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蚕药蝇僵灵的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蝇僵灵是一种能防治多化性蚕蝇蛆和家蚕真菌性病害的新型多功能蚕药。对多化性蚕蝇蛆卵、蛆的最低有效杀灭浓度为 5 0 0倍 ;对家蚕真菌性病害病原孢子最低有效防治浓度为 6 0 0倍。生产实用浓度 375倍 ,对多化性蚕蛆蝇及真菌性病害的防治效果均达 95 %以上。对家蚕的半中毒剂量 (KD50 ) 4龄为 0 746 4μL/头或 0 92 75 μL/g,5龄 3 9390 μL/头或 1 886 0 μL/g ;全部中毒最低剂量 (MED) 4龄为 1 6 0 0 0 μL/头或 2 0 2 0 0 μL/g ,5龄为 12 80 0 0 μL/头或 6 0 95 2 μL/g ,最大安全剂量 (MPD) 4龄为 0 2 0 0 0 μL/头或 0 2 5 41μL/g,5龄为 0 80 0 0 μL/头或 0 333 3μL/g。蝇僵灵原药可自然贮放 2 5a,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杨增群 《广西蚕业》2004,41(4):44-45
家蚕被僵菌侵染发病死亡,因病尸僵硬,故称僵病或硬化病,僵病是由真菌寄生而引起的蚕病,近年来,僵病逐年抬头,损失日益严重,对广大蚕农的经济收入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黄友宏 《中国蚕业》2008,29(3):60-62
对2007年墩头镇晚秋蚕暴发僵病的特点、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要加强对僵病知识的宣传、优化和完善蚕期布局、加强桑园管理、创造适合家蚕生长的饲育环境、精心饲养增强蚕儿体质、加强消毒切断传染源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二秋蚕僵病多发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家蚕僵病特别是白僵病在我县时有发生。2005年二秋期发生的面和量是2000年以来最广最多的一期。本文主要阐述了笔者在长期调查、总结过程中,对僵病发生原因的肤浅认识,并针对如东的实情,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登市小观镇大芦头村是山东蚕业所家蚕良种的合作育种点,该育种点基础条件较差,僵病和蝇蛆病比较严重,中秋蚕期尤为突出,制约了蚕种繁育系数的提高。为此,1996年中秋蚕期我们试用了山东省蚕业研究所研制的新蚕药蝇僵灵,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铜梁县虎峰镇2012年晚秋蚕暴发僵病的特点、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在不良环境条件下提高晚秋蚕单张产茧量的防治对策,即加强对僵病知识的普及、彻底消毒防病、精心饲养增强蚕儿体质、严格分批提青及时淘汰弱小蚕、防止野外昆虫与家蚕交叉感染、调节好蚕室内的小气候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蚕药克僵一号和克氯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垂钦  梁明芝 《蚕业科学》1990,16(3):135-139
用克僵一号50倍液微量喷雾进行蚕体消毒、100倍液喷于桑叶给家蚕添食.对家蚕白僵病、绿僵病的防治效果达95%以上.克氯素是克僵一号和氯霉素的复方制剂,可同时防治白僵病等真菌性病害和败血症等细菌性病害.克僵一号和克氯素对家蚕生理和丝质基本上无影响.农村应用试验结果证明,防病效果明显.增产蚕茧显著.  相似文献   

8.
在家蚕发生僵病较为严重时,采用防僵灵Ⅱ号(402抗菌素)水溶液熏蒸,发现在不同熏蒸时间、不同浓度、不同剂量时防治效果有明显差异。结果表明,采用防僵灵Ⅱ号防治家蚕僵病时,100倍水溶液每立方米20ml熏蒸30min可达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9.
新蚕药“江克”给家蚕添食后防僵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发病季节,每天添食两次200倍“江克”蚕药,将会大幅度减轻僵病的危害,且对蚕体无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0.
秋蚕期僵病发生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家蚕僵病是危害秋季养蚕生产的主要蚕病之一,不同种类的病僵菌寄生在蚕体引起不同的僵病,秋蚕期高温多湿发病率较高,对秋蚕生产造成损失常较大。一些蚕区发病率可达80%,损失在20%以上。因此,加强秋蚕期僵病防治对夺取秋季养蚕高产优质具有重要意义。1僵病发生原因分析僵病的传染途径是接触传染和创伤传染。僵菌孢子附着在幼虫体壁上,在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下,约经10小时吸湿膨胀,芽管通过所分泌酶的作用和  相似文献   

