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不同龄期的益蝽对粘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益蝽Picromerus lewisi Scott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昆虫,为探究其控害潜能,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不同龄期的益蝽对粘虫的捕食能力。选择饥饿24 h的3、4、5龄益蝽若虫和成虫对不同密度的3龄粘虫进行捕食量测定试验,试验结果为3、4、5龄益蝽若虫和成虫的日平均捕食量分别为3.33、4.23、8.00和6.50头,每个龄期的捕食功能反应都符合HollingⅡ圆盘方程,其攻击率分别为1.036、0.742、1.445和1.422,处理猎物的时间分别为0.313、0.158、0.112和0.135 d;试验中发现益蝽偏食活猎物。结果表明利用益蝽进行生物防治时,选择5龄若虫,控害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益蝽Picromerus lewisi(Scott)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本文研究了其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的捕食作用,为亚洲玉米螟的生物防治及益蝽的生防作用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在室内(27±1)℃、光周期16L:8D条件下,采用圆盘法测定了益蝽2、3、4和5龄若虫及雌、雄成虫对亚洲玉米螟2和3龄幼虫的捕食作用与搜寻效应,利用HollingⅡ方程对捕食测定数据进行模拟,建立了益蝽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模型。结果表明:益蝽2、3、4和5龄若虫及雌、雄成虫对亚洲玉米螟2和3龄幼虫均具有捕食作用,其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 II型,搜寻效应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益蝽5龄若虫对亚洲玉米螟2龄幼虫的控害效能最强,为252.900,瞬时攻击率为1.012,实际日最大捕食量为26.40头/d;益蝽雌成虫对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的控害效能最强,为202.900,瞬时攻击率为0.812,实际日最大捕食量为14.60头/d。益蝽雄成虫与益蝽5龄若虫和雌成虫之间各指数无显著性差异。综合以上结果,益蝽5龄若虫和成虫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具有较强的捕食作用,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天敌昆虫益蝽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潜力,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评价了益蝽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6龄幼虫的捕食能力,结合田间观察总结了益蝽的捕食行为特点。结果表明:益蝽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6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模型,对草地贪夜蛾6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瞬时攻击率和处理时间分别为4.671头、1.512和0.215 d;益蝽偏食活猎物,对草地贪夜蛾幼虫致死量大,当草地贪夜蛾幼虫密度大时,益蝽将一头猎物刺吸致死后并不持续吸取,而是快速攻击其他猎物,这一特点对于控制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4.
飞虱、叶蝉捕食性天敌种类颇多,其中东方水蝽Mesovelia orientalis Kirkaldy在田间的密度相当大,它在水面捕食飞虱、叶蝉,对它们的发生起着一定的控制作用。东方水蝽在国内未见详细报导,为此,特将1978~1979年在湖南祁阳县饲养观察结果介绍于后。一、形态特征成虫东方水蝽成虫具有翅型和无翅型。有翅型成虫体长3.8毫米;体绿色,有光泽,体下密生白色短绒毛;颈长,向前下方伸出,前端钝圆;喙3节,第3节褐色;触角  相似文献   

5.
益蝽成虫对草地贪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捕食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评估益蝽成虫对草地贪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捕食潜力,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开展了益蝽雌性和雄性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的捕食能力试验。结果表明:益蝽雌性和雄性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雌性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61.013、30.057、10.251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093、1.441、0.964;处理时间分别为0.384、0.792、2.352 h。雄性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58.824、24.522、9.302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996、1.365、1.210;处理时间分别为0.408、0.984、3.072 h。益蝽成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都能捕食,对3龄幼虫捕食量最大,最喜欢捕食4~5龄幼虫,对4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最高,益蝽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捕食能力,为草地贪夜蛾的可持续防控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益蝽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能捕食多种害虫。为探究不同湿度对益蝽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于室内测定了相对湿度10%、30%、50%、70%和90%条件下,益蝽卵发育历期、孵化率,各龄若虫发育历期、体质量及存活率,雌成虫寿命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对湿度70%相比,相对湿度10%对低龄若虫的发育历期有显著影响,而相对湿度90%影响相对较小。相对湿度10%下卵发育历期显著延长、孵化率显著降低;若虫发育历期显著延长、存活率显著降低、体质量有显著变化;雌成虫寿命显著缩短。相对湿度10%对益蝽的影响随龄期增加逐渐减小,相对湿度90%只对成虫体质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江苏省暴发为害的棉盲蝽蟓,主要有两个种:即绿盲蝽lygus Lucorum和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为了保护利用天敌控制盲蝽蟓,对棉盲蝽蟓天敌种类及捕食能力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 对捕食行为的观察:从田间捕捉上述13种捕食性天敌,带回实验室,每种天敌抽样10头。单个饲养在玻璃试管(2×20厘米)内,每天定时定量喂足棉盲蝽蟓的若虫或成虫,第  相似文献   

