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究油菜的氮素吸收、分配与利用特性.[方法]选用矮秆油菜MJ01(V1)和高秆油菜川油36(V2),设置两种密度(2株/盆,4株/盆)处理,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方法开展了盆栽试验研究.[结果]V1品种的成熟期植株干重和籽粒产量均低于V2品种,经济系数则相对较高;V1品种氮素积累量显著低于V2品种,氮收获指数则相...  相似文献   

2.
不同产量类型籼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于2001和2002年分别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88、122个具代表性的籼稻品种(品系)为供试材料,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对供试品种的产量进行聚类,研究不同产量类型籼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抽穗期植株含氮率高,抽穗前、后的氮素吸收量大,抽穗后吸收的氮素比例大,成熟期运转到穗部的氮素比例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及氮素收获指数高是高产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基本特征。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在9个氮素吸收和利用的性状中,对产量有显著影响的为抽穗前吸氮量、抽穗后吸氮量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随着抽穗前吸氮量、抽穗后吸氮量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增加,供试籼稻品种的产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为推荐双季稻区油菜合理施肥时期,以中熟偏早油菜品种赣油杂5号为试验材料,于2010~2011年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氮肥不同追施时期对油菜产量、效益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追施时期条件下,N_(150)处理下仅追施1次氮肥的平均株高要高于N_(180)处理下仅追施1次氮肥的平均株高,而N_(150)处理下追施2次氮肥的平均株高要低于N180处理下追施2次氮肥的平均株高;多次追施比一次性全部追施油菜籽粒含油量高。N_(150)水平下各处理籽粒产量之间的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在N_(180)水平下,腊肥+薹肥追施时期处理与其他增施腊肥处理籽粒产量之间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外,与其他处理均达显著水平,腊肥+薹肥处理油菜籽粒产量最高,效益最好;苗肥+薹肥追施时期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素吸收效率都最高。此外,双季稻区油菜生产第一次氮肥追施可适当延后。  相似文献   

4.
为推荐双季稻区油菜合理施肥时期,以中熟偏早油菜品种赣油杂5号为试验材料,于20102011年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氮肥不同追施时期对油菜产量、效益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追施时期条件下,N_(150)处理下仅追施1次氮肥的平均株高要高于N_(180)处理下仅追施1次氮肥的平均株高,而N_(150)处理下追施2次氮肥的平均株高要低于N180处理下追施2次氮肥的平均株高;多次追施比一次性全部追施油菜籽粒含油量高。N_(150)水平下各处理籽粒产量之间的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在N_(180)水平下,腊肥+薹肥追施时期处理与其他增施腊肥处理籽粒产量之间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外,与其他处理均达显著水平,腊肥+薹肥处理油菜籽粒产量最高,效益最好;苗肥+薹肥追施时期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素吸收效率都最高。此外,双季稻区油菜生产第一次氮肥追施可适当延后。  相似文献   

5.
不同粳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对具体表性的17个粳稻品种在不同施肥水平下的氮素吸收与利用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粳稻品种植株含氮率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差异性明显;作物产量水平提高,植株含氮率则相对较低;植株总吸氮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0.5497*);氮经济产量生产力随着水稻品种生育期延长与作物品种产量的提高而逐渐提高,提高水稻品种基因型的氮生物产量生产力、收获指数及氮素收获系数,可显著提高品种的氮经济产量生产力与作物产量。同时,不同生育阶段、不同施肥水平下的水稻植株含氮率、吸氮量、氮经济产量生产力及其构成因子间亦具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基本特点。[方法]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88个2、002年122个)为材料,测定干物重、氮素含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的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6种类型。[结果]供试品种间NUEg的差异很大;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成熟期全株、根系、茎鞘叶、穗含氮率低;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抽穗前吸氮量、成熟期总吸氮量较小;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成熟期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高。[结论]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吸氮量小、植株含氮率低、氮素利用效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油菜品种的干物质生产及产量构成因素差异。[方法]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材料,成熟期测定各器官干物重、氮素含量以及产量构成,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动态聚类方法对供试品种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进行聚类,研究不同NUEg类型品种干物质积累分配特性和产量构成差异。[结果]供试品种间NUEg差异很大,类型间差异显著。随着NUEg增加,类型间籽粒产量增加,籽粒干重比例增加,角果数增加,茎枝干重比例下降。进一步分析显示NUEg与籽粒干重(r2007=0.6840**,r2008=0.7374**)、籽粒干重比例(r2007=0.5703**,r2008=0.5354**)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生产上提高NUEg,可以通过高产,高角果数品种的筛选,采取合理的栽培措施促进茎枝光合产物向外输送,增加籽粒干重比例。  相似文献   

