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平均体重为 65± 1.85 kg的瘘管猪 6头,研究酪蛋白日粮和无氮日粮对猪回肠内源氨基酸排出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酪蛋白组中,除 Met、 Phe、 Pro外,几乎所有的内源氨基酸排出量均高于无氮日粮组。其中, His、 Ile、 Lys、 Thr、 Val、 Asp、 Glu、 Gly、 Ser差异显著 (P< 0.05)。酪蛋白组的内源氮排出量、内源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的排出量均显著高于无氮日粮组 (P< 0.05),提高的百分比分别为 94.1%、 73.0%、 76.4%和 74.8%。由本次试验结果可以得出,无氮日粮法低估了猪的回肠内源氨基酸损失,而在无氮日粮中添加肽类物质(本试验中添加量为 5%)对内源氨基酸的排出有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2.
小麦可溶性非淀粉多糖对大鼠肠道形态与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在玉米淀粉-酪蛋白纯合日粮的基础上梯度添加0%、2%、3%、4%小麦可溶性非淀粉多糖(non-starch polysaccharides,NSP)对大鼠肠道形态与功能的影响。选用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2只大鼠。结果表明,随着日粮中可溶性NSP水平的提高,大鼠小肠各段绒毛高度线性降低(P0.05),大鼠十二指肠、空肠的隐窝深度线性增加(P0.05),大鼠小肠腐胺和精胺的含量线性提高(P0.05),大鼠盲肠乙酸、丙酸、丁酸及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线性提高(P0.05)。  相似文献   

3.
酪蛋白和无氮日粮对猪回肠内源氨基酸排出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平均体重为65±1.85kg的瘘管猪6头,研究酪蛋白日粮、无氮日粮中添加三氧化二铬(PF-Cr)或酸不溶灰分(PF-AIA)对猪回肠内源氨基酸排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酪蛋白组中,除Met、Phe、Pro外,几乎所有的内源氨基酸排出量均高于PF组;PF-Cr组和PF-AIA组之间内源氨基酸排出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无氮日粮法低估了回肠内源氨基酸排出量,而日粮中添加肽类物质对内源氨基酸的排出有刺激作用;用酸不溶灰分代替三氧化二铬研究回肠内源氨基酸的排泄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选用240只1日龄体重均一、健康的AA肉仔鸡公雏,随机分为对照组、W1组[水溶性非淀粉多糖(S-NSPs)含量为0.93%]、W2组(S-NSPs含量为1.37%),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试验期为49 d,研究小麦日粮S-NSPs含量不同对肉仔鸡脂代谢及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S)和脂蛋白酯酶(LPL)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S-NSPs含量的小麦日粮可显著降低49日龄肉仔鸡腹脂率(P0.05),而W2组49日龄肉仔鸡肝率显著提高(P0.05)。(2)不同S-NSPs含量的小麦日粮可显著降低35~49日龄肉仔鸡肝脏中脂肪酸合成酶(FAS)基因表达(P0.05),对脂蛋白酯酶(LPL)基因表达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有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5.
无氮日粮和酷蛋白对猪回肠内源氨基酸排出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平均体重为65±1.85kg的瘘管猪6头,研究酪蛋白日粮和无氮日粮对猪回肠内源氨基酸排出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酪蛋白组中,除Met、Phe、Pro外,几乎所有的内源氨基酸排出量均高于无氮日粮组。其中,His、Ile、Lys、Thr、Val、Asp、Glu、Gly、Ser差异显著(P<0.05)。酪蛋白组的内源氮排出量、内源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的排出量均显著高于无氮日粮组(P<0.05),提高的百分比分别为941%、730%、764%和748%。由本次试验结果可以得出,无氮日粮法低估了猪的回肠内源氨基酸损失,而在无氮日粮中添加肽类物质(本试验中添加量为5%)对内源氨基酸的排出有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6.
小麦可溶性非淀粉多糖对肉仔鸡小肠粘膜二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体内、外研究了小麦可溶性非淀粉多糖(SNSP)对肉仔鸡小肠粘膜二糖酶活性的影响。取1日龄黄羽肉鸡105羽,随机分为3组,饲喂由玉米—豆粕、小麦—豆粕和玉米—豆粕加小麦SNSP提取物组成的3种日粮 ,分别于1、4、7、10、14、18和21日龄宰杀 ,取小肠粘膜 ,测定5种粘膜二糖酶的活性。体内试验结果表明 ,与玉米—豆粕日粮相比 ,小麦—豆粕日粮对肉仔鸡小肠粘膜乳糖酶、麦芽糖酶和纤维二糖酶活性抑制作用显著 (P<0.05)。玉米—豆粕加小麦SNSP提取物日粮对肉仔鸡小肠粘膜麦芽糖酶活性抑制作用显著 (P<0.05)。体外试验结果表明 ,小麦木聚糖显著降低乳糖酶、蔗糖酶、海藻糖酶和纤维二糖酶的活性 (P<0.05) ,极显著降低麦芽糖酶的活性 (P<0.01)。桦木木聚糖和小麦SNSP提取物分别显著降低蔗糖酶、海藻糖酶和纤维二糖酶的活性 (P<0.05) ,极显著降低麦芽糖酶的活性 (P<0.01)。研究结果表明 ,小麦SNSP无论在体内或在体外 ,均可抑制肉仔鸡小肠粘膜二糖酶活性。抑制小肠粘膜二糖酶活性是小麦SNSP抗营养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评估了低水平水溶性、碱提取戊聚糖和木聚糖酶对肉鸡生长性能、器官发育和肠道内容物黏度、pH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试验选择平均体重一致的1日龄肉仔鸡504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组饲喂基础日粮+40 mg/kg水溶性戊聚糖、基础日粮+80 mg/kg水溶性戊聚糖、基础日粮+40 mg/kg碱提取戊聚糖、基础日粮+80 mg/kg碱提取戊聚糖、基础日粮+2 mg/kg木聚糖酶、基础日粮+4 mg/kg木聚糖酶。结果:从第5~15天,对照组和处理组的体重、法氏囊、肌胃和肠道重量逐渐增加。与对照组相比,40 mg/kg水溶性戊聚糖组体重、法氏囊、前胃和肠道重量的均值显著提高(P<0.05)。4 mg/kg木聚糖酶组法氏囊和肌胃平均重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 mg/kg木聚糖酶组较40和80 mg/kg碱提取物戊聚糖组显著降低了5~15 d回肠内容物黏度(P<0.05),2 mg/kg木聚糖酶和对照组5和10 d回肠和盲肠内容物pH最低(P<0.05)。40 mg/kg水溶性戊聚糖组及2和4 mg/kg木聚糖酶组直肠乳酸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40 mg/kg水溶性戊聚糖组直肠链球菌和大肠杆菌数量最低(P<0.05)。结论: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水溶性戊聚糖或木聚糖酶可以改善肉鸡体重,其中40 mg/kg水溶性戊聚糖可以促进肉鸡器官发育。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木聚糖酶对小麦非淀粉多糖的降解效果。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木聚糖酶水平,在一定水分(料水比为1:10)、温度(40℃)和pH值(6.0)条件下酶解2 h,小麦非淀粉多糖含量变化。在酶水平为每克小麦60 000 IU时,降解效果最大;以可溶性非淀粉多糖、不可溶性非淀粉多糖、总非淀粉多糖含量变化为指标,每千克小麦的适宜木聚糖酶添加量分别为0.718 g、0.732 g、0.717 g。添加木聚糖酶对小麦非淀粉多糖有显著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9.
非淀粉多糖酶(NSPE)作为饲料添加剂,在消除非淀粉多糖(NSP)的抗营养性方面作用效果明显.从NSPE破坏植物细胞壁、降低胃肠道食糜黏性、改善肠道内环境及形态结构并提高肠道转运蛋白表达等方面,论述其对蛋白质和氨基酸利用率的影响机制,并指出影响NSPE作用效果的因素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世界上每年大约生产20亿t的谷物和14000万t的豆类和油料种子,这意味着能生产23000万t的各种各样的纤维性物质的副产品。谷物纤维部分主要由非淀粉多糖(NSP)组成,它形成部分细胞壁。在豆类、NSP也起着能量贮备作用。近年来,纤维在单胃动物日粮中的作用引起广泛注意,主要是因为:①可溶性NSP的抗营养作用;②单位动物对作为饲料物质的NSP的利用是很差的。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长,而食物产量却跟不上。因此,有效地利用潜在能利用的养分来生产食物显得极为重要。1非淀粉多糖的定义与分类多糖是由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聚合体。非淀…  相似文献   

