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植物性神经与子宫局部细胞免疫的关系 ,选用性成熟 SD大鼠 ,手术切断支配子宫的植物性神经 ,用组织学方法做子宫的石蜡切片 ,甲苯胺蓝染色 ,镜下计数 ,观察了肥大细胞 ( MC)数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性周期和妊娠期中 ,手术后子宫肥大细胞数都呈增加趋势 ,在妊娠早期变化更显著 ,而且子宫肥大细胞数随性周期和妊娠期呈规律性的波动。结果提示 ,植物性神经对子宫免疫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支配子宫的植物神经和肥大细胞与子宫免疫调节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子宫的植物性神经支配、子宫肥大细胞(MC)的最新研究概况,阐述了植物性神经通过子宫肥大细胞对子宫免疫的影响及P物质对子宫免疫的调节。植物性神经可通过抑制子宫MC的增殖和组织胺释放来抑制子宫局部免疫水平,神经肽P物质能刺激子宫MC组织胺和细胞因子的释放来调节子宫免疫,但组织胺的释放与子宫的生殖状态有关。神经肽对MC功能的调节是免疫-神经-分分泌网络相互作用的一个侧面,深入研究神经肽对MC作用的机理,将有助于推动神经免疫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选用成年雌性 Wistar大鼠 ,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分别在妊娠前和妊娠后切断支配大鼠子宫的植物性神经 ,观察了切断神经对 Wistar大鼠着床的影响 ,并用常规组织学方法观察了子宫肥大细胞 ( MC)数的变化。结果表明 :( 1 )切断神经后再配种的大鼠不易怀孕 ,绝大部分鼠经交配 3次以上仍不怀孕 ,其他鼠推迟着床。对妊娠后大鼠切断神经并不影响妊娠的维持 ;( 2 )切断神经的大鼠子宫 MC总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所增加 ,经 t检验未见显著差异 ,提示神经影响着床不完全是通过 MC数的改变起作用 ,可能通过改变 MC介质的释放起作用。本试验结果提示 ,支配子宫的植物性神经可能参与大鼠胚胎着床的建立 ,而对胚胎着床后影响并不重要  相似文献   

4.
选用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分别在妊娠前和妊娠后切断支配大鼠子宫的植物性神经,观察了切断神经对Wistar大鼠着床的影响,并用常规组织学方法观察了子宫肥大细胞(MC)数的变化。结果表明:(1)切断神经后再配种的大鼠不易怀孕,绝大部分鼠经交配3次以上仍不怀孕,其他鼠推迟着床对妊娠后大刀切断神经并不影响妊娠的维持;(2)切断神经的大鼠子宫MC总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所增加,经t检验未见显著  相似文献   