11.
毕凤银  周全宽  童永红  余永福 《四川蚕业》2019,(收录汇总):47-49
白僵病是荣县常见的一种蚕病,每年都有发生,但真正成灾的时候不多。一般是部分镇街的一些村社在正秋或晚秋季危害严重。荣县曾经出现过一些养蚕户几乎年年都发生家蚕白僵病的现象,似乎白僵菌难以杀灭一样。事实上,这些养蚕户频繁暴发白僵病,主要原因是消毒不彻底。  相似文献   

12.
家蚕僵病流行条件下的几种防僵药剂应用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家蚕僵病(真菌病)是养蚕生产中的常见病。僵病的发病程度有零星发生,也有流行、大流行,甚至暴发,作者为了解不同防僵药剂在僵病流行情况下的防僵效果,对发病程度相似的21户养蚕农家(每3户用一种防僵药剂)进行了初步调查和比较,现将不同药剂的使用方法与效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近几年来,由于受到气候、虫害等因素的影响,真菌性病害发生较为严重,从二龄期起,就有曲霉病发生,三、四龄期,全县有40%的蚕户饲养的秋蚕程度不同地发生以白僵、黑尾为主的真菌病。给蚕桑生产稳定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有效地控制家蚕僵病的危害,减轻因家蚕僵病发生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家蚕白僵病是一种真菌传染病,严重危害蚕业生产。目前常用防僵药剂是漂白粉与石灰配成的防僵粉和聚甲醛防僵粉,但两者的不稳定性和潜在的对人致癌性成为生产问题。三氯异氰脲酸对家蚕病原菌杀灭效果较好,稳定性好,是作为新型防僵药剂的理想研究对象。研究通过药效试验测定了二氯异氰脲酸钠+焦糠粉(2%有效氯)组合C、三氯异氰脲酸+焦糠粉(2%有效氯)组合D1、三氯异氰脲酸+焦糠粉(3%有效氯)组合D2、三氯异氰脲酸+焦糠粉(5%有效氯)组合D3、三氯异氰脲酸+焦糠粉(7%有效氯)组合D4等7个组合对家蚕白僵病的防控效果,以漂白粉+石灰粉(2%有效氯)组合A、漂白粉+焦糠粉(2%有效氯)组合B为对照,测定了D3的稳定性和对家蚕的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A、B、C、D1、D2、D3、D4对家蚕的保护率分别为61.11%、62.22%、64.44%、71.11%、84.44%、91.11%、92.22%,显示三氯异氰脲酸与焦糠组合防控白僵...  相似文献   

15.
广西部分地区桑蚕僵病流行的原因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方容 《广西蚕业》2008,45(3):29-32
本文论述桑蚕僵病发生与传播规律,分析2008年上半年广西横县、象州县等地桑蚕僵病暴发与流行的原因,提出僵病防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家蚕真菌病是秋季养蚕生产上最常见、危害较严重的一类蚕病。近年来,我镇秋蚕期僵病发生流行,为此对每年秋蚕期发病比较严重的几户农户进行跟踪调查,在僵病发生流行情况下,选用不同药剂进行应用试验,经初步调查发现,使用不同药剂对防  相似文献   

17.
敌僵灵具有缓慢挥发性,其气体可有效抑制家蚕病原真菌的生长。应用2%敌僵灵溶液与填料按1:1(w/w)混合,作为蚕体蚕座消毒剂,经室内小试,农村试用,证明该药药效持续时间长,无刺激性粉尘污染,对蚕茧经济性状无不良影响,药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由于受到气候、虫害等因素的影响,真菌性病害发生较为严重,从二龄期起,就有曲霉病发生,三、四龄期,全县有40%的蚕户饲养的秋蚕程度不同地发生以白僵、黑尾为主的真菌病。给蚕桑生产稳定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有效地控制家蚕僵病的危害,减轻因家蚕僵病发生造成的损失,我县针对发病原因,及时采取防治对策,不仅有效地控制了病害的扩散蔓涎,而且连续几年晚秋蚕茧产量取得了全市名列前茅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19.
<正> 为探讨现行蚕药的防僵效果,提供生产上选用蚕药的参考,1988年春蚕和中秋蚕期我们对生产上常用的几种防僵药剂进行了防治效果的比较试验。一、材科及方法(一)药剂:  相似文献   

20.
浅谈秋蚕僵病发生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台市许河镇在2000年秋蚕饲养期大面积僵病发生率达80%,损失达20%,极少数农户颗粒无收,此次僵病发生在本地养蚕史上属罕见.现把僵病发生的情况、原因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