8.
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油菜品种氮素积累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2008年以98个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种(系)为材料,在不同氮肥水平下通过测定成熟期不同器官干重、氮素含量,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动态聚类方法对供试品种的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进行聚类并研究了不同类型品种的氮素积累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差异较大,类型间达极显著差异。不同类型品种的产量随着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类型品种氮素积累总量差异较小;不同类型品种随着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增加,茎枝和果壳积累氮素减少,籽粒积累氮素增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茎枝和果壳氮素积累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籽粒氮素积累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提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首先是降低营养器官中氮素积累,其次才是增加籽粒氮素积累。  相似文献   

9.
不同库容量类型水稻在氮素吸收利用上的差异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测定特青/Lemont F2无性系群体140个株系的氮素吸收利用性状。并用聚类法按库容量大小将群体分为6种类型,研究不同库容量类型水稻在氮素吸收及利用上的差异。结果表明:①抽穗期稻株的含氮率随库容量增大而提高。成熟期的含氮率则随库容量的增大而降低。②随库容量的增大。稻株抽穗期及成熟期的吸氮量均显著提高。且抽穗后的吸氮量随库容量增大而增加。③要库容量对抽穗期氮素在不同器官的分配比例无明显影响.但随库容量的增大,成熟期氮素在根、茎、叶中的分配比例明显降低,在穗部的分配比例则明显增加。④随库容量的增大,氮素的物质生产效率、籽粒生产效率及氮素收获指数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试验采用盆栽方式,选取紧凑型品种登海605(DH605)和平展型品种鲁单981(LD981)为供试材料,以不施氮为对照(N0),设置3个供氮(N)水平:6 g/株(N1)、12 g/株(N2)、18 g/株(N3),研究不同株型玉米品种的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对不同供氮水平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DH605在N1处理而L...  相似文献   

11.
川油23为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杂交新品种,不育系为JA3,保持系为JB3.恢复系为JR6。川油23杂交优势强,综合性状好,丰产性突出,产量高,含油量高,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抗(耐)病性强。在四川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2000年8个试验点平均产量2439kg/hm^2,比对照蓉油4号增产9.57%(极显著);2001年8个试验点平均产量2569.5kg/hm^2。比对照蓉油4号增产9.81%(极显著)。在2000-2001年度组织5点(成都、绵竹、大竹、峨嵋和宜宾)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376kg/hm^2,比对照蓉油4号增产10.4%(极显著)。种子含油率(干基)39.45%,比对照蓉油4号高2.79个百分点。中抗病毒病和菌核病。平均全生育日数218d,与CK蓉油4号相同。200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以22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为亲本(17个母本,5个父本),按NCⅡ交配设计配成17×5=85个F1杂种,研究了籽粒油份和蛋白质含量的杂种优势表现。以杂种离中亲优势值(Hm)和超亲优势值(Hb)作为杂种优势大小的指标,以显著的Hm和Hb的出现率作为性状杂种优势潜力的指标。结果表明,油份含量Hm正负向显著组合数分别为62和12,正向显著组合数占杂种总数的72.94%,油份含量Hb正向显著组合数为45,占杂种总数的52.94%。蛋白质含量Hm正负向显著组合数分别为11和61,负向显著组合数占杂种总数的71.76%,Hb负向显著组合数为48个,占杂种总数的56.47%。  相似文献   

13.
为给长江中下游稻油轮作区油菜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德油5号为材料,设置不施氮肥、农民习惯施肥和3个优化栽培处理(分别用CK、FFP、OPT1、OPT2和OPT3表示),研究了秸秆还田、合理增密和优化施肥等栽培措施对油菜地上部干物质和养分累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油菜干物质和养分累积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随油菜栽培措施的优化,地上部物质和养分累积显著增加.OPT2养分累积和产量低于OPT3,但籽粒和养分收获指数显著提高,提高了产投比;与FFP比较,OPT2产量增加73.5%,增收2 160元/hm2,养分累积和收获指数均增加显著.说明OPT2通过栽培技术的集成优化,可以促进油菜生长,进而获得较高的产量、养分累积和收益.  相似文献   