5.
猪子宫内膜肥大细胞消涨规律初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雌性小型猪15头,分为二月龄、间情期、民情前期、发情期、妊娠期等六组。颈动脉放血处死,取子宫组织,经甲苯胺改良法和免疫组化法染色,观察肥大细胞的动态变化。子宫内膜肥大细胞的数量随个体的生长而增加。在发情周期中肥大细胞的数量呈规律性的变化:在民情前期一时性地剧增,至发情期陡然降至显著低于间情期的水平,在妊娠期也维持低于间情期的水平。本实验的结果提示,子宫内膜肥大细胞的数量可能反映子宫局部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以肥大细胞和组织胺为指标探讨大鼠围着床期植物性神经与子宫局部细胞免疫的关系。选择180日龄,体重为300~350g的性成熟Wistar雌性大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假手术处理和手术处理(n=30)3组,手术处理为孕前切除支配子宫的植物性神经(肠系膜后神经节节后纤维和盆神经丛节前纤维),伤口愈合,开始合笼试验。在妊娠4~6d,无菌条件下,取出大鼠子宫和卵巢,观察排卵、胚胎着床情况变化,通过细胞染色和ELISA方法测定肥大细胞数量和组织胺释放量。结果表明:正常大鼠子宫中组织胺自发释放量和总含量在着床(d5)时最低。肥大细胞数量也呈现相似的变化。神经切除后,自发释放组织胺量在妊娠4~6d数值明显下降,且在妊娠4、6d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可释放组织胺总含量在着床前(d4)极显著降低(P0.01),且胚胎着床数量明显减少或延迟;肥大细胞数量在着床前后与组织胺总含量有相似的变化。这些结果说明,切除神经降低了着床前肥大细胞数量和组织胺水平,改变了子宫局部免疫水平,进而引起了胚胎着床减少或延迟。综上表明,支配子宫的植物性神经可在着床前上调子宫肥大细胞数量和组织胺水平,控制子宫局部免疫水平,在胚胎着床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用甲苯胺蓝染色法和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法,分别探讨了小鼠生殖周期中子宫肥大细胞和外周血T细胞的消长情况。结果发现,以间情期为基准,无论是子宫肥大细胞数量,还是外周血T细胞数量,在发情期明显降低,妊娠期维持较低水平,临产前反弹,分娩1d减少,分娩后2-3d恢复间情期水平。发情期、妊娠期肥大细胞和T细胞的减少,有利于附植、妊娠,也可能是精子和胎儿不被母体排斥的原因之一,临产前反弹,提示分娩时母体对胎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用甲苯胺蓝染色法和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法,分别探讨了小鼠生殖周期中子宫肥大细胞和外周血T细胞的消长情况。结果发现,以间情期为基准,无论是子宫肥大细胞数量,还是外周血T细胞数量,在发情期明显降低,妊娠期维持较低水平,临产前反弹,分娩后1d减少(与发情期相当),分娩后2~3d恢复间情期水平。发情期、妊娠期肥大细胞和T细胞的减少,有利于附植、妊娠,也可能是精子和胎儿不被母体排斥的原因之一。临产前反弹,揭示分娩时母体对胎儿可能发生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9.
交感神经阻断小鼠妊娠早期子宫内肥大细胞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交感神经对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机制,通过腹腔注射6-羟多巴胺使交感神经阻断后,观察了小鼠妊娠前期胚胎早期发育和肥大细胞数量和型别的变化。结果显示,交感神经阻断后,不仅对胚胎早期发育有影响,使胚胎着床数降低64.4%,而且影响子宫内肥大细胞的数量及其型别分布。妊娠4d(E4)时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升高(P<0.01),同时肥大细胞分型也有所变化,即黏膜型肥大细胞主要存在于胚胎着床前和着床后,结缔组织型肥大细胞没有明显差异,混合型肥大细胞主要存在于着床期间。这一结果表明,妊娠早期子宫肥大细胞数量与型别的变化可能是交感神经影响早期胚胎发育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绵羊子宫内膜的凝集素结合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5种酶标植物凝集素(conA,SBA,WGA,UEA,RCA)作探针,研究了间情期和妊娠期绵羊子宫内膜上皮和间质糖复合物的变化。与间情期相比,妊娠期子宫内膜上皮ConA和WGA染色明显增强,特别是UEA染色由阴性转变为强阳性,SBA染色没有明显变化。在间质石BA和UEA染色由阴性转变为中阳性,而ConA和WGA染色无明显变化。无论间情期或妊娠期,子宫内膜上皮和间质的RCA染色均为阴性。子宫内膜上皮和间质糖复合物质和量的变化,可能与子宫各部功能和妊娠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有关神经在雌性生殖道内分布的研究概况,主要是子宫内神经分布及其传入神经分布,并阐述了在妊娠期内胆碱能神经和肾上腺素能神经分布的变化;探讨了生殖道内神经与子宫运动及子宫免疫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绵羊子宫内的凝集素结合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5种酶标植物凝集素(ConA,SBA,WGA,UEA,RCA)作探针,研究了间情期和妊娠期绵羊子宫内膜上皮和间质糖复合物的变化,与间情期比,妊娠期子宫内膜上皮ConA和WGA染色明显增强,特别是UEA染色由阴性转变为强阳性,SBA染色没明显变化,在间的南,SBA和UEA染色由阴性转变中阳性,而ConA和WGA染色无明显变化。无论间情期或妊娠期,子宫内膜上皮和间皮的RCA染色均为阴性,子宫内膜上皮  相似文献   

13.
取4头奶牛的新鲜子宫,经生理盐水冲洗后,分别于子宫角、子宫颈和子宫体部位取材,放入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中固定,对全层子宫进行连续切片,用甲苯胺蓝染色,再用油镜观察子宫内膜层、肌层和外膜层的肥大细胞数量。经生物统计分析发现,奶牛子宫组织内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子宫内膜层,在子宫肌层和外膜层较少;奶牛子宫各部位的内膜层、肌层和外膜层的肥大细胞构成比相近。  相似文献   