12.
非淀粉多糖的化学结构和营养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研究免疫应激对肉仔鸡内源氨基酸损失的影响。选取体重(390±20)g的16日龄AA肉公雏15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免疫应激组分别于16、18和20日龄按500μg/kg BW向腹腔注射细菌脂多糖,对照组和采食量配对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1日龄屠宰,取日粮和食糜测定氨基酸和Cr2O3含量,计算回肠末端内源氨基酸流量。结果显示,与配对组相比,免疫应激增加了肉仔鸡除甘氨酸外其余16种氨基酸的回肠末端内源流量(mg/24 h),其中6种氨基酸增幅显著(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免疫应激减少除半胱氨酸和组氨酸外的其余氨基酸的内源流量,其中8种氨基酸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采食量是影响肉仔鸡内源氨基酸损失的主要因素,谷氨酸是回肠末端内源损失(mg/kg DMI)最大的氨基酸,其次是天冬氨酸、苏氨酸、脯氨酸和丝氨酸,含硫氨基酸内源损失最小。  相似文献   

14.
试验利用非淀粉多糖水解酶饲喂奶牛,饲喂量每日每头10g,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比对照组产奶量提高8.6%以上。乳成分没有显著差异,但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波动较小,趋势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5.
选用120头平均体重为(8.1±0.2)kg的PIC断奶仔猪,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试验设计,研究在饲料中添加复合酶对断奶仔猪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共设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试验期为28 d,分为前期(1~14 d)和后期(15~28 d)两个阶段。结果表明:非淀粉多糖复合酶组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前期血糖、总蛋白的含量(P<0.05);提高后期断奶仔猪血糖、总蛋白和免疫球蛋白A的含量(P<0.05),复合酶Ⅱ效果好于复合酶Ⅰ。  相似文献   

