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香荚兰尖孢镰刀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尖孢镰刀菌[Fusarium azysporum Schlf.sp.vanillae Grdon]是香荚兰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本实验从温度、pH值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找出孢子致死温度,及光照对菌落生长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在5~37℃间均能生长,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8℃;孢子萌发温度范围5~36℃,最适温度为27℃;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8℃(10min),菌丝生长最适pH为6.5,孢子萌发最适pH为4;该实验还表明全光照对菌丝生长有抑制的作用,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2.
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是蝴蝶兰叶基腐病的主要病原菌,对尖孢镰刀菌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6℃,产生分生孢子的温度是20、22℃;最适菌丝生长的pH值为6~7;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需要高湿度环境条件,在饱和湿度和水滴中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光暗交替有利于...  相似文献   

3.
徐婧  夏瑞 《广东农业科学》2009,(3):87-90,99
研究了温度、pH值、培养基对富贵竹炭疽病菌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率的影响,并测定了3种药剂对富贵竹炭.疽病菌的室内抑菌力.经测定该菌菌丝在10-35℃均能生长,其中28℃为最适;产生分生孢子的温度范围为15-35%,30~35℃产生较多: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0-35℃.15-30℃萌发较好.在pH3.0~10.0的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最适pH值为5.0~7.0;产生分生孢子最适pH值为9.0-10.0.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值为6.0-7.0.在供试的3种培养基中.PDA是最适合该菌生长的培养基,用燕麦片琼脂培养基培养菌丝生长速度减缓.但产孢量更高.药剂抑菌力测定试验显示,72%疽仙试剂对富贵竹的炭疽病菌抑菌力和药效的保持能力较好,推荐使用浓度为800~1000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蛋白激发子产生菌链格孢菌的基本生物学特性。[方法]研究不同温度、湿度、pH值、碳源及氮源对该菌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该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8℃,最适pH值7~8 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28℃,最适相对湿度98%,最适pH值7~8。葡萄糖为最适碳源,最适氮源为蛋白胨,硫酸胺和氯化胺等会抑制菌丝生长。[结论]中温高湿环境利于链格孢菌的生长及孢子萌发,不同营养条件对该菌菌丝生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总状炭角菌是近几年危害鸡腿菇的一种重要杂菌。研究了温度、空气相对湿度、pH值、光照、营养、通气状况等对总状炭角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温度为10~37℃,最适温度25~30℃;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为12~40℃,最适温度25~35℃;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90%以上。菌丝生长的pH为2~11,最适pH为5~7;分生孢子萌发pH为3~11,最适为5~8。最有利于菌丝生长的碳源为麦芽糖和葡萄糖,氮源为酵母膏、蛋白胨、牛肉膏。仅含有20 g/L葡萄糖、20 g/L蔗糖或者纯水的基质不利于分生孢子萌发。固态基质和良好的通气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光照不利于菌丝生长,但对分生孢子萌发影响不大。菌丝致死温度47~50℃,分生孢子致死温度43~45℃。  相似文献   

6.
山茶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温度、pH值、光照、湿度、碳源对山茶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 Mass)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8~38℃,最适25~30℃,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8~38℃,最适25℃;孢子萌发需要较高的湿度,相对湿度85%以上萌发率高,低于75%不能萌发;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 10 min或55℃ 5 min;在pH 3~10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pH均为5~6.光照处理对该菌菌丝的生长发育无显著影响.该菌对多种碳源都能利用,其中以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作为碳源,菌丝生长和产孢最佳.  相似文献   

7.
枇杷拟盘多毛孢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不同培养基、温度、pH值、光周期及湿度对枇杷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eriobotryfolia)生长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为由该菌引起的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该菌菌落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是12~30℃,最适温度26℃;在7种培养基中,PSA和含维生素的培养基有利于该菌落生长和产孢;菌落扩展和菌丝干重增加的最适pH是7,适合孢子萌发的pH是4;全光照有利于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分生孢子在饱和湿度中萌发率最高,24 h后孢子萌发率为44.59%;菌丝块致死温度为56℃、15 min,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4℃、15min。  相似文献   

