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甲基磺酸乙酯(Ethylmethylsulfone,EMS)作为简易、有效的诱变剂在高粱诱变育种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诱变后代开放授粉,易接受其它高粱材料花粉出现假突变体的可能,因此开发一套实用的分子标记鉴定突变体真伪是非常有必要的.研究基于26份高粱材料的重测序数据,共开发13390个≥3 bp重复的SSR分子标记.在...  相似文献   

2.
EMS诱变产生谷子突变体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年试验,总结了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产生谷子突变体技术规程。规程规定了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产地环境、EMS诱变谷子技术、田间管理、突变材料的选择、收获及脱粒、建档等要求。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对EMS化学诱变小豆京农6号M3代材料进行筛选鉴定,以期获得有潜力、有价值的变异材料。[方法]利用EMS处理小豆京农6号,对M3代叶形变异率、变异类型、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浓度0.9%EMS处理24h,叶形变异类型最为丰富,且突变频率最高。综合叶形突变体农艺性状分析,各种突变类型总体表现为小叶〉肾叶〉叶缺刻〉小密叶〉剑叶〉鸡爪叶。小叶、肾叶突变体具有较低株高、紧凑直立、多分枝、多荚、单株产量高、百粒重高等优良性状。[结论]该研究筛选的突变体可为小豆育种及遗传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相似文献   

5.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植物油和植物蛋白来源,随着近年来我国对花生油的需求日益增加,培育高产优质的花生新品种是花生育种研究的重要课题。花生荚果大小直接决定了花生的产量,明确花生荚果大小调控机制对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EMS诱变是创制花生优异新种质的有效手段,有助于加速育种进程。通过对美国栽培花生Tifrunner进行EMS诱变,获得了一个分枝数减少、花期提前且荚果变大的突变体(ps)。结果表明:相关性分析表明种子的长宽与荚果长宽存在极显著线性关系(p<0.0001),且ps的果型没有发生改变但粒型显著变长。进一步对果壳进行细胞学分析表明,ps荚果变大的原因是果壳细胞数量增加。通过EMS诱变创制了1个分枝数减少且早熟的花生种质,为培育适应机械化的早熟花生品种提供了优异种质资源。此外,花生的荚果和种子的大小具有不同的调控途径,针对ps荚果大小突变的研究更应关注果壳的发育。研究结果为探究调控花生荚果大小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依据,同时为加速优质花生种质资源创制提供了优异材料。  相似文献   

6.
小豆EMS诱变叶形突变体筛选及农艺性状分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EMS化学诱变小豆京农6号M3代材料进行筛选鉴定,以期获得有潜力、有价值的变异材料。[方法]利用浓度0.5%、0.9%、1.4%的EMS分别处理小豆京农6号12h和24h,对M3代叶形变异率、变异类型、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EMS诱变变异叶形突变体223份,占突变体群体总数的18.31%,类型丰富,产生了小密叶、肾形叶、剑叶、鸡爪叶、叶缺刻等叶形突变体。浓度0.9%EMS处理24h,其叶形变异类型最为丰富,且突变频率最高,其变异率分别为4.93%、10.31%、2.69%、8.07%、3.14%。当处理时间相同时,浓度0.9%EMS处理变异类型最丰富,同时表现出一定的高剂量抑制效应,总体表现为浓度0.9%浓度0.5%浓度1.4%;诱变时间不同时,处理时间越长,变异率越高,且变异类型也越丰富。综合叶形突变体农艺性状分析,各种突变类型总体表现为小叶肾叶叶缺刻小密叶剑叶鸡爪叶。这表明小叶、肾叶突变体具有株高降低、紧凑直立、多分枝、多荚、单株产量高、百粒重高等优良性状。[结论]该研究筛选的突变体可为小豆育种及遗传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处理菜心种子的最佳浓度和处理时间,为EMS诱变技术在菜心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方面及丰富菜心种质资源选育提供支持。【方法】设4种不同浓度的EMS溶液(0.2%,0.4%,0.6%和0.8%)和3种不同处理时间(8、12和16 h)共12个组合,诱变处理2个菜心自交系(C40和小80天)的种子,并对诱变后代出苗率和结籽株比例进行分析,筛选EMS诱变菜心种子的最佳处理条件。【结果】随着EMS浓度的增加,菜心种子成苗率和结籽株比例逐渐降低。诱变处理8 h,EMS浓度为0.6%时,C40和小80天菜心的成苗率分别65%和70%,结籽株比例分别为13%和31%;EMS浓度升高至0.8%时,C40菜心的成苗率降至50%,2个菜心材料的结籽株比例均低于20%。随着EMS处理时间的延长,菜心种子成苗率和结籽株比例逐渐降低。EMS处理浓度为0.4%时,诱变12 h,2个菜心材料(C40和小80天)的成苗率均为75%,结籽株比例分别为30%和45%;诱变16 h,C40和小80天菜心的成苗率分别降至60%和55%,结籽株比例均低于20%。EMS诱变处理不仅抑制成苗率,还严重影响结实情况。根据成苗率和M1群体植株的结籽株比例,并保证最大诱变效率和突变体群体,确定菜心种子EMS诱变处理的最佳条件为0.4% EMS诱变处理12 h。不同基因型菜心材料对EMS的耐受性不同,生长势强的菜心材料EMS处理的时间或浓度可适当增大或降低。采用最佳诱变条件处理3000粒小80天菜心种子,在M1群体中出现黄化、白化、皱缩、矮化及嵌合等变异性状,M1群体包含500个突变株系。随机选取种子量大的M1群体中176个家系,构建包含2110个单株的M2群体,在M2群体中发现94个突变单株,总的突变频率为4.3%。其中,叶片叶色或形状突变的单株61株,株型变异的单株共31株,花色突变的单株2株。【结论】利用EMS诱变菜心种子有明显效果,构建的菜心EMS突变体库表型变异丰富,尤其是出现株型紧凑,叶色浓绿的有益突变,可用于菜心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育种。  相似文献   

