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沪油杂4号是利用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三系杂交种,具有高产、稳产、抗油菜菌核病和病毒病的特性.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的平均产量为2 674.5 kg/hm2,比双低对照沪油15增产6.0%,国家冬油菜长江下游区域试验的平均产量为2 590.4 kg/hm2,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5.54%.国家冬油菜长江下游生产试验的平均产量2 520.0 kg/hm2,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8.75%.该品种种子含油率44.63%,芥酸含量为0,硫苷总量29.61 μmol/g.  相似文献   

2.
优质多抗甘蓝型油菜杂交种杂双4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杂双4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其杂交组合是88A×P280。在2004年、2005年河南省油菜区域试验中,杂双4号平均产量3012.2 kg/hm2,比对照杂98009增产8.81%。在河南省油菜生产试验中,杂双4号产量2392.5 kg/hm2,比对照杂98009增产5.0%。杂双4号品质优良,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其芥酸含量1.60%,硫苷含量25.78μmol/g,含油量41.01%。该品种农艺性状优良、抗寒、抗倒伏,较耐菌核病、抗病毒病。  相似文献   

3.
高产、优质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甘杂1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陕2A胞质雄性不育系,转育成耐寒、抗旱、适应渭北高海拔生态的低芥酸雄性不育系。以甘白油菜为母本,秦油3号为父本杂交及多代自交选育恢复系,并配置一代杂交种。通过组合鉴定,预备试验及三年省级区域试验,选育的甘杂1号表现抗病毒病、耐寒、抗旱,在1994~1996年三年省级区试中,平均公顷产1628.10kg,单交1号(CK)公顷产1469.4kg,甘杂1号比对照增产10.8%,1997年参加省级一产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春油菜新品种陇油杂1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利用自育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402A(保持系2402B)为母本、恢复系C1为父本组配的三系杂交种。在2015—2016年甘肃省春油菜晚熟组区域试验中,2a 11点(次)平均折合产量3 817.50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5号增产7.49%。陇油杂1号含油率44.57%、硫苷含量10.28 umol/g、芥酸含量0.12%。恢复率95%左右,生育期120 d。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丰产性,适宜在甘肃省春油菜主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秦杂油1号是利用新育成的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陕5A与双低恢复系K407杂交筛选出的第一个优势组合.该杂交种具有优质、高产、抗寒等突出特点,芥酸含量0.21%,硫苷含量18.83 μmol/g,含油量43.37%,恢复株率98%以上.2002~2003年度陕西省秋播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2 965.5 kg/hm2,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3.67%,2003~2004年度陕西省秋播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3 079.5 kg/hm2,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7.8%,秦杂油1号在陕西省2 a安排的12个点次试验中,增产11个点次,增产点次占91.67%.  相似文献   

6.
优质高产杂交油菜盐油杂1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油杂1号是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优质高产三系杂交油菜新组合.江苏省区域试验结果:全生育期243.2 d,与对照秦优7号相当;株高154 cm,分枝点高27 cm,一次分枝9.1个,二次分枝10.6个,单株有效角果441个,每角22.1粒,千粒重4.11 g;芥酸含量0.3%,硫苷含量22.5 μmol/g饼粉,含油率41.2%;菌核病发病率16.5%、病指11.8,冻害率60.6%,冻指31.1,抗倒性中上;恢复度96%.适合江苏省油菜产区及生态相似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7.
陶侠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287-3288
研究了杂交油菜新品种滁核杂1号(品审名:皖油27)的特征特性及产量、品质和抗逆性表现。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高产、双低、抗逆性强、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特点,并提出了滁核杂1号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9.
赣油杂6号是利用隐性核不育系G5034AB和浙油5002杂交选配而成的优质油菜杂交组合,具有高产、高含油量、耐病、熟期适中等优良特性,于2011年和2012年分别通过了江西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该组合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高产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淮杂油7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杂油7号为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杂交新组合,由不育系淮16A与恢复系R 26配制而成,2009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淮杂油7号综合性状好、品质优、熟期适中。在2006-2008年江苏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3 318.45 kg/hm2,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6.01%;在2008-2009年江苏省油菜新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 680.50 kg/hm2,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8.47%。该品种种子含油率41.39%,芥酸含量为0.23%,硫苷总量19.20μmol/g。  相似文献   

11.
沪油杂1号是利用隐性核雄性不育油菜两型系20118AB、临保系M-6029和恢复系沪油15三系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杂交种,芥酸含量为0.33%,硫苷含量为25.08μmol/g,含油量41.12%。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243.3 kg/hm~2,比对照汇油50和沪油15分别增产11.9%和3.8%;在国家长江中、下游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591.6 kg/hm~2,比对照中油821和皖油14分别增产15.35%和8.20%。沪油杂1号高抗油菜菌核病和病毒病。  相似文献   