8.
槭菌刺孢[Mycocentrospora acerina(Hartig)Deighton]是引起三七圆斑病的病原菌。但是,槭菌刺孢的生长发育还有许多不清楚的地方。本文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诱导出大量的分生孢子,采用十字交叉法和悬滴法从碳源、氮源、酸碱度及生长温度等方面对槭菌刺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槭菌刺孢的菌丝在10种不同的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上均能生长,最适固体培养基是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而最适液体培养基是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该菌能利用多种单糖、多糖和醇类作为碳源,最易利用的碳源是麦芽糖;对有机氮源的利用能力明显高于无机氮源,其中,最易利用的氮源是酵母膏。槭菌刺孢的菌丝在4~28℃均能生长,最适温度20℃,高于30℃时不生长,其中,培养基中酸碱度值在pH 4~13时,槭菌刺孢能生长,最适的值为pH 6.5。此外,发现光照能明显促进槭菌刺孢菌丝生长。槭菌刺孢的分生孢子在4~32℃、pH 3~12、相对湿度75%~100%条件下能萌发,其中,最适温度为18℃、最适酸碱度为pH 6,而且,湿度越大分生孢子的萌发率越高,0.5%蛋白胨溶液最有利于孢子萌发,同菌丝的生长条件一样,光照能促进孢子萌发。槭菌刺孢的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都是55℃。说明槭菌刺孢的菌丝和分生孢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但是对温度较为敏感,适宜在低温下生长。  相似文献   

9.
大豆豆荚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主要研究了光照、温度、pH值、湿度、碳氮源等因素对大豆豆荚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truncatum)生长、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条件对该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不明显.该菌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生长温度30℃;在pH 3~12的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pH范围为5~7.分生孢子在15~30℃都能萌发,最适萌发温度是25℃;在pH 3~10范围内都能萌发,最适萌发pH为6~8.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60℃和56℃(在15 min内).在相对湿度低于97时,分生孢子不能萌发.该菌可以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在供试碳氮源中,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氮源分别是蔗糖和酵母粉,而孢子萌发的最佳碳氮源分别为麦芽糖和酵母粉.  相似文献   

10.
文章旨在研究尖孢镰刀菌亚麻专化型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探索温度、pH、光照、培养基、碳源及氮源等条件对该病原体菌丝生长、分生孢子产生和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菌丝分别在30℃、pH 7、8条件下生长最快;持续黑暗及PDA培养基上生长状况最好;可有效利用多种碳、氮源,其中以淀粉、氯化铵最适.分生孢子的产量及萌发率分别在2...  相似文献   

11.
草莓枯萎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莓枯萎病病原为尖孢镰刀菌草莓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f.sp.fragariae)。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草莓枯萎病菌在PSA上生长和产孢最好,菌丝生长和产孢的适温为25~30℃,适宜pH 4~6,全光照可促进产孢。对碳源的利用,麦芽糖最好,乳糖最差;对氮源的利用,酵母膏最好,尿素最差。孢子萌发的适温为20~30℃,最适28℃,高于40℃和低于5℃不能萌发,RH在90%~100%均能萌发,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低于90%不萌发;萌发最适pH 4~6,高于pH 8不萌发,光照有利于孢子萌发,最适孢子萌发的碳源是乳糖,氮源是牛肉膏。  相似文献   

12.
松苗猝倒病病原菌鉴定与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湖北省不同地区的湿地松苗圃猝倒病痛原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病原菌的致病性、培养性状及相关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湿地松猝倒病的病原菌之一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 Schl.).该菌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30℃;病菌生长的pH值范围是2-13,最适宜pH值范围是4~11;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硝酸钠或硝酸钾为氮源有利于菌丝生长;光照时菌丝生长发育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川芎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川芎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Mart) Sacc]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川芎根腐病菌在PSA上生长和产孢最好,菌落直径为7·09cm,产孢量为14·31×107个/皿;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温为28℃,菌落直径7·13cm,产孢量7·06×107个/皿;最适生长pH6,菌落直径6·10cm,产孢量4·52×107个/皿;碳源以蔗糖生长最好,菌落直径5·83cm,产孢最适为果糖,产孢量4·91×107个/皿,氮源以硝酸钾生长最好,菌落直径6·20cm,牛肉膏产孢最好,产孢量3·34×107个/皿;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8℃,萌发率达86·43%,最适湿度为水滴,萌发率89·38%,孢子萌发的最适pH6,萌发率63·46%,高于pH8不萌发,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3℃。  相似文献   

