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流行新特点1.1非典型猪瘟又叫温和型猪瘟。发病率、病死率比典型猪瘟低,多发生于11周龄以下(特别是2~4周龄发病多,其次是5~11周龄)。而且,多呈散发或在局部地区的少数养猪场发生,流行速度缓慢。患猪体温41℃左右,大多数腹下有轻度瘀血或四肢下部发绀,耳尖、尾尖呈紫黑色,出现干耳、干尾现象,甚至耳壳脱落。患猪有食欲,但食量下降,精神欠佳。少数病猪皮肤有出血点,有些有神经症状或腹泻,病程较长。许多病猪能耐过,抗生素治疗无效。病理变化不太明显,大多数病猪无猪瘟的典型病变。主要变化是:颚扁桃体充血、出血、化脓溃疡。胆囊肿大,胆汁…  相似文献   

2.
1新特点非典型猪瘟的发病率、病死率比典型猪瘟低,多发生于11周龄以下,而且多呈散发或在局部地区的少数养猪场发生,流行速度缓慢。患猪体温41℃左右,大多数腹下有轻度淤血或四肢下部发绀,耳尖、尾尖呈紫黑色,出现干耳、干尾现象,甚至耳壳脱落。  相似文献   

3.
1猪瘟发病类型 1.1非典型猪瘟 多呈散发,流行速度缓慢。患猪体温410C左右,大多数腹下有轻度瘀血或四肢下部发绀,耳尖呈紫黑色,耳壳脱落。患猪有食欲,但采食量下降,精神欠佳。少数病猪皮肤有出血点,有些有神经症状或腹泻,病程较长。抗生素治疗无效。主要解剖变化是:扁桃体充血、出血,化脓溃疡;胆囊肿大,胆汁浓稠;胃底呈片状充血或出血,  相似文献   

4.
张士田 《猪业科学》2005,22(8):26-28
猪瘟(HC)又称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和致死性传染病。近些年来,由于实施以免疫预防为主的防治策略,猪瘟的流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急性发生的大流行转变为周期性、波浪式的地区散发性流行,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由典型转为非典型,并出现了亚临床感染、母猪繁殖障碍和新生仔猪先天性感染等。1流行新特点1.1非典型猪瘟又叫温和型猪瘟,发病、病死率比典型性猪瘟低,多发生于11周龄以下(特别是2~4周龄发病多,其次是5~11周龄)。而且多呈散发或局部地区的少数养猪场发生,流行速度缓慢。患猪体温41℃左右,大多数腹下有轻度淤血或…  相似文献   

5.
自1998年入春以来在山东菏泽地区部分市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猪瘟流行,由于流行面广,发病率及死亡率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刻检和实验室诊断,初步确定为猪瘟。1流行情况1997年春节过后不久,菏泽地区某县的社会散养猪开始发病,到秋季疫病已波及该区的大多数县市,疫病主要发生于3O~60kg的育肥猪,哺乳仔猪或成年猪较少发病。患猪多未进行猪瘟免疫或只进行过一次猪瘟猪丹毒二联苗注射,发病率25%左右,个别村庄发病率高达50%以上,病猪死亡率超过7O%。2临床症状病猪体温40~42C,高温持续不退,表现…  相似文献   

6.
<正>1猪瘟流行情况及临床特征1.1流行情况近年来,猪瘟的发病有了新的特点,不在是急性型,而是转变为非典型猪瘟和繁殖障碍型猪瘟两类。非典型猪瘟多散发流行,其潜伏期和病程延长,流行速度缓慢。繁殖障碍型猪瘟主要发生于生产母猪,母猪本身呈隐性感染,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猪瘟病毒能通过胎盘屏障传给不同时期的胚胎,使其致病。1.2临床特征非典型猪瘟不具典型的全身出血性变化,患猪体温41℃左右,大多数猪腹下轻度瘀血或四肢下部发绀,耳尖呈紫黑色,耳壳脱落。患猪采食量下降,精神欠佳。少数病猪皮肤有出血点,有神经症状或腹泻,一般抗生素治疗无效。繁殖障碍型猪瘟主要通过母  相似文献   

