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河流域棉区棉花种植面积急剧下降,为了缓解粮棉争地矛盾,研究了麦棉两熟种植制度对棉花群体光截获及棉铃分布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试验,处理为单作棉花、麦棉套作和麦棉连作,重复3次。测定棉花冠层入射光和反射光;调查棉花生育进程。结果为:(1)生育期存在显著差异,2016年和2017年连作棉花出苗至现蕾天数比单作棉花分别短10天和7天,但开花至吐絮天数前者比后者分别长15天和17天。2017年麦棉套作棉花出苗至现蕾天数与单作棉花间差异最大。(2)单作棉花较其他处理棉花光截获能力强,2016年棉花冠层纵向60 cm、横向30 cm处,单作棉花光截获率比麦棉套作棉花高71.4%,比麦棉连作棉花高78.6%。(3)9月中旬单作棉花和麦棉套作棉花铃数从中部果枝分别向下部和上部果枝递减,麦棉连作棉花下部果枝铃数较高。综上,麦棉两熟种植模式主要通过影响棉花生育进程进而影响其群体光截获率,最终造成产量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农业耕作改制,麦棉两熟面积不断发展.常规春棉作麦棉配套使用,成熟晚、霜前花率低、品质差、效益低.夏棉作为麦棉两熟品种,生长季节短、生产潜力小,难以达到高产、优质、高效.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制定符合生产形势需要的育种目标,培育中早熟、高产、优质、抗病相兼的适于麦棉套种的棉花新品种.豫棉16号(原名郑107)就是针对这种生产形势需要,根据育种目标选育而成的中早熟陆地棉花新品种.该品种的培育成功,为麦棉套种粮棉双高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1 组合设计和选育经过  相似文献   

3.
研究麦棉两熟种植模式影响棉仁脂肪及蛋白质代谢机制,可为我国麦棉两熟棉区在稳定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上提高棉籽品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12年和2013年在江苏省大丰市稻麦原种场进行,以泗杂3号(中晚熟品种)和中棉所50(早熟品种)棉花品种为材料,以单作棉为对照(CK),设置棉花生产上常用的麦套移栽棉(IC)、麦后移栽棉(TC)和麦后直播棉(DC)麦棉种植模式,研究麦棉两熟不同种植模式对棉仁脂肪和蛋白质的累积动态、关键酶活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熟棉棉仁脂肪含量皆较CK低,IC、TC和DC呈依次下降的趋势;IC和TC棉仁蛋白质含量皆高于CK,DC低于CK;中棉所50棉仁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均略高于泗杂3号。(2)两熟棉棉仁磷脂酸磷酸酯酶(PPase)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H)活性低于CK,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高于CK;IC、TC棉仁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酶(GOGAT)活性高于CK,DC低于CK;中棉所50棉仁具有较高的PPase、G6PDH、GS和GOGAT活性,PEPC活性稍低于泗杂3号。(3)棉仁最终脂肪含量与棉仁代谢过程中PPase、G6PDH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EPC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棉仁最终蛋白质含量与G6PDH活性及GS、GOGAT活性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总之,在我国麦棉两熟棉区选择应用中熟棉花品种、麦套移栽方式可以在稳定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上提高棉籽品质。  相似文献   

4.
麦棉两熟种植系统棉田土壤速效磷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豫北不同麦棉种植方式为研究对象,探索在生育期内土壤速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 AP)的时空分布特征。【方法】在棉花单作、麦棉3-1式套作(3-1)、麦棉6-2式套作(6-2)3种种植方式的长期定位试验田中,分别在麦棉共生期、棉花生长关键时期采用空间网格取样法取样,地统计学方法进行计算,分析在3种种植方式下的AP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种植方式对于土壤AP含量的影响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趋势,具体表现为:在麦棉共生期,棉花单作下的AP含量显著高于3-1式20.98%(5月12日)和24.26%(6月7日);小麦收获后,棉花生长中期(7月3日、8月4日),3种种植方式间其含量差异不明显;棉花生长后期,其含量为:棉花单作6-2式3-1式。在3种种植模式下,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AP含量均呈现明显的降低趋势;AP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明显地受到了小麦、棉花种植位置的影响,且在不同时期下分布趋势不同。半方差函数显示,AP在3种种植方式下、垂直方向的空间依赖性均较强,模型拟合R~2均接近于1,C_0/C+C_0均小于25%,说明在本研究取样尺度下,种植模式对其垂直方向的空间结构影响不明显。【结论】麦棉两熟种植改变了上层土壤AP的时空分布情况,但在本研究取样尺度下对其垂直方向的空间异质性无影响。运用空间网格取样法取样,地统计学原理进行分析,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不同麦棉种植模式下土壤AP的时空变化情况,可以为麦棉两熟种植田间管理提供相应指导,对两熟种植下农田生态系统的土壤养分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麦棉接茬连作的效益和主要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是我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根据棉麦生育生理特性,从1983年起,我们开始探索棉麦接茬连作,一年两熟的路子,几年来累计种植2万余亩,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效益 1983年以来,连续6年对麦棉接茬进行了定位调查,涉及14个行政村、100个农户。结  相似文献   