8.
EMS花粉诱变获得高油玉米突变体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高油玉米的种质匮乏是影响其育种和生产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高油玉米种质的创新速度慢。目前创造高油玉米群体的最好方法是单粒油分表型轮回选择 ,借助于核磁共振技术 (NMR) ,每轮的选择进展虽可达到 0 .6 %以上。但如将含油量为4 %普通玉米群体改造为含油量超过 12 %的高油群体仍需要 8年以上 ,这就难以适应育种的需要。为突破这一技术限制 ,加快种质创新速度 ,本课题组从 1998年开始对利用 EMS(甲基磺酸乙酯 )花粉诱变创造高油种质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并在 2 0 0 1年获得了高油突变体。试验以农大 10 8…  相似文献   

9.
芝麻EMS诱变条件优化与突变体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适于芝麻诱变的最佳甲基磺酸乙酯(EMS)剂量和处理时间,创制优异芝麻突变体,采用0.1%~2.0%EMS浸泡处理芝麻91-0株系种子6~24 h,研究了EMS不同剂量和处理时间对芝麻突变体创制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0.1%EMS浸种24 h、0.5%EMS浸种24 h、1.0%EMS浸种12 h、1.5%EMS浸种6 h处理芝麻种子发芽势、发芽率为53.13%~90.17%,根长为0.30~2.00 cm,活力指数为18.53~131.00,适于芝麻诱变研究。2008—2010年,选用1.0%EMS浸种12 h优化条件先后处理芝麻91-0株系成熟种子7万粒,共获得M1代植株22 855份,成株率达到32.65%。对诱变株系及其后代叶型、株型、花器与育性、蒴果及粒型以及其他共5类24个田间农艺性状的调查结果表明,M1、M2代诱变率分别为7.60%、2.78%,M1、M2代株系发生的主要突变性状类型均为花器与育性类,比率分别为4.08%、0.93%。对831份突变体后代株系的农艺性状调查结果显示,后代中可稳定遗传的突变体比率为23.71%,主要突变类型为蒴果及粒型,占总调查株系的14.80%。研究表明,在1.0%EMS浸泡12 h诱变处理条件下,芝麻91-0株系发生可遗传突变的比率为0.80%。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丰富水稻Oryza sativa L.突变体库,快速创造稳定遗传的新种质,为重离子辐照诱变机理研究和水稻遗传育种提供丰富的基础材料。【方法】利用碳离子束辐照水稻品种‘IR-55’、‘IR-60’、‘三粒寸’和‘云南陆稻’原种进行诱变,并对诱变后代的多个农艺性状进行多代跟踪调查。【结果】4个水稻品种突变株系株高、剑叶长、穗长和粒长宽比等性状呈现出较大变异幅度,且具有明显的正向或负向性,结实率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最低为2%。利用随机选取的SSR分子标记引物对突变体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发现,突变株系与原种的遗传多样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表明重离子辐照诱变引起DNA序列较大片段的改变,而不是微小的点突变。【结论】碳离子束辐照对水稻株高、剑叶长和粒型等多个农艺性状产生正向或负向的诱变效应,在诱变后代中可以筛选出一批农艺性状变异的水稻新种质。  相似文献   

