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元享疗马集》说:“五攒痛者,气血凝滞于蹄也”。因之,蹄壁的真皮发炎。多发生于两前蹄或后蹄,亦有四蹄同时发病者。临床上依据病因,分为料伤五攒痛和走伤五攒痛。1病因多由于精料(米、豆、玉米等)过食,或饮水不足,特别在马骡结症的经过中,更为多见,因消化机能障碍,食物在胃肠  相似文献   

2.
蹄叶炎是蹄真皮的无败性炎症。临床上多发于奶牛、马骡,牦牛很少发生,国内也未见报道。我们在10年的临床工作中曾发现2次(14例)牦牛以运动障碍为特征的疾病(即1994年6月循化县文都乡白草毛村8头雌牦牛;1995年7月乐都县中坝乡6头泌乳牦牛),经鉴别诊断确定为牦牛急性蹄叶炎,现报道如下。1 临床症状所患14头牦牛均为泌乳期雌牦牛,患牛均表现为程度不同的运动障碍,踏地谨慎,步幅短小,起卧困难,卧多立少。经临床检查发现其中有11头牛右后蹄、3头牛左后蹄内侧充血、肿胀,蹄壁变形,蹄部触、叩诊疼痛敏感。…  相似文献   

3.
<正>蹄真皮的弥散性、无菌性炎症称为蹄叶炎。蹄叶炎可广义地分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常发生在马、骡、牛、羊等家畜的两前蹄,也发生在所有四蹄,或是很偶然地发生于两后蹄或单独一蹄发病。1发病原因本病为临床上常见病之一,其病因常由于精料过多,引起消化扰乱,产生一种组织胺样毒素吸收而发病,中兽医叫料伤五攒痛;由于氯化钠随汗液的大量排泄,同时血液内乳酸及二氧化碳增多,导致血液酸碱度的变化,甚至引起酸中毒等,均可引起本病,中兽医叫  相似文献   

4.
<正>蹄叶炎是一种蹄壁真皮的局限性无菌性炎症,是奶牛常见病之一,为典型肢跛,中兽医称五攒痛。临床上以步状僵硬、站立不稳、趴卧不起为特征,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影响奶牛的产奶量。1临床症状病牛一般体温正常、严重时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饮食欲减退,呼吸加快,心跳加快,结膜充血,步伐僵硬、前肢患病,头部高抬,后肢患病,举肢前进,运步疼痛、背部弓起,肌肉震颤,蹄壁温度升高,产乳量下降。  相似文献   

5.
九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马骡料伤五攒痛103头,治愈率达100%。治疗方法以凉血解毒,消积破气,化谷宽肠为治则,方用红花散加减。配合针刺蹄头穴、胸堂穴、玉堂等,肌肉注射醋酸可的松效果满  相似文献   

6.
正蹄叶炎是一种蹄壁真皮的局限性或弥散性的无菌性炎症,有急性、慢性、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是奶牛饲养中的常见病之一。如果治疗不及时将给饲养者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本病的治疗,一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针灸疗法,在本病的治疗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通过针刺放血,起到通经活络,调和气血  相似文献   

7.
<正>1蹄叶炎症状患病奶牛体温升高至39~40℃,呼吸急促,蹄部动脉搏动亢进,蹄温升高,用蹄钳敲打或钳压蹄壁有明显的疼痛反应。当两后肢患病时,两前肢后踏,体躯前倾,两后肢关节屈曲稍向前伸,运动时腹部卷缩,呈紧张步样。四肢患病时,频频交换负重,病情严重者卧地不起。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兽医门诊工作中经常接诊患有蹄叶炎的奶牛,通常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9.
奶牛蹄叶炎为蹄真皮与角小叶的弥漫、非化脓性的渗出性炎症,是奶牛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初期在蹄底发生痒痛,肉逐渐腐烂变臭,站立不稳,步行踩踏不定,行走困难,病蹄不能负重;随着病情的发展,奶牛还会卧地不起,采食下降,产奶量也随之下降.一般治疗奶牛蹄叶炎常常采用西医疗法.如输液糖盐水、葡萄糖、维生素C、氯化钙等,再加上碳酸氢钠,以缓解奶牛体内的酸浓度.但此法不适宜长期使用,而且效果慢.如长时间治疗,易造成成本提高,而若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再加上以药外涂搽,则集中了中西医的优点,更避免了上以缺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10.
奶牛的蹄叶炎疾病表现为蹄真皮与角小叶的弥漫、非化脓性的渗出性炎症。蹄叶炎是奶牛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一旦得病,奶牛就会站立不稳、行走困难、病蹄不敢负重;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奶牛就会卧地不起,且采食量明显下降,产奶量也开始下降,甚至停止产奶,从而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奶牛蹄叶炎又名奶牛蹄壁真皮炎,是奶牛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生产上兽医治疗常用到中药青黛散治疗疗效显著。为防止本病的发生,应在饲养中本着科学饲喂,营养全价,饲养管理与奶牛生产相适应,按需、按个体发育与生产特点供给营养需要的原则供给奶牛日粮。奶牛作为奶牛养殖场主要的经济效益来源,必须保证奶牛体况良好才能有稳定的产奶量,然而在生产中常常会遇到奶牛患蹄部疾病而影响产奶,严重者甚至造成奶牛的淘汰,所以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应做好综合性的预防,减少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马骡蹄叶炎郭士福王跃进贾淑英(北京军区兽医防治中心,丰台100071)蹄叶炎是马骡常发病之一,也是比较难治愈的病症之一,10年来,我们收治了35例马骡蹄叶炎病例,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发病原因1...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 ,我站临床用茵陈散加减治疗蹄叶炎 10余例 ,治愈率达 90 %。2 0 0 0年 6月 5日 ,本县赛什斯乡阳出村张某饲养的一匹枣红马就诊。主诉 :患病前一天该马曾拉运煤炭 ,6月 1日早上饮水时发现该马卧于圈内 ,唤起后高抬头 ,两前肢前伸 ,且以蹄踵着地 ,身体重心移向后肢 ,经他医诊治 ,病情加重 ,甚至卧地不起 ,体温4 0℃ ,心跳加快 ,肌肉颤抖。诊为蹄叶炎。治用茵陈散加减 :茵陈 30 g,当归 4 0 g,独活 30 g,桑寄生 4 g,乳香 2 0 g,没药 2 5g,红花 30 g,桔梗 2 0 g,白芍 2 0 g,防风 30 g,水蛭 15g,生甘草 6 g。研末灌服 ,1剂 / d,3d后痊愈。…  相似文献   