14.
油菜对甘露糖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进行了油菜种子、小苗及外植体对4—10个不同甘露糖浓度梯度的敏感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油菜对甘露糖敏感,可以以甘露糖作为筛选剂对油菜进行目的基因遗传转化,并确定在筛选初期甘露糖浓度为0.5%,以后随着愈伤组织的生长而加大筛选浓度。  相似文献   

15.
用油菜品种“西南302”(B.napus)为材料,研究了油菜种子贮藏蛋白的分离及部分性质。用Na2HPO4-NaOH(pH11.4)缓冲液抽提蛋白。4% ̄20%连续梯度SDS-PAGE垂直板电泳表明,该贮藏蛋白组分十分复杂,其分子量范围是8,000 ̄198,000,带型不仅多,而且含量很不一致,其中低分子量蛋白质(8,000 ̄30,000)含量占50% ̄60%以上。凝胶等电聚焦电泳表明,等电点范围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定期测定4种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油菜籽粒和果壳中氮素含量,研究籽粒和果壳中氮素积累动态.结果表明: ①籽粒中氮素积累动态可用Richards方程拟合(R2=0.9970**~0.9995**).②前期籽粒氮素积累的持续时间占总时间的50%~60%,积累量占总量的30%~40%,两者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少.中期和后期氮素积累的持续时间均占总时间的20%~25%,积累量分别占总量的50%~55%和10%~15%,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③籽粒中氮素积累总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其增量的70%和30%分别在中期和后期形成.④果壳中的氮素积累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并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为构建可视化油菜生长系统,本研究以油菜花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种氮肥水平下3种油菜品种的盆栽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油菜花柄和花蕾的几何参数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油菜花朵组件三维建模技术,构建了基于组件形态特征参数的花柄与花萼几何模型,其中,以圆柱体模拟花柄,12×9个四边形模拟花萼曲面;通过组合多个几何图...  相似文献   

18.
叶片是油菜最主要的光合器官之一。为定量描述油菜主茎叶曲线,基于2011~2012年和2012~2013年不同品种、移栽密度及施肥水平油菜田间试验,通过观测不同处理油菜叶片的长度、切角、弦角和弦长,分析了直叶片叶曲线方程的生物学意义,构建了直叶片概率模型;假设并验证了弯曲叶片叶曲线方程,定量了叶弯曲度与生物量的关系,构建了叶曲线模型。结果显示,直叶片概率在归一化叶位区间(0,0.4]和(0.4,1]内趋势不同,可用分段函数拟合;叶弯曲度随生物量的增大而减小,可用倒数函数拟合。所建模型利用直线方程模拟直叶片叶曲线,用二次函数模拟弯曲叶片叶曲线。经独立试验资料检验,所建模型对直叶片概率及叶弯曲度均具有较好预测性。  相似文献   

19.
施氮量对杂交油菜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获得油研9号和油研10号高产栽培的适宜施氮量,进行了不同施氮量对叶面积系数、群体干物重、植株性状和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处理间的产量、平均叶面积系数差异极显著,平均干物重差异显著.各生育时期的叶面积系数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整个生育进程叶面积系数发展动态呈抛物线型变化,现蕾至初花期达最大值,平均为1.85~7.05;各生育时期的群体干物重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但成熟期施氮量最高(375kg·hm-2)时干物重则降低;群体干物重随生育进程逐渐增加,成熟期达最大值,平均为8 937.0~20 313.5kg·hm-2;施氮量对植株性状有明显的影响.油研9号和油研10号适宜施氮量(纯氮)为205~225kg·hm-2,能获得3 100kg·hm-2以上高产.  相似文献   

20.
云油杂3号是利用甘蓝型稳定核不育两用系99F114AB与恢复系95F188杂交筛选出的优势组合,表现出杂交优势强,植株繁茂,根系发达,早熟,适应性广,高产稳产。芥酸含量0.31%,硫甙含量23.44μmol/g,含油量44.79%。2002年至2004年云南省秋播油菜区域中平均单产3189.6 kg/hm2,比对照品种花油3号增产15.34%。2006年通过了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定名为云油杂3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