8.
绿点益蝽Picromerus viridipunctatus是茶园中新发现的一种捕食性天敌。为探明其生防潜力,通过室内饲养和观测,对其生物学习性和捕食行为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绿点益蝽在杭州一年发生4代,以成虫越冬;若虫共有5龄。在7月-11月自然温度条件下,卵期、若虫期和成虫期分别为9.1~9.7、23.4~28.0、22.5~26.6 d。单雌平均产卵量133粒,卵平均孵化率55.6%。若虫和成虫均能捕食多种茶园鳞翅目害虫,目前已明确的有茶尺蠖、灰茶尺蠖、茶用克尺蠖、茶蚕、茶刺蛾和茶斑蛾等;成虫对4龄灰茶尺蠖的日捕食量为5.5头。绿点益蝽在茶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益蝽不同龄期若虫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评估益蝽若虫对草地贪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捕食潜力,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开展了益蝽若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的捕食能力试验。结果表明:益蝽3、4、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圆盘方程,3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55.556、8.019、5.666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819、1.826、1.503;处理时间分别为0.018、0.125、0.177 d。4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60.753、19.924、10.325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993、1.664、0.968;处理时间分别为0.017、0.050、0.097 d。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65.789、23.635、12.331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021、1.307、0.863;处理时间分别为0.015、0.042、0.081 d。益蝽若虫对草地贪夜蛾3、4、5龄幼虫都能捕食,对3龄幼虫捕食量最大,最喜欢捕食4~5龄幼虫,对4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最高。益蝽若虫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捕食能力,本文为草地贪夜蛾的可持续防控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益蝽Picromerus lewisi Scott是一种捕食性天敌昆虫。为了探索不同温度对益蝽生长发育及种群生命参数的影响,提高益蝽的饲养效率,本试验设置了18℃、21℃、25℃、28℃、32℃和36℃6个温度梯度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益蝽在18~32℃可以完成发育,当温度为36℃时,益蝽卵孵化率为0,不能完成发育。在18~32℃范围内,益蝽的发育速率与温度成线性正相关,益蝽从卵到成虫的发育速率和温度的关系模型为:Y=0.002533X―0.03648,所需要的有效积温是394.7 DD,益蝽卵到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4.40℃,32℃时益蝽从卵到成虫的发育历期最短(22.40 d)。温度梯度对益蝽的体质量影响不大,雌成虫体质量普遍高于雄成虫。种群生命表显示28℃时益蝽种群净增殖率最高(179.50)、平均世代周期最短(57.50 d),在25℃下,种群净增殖率和平均世代周期次之,分别是125.64和64.59 d。  相似文献   

11.
利用蠋蝽防治几种林业害虫的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8~1989年在吉林省双辽县实验林场调查,蠋蝽能捕食40种农林害虫。尤喜捕食榆紫叶甲幼虫,黄刺蛾幼龄幼虫,平均日捕食量分别为0.82头和0.72头。按益害比1:5释放蠋蝽防治榆紫叶甲幼虫及成虫、黄刺蛾幼龄幼虫和杨扇舟蛾幼虫,15天后调查防治效果分别为69.2%、39.9%、65.4%和41.6%。  相似文献   

12.
南方小花蝽Orius similis是我国南方农田生态系统中一种对小型害虫极具控害潜力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昆虫.为了明确天敌南方小花蝽对云南小春作物上常见蚜虫的捕食能力和喜好性,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雌雄成虫对不同组猎物的捕食喜好性.选取云南小春作物上3种主要蚜虫种类:烟蚜Myzus persicae...  相似文献   

13.
三突花蛛对绿盲蝽和苜蓿盲蝽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研究表明,三突花蛛Misumenops tricuspidatus捕食行为始于二龄幼蛛,可捕食绿盲蝽和苜蓿盲蝽的各龄若虫及成虫。其成蛛对两种盲蝽捕食功能反应属H0llingⅡ型,日捕食绿盲蝽和苜蓿盲蝽二龄、四龄若虫可分别达56.5、22.1头和30.4、9.3头。选择试验表明,三突花蛛对两种盲蝽无取食选择性差别,但对不同龄期的同种盲蝽趋于选择体型较大个体。环境温度对三突花蛛的捕食量有明显影响,以20~35℃为适宜捕食温度;低于10℃下日捕食量显著降低。2007年棉花田间调查结果显示,三突花蛛与盲蝽自然种群动态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上述结果表明三突花蛛是绿盲蝽和苜蓿盲蝽的重要捕食性天敌。  相似文献   

14.
花蝽属半翅目、花蝽科(Anthocoridae),该科种类不多,世界已知仅450种左右,但均为捕食性,一些种类亦兼食植物汁液和花粉,是农业害虫常见的天敌。花蝽体形小,体长多在2~4毫米内外;触角4节,喙3节,一般长度不超过后足基节;常有单眼;前翅具楔片,膜片无翅室,有翅脉1~4条,但一般均不明显。雌虫具针状产卵器,一般能产卵于栖息寄主植物表皮组织内,雄虫腹部后半及生殖节略弯曲向一侧,抱器常仅一边发达,另一边退化。花蝽在我国仍缺乏调查,种类记录不多,现就几年来采集所得,简记下列10种的形态特征及其生物学,供当前害虫天敌资源调查与利用参考。  相似文献   

