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阐述了宁国市茶叶生产现状和推广名优绿茶机械化加工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推广名优茶机械化加工的有利条件,以期提升宁国市茶叶产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熊涤凡  王建平 《新农村》2000,(12):18-18
1.严格按标准采摘茶叶名优绿茶的原料,必须严格按标准进行采摘。如做高档扁形茶,须统一采摘芽头或一芽一初展叶;做高档针形茶,应统一采摘一芽二叶;做高档卷曲形茶,可采摘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在采摘时,应分批多次采摘,以提高鲜叶产量,防止浪费。采摘后的鲜叶及时送厂,及时摊开,并及时加工杀青。 2.科学杀青,保证色绿茶叶色绿包括干茶和叶底色绿,茶汤色绿。要保  相似文献   

3.
宁国市山区名优绿茶加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强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2):214-215
介绍了宁国市山区名优绿茶加工技术,主要包括:采摘、加工、毛茶整理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潜山县无公害名优绿茶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潜山县部分名优茶加工技术,包括鲜叶采摘、摊放、杀青、造型、干燥等内容,为茶农加工茶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加工工艺对名优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几种不同的加工工艺,制成的扁形、卷形、条形三种不同形状的名优绿茶,经内含成分和综合品质的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种形状不同加工工艺的成品茶间品质有一定的差异.在扁形茶的组合工艺中,综合品质最好的是只经过一次微波杀青的工艺4.卷形茶的品质最好的工艺是工艺1.条形茶的品质最好的工艺是先提香后干燥的工艺5.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及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茶叶的保健功能日益被大众认识。绿茶属于不发酵茶,在加工过程中较多地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符合人们追求“绿色食品”健康消费的新理念,逐渐成为消费者喜爱的主要茶类,特别是名优绿茶以  相似文献   

7.
<正>高品质名优绿茶的品质特点是香高、味醇、鲜爽,外形翠绿、汤色绿、叶底绿,其加工方法有讲究。1.鲜叶原料标准标准合格的鲜叶原料是加工出高品质名优绿茶的  相似文献   

8.
9.
为了解名优祁红机械化加工现状,推进制茶工艺与机械设备融合技术发展,提高制茶工效和产品质量。对名优祁红核心产区5个乡镇的重点制茶企业及部分茶叶专业合作社进行实地调研,记录名优祁红的产品类型、产量、机械配置、制茶工艺及作业技术参数情况,分别取样进行感官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名优祁红产品主要有卷曲型、针型和毛峰型三种,机械配置以通用小型名优茶机械为主,基础制茶工艺相近,手工与半机械化制茶方式并存,制茶工艺参数控制、产量和产品感官品质差异显著。明确名优祁红制作各道工序的目的,选配适宜的加工机械设备,优化制茶工艺及作业技术参数,研制应用清洁化与连续化的名优祁红加工机械,是进一步提升名优祁红机械化加工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制茶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浙江省绿茶生产线建设现状,以及绿茶加工数字化生产线的布局规划、工艺流程,从控制系统、机组设备、工艺流程等方面分析了数字化生产线的特点,以期为数字化技术在茶叶加工生产线上的应用和示范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优质小麦吸收转化外源硒的最佳时期以及不同外源硒效果,为优质富硒功能小麦简化高效生产应用提供参考指导.[方法]以大田生产上推广种植的郑麦366、郑麦7698优质小麦品种和单一亚硒酸钠、复配亚硒酸钠2种外源硒为材料,设置小区和大区试验;于小麦拔节期、抽穗期、始花期、始花第5天、始花第10天、始花第15天、始花第20天、始花第25天共8个生育时期,分别进行叶面喷施1次亚硒酸钠含量为30 g/hm2的2种外源硒,分析不同喷施时期小麦籽粒硒含量.[结果]小麦始花后第10~15天是吸收转化外源硒的最佳时期,且叶面喷施复配亚硒酸钠液肥效果显著优于单一亚硒酸钠.[结论]在优质富硒小麦生产应用中,可选择在小麦始花后第10~15天、叶面喷施1次含亚硒酸钠30 g/hm2左右的复配外源硒的处理方法,从而达到简化、经济、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促进绿色优质富硒小麦生产技术应用与推广.[方法]以7个优质小麦品种和2种外源硒肥为研究对象,选择河南省环境质量较好的优质小麦生产区域开展大田富硒技术应用试验.[结果]在绿色、少硒或足硒土壤地区,未喷施外源硒的小麦籽粒硒含量偏低,均值为0.025~0.054 mg/kg;在小麦始花第10~15天,叶面喷施亚硒酸钠30 g/hm21次,可获得小麦籽粒硒含量0.16~0.34 mg/kg的富硒小麦.[结论]该研究可为绿色优质富硒小麦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大麦主要用于酿造啤酒和生产饲料。预计世界啤酒消费在今后10年间将以2.0%~2.5%的速度增长,特别是我国消费增长势头更加强劲。2000年我国消费啤酒2200万t,2005年达到2600万t,平均每年增长80万t,年增长率达3.6%。因此,发展优质啤酒大麦生产的前景十分可观。黑龙江垦区自建立以来  相似文献   