6.
麦棉共生期间棉花根系的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单作棉为对照,采取池栽试验方法,设置麦棉自然根系(根系和肥水均可相互通过)、麦棉纱网隔根(肥水可相互通过,根系不能相互通过)和麦棉塑膜隔根(根系和肥水均不能相互通过)3种麦棉复合根系群体,研究了麦棉套作对棉花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麦棉自然根系和纱网隔根复合群体降低了麦棉共生期的棉花根系活力,而麦棉塑膜隔根提高了棉花根系活力;麦棉套作,无论隔根与不隔根,均降低了麦棉共生期内的棉花根系内源保护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小麦收获后,棉花根系内源保护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比共生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麦棉隔根复合根系群体仍然低于麦棉自然根系.  相似文献   

7.
棉麦两熟双高产条件下棉株养分和干物质的累积与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棉两熟是我国粮棉主产区一项成熟的种植制度,以改良3:1式为主体的麦棉两熟双高产栽培模式,实现了麦棉产量的新突破。但麦棉共生期复合群体地上部光竞争和地下部营养竞争影响了棉花营养状况和干物质的累积,导致棉花弱苗晚发、晚熟劣质。因此麦棉两熟双高产条件下研究棉花养分积累与干物质累积规律及营养特点,为制定合理施肥制度,改善棉花生育状况,提高产  相似文献   

8.
对山东省发展麦棉两熟规模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省发展麦棉两熟规模的建议张明亮,李增嘉,李凤超,赵秉强,陈雨海(山东农业大学泰安271018)一、发展麦棉两熟的现状1982年全省麦棉两熟仅为132.9万亩,占棉田面积的0.7%,1991年达到1242.1万亩,占棉田面积的53.0%。菏泽、济...  相似文献   

9.
麦棉油三熟高效栽培模式与技术段运平,刘守渠,胡河生(山西省农科院作物所太原030031)一季春棉或麦棉套作两熟是晋南盆地麦棉生产长期以来的主要栽培形式,这种种植结构的单一性,严重地制约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提高土地生产力。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耕地的减少,粮...  相似文献   

10.
麦套短季棉促早栽培优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二因子和三因子二次回归最优设计方法,研究了麦套短季棉种植带宽方式、种植密度、单株果枝数、氮肥用量和时期与麦棉产量之间的效应关系,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获得亩产小麦375kg(5625kg/hm~2)、皮棉产量60~65kg(900~975kg/hm~2)、霜前皮棉50~55kg(750~825kg/hm~2)的优化栽培措施组合方案,优化栽培措施较常规措施的麦棉产量相当,棉花霜前花率提高15%~20%。  相似文献   

