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总结了国内外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粮食作物、蔬菜、油烟茶糖料和水果等经济作物的品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农作物应用上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近年来迅猛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由于其在测量方面具有快速、非破坏性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在此,首先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其分析过程(定标和预测),而后又总结了其在小麦、玉米、稻米及油料作物等农作物品质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在介绍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测定原理及定量分析方法基础上,对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饲料的常规成分检洲、有毒有害成分和维生素检测、预测粗饲料成分、有效能检测、氨基酸检测等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无损、快速、适合在线分析等特点使得该技术被广泛关注,近几年该技术在农产品中的应用呈现直线增长的趋势.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在农产品果蔬类、粮食类、肉类、烟草、茶叶等检测方面广泛应用,包括成分的无损检测、病害诊断、成熟期鉴定、产地鉴别、真假检验等.对农产品的品质控制,将是该技术今后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5.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茶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NIR)是目前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光谱分析技术之一,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阐述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原理和特点,重点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茶叶及茶制品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及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一种高效、快速的现代分析技术,已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发展历程、技术原理、分析程序,技术特点以及在企业领域的应用作了简要介绍,并对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当前,品质育种已成为主要育种目标和核心内容之一.在品质育种过程中,需要对种质材料进行相关组分检测分析,而常规的化学检测分析法不仅效率低而且往往需要破坏样品的完整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品质育种的发展.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对种质材料进行相关组分检测分析,可获得较理想的效果并可解决常规化学检测分析法所存在的弊端,下面以VECTOR 22/N型近红外光谱分析仪为例,介绍其在农作物品质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稻米品质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谷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1/3左右。稻米是我国人民的主要食物,全国约有2/3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对稻米的品质要求愈来愈高,因此,有关部门和企业对稻米品质的快速、准确检测技术的需求日益强烈。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高效和快速的现代分析技术,它综合运用了计算机技术、  相似文献   

9.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烟草成分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内外近红外技术在烟草成分分析中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较详细的综述,认为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烟草分析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而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及其在木材工业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一种高效、快速的现代分析新技术,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发展过程、工作原理、分析程序、工作特点以及在企业领域的应用作了简要介绍,讨论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制浆造纸、木材性质预测和木材加工利用及木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生物信息学是现代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统计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相互渗透而高度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兴前沿学科。生物信息学必将成为农作物基因工程中获得新基因的重要手段。本文阐述了生物信息学研究所依据的数据库为主的生物信息资源及其在农业领域的部分应用,并为生物信息学在农作物基因工程的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用近红外光谱检测银杏叶中的黄酮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对银杏叶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的实验研究。实验表明:应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对银杏叶黄酮含量进行测定是可行的,该法相对偏差小,若样品的化学测定值精度高,近红外光谱的预测值则可接近真值。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湖南省14 市、8 种农作物的生态经济适宜度,通过构建农作物生态经济适宜性分析评价体系,建 立分析评价模型,参考近12 年的统计数据,分别计算出生态经济适宜度,并以此分析不同地区适合种植的农作物, 对不同农作物适宜度分区的特点进行了阐述,为农作物结构调整及统一布局提供理论指导。通过因地制宜选择适合 本地区的农作物种类达到生态与经济的平衡,实现农业产业的升级和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4.
1911至1937年,河南引进了美棉、美种烤烟、美国花生,并逐渐成为种植的主体。这一方面是因为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需要大量优质的原料,另一方面也存在资本主义侵略向农业种植经济渗透的因素。经济作物新品种的引进及推广,客观上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了经济作物生产由自给自足向商品化转变,河南农业经济步入国际市场经济发展轨道,但同时也改变了相对均衡的农业种植结构,导致区域农业经济畸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冯艳芬  王芳  杨木壮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7):392-395,398
利用2004―2008年广州市具有代表性的13种作物成本收益数据,借助Cobb-Douglas函数、生产经营绩效评估指标、主分成分析及分层聚类法对不同作物在投入产出、生产经营绩效管理上的差异进行研究,按作物在投入、风险与收益中的不同表现进行归类。结果表明:(1)广州市作物的劳动投入对产量的影响大于资本投入,作物种植规模效益明显;(2)作物间的土地产出水平差距最大而劳动生产水平差距较小,黄瓜和空心菜表现最优,而早稻、晚稻和花生表现欠佳;(3)早稻、晚稻和花生属于低投入、低风险、低收益的作物;黄瓜、空心菜属于中等投入而高风险高收益的作物;西红柿、荔枝属于高投入低风险中等收益水平的作物;茄子、香蕉、白菜、菜心、冬瓜和豆角均属高投入而风险与收益中等的作物。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作物及其生物安全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日益完善,转基因作物的种类和耕种面积迅速增长,但其潜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和明显。文章对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和应用概况以及安全性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不同前作对胡麻经济性状及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创新胡麻耕作制度和栽培模式,进一步研究胡麻与不同作物轮作方式。对不同胡麻品种不同前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和莜麦前作相比,荞麦前作对胡麻生育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水平有较大影响,种植胡麻应尽量避免选择荞麦前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广西沿海地区北海、防城港、钦州3个沿海市8个临海县(区)的主要粮食、经济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情况,为广西沿海地区农业发展、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地考察、资料查询和座谈等形式,对1975~2010年广西沿海地区土地资源利用和各作物种植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过去35年,广西沿海地区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呈波动式减少,经济作物、蔬菜和果树的种植面积不断上升.水稻的种植面积明显下降,占粮食作物的比重从93.12%下降到72.17%;玉米和红薯的种植面积明显增加;甘蔗和木薯的种植面积连续上升,并成为广西沿海地区最主要的经济作物;花生、大豆和黄红麻等占经济作物种植比重越来越小.[结论]建议广西沿海地区提高单产、改变耕作方式以提高农作物总产,同时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以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9.
ISSR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园艺作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SSR是一种基于微卫星序列发展起来的新的分子标记,具有简便迅速、稳定高效、DNA多态性高等优点。ISSR标记呈孟德尔式遗传,大部分ISSR标记为显性标记。ISSR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SSR的3’或5’端加锚1~4个嘌呤或嘧啶碱基,引起特定位点退火,使引物与匹配SSR的一端结合,从而对基因组中特定片段进行扩增、检测,最后根据谱带的有无及相对位置分析不同样品间ISSR标记的多态性。目前ISSR分子标记技术在园艺作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品种纯度鉴定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但ISSR技术在解决交配系统、计算杂合度与父系分析等问题上效果不佳,今后仍需结合研究目的选择适宜的分子标记进行研究,以提高分子标记的选择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