14.
奶牛蹄壁真皮服头层和血管层的局限性、弥漫性、浆液性、无菌性炎症。本病奶牛发病率较高,得病后因长期卧地不起,大大影响了产奶量而被淘汰。1病因1.1饲养不当畜主为了提高产奶量,长期饲喂过多的精料或饲料骤变,运动缺乏,引起消化障碍,产生毒物质吸收后造成血液循环紊乱,使真皮瘀血而发炎。1.2蹄形不正高蹄、低蹄、过长蹄等使蹄机受到严重障碍,影响蹄的血液循环面易诱发本病。2症状患病牛体温升高至39~40℃,呼吸紧张,蹄部动脉博亢进,蹄温增高,用蹄钳敲打或钳压蹄壁有明显的疼痛反应。当两后肢患病时,两前肢后踏,体躯前倾,两后肢关节屈曲稍向…  相似文献   

15.
蹄叶炎是发生在蹄壁前半部的真皮小叶血管层的弥漫性、无菌性炎症,多发生于两前蹄或两后蹄,有时四蹄均可发生.虽然,蹄叶炎的死亡率不高,但是发病率较高,对养牛生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笔者在临床上针对本病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方面进行辩证施治,收到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正>蹄叶炎是体壁真皮的弥漫性无菌性炎症。在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在中兽医中相当于所称的五攒疼,慢性的相当于中兽医中所称的蹄夹疼。常见于奶牛长途运输或长期舍饲奶牛。常两蹄同时发病,也可见四蹄同时发病者,也偶有单蹄发病者,是奶牛常发病之一。本病常以突然发病,蹄部剧烈疼痛为特征。中兽医学根据本病的发病原因的不同主要分为:料伤五攒疼和走伤五攒疼。如治疗不及时,往往转为慢性,甚至招致蹄骨转位和蹄匣变形,中兽医称之为败  相似文献   

17.
周明洁 《畜牧市场》2010,(10):46-47
奶牛蹄叶炎主要是由于饲喂精料过多或长期站立在坚硬地面上,造成蹄部负重过度以及牛舍阴暗潮湿等原因致使奶牛蹄部充血而引起的一种以蹄部变形、蹄底溃疡等为特征的蹄部弥散性、无败血性炎症,中兽医称之为五攒痛。急性病例表现为患蹄疼痛、步态拘谨、蹄踵肿大、蹄叶坏死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常转为慢性,恢复慢,不易痊愈。而一般的治疗方法多半是用西药对症治疗,但治疗后易复发,而仅用中药治疗,则疗效较慢,笔者通过多年的兽医临床实践,依据西医治标、中医治本的治病特点,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奶牛蹄叶炎17例,均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就笔者对本病的治疗情况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马属动物蹄叶炎的综合治疗李兴如(陕西省子长县畜牧站,17300)蹄叶炎是马属动物的常见病,本病病因复杂,目前尚无定论,是临床兽医人员的棘手病症,经笔者多年探索,得出蹄叶炎的一套治疗方法,治愈率达95.6%(治疗68例,治愈65例),现报道于下。1.静...  相似文献   

19.
我区夏秋季节易发马骡蹄叶炎,由于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即转为慢性蹄叶炎,日久不能痊愈,给农业生产和集体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根据几年的工作体会,我逐步摸索出开蹄底排液治疗急、慢性蹄叶炎的办法,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奶牛蹄叶炎是其蹄壁真皮乳头层和血管层的局限性、弥漫性、浆液性、无菌性炎症。本病奶牛发病率较高,患病后因长期卧地不起,大大影响了产奶量而被淘汰。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1个疗程治愈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