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海拉尔市苜蓿根际土壤中分离出的小杆线虫(Rhabditis(Oscheius)sp.)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方法]以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和黄粉甲(Tenebrio molitor)老熟幼虫为寄主,测定小杆线虫的侵染力;以水浴方法测定小杆线虫的耐热能力。[结果]小杆线虫在10、20和40 IJ/s虫的剂量下侵染力较低;但在80、160、320和640 IJs/虫的剂量下侵染力较高,侵染大蜡螟96 h、侵染黄粉甲120 h的校正死亡率均达90%以上;在80 IJs/虫的剂量下侵染力最高,侵染120 h,寄主的校正死亡率达100%。在所测试的较高剂量下,小杆线虫对黄粉虫的侵染效果低于对大蜡螟的侵染效果。侵染大蜡螟达到90%上校正死亡率的侵染效果需96 h,而侵染黄粉虫达到同样的效果则需120 h。浓度1 000~5 000 IJ/ml的小杆线虫在36℃条件下水浴2 d,有25%左右的个体存活,水浴6 d,仍有3%~9%的个体存活,至第9天,线虫个体全部死亡;在38℃下水浴6h、40℃下水浴2 h,线虫个体全部死亡。[结论]小杆线虫具有较强的侵染力和耐热能力,具有开发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海拉尔市苜蓿根际土壤中分离出的小杆线虫[Rhabditis(Oscheius)sp.]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方法]以大蜡螟(Galleriamellonella)和黄粉甲(Tenebriomolitor)老熟幼虫为寄主,测定小杆线虫的侵染力;以水浴方法测定小杆线虫的耐热能力。[结果l小杆线虫在10、20和40IJs/虫的剂量下侵染力较低;但在80、160、320和640IJs/虫的剂量下侵染力较高,大蜡螟96h、黄粉甲120h的校正死亡率均达90%以上;在80IJs/虫的剂量下侵染力最高,侵染120h,寄主的校正死亡率达100%。浓度1000~5000U/ml的小杆线虫在36℃条件下水浴2d,有25%左右的个体存活,水浴6d,仍有3%~9%的个体存活,至第9天,线虫个体全部死亡;在38℃下水浴6h、40℃下水浴2h,线虫个体全部死亡。[结论]小杆线虫具有较强的侵染力和耐热能力,具有开发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3.
小杆线虫Rhabditis(Oscheius)sp.生物学特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海拉尔市苜蓿根际土壤中分离出的小杆线虫(Rhabditis(Oscheius)sp.)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方法]以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和黄粉甲(Tenebrio molitor)老熟幼虫为寄主,测定小杆线虫的侵染力;以水浴方法测定小杆线虫的耐热能力.[结果]小杆线虫在10、20和40 IJs/虫的剂量下侵染力较低;但在80、160、320和640 IJs/虫的剂量下侵染力较高,侵染大蜡螟96 h、侵染黄粉甲120 h的校正死亡率均达90%以上;在80 IJs/虫的剂量下侵染力最高,侵染120 h,寄主的校正死亡率达100%.在所测试的较高剂量下,小杆线虫对黄粉虫的侵染效果低于对大蜡螟的侵染效果.侵染大蜡螟达到90%以上校正死亡率的侵染效果需96 h,而侵染黄粉虫达到同样的效果则需120 h,浓度1 000~5 000 IJ/ml的小杆线虫在36℃条件下水浴2 d,有25%左右的个体存活,水浴6 d,仍有3%~9%的个体存活,至第9天,线虫个体全部死亡;在38℃下水浴6 h,40℃下水浴2 h,线虫个体全部死亡.[结论]小杆线虫具有较强的侵染力和耐热能力,具有开发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昆虫病原线虫3个优良品系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对大蜡螟幼虫Galleria mellonella的致病性测定,对采自甘肃省内的3个优良昆虫病原线虫品系(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megidis的0627 M品系、夜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feitiae的0619 HT品系和斯氏线虫S.krussei的0657L品系)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同等质量的大蜡螟幼虫体内,0627 M品系线虫繁殖量最高,侵染周期最长;0627 M品系和0619 HT品系侵染大蜡螟所用剂量小,但相同剂量下0619 HT品系的侵染速度较高;0627 M、0619 HT、0657L 3种线虫品系的侵染活性最适温度范围分别为20~25℃、15~30℃、20~30℃;在25℃恒温下,当沙土含水量低于1.0%时,3种线虫品系均丧失侵染活性.研究表明3种线虫品系在田间害虫防治上均具有较高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家古灰象甲(Xylinophonus mongolicus Faust)是苹果苗木的重要害虫。我们从其幼虫营土中生活的习性考虑、应用昆虫病原线虫进行了防治试验,发现这种害虫对格氏线虫十分敏感,感染后死亡率达86.7%以上,并随着线虫剂量的加大而提高,致死速度亦随之加快,且能在虫体内大量繁殖活动线虫。  相似文献   