7.
仔猪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所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急性为败血症,慢性为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非典型为高热,干耳干尾,皮肤干性坏疽。1流行病学特点本病在自然情况下只感染猪。对不同性别、年龄、品种的家猪和野猪均有易感性。但免疫母猪所生仔猪一个月后易感染性增强。断奶后1~2个月多发,病程1~3周达流行高峰。病猪是主要传染源。病毒通过粪便、尿液及其他分泌物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及周围环境等,经消化道而感染。病猪和健猪直接接触,经呼吸道而感染。病毒及弱毒株感染的母猪,经胎盘垂直感染胎…  相似文献   

8.
猪瘟是危害养猪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近年来我省猪瘟主要发生在11周龄以下的猪,特别是无保温条件的哺乳仔猪发病和死亡更为严重。妊娠母猪感染猪瘟病毒后主要引起繁殖障碍。为有效控制猪瘟,必须在定期检测猪瘟抗体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严格执行各项综合性防疫措施。1症状和剖检变化我省以哺乳仔猪(特别是2周龄-4周龄)发生猪瘟最多见,其次是保育阶段的幼猪(5周龄-11周龄),病猪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典型的占多数。病猪体温升高(41℃左右),稽留热,食欲减少,眼角有多量粘性或脓性分泌物,清晨可见两眼睑粘连,…  相似文献   

9.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危害极大,是威胁养猪业最主要的传染病.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和都易感,常年均可发生.典型猪瘟表现为最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病程.最急性型较少见,病猪体温升高,常无其他症状,1~2天内死亡;亚急性型常见于本病流行地区,病程可延至2~3星期,有的转为慢性,常拖延1~2个月;非典型(慢性)病猪临诊症状不明显,呈慢性.在出现上述情况的地区和猪群,往往同时表现有无法解释的免疫失败.即使是免疫过的猪群,初生乳猪和小猪也常有发生.本文浅析了引起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1临床症状病猪成僵猪样,腹泻,体重在10~20kg范围内。有的病猪身上结有干痂;少数病猪颈部肿、硬,后肢跛行明显,呈麻痹状,后肢关节处肿、硬;另有几只病猪身上有出血灶。大多数病猪病程长达10~20d,少数已死亡的猪病程2~3d。前后共死亡20多头,损失惨重。2病理变化剖检病死的猪两  相似文献   

11.
李建鑫 《中国猪业》2009,4(7):39-40
猪瘟是危害养猪生产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对病猪注射猪瘟高免卵黄抗体可明显遏制患猪病情恶化。注射猪瘟高免卵黄抗体后3天.试验猪抗体水平明显提高。连续观察15天,受试猪精神状态良好。未见不适症状或死亡。预防保护率达100%.  相似文献   

12.
当前猪瘟的治疗方法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瘟在许多地区有若干种治疗方法,现对其常用的几种方法做了初步评价。作者认为大多数疗法缺乏严谨的对比试验,难以肯定其确切疗效。猪瘟临床治愈猪存在着长期带毒、散毒的危险,故作者认为不应提倡治疗患猪瘟病猪,以减少猪瘟带毒猪造成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3.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的传染病,呈多样性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猪业最严重的疾病。猪是本病唯一的自然宿主,病猪是主要传染源,易感猪与病猪的直接接触是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据调查,猪场由于传染病引起的猪死亡有40%~50%与猪瘟有关。依靠购买仔猪进行肉猪生产的养殖户,猪瘟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1流行特点1.1症状变异、病型增多:(1)典型猪瘟特点:由猪瘟强毒株引起的A类16种传染病之一。潜伏期短的2d,一般为5~10d,最长21d,一般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  相似文献   

