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A statewide total gaseous mercury (TGM) monitoring campaign was conducted from January 1997 to December 1999 in the State of Connecticut, U.S.A. Eight monitoring site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geographical location (coastal vs. interior) and land use (rural vs. urban) were included in the monitoring program. Statistical procedures were utilized to evaluate the temporal trend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TGM concentration in the State, and the influence of long-range transport from non-local sources. The statewide mean TGM concentration was 2.08 ng m-3. The annual mean concentration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three years of measurements for all the sites. Weak seasonal variations were detected in the State with higher ambient TGM concentration found in warmer seasons. Urban areas in general had higher TGM concentrations than rural areas. The effect of site location of the monitoring sites on TGM concentration was interacted with land use characteristics. Waterbury site with extremely high concentration measurements was the major cause for this interaction. The long-range transport of TGM from remote sources showed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local ambient concentrations, by explaining over 45% of the total variance of the ambient TGM concentration for most sites. Local sources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extremely high TGM concentration in the Waterbury site. The TGM concentrations at Voluntown, Hammonasset and Avery Point in southeast Connecticut were likely to be affected by some local sources.  相似文献   

2.
黄璐莹  乔伟峰      杨泓川  柴逸贝    何天祺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1):370-378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大国家战略有机结合是破解中国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主要矛盾的重要前提,研究农村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耦合协调程度可为城乡共治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研究构建了农村发展与城镇化耦合发展理论框架,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县域尺度农村发展与城镇化耦合协调空间分异特征,并针对两者耦合协调程度提出了相应调控策略。结果表明:(1)江苏省农村发展水平整体较高,空间格局大体上呈现由苏南向苏北逐渐降低的趋势。(2)县域之间城镇化水平差距较大,不均衡性较为明显。(3)绝大多数区县的农村发展与城镇化呈协调状态,仅有丰县和雎宁县呈轻度失调状态。(4)农村发展和城镇化耦合程度可划分为双滞后型、农村发展滞后型、城镇化滞后型和协调型4种类型,新时期应当因地制宜采取调控策略实现城乡协同治理。综上,江苏省农村发展水平和城镇化的耦合协调程度整体较好,但需要继续加强农村发展对城镇化的推动机制以及城镇化对农村发展的拉动机制,构成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以县为单元的农村能源综合建设是中国农村能源建设的必由之路:(1)国民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日趋成熟的单项农村能源技术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综合开发方可发挥最佳效益;(2)农村能源综合建设的特点及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应以县为单元开展工作;(3)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在项目选择、规划、管理与实施等均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及现代管理方法;(4)已鉴定的18个县级农村能源综合建设试点,其能源、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典型县入户调查的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是国家能源消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社会、生态环境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该研究对中国8大经济区的典型县的1 440个家庭进行了派员式入户调查。调查数据分析表明,不同区域的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水平和结构有很大差异,8县年人均能源消费平均为26.7 GJ,最低10.4 GJ(上杭县),最高86.6 GJ(舒兰县)。在能源消费中秸秆、沼气、薪柴、电力所占比例8县平均分别为44.33%、23.13%、12.79%、9.61%。收入较高的农村家庭使用着更多的电力、液化石油气等商品能源,较少使用秸秆、薪柴等生物质能;从总体上,传统生物质能仍然是中国农村家庭的主要能源。该研究为掌握中国农村地区家庭能源消费现状和未来发展,制定相关能源、环境政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日本乡村景观也被称为里山。近年来,普通市民逐渐成为各种里山保护活动的主角。里山保护运动促进了里山的有效管理。本文以日本海上森林国营里山公园建设为例,论述了市民参与在乡村景观保护中的重要作用。爱知世博会时,市民发现海上森林是里山,为保护里山生态系统,日本环保组织和当地市民团体通过努力在世博会会场保留海上森林的里山原貌,会后使它成为纪念世博会的国营公园,并最终获得成功;国营公园倡导会为更好地保护里山,从反对世博会运动转向认可世博会,并制定了将海上森林建成国营里山公园的总体规划。本文提出为了保护里山,里山保护运动要在市民志愿者、行政主体与当地居民之间形成高效的协商协作机制。日本的做法对我国的乡村景观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方面,环保组织在保护乡村景观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另一方面,政府应尽快出台乡村景观保护的法律法规,社会应引导大众逐步形成对传统乡村景观的保护意识和观念,并参与到乡村景观的建设和保护中。  相似文献   

6.
