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水稻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19个不同的探针/限制性内切酶组合,测定了8个不同基因型水稻间的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结果表明:RFLP在水稻中普遍存在,同一亚种内的RFLP较少,而在不同亚种间则较大;栽培稻与野生稻间的RFLP较多,而以粳稻和野生稻之间RFLP最多,达58%-68%。用IBM /PC计算机分析了这些基因型之间的遗传距离,粳稻和籼稻可明显地分成二组,野生稻与籼稻的亲缘大于与粳稻的亲缘。具有广亲和能力的爪哇型品种Ketan Nangka偏向籼型。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现存的七省(区)的17份中国普通野生稻(其中广西普通野生稻6份,东乡野生稻5份,广东、湖南各2份,福建及云南景洪普通野生稻各1份)及28份栽培稻地方品种的叶绿体DNA进行了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28份中国栽培稻被分成三类,C1、C2和C3。其中C2叶绿体基因组类型仅有1份材料,为一个籼稻品种。两个主要类型C1和C3分别对应于粳型和籼型,说明中国栽培稻在叶绿体基因组存在籼、粳分化。17份中国普通野生稻的叶绿体DNA用同样3种内切酶酶切,共产生两种类型。它们分别与栽培稻中的C1和C3相同,其中C1类型占主要,为94.1%(16/17),具C3型叶绿体基因组的野生稻为1份广西材料。此外没有检测到新的类型。这说明在中国普通野生稻中也存在对应于栽培稻籼型和粳型两种不同的叶绿体基因组类型,而且是以对应于粳型的C1型叶绿体基因组类型材料为主。从大多数中国普通野生稻具有与粳型栽培稻相同的叶绿体基因组类型,可以推测粳稻起源于中国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3.
用RFLP和RAPD揭示优良高粱品系间的遗传多样性R.A.Vierling等对作物种遗传多样性的评估是其改良的基础。RFLP和RAPD提供的分子标记在确定遗传多样性方面有用。玉米有丰富的分子标记多样性,并且依据这种多样性对优良自交系和杂交种的关系做过...  相似文献   

4.
大吉岭地区的茶树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而具有遗传特点。其不同品系的基因组DNA指纹分析证明有很高的多态性,所以适合以AFLP来研究其无性品系茶树的基因。聚类分析显示,其遗传系统树图谱与先前以形态特征为依据的分类结果一致。大吉岭茶树各品系间的遗传相似性达到70%。在中国类型品种中遗传变异程度较大。在三个种质类型(viz. China, Assam and Cambod type)之间及内部的变异程度分别为63%和36%。  相似文献   

5.
随机放大的多态DNA标记:检测和识别禾生刺盘孢的分离机制──(P.A.I.Guthrie等),Phytopathology,1992,Vol.82,No,8,832~835(英文)引起高粱炭疽病发生的病原菌,禾生刺盘孢(Colletotrichum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