14.
1猪瘟 猪的急性、热性、接触传染性疾病,由猪瘟病毒引起。病猪体温升高,病初便秘,随后下痢,有时呕吐。少数病猪可发生惊厥,常在数小时或数天内死亡。除急性型外,尚有慢性型、迟发型和温和型猪瘟。2伪狂犬病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新生仔猪表现神经症状,消化紊乱,2周龄内哺乳仔猪以发热、呕吐、下痢、厌食,间歇性痉挛,后躯麻痹为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一、猪瘟病的防治 猪瘟病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临床特征为持续高烧,精神沉郁,大便或干或稀,眼睛有脓疵,耳、鼻、四肢、腹部皮肤有小出血点或出血斑。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在我国农村极为普遍,造成的经济损失极大。 1.流行特点:本病毒不能使其它动物发病,而只传染于猪。病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猪的粪尿和屠宰后的  相似文献   

16.
对猪瘟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来,笔者在农村见到很多猪病临床症状类似于猪瘟,经化验室化验也证实为猪瘟,但这些猪发病常伴发猪瘟以外的其他症状,因此没有得到养殖户的足够重视。现在猪瘟与传统猪瘟具有极大的差别,急性典型性猪瘟比较少见,其他类型的猪瘟发病率还比较高,通过临床调查,发现各年龄段的猪都有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临床以慢性型和温和型多见,并且常与其他传染病混合感染。1临床特点慢性型猪瘟主要表现消瘦,衰弱,体温时高时低,便秘与腹泻交替,被毛粗糙,行走无力,食欲不佳,皮肤苍白,贫血。有的病猪在耳端、尾尖及四肢皮肤上有紫斑或坏死痂。繁殖障碍型猪瘟…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不同规模的养猪场中非典型猪瘟(又称温和型猪瘟)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今年上半年,笔者共收治非典型猪瘟108例,其中仔猪56头,青年猪48头,母猪4头,经过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临床症状1.1仔猪发病初期体温升高到41~42.3℃,经用退热药、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后仍稽留在40.2~40.5℃左右。精神萎顿,喜卧堆叠,鼻盘干燥,部分病猪鼻孔流出水样清涕。不食,粪干小呈栗子状。有的粪过,症状轻且不典型,体温稍高,多在39.8~40.5℃之间。食欲大减,精神不振,有的不需任何药物治疗,半…  相似文献   

18.
刘岩 《养殖技术顾问》2014,(12):120-120
1猪瘟 猪瘟是过去常见的猪传染病,临床表现为体温在40℃左右,昏睡,大便干燥,表面有粘脓物,鼠蹊淋巴结扩大,可视黏膜苍白、出血等,基本上可疑为猪瘟。剖检如发现回盲瓣处有纽扣状溃疡,肾脏苍白,其上有出血点,皮肤普遍有点状出血者就可诊断为猪瘟。确诊有赖于实验室进一步诊断。近年来由于防疫工作越来越严格,典型猪瘟已很少见,多表现为温和型猪瘟或称无名高热病猪,症状轻,不典型,表现体温升高,步态不稳,后肢瘫痪,可从体内分离到毒力弱的猪瘟病毒,经猪继代可变为强毒。  相似文献   

19.
在菲律宾的许多大型猪场中古典型猪瘟(SF)呈地方性流行.尽管采取了疫苗预防往射,在10%~25%的7至14周龄的猪中,猪瘟病毒引起的CSF仍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CSF是慢性的,以食欲减退,呼吸困难和有时腹泻为主要症状.在多数情况下,可见部分患猪有神经症状.表现出中度至重度的后躯共济失调,甚至可出现后躯或全身的麻痹.临床症状及尸检变化往往不典型.此外,当组织中抗原较少或由于疫苗注射,或感染后发生血清学反应而抗体滴度高时,免疫萤光(IF)往往会出现假阴性结果.在这些情况下,仅出现很弱的萤光或缺乏萤光,使得慢性CSF的野外诊断及实验室诊断都  相似文献   

20.
1临床症状 病猪食欲减退,体温达40.2~42.3℃,多在40.0~41.5℃,稽留不退。部分病猪呼吸困难,驱赶时有5%患猪出现咳嗽。部分病猪身体下部及耳部有淤血斑,触诊可感少数猪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育肥猪有咳嗽、流鼻液,乳猪偶有咳嗽和流鼻液。耳尖、阴户、包皮尖端、腹底的皮肤上出现。体温41-42℃以上,病呈稽留热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