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苏县龙  姜志德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239-4240
从粮食减产及质量下降的直接损失和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间接损失2个方面,计量了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的环境成本。结果表明,1990~2005年我国粮食生产造成的农田土壤污染的环境成本约为208.54亿元/a,其中粮食减产及质量下降的直接损失为21.61亿元/a,农田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间接损失为186.93亿元/a。  相似文献   

2.
关于建立农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补偿法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建立农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补偿法规的必要性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比较普遍和严重,局部地区已相当严重,对农业生产、农业资源和农民健康乃至生命财产造成了危害。调查的资料表明,我国遭受工业“三废”污染的农田面积已达1亿亩以上,造成每年减产粮食一二百亿斤,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5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6,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流失肥份相当于四五千万吨化肥。据有关专家估计,我国环境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800多亿元,其中农业方面的损失占相当比重。广东省1986年仅因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达31.7亿元,占全省当年社会总产值的2.84%,占农业总产值的11.17%。其中由于土地资源破坏造成的损失达26.1亿元,由于植被破坏造成的损失5.6亿元。工矿企业由于事故性排放“三废”造成的农业环境  相似文献   

3.
黑土退化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土因含有大量的有机质,被称为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自黑土开垦为农田后,土壤中有机碳大量损失,土壤有机质逐年下降。不合理的开发方式、耕作方式,大量的施用化肥和农药,忽视水土保持等原因都加剧了黑土的污染以及肥力的退化。分析黑土肥力退化的原因和机理,找出防治黑土肥力退化的方法,对保护黑土资源、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据国家环保局组织的“七五”科技攻关研究结果 ,1 986年我国因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值为 831 4亿元 :其中 ,森林破坏损失值 2 97 5亿元 ;占用耕地损失 2 39 9亿元 ;不合理养殖损失1 1 7 5亿元 ;农田沙化损失 87 8亿元 ;草地破坏 38 1亿元 ;盐碱化损失 2 3 2亿元 ;自然灾害损失 2 2 0亿元 ;其它损失 5 5亿元。同期的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值为 381 6亿元 ,二者合计 1 2 1 3亿元 ,约占 1 986年我国GNP的 1 2 5 %。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值与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值之比为 2 2∶1。近年来 ,我国每年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5.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目标是优化农产品供给,运用陈述偏好法和揭示偏好法等环境经济学价值评估方法,以水稻主产区湖南省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学和农业生产导致的间接环境价值为综合创新视角,对2010—2015年湖南省农业生产的外部性环境价值进行评估,探讨供给侧视角下湖南省农业发展藏粮于田的策略。结果表明,湖南省农业生产外部性环境净价值由2010年的146.76亿元下降到2015年的134.10亿元,此期间下降了12.66亿元,正外部性间接惠益价值中,固碳释氧惠益价值年均达78.32亿元,占比为29.13%,且有较大的提升潜力;负外部性间接损失价值中农用地膜和农药负外部性价值从2010年的30.86亿元增加到2015年45.65亿元,是造成外部性环境净价值变化的主因。因此,农业生产必须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资源驱动型农业向创新驱动型农业转变,使农业生产正外部性功能发挥至最大、负外部性功能减至最少,以改善农业面源污染,达到藏粮于田之目的。农田生产带来的外部性净价值揭示了忽视间接价值导致农业全面价值被低估,进而为国家农业补贴和农业支持政策提供经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小爱  王满堂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895-11896,11901
根据台儿庄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了该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1979~2002年台儿庄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由8.024亿元降至5.139亿元,损失速率为0.125亿元/年。说明台儿庄区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下降,生态系统处于退化状态。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破坏损失的甘孜州草地生态保护与建设投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在核算甘孜州草地生态系统生态破坏损失价值的基础上,通过对比生态保护与建设实际投入、生态破坏损失占比情况,分析了甘孜州各县草地生态保护与建设资金投入结构,构建了绩效评价指数。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甘孜州因人为造成的草地生态破坏损失达到62.5亿元,占同期GDP的30.2%,石渠、色达、理塘、德格、康定、白玉、甘孜等县生态破坏损失总量大、单位草原面积的破坏损失压力也较大。2011—2014年甘孜州草地生态保护与建设资金投入方向正确,但各县仍趋向平均,除石渠外,大部分重点县的保护投入占比均低于生态破坏损失占比,雅江和乡城的投入比例偏高。基于生态破坏损失的甘孜州草地生态保护与建设绩效明显,2011—2014年草地保护投入29.08亿元,生态破坏损失价值降低了76.25亿元,其中,炉霍、康定、道孚、巴塘和德格5个县的绩效高于甘孜州平均水平,而雅江、乡城、白玉县的绩效水平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8.
新疆农田防护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核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市场价值法、影子价格法、机会成本法等,对新疆2007年和2011年农田防护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2007年和2011年农田防护林生态服务功能的总价值分别为392.20亿元和696.02亿元,各项生态服务指标的价值顺序为:固碳释氧>防风固沙>积累营养物质>生物多样性保护>保育土壤>净化大气;新疆农田防护林生态服务的总价值年均增加75.96亿元,其中固碳释氧的价值增加最大,为49.60亿元,其余依次是防风固沙、积累营养物质、林产品、生物多样性保护、保育土壤、净化大气,年均增加价值分别为13.65、5.19、4.19、1.83、0.83亿元和0.68亿元。固碳释氧和防风固沙服务功能价值在农田防护林中贡献巨大,应尽快建立市场补偿机制和完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促进农田防护林从生态型向生态经济型转变。  相似文献   