14.
母牛子宫内膜炎的免疫调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母牛子宫局部免疫随围产期和性周期中激素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产后期是非特定环境微生物污染子宫的最高时期,一旦子宫发生炎症,起始应答是嗜中性白细胞(PMN)进入子宫,随后相继诱导其他炎症应答。如激活肥大细胞,趋化嗜酸性白细胞,血清外渗及补体激活等。当抗原递呈细胞(如子宫上皮细胞)把抗原递呈给上皮下的T辅助细胞(Th)和T细胞毒细胞(Tc)或B细胞后,激发了子宫内细胞和体液免疫,从而净化子宫。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兽医学报》2016,(12):2113-2118
为研究6-羟多巴胺(6-OHDA)损毁大鼠子宫交感神经的剂量及其对子宫肥大细胞分布的影响,选取180~200日龄健康的性成熟Wistar雌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处理组尾静脉注射25,50,100 mg/kg的6-OHDA。结果显示:按照一次性注射100mg/kg 6-OHDA的方法可以损毁支配子宫的交感神经,而50 mg/kg未能损毁子宫内膜固有层的神经。肥大细胞观察结果显示,其主要分布在内环、外纵肌之间的血管周围,随着6-OHDA剂量的不断加大,肥大细胞数量呈减少趋势,3个处理组对比差别显著,对照组略高于25 mg/kg组。血清中组织胺含量呈相反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可采取一次性注射100mg/kg的6-OHDA来建立交感神经损毁模型,交感神经影响子宫内肥大细胞的分布,对于机体组织胺释放的调控不同于子宫。  相似文献   

16.
子宫脱出是指子宫的部分或全部由宫颈脱出于阴道内或阴门外的一种疾病,猪、牛、马、羊均可发生。1病因主要是由于母猪在妊娠期间运动不足,饲养不良,胎儿过大,胎水过多等,使子宫过度扩张,子宫肌弛缓而引起。另外助产时强拉胎儿,特别是产道干燥时强拉胎儿更易发生子宫脱出。有的子宫收缩过强,胎儿脐带短而粗,也会引起子宫脱出。2症状当母猪部分子宫脱出时,表现努责、举尾、呼吸加深。阴道检查发现翻转的子宫角突出于子宫或阴道内。当子宫完全脱出时,脱出的子宫呈长袋状。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发生水肿、干裂和坏死。3治疗3.1整复…  相似文献   

17.
用牛精子膜抗原SA 30免疫雌性昆明系小鼠 ,取小鼠子宫做常规石蜡切片 ,甲苯胺蓝染色检测子宫内的肥大细胞。结果表明 ,所有肥大细胞均位于子宫肌层 ,间情期时 ,SA 30免疫组和对照组子宫内肥大细胞在数量上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而妊娠第 3天的小鼠子宫中 ,SA 30免疫后肥大细胞显著增多 (P <0 0 5 )。提示SA 30免疫可能诱导妊娠早期小鼠子宫内的细胞免疫反应 ,从而导致生育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前还没有一种诊断母牛隐性型子宫内膜炎的可行方法,作者所提出的硝酸银试验法旨在大批牛群中诊断本病。因为病牛子宫角壁的肥大细胞数急剧增加便产生大量的组胺,用病牛尿液同硝酸银溶液混合的方法即可查明。试验方法是:取被检牛尿液2毫升放入清  相似文献   

19.
肥大细胞(MC)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能分泌40余种生物活性物质或细胞因子.肥大细胞在发情周期以及胚泡着床、胎盘发育和正常分娩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结合国内外文献,就肥大细胞在子宫及输卵管中的分布、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和功能等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交感神经对小鼠胚胎着床和发育的作用机制,本文筛选出合适的L-苯丙氨酸浓度(320 mg/kg体重),处理孕鼠,观察胚胎着床和发育,通过甲苯胺蓝染色检测子宫局部肥大细胞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320 mg/kg体重L-苯丙氨酸能显著降低胚胎着床数目,分别下降了45% (E7)和58%(E9),并且显著延缓胚胎的发育;与对照组相比,着床后子宫局部肥大细胞数目显著降低,分别在E5~E9降低了36.62%、64.59%和23.30%,差异显著.由本研究结果可以推断一定浓度的L-苯丙氨酸可以激活交感神经,影响妊娠早期子宫局部肥大细胞数量,从而改变子宫局部微环境,影响胚胎着床和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