无棺”。春秋时期 ,国家设“衡鹿”守山林。到了秦代 ,秦始皇“焚书坑儒” ,尽人皆知。然而在那全国范围的烧书运动中 ,只有几种书不烧 ,其中就有“种树之书”。后来秦始皇东临泰山 ,还专门下令 :“无伐草木” ,并要求人们在城镇的路旁植树。到了北魏孝文帝时 ,不仅要求植树 ,而且连品种、数量都有具体规定 :“男夫一人给田二十亩…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历代帝王中,重视植树造林者大有人在。其中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和清乾隆3位帝王重视种树的业绩仍广为流传。忽必烈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后,颁布了《农桑之制》.其中第二十四条即为发动全民植树造林之规定。条中明确规定:每了岁种桑枣20棵。有些地区因土质不适种桑枣树,则可改种其他树。至于百姓充分利用房前屋后、水边路旁植树,政府予以大力支持,种树特多者还可得到奖励。条例中要求种树讲究实效,“每丁每年所种之树,均以种活长好计算。”他严令各级地方官吏切实督促检查,如发现有不认真栽植或申报不实者,依法惩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历代植树佳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植树造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年以前。早在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的虞舜时代,就设立了掌管山林的官员“虞人”。西周则以“封人”负责国都植树,“掌国”负责各地城郭沟池的植树。东周以“野庐氏”掌管驰道两旁树木的栽培。那时还规定:“天子坟高三仞,树以松……士四尺,树以槐;庶人无坟,树以杨柳”。春秋战国经数百年争战杀伐,森林资源遗到严重破坏。据说秦始皇东巡,登泰山见草木萧条,当即下令“无伐草木”,又下令在全国五尺道旁“每三丈而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植树绿化的历史渊源流长。早在4000年前的虞舜时代,就已设立了执掌山林的官员“虞人”。西周则以“封人”负责国都植树,“掌国”负责各地城郭沟池的植树。 唐代更是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植树诗篇。杜甫“平生憩息地,必种数竿竹”;白居易一首“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表白了诗人对柳树的痴情。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期间,也特别重视植树造林,他效法秦始皇“一肝松夹驰道”和子产“桃李垂于街”的绿化战略以“列树表道”和“庇荫行旅”为绿化方针,严令所有辖区治下的城郭巷道、高坡矮堤和柳江两岸…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很重视行道树的栽植。周代有野庐氏的官职管理驰道两旁的树木。春秋战国时,曾把行道树栽培管理的好坏,视为一个国家盛衰的标志之一。 秦统一后,曾命令道旁植树,所谓“秦为驰道于天下,道广五十步,三丈为树……树以青松”,即是。 《汉宫解诂》里说:“列树以表道”,这就是说种植行道树是为道路作标记的。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人们可据松树的棵数来判断里程;二是古时地旷人稀,修筑的驰道又无人保养,常被路边的杂草掩蔽,为了使行人不误入歧途,种上行道树,行人就可借此为路  相似文献   

13.
从古诗中探养生之道“老行千里全凭胆,吟向千峰屡掉头”清代诗人袁枚被誉为“文星兼寿星”。他的诗句道出了他的长寿得益于长期的旅游。“觉来忽见天窗白,短发萧萧起自梳”。宋代著名诗人陆游的两句诗符合我国古代“发宜长梳”的健身之道。“世人个个说长年,不悟长年在...  相似文献   

14.
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成登特科公社北石厂大队四队社员马永年,今年54岁,是这一带有名的种树把式,在他的影响下,全家九口人对种树都有浓厚兴趣。据统计,他家现有杨树幼树2万多株,成材杨树8百多株,大小松树7千多株,果树90多株。进入他的茂密的林地,你会觉得这里是另一个世界,环境清  相似文献   

15.
“夫妻树”古代称“连理株”或“连理枝”.是树木中类似人类夫妻情感而相依相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夫妻树”有同种树也有异种树,这里介绍我国已知的几对“夫妻树”。  相似文献   

16.
赵璧 《森林与人类》2004,24(7):62-62
不久前,北大三角地带帖出了“减卡种树”的侣议;随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郭明,秦琦在第376期的《经济学消息报》上著文“从‘减卡种树’到WTO”,针对北大三角地带提出的“减卡种树”倡议,运用经济学的绝对成本理论对人们广泛关注的中国进入WTO的利益,给予了一个生动的说明,并表达了这样一种思想:仅有美好的愿望并不能必然保证愿望得到  相似文献   

17.
科左后旗茂道吐苏木达希门嘎查的自然条件很差,境内沙坨占70%,白沙滩占20%,平原地带仅占10%。但这里的大部分社员长期以来习惯开荒种粮,结果是地越种越瘦,人越种越穷。1981年春天,从邮电所退职回乡的道布丹却没有走这条老路,他从1981~1986年的六年来,每到春耕季节就在房前屋后种树,现在共种树200多亩,其中成材林达两千多株,养了17头牛、两匹马、10多只羊,成了茂道吐苏木第一个“念草木经,兴畜牧业”的人,去年他家人均收入达到1200元,是这个苏木闻名的富裕户了。为了促进林木成材,他围绕林地挖了2500米的引水渠,并拉了刺丝保护。去年在旗水利部门的帮助下,在引水渠里撒了7千  相似文献   

18.
“五十不插杨,六十不种柳”,然而,彭福生老人就是从六十岁那年才开始了他的种树生涯。 炎炎夏日,我们慕名前往和林县西沟门乡罗家天村,寻找和林县造林绿化模范彭福生。这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20年造林不辍,在一座荒山上营造出1500亩郁郁葱葱的松林,创造出价值400多万元的“绿色”金库。  相似文献   

19.
巴彦淖尔盟林业重点户,五原县城南公社明联四队魏羊换,在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大力种树种草,绿化荒滩,收到了明显效果。特别是党中央“一号文件”下达以后,他更加信心百倍,准备大干一场。魏羊换是个种树迷,47岁,全家5口人,2个劳动力。实行责任制以后,队里有50多亩地质差,产量低的  相似文献   

20.
三国时董奉为人治病,不取酬金,只要求他们在他屋旁种杏树。重病治好的种五棵,轻病治好的种一棵。这样他的房前屋后杏花芬芳,“杏熟易谷,以济平民”。所以后世常用誉满杏林”来称颂医家。 唐代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倡导植树造林,使满城华荫覆盖。他写的《种树郭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