6.
7.
蒙古灰象甲(Xyiinophonus mongolicus Faust)是苹果苗木的重要害虫。我们从其幼虫营土中生活的习性考虑,应用昆明病原线虫进行了防治试验,发现这种害虫对格氏线虫十分敏感,感染后死亡率达86.7%以上,并随着线虫剂量的加大而提高,致死速度亦随之加快,且能在虫体内大量繁殖活动线虫。  相似文献   

8.
室内试验表明,昆虫病原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种的A24品系和Heterorhobditid bacteriophora种的H06品系对东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的幼虫均有一定的侵染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新疆天然胡杨林中昆虫病原线虫(EPNs)进行分离、鉴定并测试其杀虫活性,为胡杨林害虫生物防治提供新的选择。为新疆天然胡杨林中EPNs资源挖掘和基于EPNs的胡杨林害虫生物防治提供资源储备和奠定研究基础。【方法】利用经典方法,诱导及富集EPNs、分子生物学与形态学相结合鉴定,以及不同剂量杀虫测试分析其种属及生物学特性。【结果】在新疆天然胡杨林中存在EPNs,采集地检出率达25%。线虫18S rDNA系统发育树分析其在进化关系上与Steinernema litorale strain Pak.S.P.7 进化关系最近,获得基因登录号No: MK416208;形态学表明其与Steinernema litorale模式株大部分特征值基本吻合,主要区别在于第1代雄虫:体长略长(1 461.01 μm)、排泄孔至头部距离短(86.98 μm)、交合刺短(69.49 μm)、D%(60.45)与SW%158.21 值小于模式株;侵染期幼虫:体长(885.88 μm)和尾长(74.81 μm)短、E%(83.88)值大。共生细菌16S rDNA系统发育树分析与Xenorhabdus bovienii strain Zakharovo 的进化距离最近。杀虫分析表明,在160IJs/Gm (Galleria mellonella) 及其以上处理组36 h之内校正致死率达到100%;对黄粉虫60 h内40IJs/Tm (Tenebrio molitor) 及以上剂量校正致死率超过50%,160IJs/Tm及以上试验组校正致死率超过75%。【结论】在新疆天然胡杨林中发现有EPNs的分布,Steinernema litorale 在采集地是优势种,同时其具有较强的杀虫能力。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5种昆虫病原线虫在无寄主(大蜡螟)存在和有寄主存在条件下的垂直与水平扩散能力及寄主搜索能力,结果表明,在沙柱中H.bacteriophora,S.glaseriNc34品系,S.feltiaeOtio品系,H.zealandica及S.carpocapsaeA24品系5种昆虫病原线虫分别可垂直扩散最远至30,30,25,20,15cm处。S.feltiae每条线虫平均垂直扩散距离最远(10.11±0.15cmn=2740),显著地大于S.carpocapsae(5.03±0.06cmn=2303),H.zealandica(7.13±0.10cmn=4947),H.bacteriophora(8.31±0.22cmn=1975)而与S.glaseri(9.86±0.29cm n=1781)无显著差别。在沙柱中水平扩散能力研究表明,3d内S.glaseai,S.feltiae,H.zealandica,H.bacteriophora,S.carpocapsae分别可扩散最远至30,20,20,15,10cm处,H.zealandica与H.bacteriophora间、H.bacteriophora与S.carpocapsae间平均每条线虫水平扩散距离差异不显著,而其余各种间差异显著。寄主大蜡螟存在的情况下,显著提高了S.feltiae,S.glaseri,H.bacteriophora,H.zealandica的垂直扩散能力,表明该4种昆虫病原线虫可主动寻找寄主,而S.carpocapsae缺乏主动寻找寄主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斯氏线虫对亚洲玉米螟种群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均匀设计和自然种群生命表方法,研究了斯氏线虫Steinemema feltiae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的控制作用.通过试验得出了应用斯氏线虫在甜玉米地控制亚洲玉米螟的最佳施用剂量和施用次数组合,即施用剂量为1.0万条/株,施用次数为2次(心叶中期喷第1次,5d后喷第2次).  相似文献   

12.
昆虫病原线虫防治桃红颈天牛施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着重研究了4个线虫品系的线虫对不同树种-桃,杏树上桃红颈天牛幼虫的防治效果及不同贮藏期-1个月和一年对桃红颈天牛幼虫侵梁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小卷蛾线虫对玉米螟田间控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小卷蛾线虫对玉米螟田间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制备线虫糊剂和水剂,以每株2000条线虫的剂量,在玉米的心叶末期和抽雄初期施用,对玉米螟的发生与危害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当线虫施用后,线虫主要在穗上部扩散,随着时间的延长,线虫种群数量逐渐下降,但是,在第16天仍能回收到一定数量的线虫,说明线虫的控制时间可长达16d。  相似文献   