14.
粉红聚端孢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的温度、光照、酸碱度和营养等条件下对甜瓜主要采后致病菌———粉红聚端孢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病原菌菌丝在pH3~8的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pH值为6.光照条件对菌丝的生长无显著影响.离体培养的营养试验中碳源以添加甜瓜汁液的培养基菌丝生长最好,其次为添加葡萄糖的培养基(PDA);氮源则以添加VB的培养基菌丝生长效果最好.孢子在无菌蒸馏水中的萌发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此时孢子萌发率最高,为50%.孢子萌发的pH为3.0~8.0,但在pH值为4.0~7.0时萌发率较高.结果还表明,分生孢子在黑暗条件下萌发速度快且萌发率高.  相似文献   

15.
马蹄金褐色叶斑病菌(Pyrenophora dichondrae sp.nov.)在PDA上生长和产孢最好,菌丝生长和产孢的适温为25~28℃,适宜pH5~7,全黑暗促进产孢,全光照促进菌丝生长。对碳源的利用以葡萄糖最好,麦芽糖最差;对氮源的利用以硝酸钙最好,氯化铵最差。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28℃,最适相对湿度为90%~100%,最适pH6~8,最适于孢子萌发的碳源为葡萄糖,氮源是硝酸钠。子囊孢子致死温度是49℃。  相似文献   

16.
姚太梅  李明  李守勉  田景华  于兰芳  邢蕾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414-1414,1446
[目的]探究温度和pH值对白灵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方法]设置不同pH值(4.5、5.0、5.56、.0、6.5、7.0、7.5、8.0)的培养基,并将相同pH值的培养基分成6组,分别置于温度(以2.5℃为梯度)为17.5、20.02、2.52、5.0、27.5、30.0℃的恒温箱中培养,同一温度设5次重复。待菌丝恢复生长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每隔24 h测量1次,连续测3次,计算菌丝日平均生长速率。[结果]供试菌株在17.5~30℃范围内菌丝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0℃;菌丝在培养基pH值4.5~8.0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生长pH值为6.5。[结论]该研究为白灵菇栽培和菌丝体加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山药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四川雅安山药根腐病主要致病菌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研究不同温度、pH、光照、碳源、氮源和微量元素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产生和萌发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腐皮镰孢菌菌丝适宜生长温度为10~40℃,最适温度为30℃;适宜pH范围为4~10,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且在连续光照条件下生长较佳。不同微量元素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产生作用不同,Mg2+有利于病菌产孢,Zn2+抑制菌落生长和产孢。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0℃,连续光照,分生孢子和菌丝的最低致死温度为60℃,处理时间为10min。【结论】该病原菌对酸碱度不敏感,不同微量元素对病原菌生长有促进或抑制的作用,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防治山药根腐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对马铃薯黄萎病两种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室内药剂筛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种病原VertiG cillium alboGatrum Reinke & Berthold 和V.dahliae Kleb.的生物学特性具有部分共同点:生长温度范围均为10~35℃,都能够利用5种供试培养基和5种供试碳源.但在其他方面存在较多差异:V.alboGatrum菌丝生长最适培养基为梅干煎汁培养基,最适温度20℃,酸碱度生长范围为 pH 值5.0~11.0,最适 pH 值8.0,最适碳、氮源为甘油和磷酸铵;而V.dahliae 菌丝生长最适培养基为改良查氏2号培养基,最适温度25℃,酸碱度生长范围为 pH 值5.0~12.0,最适 pH 值7.5,最适碳、氮源为蔗糖和硝酸钠.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50%苯并咪唑、70%甲基硫菌灵及75%百菌清表现出良好抑菌作用,EC50值≤4.05 mg/L.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石竹茎腐病病原菌,以期更好地防治此病害。[方法]使用常规植物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离和鉴定病原菌,并研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结果]石竹茎腐病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立枯丝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为7~8,最适生长的碳源为麦芽糖、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是蛋白胨;尖孢镰刀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为7~9,尖孢镰刀菌在果糖和蔗糖中生长速度最快,葡萄糖最不利于其生长,最适氮源为蛋白胨。[结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共同侵染石竹引起石竹茎腐病。这2种病原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