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玉米基因型抗曲霉穗腐、籽粒侵染及黄曲霉毒素产生鉴定K.W.Campbell,D.G.White玉米的曲霉穗腐、粒腐是由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Link:Fr.)引起的。该病害及病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对种子的污染在美国中西部地区干旱年...  相似文献   

2.
Win.  GL 王娇娟 《杂粮作物》1999,19(4):44-46
黄曲霉菌(Aspergilusflavus)侵染玉米籽粒以及继后黄曲霉毒素积累是美国东南部地区的一个长期经济和健康安全问题,可以说是玉米带的一个难题。实质上黄曲霉素素是自然界中最强的致癌物。黄曲霉毒素B1是玉米中最常见的一种黄曲霉毒素,而且也是致癌力...  相似文献   

3.
Wind  GL 王娇娟 《杂粮作物》2000,20(6):32-35
1995~1997年进行大田试验测定西南玉米螟(southwestern corn borer,Diatraea grandioella简称SWCB)对玉米杂交种黄曲霉菌(Aspergilluss flauu)籽粒侵染和黄曲霉毒素积累的影响。1995年把黄曲霉菌分生孢子喷到花丝上后,把玉米穗轴粗粉中的不满一个月的SWCB幼虫置于商用杂效种顶部果穗的叶腋。用黄曲霉菌、害虫共同处理过的植株黄曲霉素积累和黄曲霉菌籽粒侵染水平最高。1996年,使用相同的菌种和侵染方法,黄曲霉毒素积累和黄曲霉籽粒侵染水平均比1995年低得多。SWCB对黄曲梅毒素污染或籽粒侵染没有影响。在1996年有另一项研究中测定了SWCB对抗、感黄曲霉菌杂交种的黄曲霉毒素污染和黄曲霉菌籽粒侵染的影响。SWCB与黄曲霉菌结合处理时,不管是抗黄曲霉菌杂交  相似文献   

4.
在收获前玉米籽粒中产生毒素的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as 和 A.parasificus 菌丝以及伴随它们的黄曲霉毒素的产生业已明确(Zuber 等,1976)。在一些作物收获前,如玉米和花生上常可发现产生毒素的真菌、酵母以及细菌。在籽粒发育早期在玉米上常发生自然的黄曲霉侵染。以前的报导表明在乳熟期用真菌田间接种籽粒最有效。在收获前控制黄曲霉毒素的产生作过很多努力,通过应用化学或  相似文献   

5.
有活力的玉米胚影响黄曲霉毒素在玉米米籽粒上积累(R.L.Brown等),JournalofFoodProtection,1993,Vol.56,No.11,967~971(英文)MAS:gk和MAS:pw,nf两玉米群体的籽粒对黄曲霉菌(Asperg...  相似文献   

6.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极易侵染花生、玉米等多种农作物,并且在侵染后产生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有毒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黄曲霉的侵染和黄曲霉毒素污染不仅发生在作物生长环节,而且在收获、干燥、储运等过程也会发生,严重威胁农产品消费安全和人畜生命健康.因此,解析黄曲霉对粮油作物的侵染过程及侵染...  相似文献   

7.
Bilg.  KS 于基成 《杂粮作物》1993,(3):46-48,53
在印度,玉米(Zea mays L.)收获前的黄曲霉毒素污染是多年存在的问题。Barry(1987)和McMillan(1983,1987)报道了生长期玉米的黄曲霉毒素污染可归因于害虫的危害。Walsh和Riley(1960)报道,一种褐绿色真菌(可能为黄曲霉)在发育中的玉米果穗上迅速生长,而玉米曾受到棉铃虫危害。本文讨论对害虫和捕食性鸟类的鉴定及它们对黄  相似文献   

8.
山东花生与黄曲霉黄曲霉属真菌类,它分泌的毒素即黄曲霉毒素,是强致癌物质,已被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易感黄曲霉的粮谷类,主要有玉米、大米和花生等。我国出口花生,90%以上都需要出据黄曲霉毒素证书(无或含量在5PPb以下)。以前山东出口花生极少被黄曲霉毒素污...  相似文献   