14.
试验对藜蒿绿茶饮料新工艺、配方、关键技术等进行研究,以新鲜藜蒿、绿茶为主要原料,加以白砂糖、柠檬酸为辅料,经科学加工制成有保健功能的复合型饮料。试验结果表明:该饮品的最佳工艺为藜蒿汁10 ml,绿茶茶汁200 ml,白砂糖6 g,柠檬酸0.06 g。最佳稳定剂CMC-Na添加量为0.03%,在该工艺条件下的产品呈浅黄绿色,具有藜蒿特有的香气,酸甜可口,呈均匀液体状。  相似文献   

15.
膜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选用0.1μm微波膜对茶水提离心上清液进行微波处理,探讨了微滤温度对干物率、咖啡碱、各儿茶素组分以及微滤处理对产品冷溶性的影响。同时,选用不同的超滤膜对儿茶素粗提液进行超滤处理,比较分了超滤处理对儿茶素各组分比值和儿茶素终端产品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滤滤出液的干物率、咖啡碱及各儿茶素组分含量随微滤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产品的各项冷溶性指标明显好于对照样产品;选用超滤膜-1可获得酯型儿茶素/非酯型儿茶素比值较小的产品,适用超滤膜-2可获得比值较大的产品;超滤膜-12比超滤膜-2能更有效地去除儿茶素终端产品色素。  相似文献   

16.
为优化单芽扁形绿茶的杀青、足火(干燥)工艺并降低其苦涩度,以感官审评的滋味得分、茶汤苦涩味和干茶色泽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以感官审评的滋味得分、酚氨比、可溶性糖含量、儿茶素总量以及儿茶素苦涩味指数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单芽扁形绿茶的杀青最佳工艺参数为:杀青前茶坯含水量74%、杀青温度320℃、杀青时间8 min;足火前茶坯含水量15%、足火温度80℃、足火时间40 min。相比采用传统工艺加工的单芽扁形绿茶,利用优化工艺加工的单芽扁形绿茶感官审评滋味评分提高了4分,酚氨比降低了0.222,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1.376%,儿茶素总量增加了5.7%,苦涩味指数降低了1.12。该结果为扁形绿茶标准化生产工艺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蛇床子素、印楝素、鱼藤酮、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农药防治茶树虫害防效试验,以及利用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茶尺蠖信息素、色板等诱控茶树害虫示范,进一步了解掌握茶树不同绿色防控技术的防控效果,为茶树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茶树夏季鲜叶的利用率,多元化开发利用黄山茶区大宗茶原料。[方法]取舒茶早、凫早2号茶叶品种夏季鲜叶为原料,参照黄山毛峰和祁门工夫红茶初制工艺,开展了绿茶、红茶适制性研究,分析了茶叶品质特点和儿茶素组分的变化。[结果]夏季鲜叶加工的绿茶、红茶外形条索松,色泽深欠润,毫少,香气低,滋味厚,汤色欠亮。夏季绿茶、红茶中,5种儿茶素总量及组分的保留量高。[结论]利用传统加工工艺不利于改善夏季绿茶和红茶品质。  相似文献   

19.
对杜仲绿茶干燥工艺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全炒的干燥方式以叶量150g、干燥温度80℃的条件干燥和高温提香有利于杜仲绿茶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