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乡村人口多、贫困人口多、贫困范围广,认识评价其乡村性,明确乡村发展方向,对于推进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新农村建设都具有现实意义。根据2010年重庆统计年鉴数据,选择各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相对比重指标将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县域划分为第一产业主导型、工矿业主导型、商旅服务型和均衡型4种乡村发展类型。基于此,选取城镇化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农地产出率、农业产值与非农业产值比、高速公路密度、广播电视覆盖率等指标评价判断各县域的乡村性。结果表明:同类及不同类乡村发展类型的县域之间的乡村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工矿业主导型乡村发展类型中乡村性弱的仅有3个区,乡村性显著的有两个区县;均衡型乡村发展类型中乡村性居中的县域有4个,乡村性强和显著的也有4个县;第一产业主导型和商旅服务型乡村发展类型的县域乡村性强或显著。最后,明确了各乡村发展类型的县域经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类型及调控策略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主导着农村土地利用转型,从全局上掌握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动态变化与空间格局,进而制定宏观调控策略,对于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建设新农村、优化村镇建设格局具有基础性的指导作用。该文利用全国农村居民点栅格数据(1 km×1 km),基于"公里格网-县域-省域"的不同空间尺度,通过构建和运用综合指标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揭示1995—2005年间全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数量特征、变化地域类型和空间分布特征,并提出相应的调控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综合指标法综合考虑了总变化率、净变化率及份额修正,将全国县域农村居民点变化类型划分为增长型活跃区、增减平衡型活跃区、减少型活跃区、变化迟缓型区等4种类型,避免了单一指标将农村居民点集中分布区与小规模分布区因变化速率相当而划为一类的缺陷(实际上变化量与变化活跃程度差异巨大),同时较好地消除了部分区县被高估或低估的偏差。2)4种类型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区大城市周边,低值区集中分布在华中、西南、青藏等自然地理条件较差的区域。3)4种类型区表现出不同的空间特征,对应不同的国家宏观战略区,宜采取针对性的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8.
由农牧民创造并维护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对乡村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其一,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础。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蕴含有丰富的生物、技术和文化等因素,深入认识这些因素在乡村产业中的地位和价值,不仅可为乡村产业发展奠定基础,而且还可推动乡村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其二,充分利用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基本途径。这集中体现在传统品种和知识技术的保护利用,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利用,生态产品和现代社会消费群体的有效对接。其三,创新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些创新主要包括:创新消费对象,明确目标消费者的界定;创新服务功能,强化生态维护的价值;创新服务内容,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创新服务空间,推广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各种资源;创新服务手段,发挥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与国家政策充分结合的优势。总之,借助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创新,时下的乡村产业发展可选择不同途径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9.
农村信息网络建设缓慢一直制约着农村的发展,如何突破网络的"最后一公里"是建设农村信息网络的关键。从甘肃省农村信息网络建设的基本现状出发,对存在的问题、网络建设和网络运行后的效益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相结合的农村信息网络建设方式,对农村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选取生态环境指标与生态服务指标来评价县域生态系统,选取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来评价县域经济系统,并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揭示了江苏省县域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生态系统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高值区集聚分布在江苏省中部地区以及苏南山丘和环太湖地区,低值区集聚分布在苏北东北部地区和沿江地区;(2)经济系统仍旧延续着传统的南北梯度分布格局,但呈现出一种以环太湖地区为经济中心的同心环空间分布特征;(3)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高值区主要位于苏北北部、东部沿海以及苏南山丘等地,低值区集聚分布在环太湖地区以及沿江地带;(4)城镇化率、工业化率、土地开发强度、区位优势度等因素的影响在强度和影响方向上显著不同。研究结果可为优化主体功能布局、完善空间管制政策以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乡村聚落人地系统协调发展是三峡库区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以重庆三峡库区各县域的乡村聚落人地系统为研究对象,选取影响乡村聚落人地系统发展的包括资源、环境、经济、人口、社会五个方面的20个指标,构建了重庆三峡库区乡村聚落人地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的时序指标体系,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定量分析库区乡村聚落人地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并引入两系统之间发展协调度模型,对重庆三峡库区乡村聚落人地系统协调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重庆三峡库区乡村聚落人地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总体是不断提高的,但县域之间差距较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的主城各区其乡村聚落人地系统发展速度及综合发展水平高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库区下属各区县;(2)重庆三峡库区乡村聚落人地系统正向总体协调的方向发展,自然环境条件较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主城各区其乡村聚落人地系统协调度也相对较高,而库区下属各区县由于乡村自然环境较脆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其乡村聚落人地系统协调度也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2.
