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满足种植者对苦瓜新品种的需求与苦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本课题组选育的2104、2105、2106等13个苦瓜新品种为试验材料,以福建省主栽品种如玉33号为对照(CK),开展大棚苦瓜新品种的比较试验,对苦瓜的长势、抗病性、产量等方面进行调查与研究,筛选出高产优质、抗病性强且商品性好的2114、2117与2105共3个苦瓜新品种,具有早中熟,瓜条长圆锥形或长棒状,瓜色油绿、绿白或浅绿,(短)纵条间钝瘤,抗病性较强的特点,产量均较如玉33号高,增产21.2%~38.7%,可作为苦瓜新品种在闽东南地区进行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阮婷 《上海蔬菜》2011,(1):37-38
宁瓜1号苦瓜是福建省宁德市农科所于2008年育成,2010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的杂交一代苦瓜新品种。福安市于2008年和2009年引进该品种进行品比试验和生产示范,表现抗病、优质、高产等优点,2010年春季宁瓜一号在  相似文献   

3.
<正>宁瓜1号是以自交系K-03为父本,K-09为母本配制而成的苦瓜一代杂种。2006年春季配制组合,2006年秋季至2007年春季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7年秋季至2009年春季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2010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至2010年春季在福建省累计推广100hm2。  相似文献   

4.
闽研1号是福建省农科院蔬菜研究中心育成的优良苦瓜杂交组合,2005年6月通过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蔬菜专业组的鉴定.  相似文献   

5.
宁瓜1号为福建省宁德市农科所选育的苦瓜新品种,2010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宁德市近年来自主选育的第一个苦瓜新品种。2011年初笔者从宁德市农科所引进宁瓜1号在福建省福安市穆云畲族乡进行试种,观察其特性和表现,研究总结配套栽培技术。1试种表现苦瓜新品种宁瓜1号植株生长势强、分枝力强,早中熟,第一雌花着生节位12~16节,瓜呈平蒂棒形,长  相似文献   

6.
莆航苦瓜1 号系福建省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精选莆田地方苦瓜优良单株莆0609 种子,搭乘“实
践八号”返回式航天育种卫星进行空间辐射处理,再
进行四年八季田间定向选择培育而成的优质苦瓜新
品种,2011 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
定。莆田市及周边地区露地种植早熟莆航苦瓜1 号,
每667 m 2 产值1 万元以上。目前该品种在福建省各
地累计种植面积112 hm 2。  相似文献   

7.
林健  陈芦根 《中国果菜》2012,(10):18-19
宁瓜1号为福建省宁德市农科所选育的苦瓜新品种,2010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宁德市近年来自主选育的第一个苦瓜新品种。2011年初笔者从宁德市农科所引进宁瓜1号在福建省福安市穆云畲族乡进行试种,观察其特性和表现,研究总结配套栽培技术。一、试种表现苦瓜新品种宁瓜1号植株生长势强、分枝力强,早中熟,第一雌花着生节位12~16节,瓜呈平蒂棒形,长28~36cm,横径7.0~8.5cm,肉厚0.9~1.2cm,皮浅绿色具光泽,圆条瘤相间、瘤顶平,单瓜重500g左右,  相似文献   

8.
苦瓜新品种湘苦瓜4号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湘苦瓜4 号是以湖南省地方品种宁远苦瓜中选出的自交系003 2 4 为母本,以广东的一地方品种通过双株选择法选出的自交系C53 为父本而育成的绿苦瓜一代杂种,果实棍棒状,油绿色,果长30 .5 cm ,横径6 cm 左右,平均单果质量300 g。从定植到始收约45 d( 天) ,一般667 m2产量2 800 kg,抗霜霉病、枯萎病,中抗病毒病。目前已在湖南、湖北、四川、江西等地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9.
苦瓜抗虫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苦瓜的抗虫性很强。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对苦瓜的抗虫表现及抗虫机理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1.抗虫表现 苦瓜对黄守瓜、西葫芦红守瓜(Aulacophorafoveicollis),(ChandravanaM.V.1987)、Spodopteralitura、东方粘虫(Pseudaletiaseparata)(YasuiH.KatoA.etal.1998)、Athalisproxima(KumarA.1979)具有抗性。苦瓜对这些昆虫的抗性程度不一样。YasuiH.等(1998)报道,苦瓜对东方粘虫的…  相似文献   

10.
福建西瓜、苦瓜嫁接栽培的发展过程及苦瓜嫁接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总结福建省西瓜、苦瓜嫁接栽培的发展过程,并对福建省各地苦瓜嫁接栽培技术经验进行了介绍,旨在普及瓜类枯萎病防治新技术和适宜的嫁接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大忠 《长江蔬菜》2016,(23):12-14
介绍了福建省苦瓜品种历史应用概况及2种苦瓜与其他蔬菜间套作栽培模式,分析了福建省苦瓜栽培中存在的受冻害为害等5个主要问题及预防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推荐了新翠、闽研3号、龙玉、如玉53号4个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苦瓜品种。  相似文献   