11.
EMS诱发菊花突变类型及重要性状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处理菊花品种‘神马’茎尖以获得各种突变类型.对菊花的生物学性状及观赏性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突变群体的表型变异率达到6.31%,获得了菊花株高、叶片、开花期、花序以及花瓣等观赏性状的突变体.表型变异类型多样,特别是发现了自然突变或人工诱变中少见的开花期提早突变体和花器官的突变类型,如花苞片消失或易位、舌状花和筒状花增加或缺失等.本试验所用EMS构建的菊花突变群体变异类型丰富,且ISSR标记鉴定结果显示标记条带确实出现了差异,这表明突变植株的基因发生了变化.这为菊花新品种培育和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假俭草抗寒性差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目标是以优良假俭草选系‘翠绿1号’为材料,经低温诱导和筛选获得体细胞抗寒突变体。实验结果表明:98块假俭草种子诱导的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的过程中,经0℃的低温条件下培养24 d,获得了1块存活的愈伤组织,该愈伤组织经过继代增殖后,进行分化、生根和移栽,获得大量的突变体植株。半致死温度的结果表明:突变体和对照叶片半致死温度(LT50)分别为-6.946℃和-5.851℃,处理与对照之间达到显著性差异。SRAP的结果表明:假俭草突变体在200 bp处存在特征带,表明假俭草体细胞突变体的变异性在分子水平上与对照存在差异。因此,本试验为植物抗寒突变体的筛选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陆地棉的子叶基无紫斑突变体作了遗传鉴定和连锁测验。研究结果表明,这一突变体受一对隐性基因所控制。由于目前国内外还未见到有类似此突变体鉴定的报道,建议把它定名为子叶基无紫斑(cotyledon spotless),基因符号定为cs。连锁测验的结果还表明,红林R_1基因不仅可能对cs表现为显性上位性,两者还可能表现为连锁遗传。F_2和BC_1两群体算得的重组率分别为1.68%,24.03%。因此,cs基因可能和R_1基因一样在第1连锁群、16染色体上。cs基因在第Ⅲ连锁群的排列位置,BC_1、F_2两群体重组率的差异尚在深入研究中。  相似文献   

14.
花生斑驳病毒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花生种传病苗、花生病株以及花生种植区的大豆病株上分离到三个病毒分离物。经基本性状的测定,证实它们是同一病毒。汁液摩擦接种可侵染八种豆科、藜科和茄科植物,在苋色藜接种叶上产生局部褪绿斑。由桃蚜、豆蚜和禾谷缢管蚜以非持久性方式传病。体外抗性测定,失毒温度为55—60℃,稀释限点10~(-3)—10~(-4),体外存活期1—2天。可通过花生种子传病。病毒粒体线条状,有风轮状和束状内含体。并根据血清学的琼脂双扩散和免疫电镜的测定结果,将这三个病毒分离物鉴定为花生斑驳病毒(PMV)。  相似文献   

15.
利用形态学、细胞学、A—PAGE和RAPD方法,对5个小麦-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双体异附加系Line5、Line6、Line11、Line12和Line13进行了鉴定。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它们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44,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PMC MⅠ)染色体构型为2n=22Ⅱ,具有高度的细胞学稳定性;形态学鉴定和A—PAGE电泳分析证明,Line12和Line13可能附加了中间偃麦草第2部分同源群的染色体,Line5和Line6可能附加了中间偃麦草第1部分同源群的染色体;RAPD分析表明,在供试的80个随机引物中,有2个引物S20和S21能够在亲本中间偃麦草和双体异附加系中稳定扩增出特异带型,并可作为异附加系所附加染色体的特异RAPD标记。  相似文献   

16.
14个杏李品种的ISSR分析及分子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14个杏李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较高的22条引物对14个杏李品种进行扩增,共扩增出205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1.95%;建立了11个内眼无法区分的杏李品种的分子识别卡,用3条引物的3个特异性识别位点即可将11个杏李品种区分开;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4个杏李品种基因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GD)为4.6632,味馨与其它品种之间平均遗传距离最大,为10.332,风味玫瑰与味厚之间遗传距离最小,为2.3462;UPGMA聚类分析可将14个供试品种分为两组,即含有杏基因75%李基因25%的‘味馨'单独分为1组,其他品种均含李基因75%以上杏基因25%以下,聚为另1组;第2类进一步可细分为5个亚组,其中'味馨'、'风味皇后'、'味王'单独成类,与其它品种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本研究为开展杏李、杏和李之间远缘杂交实验及良种培育、砧木改良等提供较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石斛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基于RAPD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了15种石斛属药用植物,选用10个有效引物(10bp)扩增出99条DNA片段,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构建UPGMA聚类图。分析结果表明:RAPD方法能有效鉴别所试石斛属植物,其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4.85%,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了15种石斛属药用植物,选用10个有效引物(10 bp)扩增出99条DNA片段,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构建UPGMA聚类图.分析结果表明:RAPD方法能有效鉴别所试石斛属植物,其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4.85%,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分子生物技术在植物线虫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生物技术迅速地发展,它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学各个领域。该文对国内外线虫学研究者在从事植物线虫种类鉴定研究中常用的一些分子生物技术作一归纳,并展望了这一技术在该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木霉菌形态学分类检索与分子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霉菌(Trichodermaspp.)为世界性分布,广泛存在与土壤、腐烂的木材及蔬菜基质中。某些菌株是重要的工业酶和抗生素的产生菌,并作为生防因子用于防治多种作物病害。近些年来,木霉的分类和鉴定主要参考形态学特征(Gams和Bissett)和核酸序列分析。本文就这两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整理,以期对国内木霉菌的分类和鉴定工作提供便利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