12.
以甘蓝型双低油菜隐性核不育纯合两型系20118AB为供体,沪油15为轮回亲本,通过连续回交、自交等方法,并结合品质检测进行高含油量隐性核不育纯合两型系的转育,最终获得了1个新的纯合两型系20228AB,其含油量为47.30%.利用20228AB配置的杂交组合沪油杂7号和沪油杂8号在2009年度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两组合的平均产量分别比对照沪油15增产8.9%和20.5%,平均含油量分别达47.76%和50.12%,结果表明,通过利用BCF2群体进行连续回交转育从而获得高含油量隐性核不育纯合两型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川油23为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杂交新品种,不育系为JA3,保持系为JB3.恢复系为JR6。川油23杂交优势强,综合性状好,丰产性突出,产量高,含油量高,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抗(耐)病性强。在四川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2000年8个试验点平均产量2439kg/hm^2,比对照蓉油4号增产9.57%(极显著);2001年8个试验点平均产量2569.5kg/hm^2。比对照蓉油4号增产9.81%(极显著)。在2000-2001年度组织5点(成都、绵竹、大竹、峨嵋和宜宾)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376kg/hm^2,比对照蓉油4号增产10.4%(极显著)。种子含油率(干基)39.45%,比对照蓉油4号高2.79个百分点。中抗病毒病和菌核病。平均全生育日数218d,与CK蓉油4号相同。200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沪油杂1号是利用隐性核雄性不育三系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含油量41.57%,芥酸含量0.32%,硫苷含量23.96μmol/g。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表现丰产性好、稳产性高、适应性强和增产潜力大。  相似文献   

15.
宁杂9号属甘蓝型半冬性早中熟杂交油菜新品种,母本是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430AB,父本是双低品系P65,2002年育成,2005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该品种产量高、熟期早、品质优,在江苏省杂交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871.90 kg/hm2,比对照宁杂1号增产12.61%;成熟期比对照早1.8 d;芥酸含量0.69%,饼粉硫苷含量23.05μmol/g,含油率41.06%。宁杂9号适宜于江苏省及长江下游邻近省市种植。  相似文献   

16.
向农03是利用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三系杂交种,具有高产、稳产和高抗油菜菌核病和病毒病的特性.在2005-2006年度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向农03平均产量分别为2815.5 kg/hm2和2 632.5kg/hm2,比对照沪油15分别增产19.1%和5.3%,种子含油量42.6%,芥酸含量0.50%,硫苷含量19.6 μmol/g.  相似文献   

17.
提高杂交种种子纯度,协调杂交种高产与优质、多抗矛盾,一直是油菜杂交育种的主攻方向。利用笔者研制的NEA胞质雄性不育(NCMS)材料及其恢复材料,通过测交、连续回交、连续自交、杂交,实现三系配套,再经过品质测试、育性鉴定、抗性鉴定和产量比较试验,选育出高产、优质、多抗、高纯度杂交种。川油58为甘蓝型油菜NEA胞质雄性不育高产双低三系杂交新品种,不育系JA1,保持系JB1,恢复系JR2。JA1花朵不育度、不育花朵率及群体不育株率均达100%,不育性稳定彻底,不受环境因素影响,异交结实高,完全不同于现有波里马胞质不育(Pol.CMS)类型。JR2恢复力强,花粉量充足,散粉性好。川油58制种程序简化,制种产量高,杂交种纯度易保证,杂交优势强,综合性状好,品质优,丰产性突出,产量高,含油量高,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抗(耐)病性强,在各级中间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突出,2005年10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甘蓝型油菜NEA胞质雄性不育材料及其恢复材料实现双低三系配套,不仅保证了杂交种种子纯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高产与优质、多抗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东油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油1号(原名镇99S18)系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镇8901×湘油10号的F3为母本,以镇8705×宁油10号的F2为父本的杂交组合中经5代选育而成的常规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而稳,适应性广,抗病性强,耐肥抗倒,适合机械化收割。东油1号宜适当提高移栽密度,可在中高肥力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19.
在纯合两型系48AB中选择硫甙含量低的可育株进行连续自交并淘汰育性分离的后代。当硫甙含量稳定在较低水平时,在有育性分离的后代中重新选可育株和不育株进行兄妹交,使纯合两型系的性状尽早稳定,由此育成双低纯合两型系72AB。对恢复系进行配合力测定,获得一般配合力最高的双低恢复系HF02。通过双低纯合两型系72AB和临保系LB03配制全不育系,并用全不育系和恢复系HF02生产杂交新品种核杂7号。它成为我国第一个通过国家品种审定的双低显性核不育三系杂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