15.
真猎蝽属(Harpactor Laporte)及猛猎蝽属(Sphedanolestes Stal),均隶属于真猎蝽亚科(Harpactorinae),我国的这两个属共记载20余种,在我国广泛分布,常活动干林区,灌木及田间,一般捕食鳞翅目幼虫及叶(虫甲)等虫,为有效的捕食性天敌。本文将讨论江西常见的真猎蝽及猛猎蝽两属的种类,以供生防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躅蝽(Arma chinensis)对萱草植物害虫印度修尾蚜(Indomegoura indica)的捕食能力,在室内探究了躅蝽对印度修尾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显示,躅蝽对印度修尾蚜的捕食行为符合Holling-Ⅱ功能反应型,方程式为Na=0.1755Nt/(1+0.0025Nt),瞬时攻击率a为0.1755,捕食1头猎物的处理时间为0.01 d,最大捕食量为70.42头;躅蝽搜寻效应与印度修尾蚜密度的关系为S=0.1755/(1+0.0026Nt)。根据Holling-Ⅲ反应新模型Na=15.92exp((-25.02/Nt)),得到躅蝽对印度修尾蚜最佳搜寻密度为25.02头。研究表明,躅蝽对印度修尾蚜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通过释放躅蝽成虫来控制2~3龄印度修尾蚜时,可按1∶25的益害比释放。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模式对蓟马类害虫的控制效果,通过3年田间试验系统调查花生单作、玉米单作和花生-玉米间作3种种植模式下蓟马及其主要捕食性天敌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的种群数量动态特征及不同种植模式下东亚小花蝽和蓟马的益害比。结果显示,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模式下东亚小花蝽种群密度显著高于花生单作种植模式,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模式下82.94%以上的东亚小花蝽来源于玉米斑块;与2种单作种植模式相比,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模式未显著减少蓟马的种群密度;东亚小花蝽种群密度与蓟马种群密度呈显著线性关系;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模式下东亚小花蝽与蓟马的益害比均显著低于其他2种单作种植模式。表明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模式在局域农田小范围空间尺度下能显著提高捕食性天敌的种群密度,但并不能显著减少蓟马类害虫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8.
负子虫(蝽)(Sphaerodema rustica Fab.)和红娘华(Nepa chinensis Foff.)分属于半翅目隐角亚目(Cryptocerata)的负于虫(蝽)科(Belostomatidae)和蝎蝽科(Nepidae),是华南常见的水生种类。这两种昆虫常栖息于有水草的鱼塘、池塘、水潭、稻田等静水中或流速缓慢的沟渠中。捕食水生的小形动物及昆虫为食,尤其捕食大量的蚊子幼虫和蛹,视为蚊子的重要天敌。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辣椒田蓟马及主要捕食性天敌昆虫种类和发生规律?于2019年和2020年对昆明市盘龙区辣椒田的蓟马及主要捕食性天敌昆虫的种类及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 并进行了时间生态位分析?结果表明, 辣椒田蓟马种类共有10种, 优势种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黄蓟马Thrips flavus?八节黄蓟马T. flavidulus和花蓟马F. intonsa, 其中西花蓟马的优势度最高, 两年分别为0.593和0.551; 主要捕食性天敌昆虫有南方小花蝽Orius similis?二叉小花蝽O. bifilarus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其中南方小花蝽优势度最高, 两年分别为0.759和0.728?两年中, 西花蓟马的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波动幅度最大, 在7月中上旬数量最高值两年分别为66.5头/m2和61.5头/m2, 而捕食性天敌昆虫活动高峰时间滞后于蓟马?2019年黄蓟马时间生态位宽度最高, 为0.80; 2020年八节黄蓟马时间生态位宽度最高, 为0.87?黄蓟马和八节黄蓟马同其他优势种蓟马的生态位重叠指数高, 两种蓟马在时间序列上活动情况相似?3种捕食性天敌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数相近, 在辣椒田存在一定的竞争作用?辣椒田蓟马发生量大且种类呈现多样性, 其中西花蓟马种群数量较高, 应着重对其进行防治?南方小花蝽?二叉小花蝽?异色瓢虫是控制辣椒蓟马的主要捕食性天敌昆虫, 在辣椒花期前以及各种农事操作时尽可能保护其种群数量, 增强天敌对蓟马的自然控害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中国益蝽亚科昆虫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对有较详细分布资料的52种益蝽亚科昆虫分析,中国益蝽亚科昆虫其区系组成以东洋界为主体,计33种,占总数的63.46%;古北界7种,占总数的13.46%。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华南、华中、西南三区分布的种占所采总数的65.38%,可见此三区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