9.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 Link:Fr)产生的一种致癌毒素.由黄曲霉毒素造成的严重污染影响玉米籽粒的销售和运输.试验目的是:(1)测定由理想的抗病玉米自交系导致F1 对黄曲霉菌和黄曲霉毒素积累的相对抗性,而不考虑杂种优势类型.(2)通过双列分析分析该自交系的遗传基础.(3)找出哪个自交系在分子标记图谱和育种程序中是最理想的抗性资源.在所有组合中,将两个重要自交系和6个暂定与降低穗腐病和抑制黄曲霉毒素产生有关的自交系进行杂交.对其F1杂交种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评价.中丝期20~24 d后,用针板法将黄曲霉菌分离菌的分生孢子混合物接种果穗.在接种区将各小区的果穗按可见穗腐病百分率进行分级.用间接竞争ELISA测定收获果穗的黄曲霉毒素B1水平.测得抗病自交系×抗病自交系F1对穗腐病和黄曲霉毒素积累的抗性水平最高,它们与许多自交系×已知抗性的自交系F1没有显著差异.双列分析表明所有杂交种和自交系Tex6和Oh516的穗腐病黄曲霉毒素水平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高度显著.结果表明在多种遗传背景下,Tex6和Oh516位分子标记图谱测定和抗性育种程序中是最理想的抗病资源.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大多数花生生产国,当花生被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侵染后,就会发生黄曲霉毒素的污染。预防干旱、及时收获、收后迅速干燥,荚果、籽仁在大田和仓贮期间尽量避免虫害,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污染,但也受到一定限制,特别在落后国家。因此,防止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另一种可行的措施是种植对黄曲霉菌侵染具有抗性的品种。另外是寻找籽仁虽能被黄曲霉菌侵染,但不利于黄曲霉毒素产生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11.
花生中黄曲霉毒素的预防与去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生中黄曲霉毒素的预防与去除赵志强(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莱西266601)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和寄生曲霉(Aparasiticus)中的一些菌株所产生的黄曲霉毒素(Aflatoxin)是化合物中毒性和致癌性最强的物质之一,历史上著...  相似文献   

12.
玉米F_1代杂种对由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引起的穗腐病的抗性资源─—(K.W.Campbell等),PlantDisease,1993,Vol.77,No.11,1169(英文)1991年,将品系1189和978分别同感病自交系Mo?..  相似文献   

13.
数年前从霉花生中发现一种致癌物——黄曲霉毒素,以后证实一些发霉的粮食也存在这种毒素。目前研究出一种鉴定玉米含有黄曲霉毒素的方法,相当简便。 如果破裂的玉米粒,在紫外光下发射  相似文献   

14.
培育和种植抗黄曲霉品种是防控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而黄曲霉抗性与高产的矛盾一直是花生抗黄曲霉育种的障碍.本研究以抗黄曲霉花生种质J11与高产品种中花16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ecombined inbreed lines,RILs)为材料,进行黄曲霉侵染和产毒抗性鉴定,探讨抗性与高产(大果)性状...  相似文献   

15.
Scott  GE 《杂粮作物》1990,(2):46-48
黄曲霉菌侵染玉米籽粒,这在美国东南部的玉米产区中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在多雨的年份侵染程度更高。本文旨在研究8种接种方法对玉米自交系籽粒侵染的百分率,并查明一些选系对此菌的抗性或感病性。材料和方法 1984、1985和1986年在同一  相似文献   

16.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英国从花生粉中发现的一种致癌物质,由于它具有强力的致癌性,而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现将国外对黄曲霉毒素的研究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黄曲霉毒素主要由黄曲霉等产毒真菌产生,属生物源危害物,是毒性极强的一类真菌毒素,历史上因食用黄曲霉毒素污染产品造成过多次人及家养动物群体中毒死亡事件。黄曲霉毒素通过污染农产品与动物饲料进入食物链,严重威胁全球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为了减少黄曲霉毒素污染危害,非常有必要掌握黄曲霉毒素污染农产品及食品主要种类。因此,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较为全面地总结了近年来黄曲霉毒素污染农产品及其制品的主要种类,包括:谷物及其制品、调味品、饲料等12个类别,共计143种产品。通过归纳总结黄曲霉毒素污染产品种类,可以为农产品及食品黄曲霉毒素污染防治研究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对保障消费安全和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曲霉毒素的发生危害与防控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真菌的代谢化合产物,发生范围分布世界各地,通过感染食物和饲料,致使家禽、家畜及人类发生黄曲霉中毒及各种并发疾病,是目前人们认识最多、研究最广的一种微菌毒素.黄曲霉毒素的发生受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污染程度主要受地理环境、农业生产栽培及收后储藏与加工过程等环节影响.由于黄曲霉毒素对人类和动物具有潜在致癌性,因而受到特别的关注,许多国家对用作食物和饲料的农产品给出黄曲霉毒素最低含量限定指标,以此减轻黄曲霉毒素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蓝玉米     
蓝玉米(D.L.Johnson等),NewCrops,1993,228~230(英文)蓝玉米产生蓝色和蓝白混合的籽粒,含软质淀粉可用于制造特种食品。对来源于美国新墨西哥州和科罗拉多州的5个地方品种的蓝粉玉米比较表明,它们之间在所研究性状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Hoen.  RW 王娇娟 《杂粮作物》1995,(5):39-40,52
大田玉米籽粒果皮厚度与镰刀菌穗腐病感病性之间的关系R.W.Hoenisch等在加利福尼亚,玉米镰刀菌穗腐病(Fusariummoniliforme)的发生与害虫为害籽粒有关。Farrar和Davis证明了穗腐病的严重性与玉米穗内西花蓟马(Frank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