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亚是中国的重要邻邦,也是中国周边合作的重点地区,更是中国提升安全与能源保障的重要地缘战略依托。文章阐述了新疆高校图书馆建设中亚文库的必要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亚是"一带一路"重点合作区与互联互通核心区.乌兹别克斯坦地处中亚枢纽位置,是地缘政治支轴国,在中亚地区能源地缘政治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从天然气跨境管道、出口与运输、能源战略等方面介绍了乌兹别克斯坦的出口国与过境国地位,以及其对中国的地缘影响.基于通道权视角,提出加强中国进口通道应急能力、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依据史料,以肥东振湖塔为例对风水塔的地理审美意义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中国古代的建筑文化和景观规划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风水则是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理论支撑之一。塔是在中国分布广泛的带有风水涵义的古建筑,研究风水塔的地理审美意义有助于理解风水中的景观规划美学成分。  相似文献   

4.
中亚与中国毗邻,管道天然气贸易拥有显著的地缘优势.为了更好地利用中亚天然气资源,系统研究了中亚地区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3国的天然气管道发展现状、分布特点及近期发展规划,详细介绍了中亚—中央、中亚—中国、布哈拉—乌拉尔、土库曼斯坦—伊朗等重要的天然气出口管道.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中亚天然气长输管道的特点,包括管道地区分布不均匀、腐蚀严重、安全运营难度大、基本被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或其子公司控制等.  相似文献   

5.
新疆在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新中国,新疆由于其版图辽阔、区位特殊、资源物产丰富,仍然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鉴于此,国家对新疆在物资供应、国家安全和地缘政治等方面给予了明确而突出的国家战略定位。“环新疆经济圈”思想和新疆向西开放战略的提出,使得新疆在中国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分析全球化背景下新疆向西开放对于中国开放发展的重要作用能够更为深入且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吕洪涛  易启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801-8802
中国古代土地文化是中国古代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土地文化具有坚实的生态哲学基础,"天人合一"和"五行说"是古人认识土地重要性的世界观;土地文化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立国之本、理民之道和国之财富的重要基础。同时,古代的土地保护实践在土地文化中具有重要的生态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陈刚俊 《农业考古》2019,(1):260-261
施由明先生所著《赣鄱宗族文化研究》,是一部研究江西古代乡村社会文化的力作,史料厚实,原创性,创见多,对以古代江西为视角了解中国古代乡村社会文化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战略是以中国和各国已有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借助以往的合作基础和合作平台,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其中地缘通道建设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基础。本文对中俄、中蒙、中国-东北亚、中国-东盟地缘通道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刻解读,以期提升对"一带一路"战略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9.
陈东有 《农业考古》2006,(4):263-264
近日,陈文华先生集自己数十年农业考古研究和十多年专事中国农业文明发展史研究的积累,由江西科技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史》,这是我国农业发展史学科学术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是第一部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发展史的专著。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古代早期井灌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灌是中国古代农业灌溉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认为在中国很早就出现了大规模的井灌活动。那么中国古代的井灌究竟出现于何时?早期井灌的形式如何?井灌在中国古代早期农业发展中处于何种地位?本文拟作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王玉宝 《农业考古》2006,(1):238-239
《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史》是国家社科基础项目的研究成果形成的专著。该书从文明史的视角,对中国古代农业文明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发生、发展和繁荣的历史,弥补了以往研究的不少薄弱环节,乃至空白。此前的史学研究非常重视农史,但主要集中在农业本身的土地制度、耕作方式、耕作技术、种植品种及生产关系等方面,即以物质文明为主,着眼于精神文明的研究较少,故本成果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价值,亦为完整了解农业文明提供了又一重要侧面的通观知识。  相似文献   

12.
胡火金 《农业考古》2007,(1):104-109
中国古代农业长盛不衰,在自然农业经济运作模式下,以环境安全、生态保护型的农业生产方法,在有限的土地上维持着众多人口的生计,维系了几千年传统农业社会的绵延发展,铸就了中国农业文明。“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独特的“土壤”里产生发展,并在传统农业文明中不断强化、提升,由此引导了中国古代农业思想及其农业实践,成为中国古代农业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晰中国古代种子发育生物学发展历史,了解中国古代对种子科学的贡献,为现代种子科学的发展和种子科学史研究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以现代种子发育生物学研究内容为主线,采用古籍查阅、文献检索、辨析推理、专家咨询等方法,对公元前22世纪至公元19世纪中国古代种子发育生物学的有关经验和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整理和探析。【结果】总结了中国古代对种子发育的整体认识、水肥及其它农艺措施对种子发育的影响、种子败育现象的发现及防治、种子成熟及后熟等方面知识。【结论】研究表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种子发育生物学知识,特别是对影响种子发育的各种现象有较多描述,虽然主要是经验积累和感官记录,但这些知识与现代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在种子科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的农业教育,不仅需要研究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还需要研究中国农业的发生与发展。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古代中国的农业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有着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内地学者对中国古代图书分类法的研究主要包括古代分类法与古代学术思想之间、与中图法之间等关系的研究;对历代目录学家分类思想的研究;古籍分类法的选择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编制新的中国古典文献分类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中国古代的物候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分析,认为物候在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活动中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纵观世界政治的各种困境,“安全困境”在其中是非常重要的。众所周知东北亚地区是当今世界安全困境中最为突出的地区。东北亚安全困境是多方面、多层次、多纬度的,其生成原因亦是多方面的,有传统的权力政治因素.如地缘战略利益、大国均势、大国霸权、安全机制的缺失等等。安全困境作为一种普遍性的国际政治现象,它与世界政治的历史进程如影相...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北方饮食文化特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志民 《农业考古》2004,(1):205-208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农业是人类最基本的衣食来源。中华饮食文化是以农业为基础的,《黄帝内经·素问》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说法,基本反映了中国古代食物资源的实际情况,表现出鲜明的东方饮食结构特色。本文试图以农业历史为背景研究中国古代北方饮食文化所独具的历史地位与文化特色,以祈方家指正。一、中华饮食文化的发祥地中国古代北方文明的先期发展与农业生产的领先地位,决定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基本上是以北方饮食礼俗、习惯为基础而形成的。以北方饮食文化为主体的中华饮食文化在古代社会发挥过重要作用,对现代社…  相似文献   

19.
关于牛耕起源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国是世界上古老的农业大国,具有悠久、光辉灿烂的农业文化。牛耕是农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探讨和研究它的起源时代以及形成过程,不仅对研究古代农业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研究整个古代史的分期——中国的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分期具有重要意义。无论任何一种生产关系,不管它在社会前进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如何,终究都要被生产力所突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调节的过程在阶级社会里具体地表现为阶级斗争,但是促使生产关系改变的动力是生产力,腐朽没落的生产关系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可生产力缓慢的增进速度却是生产关系所不能全部抵阻的。牛耕技术的出现,在我国古代农业史上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是我国古代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安徽史前稻作农业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史前农业作为史前考古的一个重要领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而关于史前稻作的研究,更是如、火如荼,成为目前考古界、农史界的一大热门话题。中国古代农业文化,主要是由北方的旱作农业和南方的稻作农业两大体系构成。安徽地处华东腹地,东邻江苏,北依山东,西接河南、湖北,南连江西、浙江,是连接中原与东南地区的重要通道,也是古代南北方文化交流、传播、碰撞的重要地区。安徽地区的古代文化有其自身特点,也有其兼容性。对安徽史前稻作农业的研究将会丰富中国史前稻作农业研究的内容,对中国的史前文化和古代文明发展进程的研究也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