14.
对番茄叶霉病菌拮抗链霉菌BPS2(StreptomycestumenensisBPS2)菌株的最适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F培养基最适合该菌株的发酵培养。通过正交设计试验得出,F培养基最佳碳氮浓度组合为蔗糖1.0%,玉米粉2.0%,蛋白胨0.3%,豆饼粉3.0%,硫酸铵0.5%;发酵参数在培养温度为28℃,180r/min振荡培养条件下,发酵时间60h,装液量250ml三角瓶装70ml,培养基初始pH值为6,种子液菌龄为22h,种子液以6%的接种量转接时发酵液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5.
以末龄大腊螟幼虫为测试对象 ,采用Miller的一对一方法 ,研究了Steinernemafeltiae和Heterorhabditismegidis的Nictating行为、寄主刺激及活动能力对其侵染力的影响。实验证明 ,H megidis在泥炭基质上表现Nictation行为 ,但S feltiae不表现典型的Nictating行为 ,仅身体的一部分左右摇摆。H megidis表现Nictation行为或受昆虫寄主刺激线虫个体的侵染力显著高于无Nictation行为或未受昆虫寄主刺激线虫个体的侵染力 ,线虫的活动能力越强其侵染力越强 ;S feltiae线虫侵染前的身体摇摆行为和昆虫寄主的刺激对线虫的侵染力无显著影响 ;活动能力较强或活动能力较弱的线虫个体 ,侵染力要高于活动能力居中的线虫个体。  相似文献   

16.
小卷蛾斯氏线虫对小地老虎的侵染性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室内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温度、不同线虫剂量对小地老虎幼虫的侵染力不同 .在 2 2 - 2 7℃温度内 ,线虫侵染力最强 ;在同一温度下 ,线虫剂量越大 ,小地老虎幼虫死亡率越高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2种施放线虫方法毒饵法和浇灌法防治小地老虎效果均比喹硫磷好 ;毒饵法 (线虫剂量为 4 0 0 0 0条·株 -1)防治小地老虎的田间平均防治效果可达 6 8.53%  相似文献   

17.
链霉菌菌株Streptomyces baichengensis BPS28是本实验室分离得到的一株对多种植物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本文对BPS28发酵液的抗菌谱及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BPS28对实验中的21种病原菌均有很好的抑菌作用,对水稻稻瘟病的抑菌率达75%以上,其发酵液的热稳定性差、光稳定性较好、在pH3~7的环境下稳定、不宜室温保存、可在4℃冰箱保存1~6个月。  相似文献   

18.
斯氏线虫对马尾松主要钻蛀性害虫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每头纵坑切梢小蠹老龄幼虫上放入100条侵染期斯氏线虫后进行不同温度下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15~30℃的范围内幼虫死亡率较高,尤以25℃下防治效果最好,处理5天后幼虫死亡率即达100%;在10℃和35℃条件下,幼虫死亡率极低,仅为10%和18%;在10℃下线虫仍保持较高侵染力,当移入25℃下培养后很快恢复活动;在35℃条件下线虫大部分迅速死亡.说明温度对线虫处理害虫的致死率及致死速度有明显影响.剂量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多种钻蛀性害虫的斯氏线虫最佳使用剂量为2 000条/mL.冬春季进行大规模杀虫试验防治效果优于夏秋季.  相似文献   

19.
在小规模敏感性试验基础上进行了斯氏线虫对麦叶蜂5龄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并利用时间-剂量-死亡率分析技术对生测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48 h斯氏线虫All品系的LD50为600线虫/虫;在4 500、2 250、1 130、560、280、140线虫/虫6个剂量处理中斯氏线虫的LT50分别为36,40,44,48,51,54 h。与传统机率分析技术相比,时间-剂量-死亡率分析同时考虑时间效应与剂量效应,适于评价昆虫病原线虫毒力。  相似文献   

20.
刘占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481-5482
用线虫浓度为8000 IJ/ml的斯氏线虫S.carpocapsae BJ品系侵染森林革蜱饱血雌蜱。实验期间统计饱血雌蜱的产卵量,用解剖镜观察线虫进入蜱体内的部位。结果表明,经线虫侵染后,平均每只蜱的产卵量为(327.0±11.0)个,而对照中每只蜱的产卵量为(4420.6±282.6)个;经线虫侵染后饱血雌蜱的死亡率高达90%。线虫的侵染使雌蜱的产卵量显著减少。线虫主要从蜱的口器、肛门、气门和生殖孔及节间膜处入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