9.
以广州市为例,采用当量因子法评估广州市农田生态系统服务的正价值,采用影子价格法、替代法等评估广州市农田生态系统服务的负价值。以广州市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净价值为依据,引入区域社会发展阶段系数,确定广州市农田生态补偿标准。结果表明,广州市农田生态系统服务正、负价值分别为138 692.97、10 065.37元/hm2,正价值是负价值的13.78倍。其中,负价值的主要来源为化肥的使用、农业水资源消耗,这两者带来的负价值占总负价值的比重为80.81%。确定的2020年广州市农田生态补偿标准为37 945.14元/hm2,需要支付的农田生态补偿总额度为33.95亿元,占当年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1.97%,在政府的财政支付能力之内,说明该补偿标准具有实践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生物入侵对农田生态系统影响间接经济损失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入侵对农田生态系统影响间接经济损失主要是肥沃土壤的维持、营养物质循环、废弃物同化功能、CO2吸收功能等农田生态系统公益性服务功能降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的大小与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成正比。以典型案例报道和相关政府部门统计资料为主要信息源,计算了2000年度生物入侵对农田生态系统影响间接经济损失。计算结果表明:生物入侵对农田生态系统造成的间接损失为153.5871亿元/a。其中,外来病虫害对农田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失为55.0066亿元/a,占总损失的35.81%.外来杂草对农田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失为45.2742亿元/a,占总损失的29.48%;外来鼠害对农田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失为48.8814亿元/a,占总损失的31.83%;外来病虫害对果园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失为4.4249亿元/a,占总损失的2.88%。  相似文献   

11.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与生态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国明  谢胜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254-4256
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两类主要环境问题:一类是由农业生产、乡镇企业、农村生活等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另一类是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引起的生态破坏问题,并具体指出其形成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农田N2O排放与NO3--N淋失是土壤活性氮损失的主要途径,是全球活性氮污染的重要来源,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水质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农田活性氮的产生途径与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密切相关,不同种植体系下土壤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存在很大差异,尤其是我国甘蔗等经济作物连作农田长期大量施肥导致大面积土壤加速酸化、土壤硝化程度不断加强,直接...  相似文献   

13.
Nitrogen loss from purple soil can lead to large negative impacts to the environment considering the wide distribution of this soil type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refore, nitrogen loss patterns from sloping cropland of purple soil in the Sichuan Basin with the following fertilization regimes were studied in a wheat-maize rotation system: 100% organic fertilizer(OM), using pig manure to replace 30% of mineral N(OMNPK) and crop residue to replace 15% of the mineral N(CRNPK) plu...  相似文献   