16.
非淀粉多糖的抗营养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引言谷物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类在动物的消化系统中很容易被消化。然而,很多其它物质却不能被动物(特别是单胃动物)消化吸收,并且还影响其它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产生负效应。这类物质在动物营养学上称之为抗营养因子。如:非淀粉多糖(...  相似文献   

17.
非淀粉多糖及其对家禽的抗营养作用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本文综述了谷物饲料中非淀粉多糖的分类、含量、结构及理化性质,非淀粉多糖对家禽的抗营养作用及机制,应用酶制剂等消除非淀粉多糖的抗营养作用、提高谷物饲粮营养价值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不同非淀粉多糖复合酶在肉鸡小麦型饲粮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能量水平的小麦型饲粮中添加不同非淀粉多糖(NSP)复合酶对肉鸡生长性能、消化道生理、屠宰性能、肠道微生物数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NSP复合酶。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选取900只1日龄的科宝肉公鸡,按体重无差异原则随机分为5个组,正对照组(PC组)饲喂正常能量水平的基础饲粮;负对照组(NC组)饲喂在PC组饲粮的基础上降低350 kJ/kg能量水平的饲粮;NSP复合酶组饲喂在NC组饲粮中分别添加NSP复合酶1(300 g/t)、NSP复合酶2(300 g/t)、NSP复合酶3(500 g/t)的饲粮,每个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试验分为前期(1~21 d)、后期(22~42 d)2阶段进行。结果表明:1)各组在试验各阶段的平均体重、平均体增重、平均采食量、料重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PC组相比,NC组平均体重、平均体增重略低(P>0.05),料重比均增加(P>0.05),而添加NSP复合酶后有所改善。2)各组第21和42天的肌胃、腺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相对重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NC组相比,NSP复合酶1组、NSP复合酶2组第21和42天的空肠、回肠相对重量降低(P>0.05),盲肠相对重量提高(P>0.05)。各组第21和42天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相对长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PC组相比,NC组各肠段相对长度(第21天十二指肠相对长度除外)均提高(P>0.05),与NC组相比,NSP复合酶1组、NSP复合酶2组第21和42天的空肠、回肠相对长度均降低(P>0.05)。3)试验第21天,与PC组相比,NSP复合酶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提高(P<0.05),NC组空肠隐窝深度显著提高(P<0.05);各组间各肠段肌层厚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第42天,与PC组相比,其余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均降低(P>0.05);与NC组相比,添加NSP复合酶后空肠绒毛高度显著降低(P<0.05)。4)各组屠宰性能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PC组相比,NC组的腹脂率有所下降(P>0.05),与NC组相比,NSP复合酶3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均有所提高(P>0.05)。5)各组第7、21、42天的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PC组相比,NC组第7、42天大肠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和第7、21、42天双歧杆菌数量有所降低(P>0.05)。与NC组相比,NSP复合酶1组、NSP复合酶2组第42天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有所提高(P>0.05)。6)以PC组利润为100%,与之相比,NSP复合酶1组提高的利润幅度最大。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在小麦型饲粮中降低一定能量水平后添加NSP复合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肉鸡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肠道微生态环境,并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综合考虑,本试验中NSP复合酶1的应用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淀粉源对獭兔內源氮和内源能损失的影响。选用1.5岁左右健康的獭兔3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公母各占1/2。3组獭兔分别饲喂玉米淀粉型、马铃薯淀粉型和木薯淀粉型无氮饲粮。预试期和正试期各7 d。结果显示:内源氮损失方面,各组獭兔的代谢粪氮(MFN)和内源尿氮(EUN)差异不显著(P>0.05);总体上看,木薯淀粉组内源氮损失最高,马铃薯淀粉组最低,玉米淀粉组居中;内源能损失方面,各组獭兔的代谢粪能(Fm E)和内源尿能(Ue E)差异不显著(P>0.05);总体上看,木薯淀粉组内源能损失最高,马铃薯淀粉组最低,玉米淀粉组居中。由此得出,虽然不同淀粉源对獭兔MFN、EUN、Fm E和Ue E均无显著影响,但总体看,木薯淀粉组獭兔的内源氮和内源能损失要高于玉米淀粉组和马铃薯淀粉组。  相似文献   

20.
刘焕 《中国乳业》2014,(12):46-47
非淀粉多糖(Non-Starch Polysaccharides,NSPs)是存在于饲料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不被消化道所降解,遇水形成胶态溶液,使食糜粘度增大,阻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而非淀粉多糖酶对于改善饲料品质、消除抗营养因子影响、提高动物健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通过瘤胃微生物非淀粉多糖酶基因的一些主要理化生特性,毒理特性来介绍瘤胃微生物非淀粉多糖和非淀粉多糖酶基因在动物生产和动物保健中的作用与利用现状,以对后续非淀粉多糖及非淀粉多糖酶基因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