鄂西贫困县耕地利用转型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耕地利用转型对推动乡村转型发展,促进乡村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为准确分析鄂西贫困县耕地利用转型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该文从空间形态和功能形态2方面测度了耕地利用转型状况,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了耕地利用转型的空间分异特征,并利用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从人口、经济和产业结构3方面分析了耕地利用转型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效用。结果表明:从全局空间自相关来看,鄂西16贫困县2002-2013年耕地空间转型具有显著正相关效应,其中在2002-2005年正相关效应最强;而耕地功能形态转型呈现出逐渐减弱的空间正相关效应。从局部空间自相关来看,鄂西16贫困县耕地空间形态转型的低-低区分布主要在鄂西北地区,高-高区和低-高区主要分布在鄂西南地区;耕地功能转型的局部空间自相关性较低,空间异质性不明显,仅来凤县处于高-高区。在影响因素效用方面,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化率对耕地空间形态转型的影响效用最大,人口密度和第一产业占比影响效用最低;人口密度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对耕地功能形态转型的影响效用最大,城市化率、人均GDP、第一产业占比等影响因素效用较低。在影响因素的调控过程中,因素的影响效用与耕地利用转型调控程度呈正相关,因素的影响效用越高,对耕地利用转型调控力度越大。  相似文献   

13.
基于模糊相似优先比的闽台两地果树气候相似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取台湾主要果树种植区代表站点高雄作为引种源地, 选择年平均气温、最冷月(1月)平均最低气温、历年极端最低气温、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年平均风速、年平均相对湿度7个因子作为比较因子, 采用模糊相似优先比法对闽台两地7个气候因子和果树气候进行相似性分析, 并划分相似性优先等级, 制作相似性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 (1)漳州市沿海大部、厦门市同安区与台湾省高雄市果树气候相似程度较高; 莆田市区、泉州市大部、漳州市西部相似性中等; 闽中大山带(鹫峰山 戴云山 博平岭)以西的大部分县市农业气候相似性差或不相似, 为不适宜引种区; 其余县市农业气候相似性程度较差, 若要引种, 必须采取保护地栽培。(2)福建省中南部沿海尤其南部沿海地区的气候因子与台湾省高雄市的相似性比较高(年降水量除外)。(3)采用模糊相似优先比法研究闽台两地的果树气候相似性是可行的, 研究结果与实际种植情况相符。研究结果可为地方政府或其他相关部门开展果树优化布局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云南农村贫困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诊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农村减贫一直是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为客观揭示区域农村贫困影响因素,促进区域性宏观减贫政策的有效制定与实施,进一步提高减贫成效。该文以农村贫困典型区域的云南省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贫困空间关联性,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方法与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探讨了全省129个县(区、市)2010-2015年间县域农村贫困格局、主要影响因素及空间影响效应,并分区域提出了减贫政策建议。结果表明:1)云南省县域农村贫困空间上表现出"中心-外围-边角"的低、中、高贫困分布格局,贫困程度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滇西北、滇东北、滇西南及滇南地区,主要涉及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及红河等流域地带。2)空间滞后模型(spatial lag model, SLM)回归结果显示,地形起伏度、到所在市政府的交通距离、农村15岁及以上文盲率、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农村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比例5个因子是造成近年来云南省县域农村贫困的显著影响因素,5个因子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05、0.044、0.380、-1.257和-2.132。3)农村贫困存在区域差异性,云南省区域扶贫开发需针对区域贫困程度和主要致贫因素精准施策,并强化相邻县域之间合力攻坚,巩固减贫成效。该文重点关注的空间效应是区域农村贫困研究的重要内容,可以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性减贫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屏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在"长治"工程建设中,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指导思想,坚持治坡与建村并举、保护与开发协调的原则.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农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长治"工程建设促进了农村生产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了农村民主管村和农村乡风文明.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复杂网络的辽宁省县域农村居民点空间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省域尺度研究县域农村居民点复杂网络空间结构的时空分异特征有助于实现省域农村居民点空间结构优化。该文运用线点率、度中心性、接近中心势等指标分析3个典型县农村居民点网络节点特征变化,进而分析辽宁省各县市农村居民点网络特征的空间分异格局及其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农村居民点网络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受地形影响强烈,台安县形成了联系密切的网状结构而建平县和桓仁县则较为稀疏且存在较多孤立的节点或者孤立的网络集团;2)辽宁省各县市农村居民点网络结构时空差异存在较明显规律,中部平原区农村居民点网络复杂度较高,中心势较高,网络结构逐渐趋于复杂;3)不同的网络指数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布局结构变化的响应程度是不一样的。研究结果能为辽宁省农村居民点空间结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农村沼气发展经历过曲折的道路。目前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仍然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从基础环境来讲,沼气生产原料短缺与严重浪费并存,由于对沼气的作用认识不足,农民办沼气的积极性不是太高;从科研、教学和技术推广环境来看,山西没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中专学校不开设可再生能源利用专业和课程,45%的县没有可再生能源推广机构;从政策环境来看,山西几乎没有出台可再生能源管理和开发利用的法律法规,政府也缺乏发展沼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针对上述问题,今后应采取如下对策:大力宣传,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和  相似文献   

18.