11.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近年来,粮棉争地矛盾越来越突出,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大力发展杂交棉与小麦间作套种是确保粮食和棉花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总结集成出一套"8-2式"棉麦套种高产栽培技术,为棉麦套种在生产上的应用推广提供了依据。本文详细介绍了棉麦配套品种的选择、麦棉配置方式、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措施等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短季棉是生产上实行麦(油)棉两熟制的品种类型,对于稳定粮油生产,提高棉田经济效益有 十分重要意义。对外引的短季棉新品种(系),进行田间对比试验,进一步鉴 定其丰产性、早熟性、抗病性及适应性。为棉麦(油)两熟技术和麦棉套种技术推广对棉花品 种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棉花学报》2021,33(4)
【目的】研究长江流域棉区麦棉两熟种植制度下,不同种植模式对棉花产量、种植效益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为棉花高产高效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设计,研究麦后棉花不同种植方式(育苗移栽和直播)、品种(中熟和早熟)和氮肥运筹(不施氮和适宜氮肥运筹)对其生育进程、生物量累积与分配、产量、种植效益与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与育苗移栽方式相比,直播棉花生育进程快,尤其苗期缩短10~17 d;直播棉花生育中后期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较高,且经济系数均以早熟品种较高。适宜氮肥运筹下,直播早熟品种与移栽中熟品种霜前皮棉产量均较高,且两者间差异不显著。适宜氮肥运筹下,移栽棉花的籽棉产值是直播方式的1.0~1.2倍,总成本是直播方式的1.8~2.0倍,收益仅为直播方式的23.0%~43.1%。氮素效率的结果表明,种植方式对农学利用率和氮素表观利用率的影响大于品种和氮肥运筹,直播方式的氮素农学利用率和表观利用率分别比移栽方式提高40.0%和76.4%(2017年);品种对氮素生产效率的影响大于种植方式与氮肥运筹,早熟品种的氮素生产效率比中熟品种提高45.3%(2017年)。【结论】长江流域棉区,适宜氮肥运筹下早熟品种麦后直播有利于实现棉花高产稳产、生产总成本低而效益高;其氮素农学利用率、表观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均较高,是该棉区麦后棉高产高效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4.
麦套短季棉与中熟棉高产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黄淮海平原精种高产区,在麦棉套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高产棉田的棉花产量,从种植方式角度,围绕提高棉花产量的种植方式及其棉花增产的机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得出:3—2—3—2式小麦套种短季棉与中熟棉模式是高产棉田再高产的有效种植方式。与常规3—2式麦棉套种方式相比,小麦产量不减,皮棉产量提高17.2%;以2行短季棉替代2行中熟棉形成的短季棉与中熟棉复合群体能够充分发挥不同熟性棉花品种间在生育期、株型、蕾铃发育进程等生长发育特征特性的差异,利用它们在发挥群体中占据的时间、空间生态位上的差异,使复合群体结构动态趋于合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产棉田生长后期群体发育过大造成冠层郁蔽,通风透光条件恶化,蕾铃脱落率高的不足,从而获得高于单作的超额产量;但是并非不同熟性的棉花品种任意搭配在一起就能增产。不适宜的搭配方式(如6—2—2式),不仅不能发挥早中熟棉生态特征特性方面的差异,反而会使其生态位重叠,加剧两者之间的竞争,导致不增产甚至减产。选择合理的短季棉与中熟棉配套种植方式是获得增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小麦短季棉两熟,目前约占冀、鲁、豫3省棉田总面积的20%,麦棉两熟的40%,预计近期将有更大发展。由于种植密度偏低,通常0.5~0.7万株,单株留果枝8~10个,一般霜前皮棉产量35~40公斤,霜前花率60~70%。倘遇不良气候,产量和霜前花率急剧下降。短季棉因晚熟产量低而不稳、霜后花多,棉茬麦播种晚等问题至今仍困扰着这一种制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麦棉两熟作为两熟棉区主要的种植制度,是缓解粮棉争地矛盾和实现我国粮食与棉花同步增产的惟一途径。但是,随着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和种植制度转型期的发展,当前麦棉两熟存在机械化程度不高、春棉共生期长、短季棉  相似文献   

17.
麦棉两熟平衡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2~1993年在淮北平原黄泛冲积潮砂壤中等偏下地力进行了麦棉两熟平衡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麦棉作物对施肥的反应敏感,棉花施用有机肥增产最显著。施肥可增加小麦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棉花可增加单株成铃数和铃重,但秋桃比例提高,熟性推迟。首次提出麦棉两熟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平衡施肥方案,周年全田最佳小麦产量3750kg/hm2,棉花最佳产量1350kg/hm2,总化肥养分施用量795kg/hm2,麦棉季各半,N:P2O5:K2O为1:0.5:0.5。即小麦棉花各施N187.5、P2O590~93.8和K2O90~93.8kg/hm2,棉花季施用硼砂15kg/hm2,硫酸锌30kg/hm2。提倡重施基肥,早施追肥。  相似文献   

18.
抗虫短季棉新品种邯686洋葱茬直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邯郸市人多地少,粮(菜)棉争地矛盾突出,发展麦(菜)棉两熟是缓解粮棉争地矛盾的有效途径。肥乡县是全国的洋葱之乡,多采用洋葱和春播棉间作套种方式,棉花和洋葱两作物共生期较长,田间管理不方便,费工费时,棉花迟发晚熟,影响产量和品质。洋葱茬后直播短季棉的种植模式报道较少,本文结合邯686的品种特性对洋葱茬后直播棉花的种植技术进行了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运城地区广大干群,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实行科学种田,大搞种植革新,变一熟为两熟,夺取粮棉双丰收。目前,各地贫下中农开展麦棉两熟两移栽的科学实验活动,已取得了积极的成果。麦棉双高产的新途径我们地区在山西省南部,全年无霜期只有二百天左右。小麦从种到收需要二百五十天,棉花从种到收也需一百八十天至二百天,历来棉花是单作,一年一熟。近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稻麦两熟田常年种植面积在 46 .6 7万hm2 以上 ,在水稻收获后到小麦播种前有 6 0~ 70d空隙时间 ,在这一段空闲季节里 ,全省绝大多数地区的光、热资源十分丰富 ,适宜种植秋大豆 ,但增种增收一季秋大豆存在着积温和生育时间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我们设想通过实行苗床育苗和稻田免耕移栽种植两段栽培秋大豆 ,以实现“稻—豆—麦”三熟连作高产高效种豆新模式。为了探索稻麦两熟田种植秋大豆的最佳育苗时间和稻田栽植最适宜的密度范围 ,以进一步完善稻麦两熟田种植秋大豆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特于 2 0 0 0年进行了育苗期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