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2,(22):11468-11470
分析了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的现状,认为我国村级民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确立了村级民主建设的原则和框架,村民的民主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在实施村民自治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如如何克服宗教和乡规民约的缺陷;如何真正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如何提高村民民主意识和自治能力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四个民主"的方式加强村民自治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村民自治作为中国基层民主建设的一项制度安排,对中国的民主化进程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村民自 治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制约因素和问题,阻碍了该进程的发展。本文拟对这些因素和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试图提 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村民自治为当代中国农民政治参与提供了制度化的平台,也为各种乡村力量角逐公共权力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和合法性入口.近年来在传统文化和社会分化等多因素影响下而呈现“复兴“之势的宗族性政治参与,对村民自治及其所引导的乡村民主化进程的影响日益明显,并呈现出双重效应.完善农村政治参与的法制建设,因势利导加强宗族性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整合,提高农民政治参与素质和扩大制度化政治参与渠道,是完成宗族性政治参与的现代民主化整合的基本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村民合作能力是我国村民自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乡土资源。当前农村推行的各项政策规制着农民合作的限度,农民合作难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村民自治的深化受制于农民合作难这一现实。为此,需要积极创设民主合作路径,来为村民自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5.
周家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863-9866
分析了村民自治制度中村规民约的地位,指出作为村规民约发展的高级形态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一道构成了村民自治制度的总章程,是村庄的“小宪法”,在村民自治制度体系中中居于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村民自治章程的功能,研究表明,国家权力上浮、法律缺位、优秀传统资源的积淀以及村规民约内含民主契约精神必定催生村规民约的发展、促进村民自治制度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6.
杨平 《甘肃农业》2005,(10):23-23
村民自治与乡镇管理的相互博弈既促进了西部地区村民自治的发展和乡镇管理的改革,同时又使两者之间产生了冲突。因此,一方面要对乡镇管理的体制和方式进行改进,以适应村民自治的要求;另一方面村民自治本身要进行制度创新,以实现村民自治与乡镇管理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1980年秋天,我中考落榜,回到当时的生产队干农活。当时,我们村和全国其他农村一样,实行集体统一资源、统一劳动、统一分配的大锅饭体制。村里6个生产小队,4个要靠国家返销救济粮才能解决吃饭问题。1982年,全村每个劳动工日收入不足1元,填饱肚子成为许多村民的奢望。  相似文献   

8.
邓彦 《农业考古》2007,(6):78-80
宗族复兴在当代中国乡村政治中有着搏弈的效应:在填补了村治的若干空白,稳定和维持了某种程度的乡村公共秩序,发展和维护了部分乡村的公共利益,满足和维系时代变迁中的村民公共情感的同时,宗族复兴又销蚀了乡政公共组织的权威,影响了乡村法治的进程和人的现代化,对乡村民主治理产生消极作用。这种宗族复兴与乡村治理中的博弈,使得我们在谋求乡村政治稳定与社会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必须科学地在乡村社会中适当扩张国家权力的影响,消减农民的地缘情结,努力建设现代文明村落,实现乡村治理中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行以及农村民间组织的发展壮大,农村民间组织逐渐成为村民自治的主体之一,在农村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受到了党和政府以及相关学者的关注和重视。本文通过对公民社会理论以及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理论的研究,试图寻找出农村民间组织对村民自治产生作用的合理性基础,同时分析农村民间组织对村民自治各个环节产生影响的内在机理,为实证层面上研究农村民间组织对村民自治产生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村民自治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行的一项重要村级社区制度,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笔者在深入山东省7个县(市、区)调查访谈的基础上,对村民自治的实际运行状况从村民自治组织及相关制度建设的基本情况、农民对"村官"的评价和选择标准、"四个民主"、"村两委"关系、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的关系以及农民对该制度执行前景的预期等九个方面做出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对村民自治实际情况的几点认识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徽州历史上,宗族不断繁衍壮大,宗族文化深入人心,徽州传统村落景观的形成和发展与此有着密切的关联,尤其是村内的宗族建筑、村落格局、街巷空间、建筑空间等都受此影响。在宗族文化视角下,村落景观提升面临着物质载体受损、传统文化消亡等现实困境。应坚持整体性与原真性、动态性与持续性原则,注重宗族文化资源在空间层次、物质形态、非物质文化等方面的有机转化,最终实现传统村落景观的有机提升。  相似文献   

12.
清代末年的变法修律过程中,曾历经数年制定了数部乡村自治立法,主要包括《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和《城镇乡地方自治选举章程》等,开启了中国乡村自治立法的历史先河.这些法律规定了乡村自治的区域、居民及其选举资格、组织机构及其职权、选举、经费保障、监督与救济等内容,基本确立了乡村地方自治的主要制度.清末乡村地方自治立法虽难免其局限性,但在立法模式、立法规划、立法内容和立法技术方面有不少做法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3.
程伟  张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1114-11116
以河南Z村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从村落终结的视角出发,从村落社会交往、村落权利的重构两个方面研究农民工返乡创业对村落社会结构变迁的影响。结果表明: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社交中心普遍出现外移现象,已经超出农村"熟人社会"的范围,促使传统社会关系网络的"差序格局"被打破;他们主动参与村落权利的建构过程,表现出更多的政治热情和对现代民主观念的践行;农民工返乡创业既加速了中国小农经济的解体和传统农民的分化,也是实现农民自身终结与村落终结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大契机。  相似文献   

14.
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通过建立农村城镇化与县域经济的关系模型,研究江苏省农村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并找出苏北县域经济落后的原因,为苏北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缩小南北差距,实现江苏省经济的协调发展给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浙江省三门县浬浦镇圩岙村为例,分析了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业型村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转型特征,揭示了其在结构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对结构转型问题的治理构想。  相似文献   

16.
以浙江省三门县涅浦镇圩岙村为例,分析了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业型村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转型特征。揭隶亍其在结构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对结构转型问题的治理构想。  相似文献   

17.
张淑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857-10858
在我党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战略任务的今天,如何认识村民自治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成为农村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村民自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兼具价值和工具意义。所以,既要把村民自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看待,又要把村民自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和制度保证看待。  相似文献   

18.
袁文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879-11881
以安徽省扬子街道办事处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为例,阐述了国家权力是如何干预村民选举的,并分析了产生这种支配关系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文化视角来看,村庄内生秩序的生成必须具备3个不可或缺的要件:一是公共空间的分享,二是村庄共识的达成,三是对公共规则的遵守。其中,公共空间的分享是基础,村庄共识的达成是核心,公共规则的遵守是保障,三者环环相扣,在逻辑式的递进关系中催生了村庄的内生秩序。  相似文献   

20.
村庄精英在村庄权力结构中,居于承上启下的中介地位。体制内精英即通常所说的村干部,体制外精英指村庄的宗族精英、帮派势力、宗教精英和经济乡绅。体制内精英与体制外精英之间,村庄精英整体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特指乡镇政府)和普通村民之间产生博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