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指纹电荷(chargefingerprint)法研究了海南岛五指山土壤指纹铝(指纹电荷法测定的CECt由Ca2 和Al3 两部分组成,其中Al3 被称为指纹铝)和交换性酸(用氯化钾交换-中和滴定法测定)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南岛五指山土壤交换性酸主要由交换性铝构成,土壤交换性氢含量不高。在此项研究所设定的不同的土壤pH范围内(7.0、6.4、5.8、5.2、4.6、4.0),土壤中指纹铝随土壤pH的降低而增加且当pH≤5.2时,土壤指纹铝含量随土壤pH的降低迅速增加。当pH≤5.2时,交换性氢、交换性铝、交换性酸都与指纹铝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H≥5.8时,交换性氢、交换性铝、交换性酸均与指纹铝含量不相关。因此认为,pH在5.2与5.8之间的某一pH值为土壤中交换性铝和指纹铝数量的突变点。同时可以将土壤交换性酸及其组成作为研究土壤中铝行为特征及预测土壤酸化对土壤电荷保持能力影响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硅铝风化壳一般呈中性到微酸性反应、土壤无石灰反应,但在不同的地形部位,土壤中可溶盐的离子组成差异较大。地下水中盐分的化学组成及矿化度也明显不同,二者有相似的盐分移动规律。洪积扇中上部土壤与湖积地土壤盐分分异明显,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土壤类型。显示出地形作为五大成土因素之一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超量表达苹果酸脱氢酶基因提高苜蓿对铝毒的耐受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酸性土壤中,铝毒是许多作物正常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虽可通过施用生石灰来改良土壤酸碱度,但只能改善土壤表层,在实际应用中受到很大限制。紫花苜蓿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牧草、饲料,在酸性土壤条件下苜蓿生长缓慢甚至死亡。我国南方水热资源丰富,但土壤多偏酸性,限制了苜蓿南移。有机酸能螯合铝离子,减轻铝对植物根系的危害。苹果酸是游离铝离子的有效螯合剂,而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MDH)催化草酰乙酸形成苹果酸。本研究在苜蓿中超量表达苹果酸脱氢酶基因,通过抗生素筛选、组织化学染色和PCR扩增等技术鉴定出转化植株,并对转化株系进行了耐铝胁迫试验,比较分析了转基因株系与非转基因株系的的相对伸长量,转基因株系根相对伸长量比对照高出3.6%~22.5%。说明超量表达neMDH基因可提高了转基因苜蓿对铝毒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4.
一、摘要茶树适宜生长在富含铝、铁、锰的酸性土壤中,是一种嗜铝性植物。它对茶树具有特殊的营养生理功能;但其生理机制尚不完全了解。铝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有待进一步弄清。故研究茶叶中铝含量准确可靠的测定方法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广西猫儿山土壤形成特征及其系统分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猫儿山的实地考察,选取不同海拔的6个山地土壤剖面进行描述及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研究了猫儿山土壤的形成特征,并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理论?方法?实践》检索,确定各剖面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及其在土壤系统分类中的位置。结果表明猫儿山土壤形成特征有淋溶作用强烈和富铁铝化特征。B层土壤盐基饱和度低,在12.5%~21.9%之间,而铝饱和度高,在78.1%~86.7%范围;游离氧化铁占全铁含量52%以上,粘粒硅铝率在0.94~2.32之间;猫儿山土壤在系统分类中可划归为2个土纲3个土类。  相似文献   

6.
铝毒是酸性土壤中植物生长的重要限制因子。水稻是最耐铝毒的小谷粒禾本科农作物之一,其耐性机理至今仍不十分清楚。主要概述了植物铝毒的症状和耐性机制,以及水稻铝毒耐性分子机理的最新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7.
采用根箱分室土培方法,研究了两个不同耐铝性玉米自交系在两种不同pH土壤根际的营养状况。结果表明,两自交系根际Al、P、Ca等元素的含量和分布不同。酸性土壤根表附近土壤Al含量明显高于远根际区域,耐铝自交系根际土壤铝的含量显著高于敏感自交系。中性土壤上两自交系距根表0-4cm区域为一典型的P耗竭区,而酸性土壤上P耗竭区相对较小,在距根表0-2.5cm范围。酸性土壤上耐铝自交系距根系1-2.5cm区域P含量较高,对P的活化能力相对较强。酸性土壤根系附近Ca含量显著低于中性土壤。耐铝自交系根系对Ca、Mg的吸收能力相对较强,在酸性土壤的0-2.5区域形成一明显的Ca耗竭区。  相似文献   