14.
福建长汀土壤侵蚀的动态经济度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理论,以遥感数据为基础,以养分损失(N、P、K、有机质含量)、水分损失、土地损失、泥沙滞留损失及泥沙淤积损失等5种损失为度量指标,分别估算南方红壤侵蚀典型区——长汀县1988、2000和2007年3个时期土壤侵蚀经济损失的货币值。结果显示,3年中土壤侵蚀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同期全县农林牧副渔总产值的31.9%、17.8%和7.02%,呈明显下降态势,特别是2000—2007年间下降更为明显,说明研究区土壤整治成效明显。从损失构成看,土壤养分损失一直占经济损失的97.33%以上,说明土壤侵蚀直接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进而制约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氮流失形成的面源污染及防控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素是化肥中使用量最大的营养元素,其循环过程产生的氮损失是形成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论述了农业生态系统氮循环过程中氮的输入与输出,氮流失造成面源污染的原因及途径,提出具体的防控措施,以期减少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氮流失。  相似文献   

16.
不同耕作方式对紫色土侵蚀及磷素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川中丘陵区紫色土零散坡耕地在玉米成熟期由降雨引发的水土流失及磷素流失特征,为该区坡耕地养分流失预测评价、防治以及协调区域土地管理,改善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和微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玉米成熟期,对平作、顺坡垄作及横坡垄作3种耕作方式的地块进行人工降雨,降雨强度为1.7 mm•min-1,历时40 min。研究人工降雨对地表侵蚀、壤中流量及其磷素流失的影响。【结果】顺坡垄作地表侵蚀量及磷素流失量均最大,其壤中流及磷素流失最小;横坡垄作地表侵蚀量及磷素流失量最小,而壤中流损失较大。不同耕作方式下壤中流总量虽然较地表径流少,但是其磷素含量却很高,总磷浓度均达到了0.2 mg•L-1,约为地表径流的1.3倍。【结论】紫色土零散坡耕地不易采用顺坡垄作,横坡垄作能很好的控制土壤侵蚀,但在日常耕作管理中需注意对垄的修复保护。在整个侵蚀过程中3种耕作方式的径流损失及磷素流失均以地表损失为主,径流中磷素以可溶性磷流失为主。  相似文献   

17.
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实现粮食稳产增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有利于推进嫩江县农业生产节本增效,有利于促进耕地质量建设,发展可持续农业,促进粮食穗产高产,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于2009年结合农业部实施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对嫩江县耕地地力进行调查与评价,主要表现为:有机质含量下降,氮、钾等养分也相应减少,土壤肥力逐年减退;土壤水蚀、风蚀严重.人们在生产经营中注重用地,不注重养地,用...  相似文献   

18.
张宏霞  沈育伊  郭永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782-15783,15786
[目的]探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对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方法]对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退耕还林(草)工程9年后3种不同造林模式和农田对照的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不同退耕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不同退耕模式下,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细菌和放线菌的平均值都是农田对照>经济林型>乔草型>乔木型,而真菌表现为乔草型>乔木型>经济林型>农田对照。土壤三大类微生物数量的垂直变化趋势是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结论]不同退耕还林模式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增强了微生物的活性,促进了主要微生物数量的增加;巩固退耕还林(草)后续工程可改善土壤肥力;乔草型造林模式比单一树种造林模式(乔木型和经济林型)更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9.
农业利用和人为干扰对剑湖湿地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野外采样及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剑湖自然保护区湿地土壤特性,探讨了农业利用和人为活动干扰对剑湖湿地土壤的影响以及森林对湿地的涵养作用。结果表明,湖滨带围垦造田,集水面上毁林开荒以及流域范围内的土壤利用对湿地土壤的发生发展产生显著影响。50年间湖面积减少了33.44%,蓄水量降低了62.95%,土壤养分呈现下降趋势。施肥影响下的农耕地包括水稻田引起的面源污染以及森林破坏后引起的表土养分流失和水土流失,是导致湖泊水质变劣、面积萎缩,引起剑湖湿地退化的潜在因素,对澜沧江下游及附近地区自然环境的形成与演变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