桂阳    王宏卫    柴春梅    魏敏    赵喆   《水土保持研究》2017,24(2):223-228,233
为缩小区域经济差异,促进南疆乃至全疆经济全面协调发展,以南疆42个县域为研究对象,运用熵权法进行县域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利用ESDA和GIS空间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2000—2013年南疆县域经济时空演化格局。结果显示:在全局空间差异方面,自相关水平从2000年的0.149 2到2013年的0.264 0,自相关水平指数较低,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南疆42个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关系不显著,县域之间的经济联系较弱,县域经济差异有所减小;在局部空间差异方面,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区始终集中在库尔勒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分布面积较广,主要集中在喀什地区与和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依然显著。基于上述研究成果,对南疆县域经济差异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从经济发展基础、产业结构因素、社会治安与政策扶持等方面探讨改善南疆县域经济差异现状的解决措施,为当地经济总体规划布局和政策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测算了2012年重庆市城乡统筹试验区各区县土地利用平衡度,分析了各区县土地利用平衡发展的驱动机制,并定量测算了各区县相对应的土地利用潜力度。结果表明:(1)高度平衡发展类和比较平衡发展类的区县主要位于大约1 h经济圈内(其距离粗略以汽车车程计)。发展失衡的5个区县中,秀山县和酉阳县位于渝东南地区,城口、巫山以及巫溪县位于渝东北地区。(2)高度平衡类的12区县呈现出3大系统相对协调平衡发展的趋势;比较平衡类的17个区县中,3种效益驱动都有;基本平衡类4个区县全部属于生态效益驱动型;失调发展类的5个区县均属于生态效益驱动型。(3)巫山等3个区县土地利用潜力度很大;秀山等2个区县土地利用潜力度较大;石柱等4个区县土地利用潜力度较小,表明这些区县尚有潜力可以挖掘;沙坪坝等17个区县土地利用潜力度很小,其可挖掘潜力在现有技术水平很难实现或者需要花费很大的经济成本;江北等12个区县的土地利用潜力度极小,几乎没有可挖掘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坡耕地是耕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坡耕地时空格局演变规律及驱动因素,有益于为合理利用坡耕地资源及生态功能修复与保持提供参考。基于2000—2018年坡耕地空间分布信息,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局部空间自相关(Local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LISA)、地理探测器(Geodetector)等方法,从坡耕地时空变化特征、坡耕地冷热点格局和坡耕地变化驱动因子等方面开展,揭示重庆坡耕地时空分布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与2000年相比,2018年重庆坡耕地面积减少2.40%,坡耕地2.23万km2,占耕地59.35%。6个区县(渝中、江北、江津、南岸、大渡口、石柱)年均坡耕地变化动态度大于1%,不同区县坡耕地面积变化趋势差异明显。2)近18年坡耕地与林地、草地、水田、建设用地等地类发生显著转移,转出、转入总体较均衡,其中坡耕地退为林地主要集中位于秦巴和武陵山区的石柱、武隆、丰都、云阳等区县,在土地利用转移过程中坡耕地面积呈小幅度减少趋势。3)坡耕地局部空间自相关异质性较显著,大多数区域坡耕地面积呈高-高和低-低聚集状态,热点区集中在渝东北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