8.
金属铝对蚯蚓急性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属铝对植物具有高细胞毒性,但其对中性土壤中无脊椎动物的生态毒理研究极少。本论文采用国际标准组织(ISO)和OECD(207)指南中的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测定金属铝对蚯蚓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铝对蚯蚓具有较高的毒性。滤纸接触法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20-200 mg Al /l;人工土壤法LC50为518.20 mg Al /kg干土。在滤纸接触法试验中,金属铝对蚯蚓的急性毒性高于重金属镉和铜,而在人工土壤法试验中金属铝对蚯蚓的急性毒性高于重金属镉低于重金属铜。蚯蚓对铝的污染很敏感,尤其是其上皮组织。因此,必须重视铝的毒性。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铝在蚯蚓体内的富集和生物降解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长期施肥对红壤磷组分及活性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2年的红壤长期肥力监测定位试验不同处理土壤为材料,研究了连续施肥对土壤磷组分、土壤对磷吸附解吸、土壤活性酸铝的影响。连续施用化学磷肥和化肥加有机肥,均可提高土壤全磷、无机磷数量。施用有机肥料,土壤中的磷以Ca-P和Al-P积累为主要表现形式,化学磷肥的施用能够提高土壤的全磷,并以Al-P增幅为最大,在所有处理中均表现为土壤O-P相对稳定。有机肥料处理土壤对外源磷的吸附强度明显少于施用化学磷肥和不施用磷肥的处理,有机肥料能够显著提高吸附磷的再利用,在NPKM处理中解吸磷占吸附磷的47.72%,M处理中占42.89%,其它处理中解吸磷占吸附磷数量一般少于8%。MNPK、M处理的PFI为2.51、2.69比N、NP处理4.53、4.37明显降低。在红壤旱地长期施用化学肥料,土壤交换性酸铝成倍增加,土壤酸化严重;施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土壤交换酸铝表现稳定。  相似文献   

10.
大麦耐铝毒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  陶跃之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1):247-250
铝离子对根系的毒害是酸性土壤中农作物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大麦在所有禾本科农作物中对铝离子毒害最为敏感。耐铝毒性在大麦品种间存在变异,遗传分析表明在大麦第4染色体长臂上有一个主效基因(Alp)控制大麦对铝毒的抗性。本文总结了最近几年关于大麦耐铝毒机理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大麦耐铝毒基因Alp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并对禾本科其它农作物中相关耐铝毒基因的研究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铝诱导有机酸分泌的耐铝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铝毒是限制酸性土壤中植物生长和作物生产以及森林退化的主要因子。为了能在有铝毒害的环境下生长,植物进化出一系列的耐铝毒机制。铝诱导下有机酸分泌解铝毒是植物耐铝研究的一个热门领域。本研究综述了植物根系分泌有机酸的种类以及有机酸解铝毒的机理,并从有机酸通道蛋白基因鉴定、克隆以及功能分析等方面进行综述;同时指出植物耐铝毒是多基因控制的复杂特性,因此,从耐铝基因的表达调控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将有效揭示植物抗铝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过碳酰胺对红壤pH、活性铝含量及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碳酰胺是一种新型精细化工品,也是一种新型氮肥,在国外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开发,而中国对其开发和应用刚刚起步。研究了南方3种酸性土壤中施入过碳酰胺后,对土壤pH值变化、铝元素活性及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静态试验结果表明:对3种酸性红壤施用不同浓度过碳酰胺,其pH值在短期内都随着施入过碳酰胺浓度的增大而急剧上升,交换性铝含量随着施用过碳酰胺浓度的增大而急剧下降。动态试验表明,施用过碳酰胺后,土壤pH值上升的现象是短期的,pH值达到最大值后缓慢下降,而土壤中铝元素的有效性与土壤pH的变化趋势呈显著负相关。植物实验表明,短期内,经过碳酰胺处理的玉米幼苗主根明显缩短,侧根生长受到抑制,并且其玉米铝毒明显重于不经过碳酰胺处理的玉米,被玉米吸收的铝主要分布在玉米的地下部分(即根内),只有较少的铝被转移到地上部分。  相似文献   

13.
外生菌根提高植物抗铝性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生菌根真菌是土壤中一类重要的微生物,能与70% ̄75%的森林树种形成外生菌根。它可以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提高酸性土壤上植物的抗铝性。外生菌根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增强植物的抗铝能力:(1)扩大吸收面积,增加植物对养分的吸收;(2)排斥或吸附铝离子,阻止其向植物根系运输;(3)有机酸或其它有机物质的分泌增加,提高对铝离子的螯合和对钙、镁等离子的溶解能力;(4)增加激素的分泌,促进植物生长;(5)促进植物生长稀释铝和液泡区域化隔离铝。  相似文献   