12.
苦瓜的加工     
一、蜜苦瓜 (一)原料配比 鲜苦瓜100kg,白砂糖75—80kg,明矾适量。 (二)加工要点 1、选料 选新鲜、色泽规格一致的白苦瓜。 2、切段 将选好的苦瓜放入洗涤槽中,用流动清水充分洗净,沥干,在苦瓜体表均匀刺孔,切成1.5cm宽的小段,去籽。 3、浸矾 取明矾配成浓度为3%的明矾液,将苦瓜段浸入其中1周,以去除其苦味。 4、漂洗、烫煮 将浸矾后的苦瓜段放入清水中清洗3—4天,每天换水4—5次,然后捞出用沸水烫煮15分钟,再用清水洗1夭,其间换4-5次水。 5、糖煮 将55%糖液煮沸,投入苦瓜段,用旺火煮1小时后,改用文火煮,随时加糖液,2-3小时后,待糖液浓度达65%时停火,浸10-12小时,然后再上火煮,待糖液浓度达75%以上即可。 6、上糖衣 制作饱和糖液,倒入苦瓜段,搅拌均匀,使其表面均匀裹上糖衣,晾干即可。 二、苦瓜汁 (一)原料配比 苦瓜20%、白砂糖11%、CMC-NaO.08%、食盐0.03%、异抗坏血酸钠50mg/1、葡萄糖酸锌100mg/1、柠檬酸适量,其余为调配用水。 (二)加工要点 1、选料 选出7—8成熟的绿色苦瓜,用清水洗净泥沙,然后剖开,去除瓤、籽和蒂,剔除红色已成熟的苦瓜、烂瓜及虫咬瓜。  相似文献   

13.
利用方差分析法和高稳系数(HSC)法,对2008-2009年福州地区常见的苦瓜品种多点比较试验的产量结果进行了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佳玉苦瓜平均折合产量最高为3 008.4 kg/667 m2,比对照增产10.41%;产量主效应值最高,为2.314,高稳系数最大,为95.25.综合评价认为,佳玉苦瓜丰产性显著,稳定性好,适应性广,可加强示范和研究,以便进一步在福建省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4.
南屿苦瓜为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南屿镇附近主栽的地方优良苦瓜常规品种,主产地为福州、南平、宁德和莆田等地。该品种性状优良,商品性状好,还可作为配制杂交组合的亲本。近年福建省农科院选育的“闽研一号”、“翠玉”等杂交苦瓜新品种,其亲本之一就是该品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苦瓜早熟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瓜早熟高效栽培技术徐贱根张天伦潘节宝尹江萍(江西省宜春地区农科所336000)(樟树市职业高中)随着人们对苦瓜营养价值和食疗保健作用认识的提高,对商品瓜的供应量和供应期要求更高。但苦瓜生产以往缺乏早熟栽培配套技术,始收期一直徘徊在6月中旬前后,前期...  相似文献   

16.
<正>佳玉是以强雌系24-K为母本,高代自交系2-W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苦瓜一代杂种。2004年试配杂交组合,2005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6~2008年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0年3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佳玉。现已在福建、广东、湖北、四川等地累计推广种植400hm2。  相似文献   

17.
早熟苦瓜新品种湘苦瓜1号(湘丰1号)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湘苦瓜1号(湘丰1号)是以8901-1-4为母本,003-2-3为父本育成的苦瓜一代杂种,具有早熟、丰产、优质等优良性状。春季保护地或露地早熟栽培,从定植到初收约45天,夏秋季栽培,从定植到初收约42天;早熟栽培一般667m2产量3000kg,春播延秋栽培产量可达6500kg;其前期产量、总产量、品质性状显著优于株洲长白苦瓜。目前已在湖南、湖北、四川、江西、贵州等地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8.
苦瓜性别表现研究概况及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苦瓜性别表现研究概况及展望汪俏梅,曾广文,蒋有条(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杭州310029)苦瓜(MomordicacharantiaL.)是葫芦科苦瓜属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原产于东印度,在非洲、印度、日本及我国南方各省普遍栽培。苦瓜作为蔬菜主要以食用嫩瓜...  相似文献   

19.
李大忠 《长江蔬菜》2016,(17):24-26
随着消费需求增长,苦瓜在福建省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本文主要从大棚搭盖模式、苦瓜品种选择、播种育苗、大田管理及采收5个方面探讨了平和县大棚苦瓜越冬栽培模式,其每667 m^2年收入达万元以上,成为当地菜农冬春季节的主要经济来源。  相似文献   

20.
苦瓜是福建省重要的瓜类蔬菜之一,全年种植面积约1.67万hm^(2)[1],其中早春大棚苦瓜因上市时间早、价格高、采收期长、经济效益显著,在福建省福州、龙岩、漳州等地分布广泛,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但由于福建地区早春常伴随连续阴雨天气,温度低、光照弱,造成苦瓜植株生长缓慢、雌花率低、膨瓜速度慢、总体产量不高,严重制约着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选育耐低温弱光、抗病高产的苦瓜新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