14.
利用野生苜蓿资源进行耐酸铝研究的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紫花苜蓿是一种优质高产且各类家畜均喜食的豆科牧草,在中国种植历史悠久且种植面积较大,但是,这些仅限于中国北方地区,在中国南方却少有种植。究其原因,与南方大部分地区土壤呈酸性有关,酸性土壤带来了铝的毒害,这些都大大影响了紫花苜蓿在南方的栽培与推广。结合现今国内外对植物耐酸铝性的研究以及云南本地野生资源的状况,阐述苜蓿耐酸铝性研究的进展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12月16日,北农(海利)涿州种衣剂有限公司申请的30%噁霉灵悬浮种衣剂获批正式登记,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玉米茎基腐病。这也是我国首次批准噁霉灵在玉米上登记。据有关资料介绍,噁霉灵是一种优良的土壤消毒剂,对土壤中的腐霉菌、镰刀菌有高效,土壤施药后,药剂与土壤中的铁、铝离子结合,抑制病菌孢子萌发。而对土壤中病菌以外的细菌、放线菌的影响很小,所以对土壤中微生物的生态基本不产生影  相似文献   

16.
铝是酸性土壤中植物生长和作物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由有机酸通道蛋白基因介导的有机酸分泌被认为是植物抗铝的一种重要机制。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们在不同植物中克隆获得了多种有机酸通道蛋白基因。本研究结合查阅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从有机酸通道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调控的角度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热点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植物铝毒及其耐铝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铝毒是酸性土壤上作物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目前有关作物铝毒害及耐铝的机理尚不十分清楚,限制了相关育种和栽培工作的开展。近几年来,世界各国针对作物的铝毒害及其耐铝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综述了目前有关铝对植物的毒害及其耐铝机理的研究成果,并简要讨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茶树体内铝形态及铝累积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婷  刘鹏  郑人卫  谢忠雷  罗虹 《作物学报》2009,35(10):1909-1915
设置不同Al3+浓度对青茶进行50 d处理,调查茶树铝含量和铝的化学配位形态。结果表明,茶树体内的铝大多以有机态或螯合态形式存在;茶树老叶具有高积累铝的特性,但以5 mmol L-1铝处理时,运输到叶片的铝减少,积累于茶树根部的铝增多。利用27Al NMR技术检测表明,茶树各器官中普遍存在Al13的强烈共振吸收峰;在各器官中还出现–0.38×10-6处和–0.17×10-6处的微弱吸收峰,为目前尚未检出的铝络合物形式;在5 mmol L-1 Al3+处理下,青茶老叶中含有更多的Al-复合物,包括Al-草酸盐(1∶2)、Al-草酸盐(1∶2)和Al-磷酸复合物,说明茶树体中的铝通过与其他物质形成络合物以降低铝的毒性。  相似文献   

19.
海南省暗红湿润铁铝胶园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及其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海南省暗红湿润铁铝胶园地的土壤肥力进行了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海南省暗红湿润铁铝胶园的土壤综合肥力普遍较低.综合评价指标值介于0.23~0.50之间.不同割龄湿润铁铝胶园土壤综合评价指标平均值都低于0.4,等级都为低.同纬度地区的土壤综合评价指标值介于0.23~0.35之间,除文昌外从西向东升高:同经度地区的土壤综合评价指标值介于0.23~0.50之间,除海口外从南向北升高.  相似文献   

20.
李渝  魏朝富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2):356-356
选取三峡库区万州段具有代表性母岩和土壤作为研究样点,测定了土壤和母岩中Si、Al、Fe、K、Mg、Ca、Na等几种风化成土元素的含量,探讨了土壤元素分布特征及其发生学意义。研究表明:母岩元素平均含量顺序为:Si> Al> Fe> K>Mg> Ca> Na,其中Fe、Ca、Mg、Na、K高于中国和世界元素背景值,而Al介于中国和世界元素背景值之间,Si的平均含量则低于背景值;灰岩区上的土壤中,Ca、Mg、K元素最高,砂岩母质区的土壤风化素含量较低;而碎屑岩类中,泥岩区土壤风化元素相对较高,粉砂岩区土壤风化元素含量介于泥岩与砂岩区之间;母岩的淋失强度为Ca>Mg>Al>Si>K>Fe>Na,Na元素的迁移程度小,是由于母岩中Na元素对土壤的不断补充。因此以土壤中风化元素含量为基础计算的风化指标,难以反映亚热带温暖潮湿地区的成土风化过程,常用的土壤分子硅铝率和硅铁铝率也不能指示所有土壤的风化成土作用程度,只适用于判断风化初期或成土作用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